物理治疗室的操作流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治疗室的操作规程
一、总则
(一)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二)接待病人,受限检查机器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三)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代注意事项。

(四)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流程。

(五)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应及时处理或停止治疗。

(六)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做好为下一位病人的治疗准备,并记录。

二、物理治疗项目:经颅磁刺激治疗仪、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失眠治疗仪、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精神压力分析仪。

(一)经颅磁刺激治疗仪
1.治疗操作流程:
(1)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按下“开机按钮”。

(2)输入六位密码,登录进入菜单选择界面.
(3)若使用手动刺激,调节刺激强度,点击就绪、触发,或直接按刺激线圈触发按钮。

(4)若使用自动刺激,点击“程序刺激",进入“方案选择”,点击序号确定方案,返回开始。

(5)若需编辑刺激方案,点击进入“程控编辑”后,点击序号,调节“刺激参数"后确定,返回进入自动刺激。

(6)关机:关闭一起的电源开关,切断电源.
2.适应症: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神经性疼痛、癫痫、帕金森、肢体障碍等。

3.刺激线圈更换规程:
(1)打开“电源开关",按下“开机按钮”和背面右下方“排液开关"约20秒后,断开“电源开关”和“排液开关",拔下电源插头。

(2)逆时针旋转刺激线圈插头螺环,使插头完全脱离插座。

(3)分清两个刺激线圈插头插座,将其接头缺口处对准插座凸起处,顺时针用力旋转线圈插头螺环直至完全拧紧.
(4)将刺激线圈拍按原样固定至机器。

(5)打开机器进入手动刺激界面,用5%输出强度手动刺激约1分钟,同时注意观察线圈插头插座接口处是否有液体渗出,若无则机器可以正常使用,若有应立即关闭电源,取下漏液插头查明原因或与厂家联系。

(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
1。

操作流程
(1)在非常安静、光线柔和、温度26℃左右的治疗室内, 患者者坐在一张有扶手的靠椅、沙发或是呈45度角的躺椅上,解松紧束的领扣、腰带,穿换拖鞋或便鞋,坐时双腿不要交叉,以免受压。

软垫宽椅使感觉舒服,头后有依托物更好.
(2)第一次治疗与以后每次治疗前的5分钟,记录安装电极所获基线数据。

(3)训练病人收缩与放松前臂肌肉,训练面部肌肉活动令病人抬额、皱眉、咬牙、张嘴,然后一一放松。

告诉病人观察肌表面电位微伏器上指针变化及其转方向,与此同时,倾听反馈音调变化并理解其信号的含义。

(4)给病人增加精神负荷,如连续计算100—7,回忆惊险和痛苦经历。

此时观察肌电、皮肤电导、指端皮湿、脉搏、血压等的变化,找到最敏感的反应指标,作为下一步训练的选择指标; (5)全身肌肉放松程序。

根据Jacobson方法,依次为上肢、下肢、躯干(腹部、腰部、肩背部)、颈部、面部肌肉.首先作收缩与放松交替的练习,最后作全身肌肉放松练习.
(6)呼吸要求自然、缓慢、均匀.(设想鼻孔下面有兔子,呼吸不能吹动兔毛)
(7)尽量保持头脑清静.排除杂念,不考虑任何问题.如无法排除杂念,可在每次呼吸时,反复简单数数字如"一、二",或是默念:“我的胳膊和腿部很重,很温暖”,达到自我暗示作用法。

此时,也可想象躺在有温暖阳光的海滩或乡村草地上,由施治者描述视觉景象及鸟语、涛声与温暖感觉.入静好的可达思维停止,万念俱寂。

病人可嗜睡,但应避免完全入睡。

(8)施治者注意调节反馈信号,调节阳性强化的阈值,阈值上下的两种信息用红绿灯光或不同频率的音调反馈,务使阈值调整恰当,使病人获得自控生物指标的阳性信号占70%,阴性信号占30%左右。

当阳性信号达90%以上甚至100%时,即提高阈值的标准要求;当阳性信号只在50%左右时,降低阈值标准的要求,使训练循序渐进。

每次练习完毕,指出所获成绩,布置家庭作业并提出下次实验室练习任务,例如额肌松弛的表面肌电指标,由开始治疗的5微伏,通过每次练习,达到如4.5、4、3。

8、3。

4微伏等。

每一次练习的20~30分钟内,反馈信息亦可中途关闭,只在开始与结束时检查肌电指标,每次治疗结束后,让病人做几次肢体屈伸运动,使病人感到轻松愉快,再离开治疗室。

(9)在没有仪器监测的情况下,要求病人每日做"家庭作业",你比较方便时(如中午、晚上睡觉前或清晨),自己练习,每次10~30分钟,每日1~2次,并持之以恒。

(10)治疗的一个疗程约10次左右,可以每周二次,其余5天都在自己家里练习,亦可在开始治疗时每周
(11)如果通过多次练习每种反馈性生物反应指标,并无明显变动,应该与病人交谈是否已了解练习的目的与方法,如果不是
理解与技术中的问题,应考虑另择反馈性生物指标。

还有一种情况是通过治疗,生物反应指标有明显变动,自我调节良好,但临床症状仍无明显进步。

例如肌肉松弛甚好,而焦虑依然如故,亦可另择其他生物性指标进行训练,或改用其他治疗方法.但应注意有求全责备性格的病人,以及对现实生活有许多不满或歉疚者,包括对疗效的低估,并非治疗实际无效.
(12)治疗前、治疗过程中与治疗结束后,由观察者填写记录单,病人自填症状变化量表,这样可作出对比,确定有无疗效。

2。

适应症
(1)神经系统功能性病变与某些气质性病变所引起的局部肌肉痉挛、抽动、不全麻痹,如嚼肌痉挛、痉挛性斜颈、磨牙、面肌抽动与瘫痪、口吃、职业性肌痉挛、遗尿症、大便失禁等。

(2)焦虑症、恐怖症及与精神紧张有关的一些身心疾病。

(3)紧张性头痛。

(4)高血压、心律不齐。

(5)偏头痛。

(6)其他,如消化性溃疡、哮喘病、性功能障碍等.
3.使用生物反馈疗法应注意
(1)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让躯体肌肉放松,及精神状态放松。

即任其自然,解除焦虑患者习以为常的警觉过度与反应过度的身心状态。

(2)心理要求处于此时此地的状态,既不对过去念念不忘,也不对将来忧心忡忡,不要把思维集中在解决任何现实性问题上,而应任何无意志地自由飘浮。

(3)松弛状态下可能出现一些暂时性的躯体感觉,如四肢沉重感、刺痛感、各种分泌的增加、精神不振、飘浮感等,就应事先告知求治者,以免引起求治者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

(三)失眠治疗仪的操作流程:
1.基本操作流程
(1)治疗前用医用酒精擦洗两侧耳廓后部的皮肤,确保皮肤清洁和干燥,把电极片贴在耳乳突部位。

(2)失眠治疗仪强度初始值为10,每次使用后会记忆最后设定的强调值。

第一次使用时,建议先以初始强度值开始治疗,治疗开始后,可根据自身的感觉逐渐的增大或减小强度(以电极片接触的皮肤有轻微刺激感为佳)
(3)治疗初期,建议每天治疗1—2次,每次30分钟;在失眠症状缓解后,可住半年减少至每周治疗1-2次,每次30分钟(显示时间框内" 时间”指示,初始值为30分钟,可以根据治疗的效果,按时间的"+”、”-"按键调整时间值)。

2。

适应症
非器质性失眠、失眠导致的头疼乏力、焦虑、抑郁、心烦意乱、免疫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神经紊乱、老年痴呆、过早衰老等。

3。

禁忌症
(1)勿与其它医用电子仪器同时使用
(2)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用
(3)颅内有金属异物植入者忌用
(4)孕妇禁用
(5)耳背表皮破损或电极导电物过敏者忌用
(6)高血压患者(高压在180以上)请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后使用
(四)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操作流程
1。

基本操作流程:
(1)连接电源,闭合开关,主机接上输出线,选择通道1或通道2,按下“通道1或通道2按钮后”进入参数设置界面,电极粘贴于两耳侧乳突、太阳穴或风池穴部位表皮,进入参数设置,启动,开始治疗,可以通过刺激感受实时调整参数,完成治疗清洁整理,关闭电源。

2。

适应征
(1)中风:脑梗死各期、脑出血恢复期
(2)脑外伤及恢复期偏头痛
(3)脑供血不足(颈椎病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等)、偏头痛(4)知功能障碍、老年性痴呆、抑郁症
(5)眼底动脉缺血、眼疲劳
(6)小儿脑瘫等
(7)失眠
3。

注意事项
(1)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如:脑出血急性期、凝血机制障碍等).
(2)严重心脏病或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颅内支架植入者.(3)有颅内感染或颅内肿瘤患者。

(4)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5)有电疗过敏反应者。

对电极片严重或持续性过敏反应者。

(6)治疗部位皮肤破损、感染者。

(7)恶液质、活动性肺结核及癌肿患者。

(8)孕妇、发热患者、严重的精神病患者。

(9)应避免高频手术设备和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同时连接到一个患者使用,此两种设备同时使用可能引起电极处烧伤,并可能损坏本设备。

(五)精神压力分析的操作流程
1.基本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1)在非常安静、光线柔和、温度26℃左右的治疗室内, 患者者坐在一张有扶手的靠椅、沙发或是呈45度角的躺椅上,解松
紧束的领扣、腰带,穿换拖鞋或便鞋,坐时双腿不要交叉,以免受压。

软垫宽椅使感觉舒服,头后有依托物更好。

(2)测评前先休息15—30min,打开电源,预热设备,测评中不能使用手机、看报、看书、玩游戏等动作,肢体尽量保持不动,眼睛可看前方,不能闭眼,3—5min即可结束,关闭电源.2。

适应症
(1)压力诊疗:抑郁、恐慌、躯体性障碍、疼痛等各种压力相关症状诊疗;
(2)慢性疲劳诊疗:身体性、精神性因素而致的慢性疲劳综合症;
(3)肥胖诊疗:压力性肥胖、摄食障碍、肥胖引起的自主神经异常,系统化管理;
(4)抗老化诊疗: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性;
(5)考生:学习紧张、注意力不集中、考生面临考试的压力;
(6)心血管诊疗:心律不齐、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系统疾病集中管理;
(7)功能性障碍诊疗:各种辅助检查无异常的躯体性症状及疾病的特殊管理;
(8)高血压诊疗,评估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能力、抗高血液效果判定及预后评价;
(9)健康体检,成人病预防体检、神经性疾病体检、突发性猝死预防。

心身医学科
2016年3月1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