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监测与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监测与临床意义
邓锡岳;林振健;袁恩梅
【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监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该院接诊的癫痫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均采取化学发光法监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同时根据监测结果结合临床效果进一步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 .结果该次研究80 例患者共监测128例次,其中,血药浓度50~100 μg/ml有64例次,占50.00%,而血药浓度低于50 μg/ml有54例次,高于100 μg/ml有10例次;128例次中,单用丙戊酸钠106次,总有效率为82.07%(87/106);此外,80例患者中,有27例经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后调整用药方案,疗效得到改善.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可以为癫痫患者合理用药提供指导与参考,从而改善临床效果,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
【年(卷),期】2016(024)007
【总页数】2页(P111-112)
【关键词】癫痫;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邓锡岳;林振健;袁恩梅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药学部,广东珠海519000;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药学部,广东阳江529500;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管理科,广东珠海519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17
癫痫为精神科常见疾病,而丙戊酸钠属于治疗癫痫最为常用的广谱抗癫痫药,安全性与疗效均较高,而且不会对认知功能产生巨大影响[1]。
不过,因丙戊酸钠的药
动学与药效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为此剂量难以把握,尤其是血药浓度超过
100 μg/ml者毒副作用会明显增加,从而影响疗效。
基于此,加强癫痫患者丙戊
酸钠用药的血药浓度监测显得十分必要,本院实施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80例,全部为本院接诊的癫痫患者,入选时间为2013年11月‐2015年5月。
入选患者均确诊符合癫痫诊断标准,均接受丙戊酸钠治疗,患者或主动提出或在医生的医嘱下进行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监测。
80例患者中,
男50例、女30例;年龄1~76岁,平均(20.6±5.3)岁,其中,不超过14
岁的患者有40例;病程0.6~35.0年,平均(12.3±5.4)年;单用药物66例,合用药物14例。
1.2 方法
本次研究针对所有患者均采取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处理,所用仪器为Centaur XP型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监测方法为化学发光法,此外,还包括丙戊酸钠试剂盒、丙戊酸钠标准曲线试剂盒、丙戊酸钠质控试剂盒及配套试剂等,均在有效期内。
丙戊酸钠片(0.2 g/片;厂家:湖南湘中制药)给药方式为:成人按照每日600~1 200 mg(3~6片),分2、3次服完,初始剂量为5~10 mg/kg,1周后递增,直到癫痫发作得到控制或无法耐受为止;小儿按照每日15 mg/kg分为2、3次服完,1周按需增加5~10 mg/kg,直到有效或无法耐受为止。
该药物的血药浓度稳定后(5~8 个半衰期),采集患者空腹血3 ml,以3 000 r/min离心5 min,取血清0.3 ml在检测仪上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1.3 疗效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采取的疗效评价标准[2]为:①显效:癫痫发作得以控制,发作次数降幅
不低于75%;②有效:癫痫发作次数有所减少,发作次数降幅51%~74%;③效差:癫痫发作次数有所减少,但发作次数降幅仅为25%~50%;④无效:未能达
到前述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利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本次研究80例患者共监测128例次,其中,血药浓度50~100 μg/ml有64例次,占50.00%,血药浓度低于50 μg/ml有54例次,占42.19%,血药浓度高于100 μg/ml例次有10 例次,占7.81%,由此可见血药浓度范围50~100 μg/ml
者较多。
2.2 用药情况与疗效
80例患者中单用药物66例(106例次),合用药物14例(22例次),合用药
物主要有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及苯妥英钠等,其中,单用药物总有效率为82.07%(87/106),其具体的用药监测与疗效及血药浓度情况见表1。
表1 106例次单一用药血药浓度及疗效情况(±s)注:†与其余疗效情况比较,P <0.05。
疗效情况监测例次血药浓度情况/(μg/ml)显效57 70.19±23.07†有效
30 55.63±25.18效差13 32.77±13.69无效6 21.59±10.58
2.3 监测后用药调整效果
80例患者中,27例经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后调整用药方案,疗效得到改善,其
中,18例采取调整用药间隔或增加剂量后改善了疗效,剩余9例则因血药浓度较高而发生厌食、恶心等不良反应,经减少用药剂量后不良反应消失并有效控制癫痫发作。
3 讨论
癫痫为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一类神经系统疾病,从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来看,发病率较高,国内约为0.5%[3]。
大部分癫痫患者通过长期坚持服用抗癫痫药物可控制发作,其中,最为常用的药物为丙戊酸钠,对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单纯失神发作及肌阵挛发作等有很好的效果,而且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轻。
但是,因该药物对不同个体有不同的药动学与药效学,故而剂量过高极易引发毒副作用增加,从而影响疗效。
为了改善癫痫患者丙戊酸钠用药效果,本院针对近几年接诊的癫痫丙戊酸钠用药患者进行了血药浓度监测,希望对临床用药有所借鉴。
本次研究针对接诊的80例采取丙戊酸钠治疗(单用或联用)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同时加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
结果显示80例患者监测血药浓度共计128次,其中,血药浓度在50~100 μg/ml的占 50.00%,低于50 μg/ml的则占42.19%,高于100 μg/ml的占7.81%,可见血药浓度在50~100 μg/ml的百分比较多;单用丙戊酸钠66例,共监测106例次,其中,显效57例次,血药浓度(70.19±23.07)μg/ml,有效30例次,血药浓度(55.63±25.18)μg/ml,效差13例次,血药浓度(32.77±13.69)μg/ml,无效6例次,血药浓度
(21.59±10.58)μg/ml,可见疗效越差则血药浓度越低;此外,对监测后的27例进行了用药方案调整,包括18例增加剂量或调整用药间隔,效果明显改善,而另外9例因剂量过高不良反应较多,采取减量处理,不良反应缓解或消失。
总的来说,丙戊酸钠为最为常用且有效的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抗癫痫药物,但其药动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即剂量和血药浓度间缺乏稳定相关性,为此,若仅仅根据药物剂量进行疗效评价会有偏差[4]。
从本次研究结果分析来看,血药浓度50~100
μg/ml仅有50%,而该范围属于治疗癫痫最为有效的血药浓度范围。
针对规则用
药的患者实施血药浓度监测,根据血药浓度水平与临床反应对剂量进行调整,可有效减少剂量过小引发的疗效不佳或剂量过大引发的不良反应,从而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与负担[5-6]。
此外,癫痫发作类型、严重程度及原发病转归也会直接对丙戊
酸钠的疗效产生影响,为此大部分学者将其有效血药浓度扩宽到40~130 μg/ml,甚至部分学者认为下限可低于40 μg/ml[7],但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单用丙戊酸钠者效差13例次,血药浓度均值为(32.77±13.69)μg/ml,基本在40
μg/ml左右浮动,可见效果并不理想,故而可根据血药浓度适当增加剂量,以此
改善疗效。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可以为癫痫患者合理用药提供指导与参考,从而改善临床效果,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蓉, 马涛. 458例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监测[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21): 142-143, 149.
[2] 乔小云, 钱巧, 王晶, 等.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 药学服
务与研究, 2011, 11(6): 447-449.
[3] 叶怡, 陈佩雷, 徐逸娜, 等. 213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结果分析 [J]. 医学信息, 2014, 10(32): 67-67.
[4] 邱志宏, 白万军, 崔伟曦, 等. 美罗培南对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分析及药学监护[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5,9(3): 155-156, 157.
[5] 闫佳佳, 何秋毅.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与影响因素分析 [J]. 海峡药学, 2014, 13(8): 151-152.
[6] 段自皞, 王法财, 沈炳香, 等. HPLC法测定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J]. 海峡药学, 2014, 13(6): 152-154.
[7] 黄成坷, 王增寿, 周伶俐, 等.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对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 32(9):710-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