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作文满分攻略:审题求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考作文满分攻略:审题求准
随着近几年中考命题作文的升温,在很多地区命题作文
备受青睐,相对而言,考生因审题偏差而出现的失误也明显
增多。
作文审题的终极目标是准确到位、不偏不倚。
考生只
有将题目的外延和内涵理解透彻了,才能在立意、构思上不
出现偏差,才能追求立意上深刻、构思上新颖等更高级的写
作目标。
可以说,准确审题是作文写作的基础,是获取作文
保险分的“奠基石”。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审读题目呢?
作文题也是有“题眼”的。
所谓的“题眼”,就是题目中那些昭示、启示或暗示写作关键的词语。
考生在审题时如果能
够借助题目中的某些关键字词来准确理解题意,写作时就能
够紧扣话题,突出重点,切中肯綮,自然也就能够避免离题、扣题不紧等常见失误。
如2014年浙江金华卷作文题目“热门话题”,关键词是“热门”,考生要写的不能是学习或生活中普
普通通的话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为大家所熟知的话题。
我们说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但不能置其他于不顾,导
致偏离题意。
如2014年浙江温州卷作文题“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一定要注意限制词是“另一个地方”,写作时既要表现出“另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也要突出“去”后有什么见闻、感受或启发。
题目中的副词,往往是审题时容易忽略的,考
生要重视作文题目中诸如“最”“也”“还”“更”“其实”“原来”等
副词所隐藏的信息和要求。
如2014年浙江绍兴卷作文题“我也是一束阳光”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副词——“也”,这个副词规定了文章应包含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与他人相比,“我”自己“也”很重要,“也”奉献了“阳光”。
又如2014年浙江台州卷题目二“原来________还在”,“原来”这个副词就强调了其实某事物一直都在,只是之前没有发现而已,引导我们从发现
或顿悟的角度来写作。
只有审读时抓住了这些限制词,我们
的作文才能切准题意。
抓住了关键词,注意了限制词,还要审读它的隐含义。
有的题目用的是比喻义或象征义。
考生在理解题目时不能只
停留在其本义上,要仔细推敲,挖掘出题目的比喻义和象征
义。
如2014年绍兴市中考作文题“我也是一束阳光”,题目中的“阳光”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应是比喻义,考生不能简单地
理解为太阳的光芒。
这个“阳光”可以指能给别人带来温暖的
品格或与众不同的个性、风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海的深处也许隐藏着美丽的珊瑚,目光的深处也许饱
含着浓浓的爱意,记忆的深处也许沉淀着生活的真谛,文字
的深处也许寄寓着丰厚的意蕴……
请以“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文体不限,文章不少
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
等。
2014年宁波的中考作文题很符合新课标对于中学写作
教学的导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并
向思想更“深处”漫溯。
对学生来说,不会造成审题障碍,都
有话可说,但又必须写出一定的思想深度。
初看这个题目,是一个极容易让学生发挥写作的题目。
但作为应试作文题目,命题老师的用意并不会那么简单,我
们要仔细品读题目,挖掘出新意,这样作文才更有价值。
首先,从常规思路看,同学们极易走上已有老题目的思
路,如在审题时,将题目补为“心灵深处”“记忆深处”“细微深处”“我心深处”“深处的风景”“深处的爱意”“深处的真谛”等等,很容易写深处那些美好、感动、富有正能量的人和事。
这样的思考和理解,使得这一作文显得非常常规化,在中考
的考场上,绝大多数同学会这样作文。
但细细品味题目背后给出的材料,“大海的深处也许隐藏着美丽的珊瑚,目光的深处也许饱含着浓浓的爱意,记忆的
深处也许沉淀着生活的真谛,文字的深处也许寄寓着丰厚的
意蕴……”这里只是“也许”有,那么怎么样知道确实“有”呢?就要敢于挖掘深处,题目的侧重点就放到了“行动”上。
俗话说,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就是要具有发现“美”的眼睛。
从一定层面上讲,今年的题目有一定的时效性,题目从一定程
度上隐含着,我们做事做人不再只求表面工作,而是要真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