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写作训练临考突破重实效19四方案解决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页,共31页。
[例 3] (2015·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 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 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 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 涌。
第二十页,共31页。
第二步,确定材料倾向,确定立意最佳角度根据立 意的核心信息。提炼出一个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 即是从整体出发所形成的立意。
第四页,共31页。
[例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雨果有句名言:“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 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人杰的乳汁。” 加拿大物理学家罗伯特在进行环球考察时,来到智利 北部的一个十分干旱而又荒凉的小村子,他发现一种奇异 的现象,这里除蜘蛛外没有其他任何生物。蜘蛛在这里四 处繁衍,生活得很好。
第十六页,共31页。
(4)外老实与内聪明 材料中,丙的观点是:貌似老实的人,往往是聪明 人;小聪明的人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现实生活中,大 智若愚、大巧若拙的人数不胜数,他们或执着于远大的 理想,或潜心于宏伟的事业,或醉心于高雅的爱好,他 们看似不识时务,不近人情,甚至不食人间烟火,但往 往十年磨一剑,待到功成名就之时一鸣惊人,
第三十一页,共31页。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 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 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1)概括材料:泉水蓄积,抓住机会,喷涌成功。 (2)寻找材料与生活的“对应点”:本材料取自自然, 属于寓意类材料作文。寓意型材料映射的是社会人生,因 此,要体会“泉水”“喷泉”与人生、社会的对应点,
第七页,共31页。
对于议论性材料,抓住论点立意即可,因此可以抓住 第一、三段进行立意。
第二步,确定材料倾向,确定立意最佳角度:通过第 一、三段,基本上可以提炼出一个中心论点:面对“绝境”, “积极应对”,不退缩,可创造“奇迹”。这个中心论点, 也就是从整体出发所形成的立意。
第八页,共31页。
方案二 抓住关键词(句),确定最佳角度 从抓关键词(句)入手,品味体悟命题者的情感倾向, 揣摩命题者意图,省时省力。 [例 2] (2015·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 文。(导学号 53700028)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 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第三十页,共31页。
因此可以立意:只要不忘自己的立场与尊严,自会结 出果实,绽放人生;站稳脚跟,努力生长,过程中的纠缠 不必在意;等等。
(3)角度三:丝瓜藤与肉豆须 由果溯因:结果——分不清;原因——纠缠在一起。 这说明这两个事物的本性就是这样的,因此可以立意:顺 应事物本性;尊重事物规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等。
第九页,共31页。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 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 范汉字书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 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第二十七页,共31页。
[分析] 审清要求多向辐射:写作要求是“选准角度”,言外 之意不止一个角度。三段考题材料运用“由果溯因”法都 可以作为立论的角度,有时还可以综合分析材料,得出其 他立论角度。本题在审题立意时可以把多向辐射法和由果 溯因法结合起来运用。
第二十一页,共31页。
也就是它们的象征意义。因此,可以这样立意: ①泉水:蓄积——人生:厚积薄发。 ②泉水:默默不语——人生:默默奉献。 ③泉水:一旦有机会便骄傲地涌出地面——人生:抓 住机会,勇于展示;果断自信,全面展示自己。
第二十二页,共31页。
④泉水与喷泉——人生:只有不断积蓄力量,才能喷 薄而出;个人精彩的背后也有他人的付出和支撑,成功者 应学会感恩;伟大来自平凡等。
第二十四页,共31页。
当然,题干中须有“自选角度”或“任选角度”等 这样的要求。在寻找事物联系时,可以就很多事物以因 果关系的联系形式而存在这一特殊点做文章,也就是说 考生在审读材料作文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 果推究出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源,就能找到最稳妥的立 意。
第二十五页,共31页。
[例 4] (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 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 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 的。
第二十六页,共31页。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 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 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 了。”
读了这段文字,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与感悟?请自 主确定立意,自主命题,自由选择文体,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分析] 第一步,明确材料性质,找到立意核心信息:上面材 料共三段文字,第一段是运用雨果的名言提出论点;第二 段材料相当于事实论据;第三段材料是总结论点,呼应前 两段。因此,这三段材料是议论性材料。
第十三页,共31页。
显然他们是真正的“聪明人”。写作时,可以选取 “老实”的一个层面来破题作文。
(2)真聪明是睿智 材料中,甲对“聪明”的诠释是:机智、敏锐。真正 的聪明是智慧,而不是小聪明。古往今来,小聪明者比比 皆是,或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或见风使舵、投机取巧, 或趋炎附势、狼狈为奸、蝇营狗苟,
第二十八页,共31页。
(1)角度一:儿子 由果溯因: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 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原因——想分辨两者的不同。 这说明,孩子有好奇心,有探究精神。因此可以立意:勿 让功利扼杀好奇心;要获得真知,须付出必要的代价;等 等。
第二十九页,共31页。
(2)角度二:父亲 由果溯因:结果——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 豆来吃就好了;原因——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 辨的呀。这说明,父亲认为丝瓜藤与肉豆须无须分清,得 到果实就可以,可以写凡事应化繁为简,忽略过程,注重 结果。
第五页,共31页。
为什么蜘蛛能够在如此干涸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呢? 罗伯特借助电子显微镜,发现这些蜘蛛具有极强的亲水 性,极易吸收雾气中的水分。而这些水分正是蜘蛛能在这 里生生不息的源泉。
在这个世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 思维。只要心灵不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 勃的绿洲。
第六页,共31页。
第十四页,共31页。
不一而足,然而,这些只得一时、不能得一世的小聪 明,最终会被人们唾弃,被历史抛弃。真正的聪明是在工 作、生活中,机智灵活,果敢敏锐,不泥古守旧,不生搬 硬套。写作时,可以破立结合,在批判小聪明中肯定真正 的智慧。
第十五页,共31页。
(3)智慧是老实与聪明的统一 从古到今,“老实”和“聪明”兼而有之的,大有人 在,他们内外兼修,看似不合潮流、不随世俗,却异常聪 明,这就是智慧。正如庄子所称道的无己的“至人”、无 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写作时,先弄清“老实” 和“聪明”的异同,再确定主旨、选择文体,或议论抒情, 或记叙描写,均能写出好文章共31页。
学案 19 四方案解决材料 作文审题立意
第二页,共31页。
方案一 立足整体提炼中心 审题立意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 把握材料的意旨。最忌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具体说来 有以下两步:
第三页,共31页。
第一步,明确材料性质,找到立意核心信息。高考 作文材料一般为记叙性材料和议论性材料,记叙性材料 可采取透事析理的方法寻找立意核心信息;议论性材料 要善于抓论点寻找立意核心信息。(提示:对于多则材料, 一定要找到多则材料的共性进行整体把握)
第十页,共31页。
[分析]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关键词是“老实”和 “聪明”,写作时,要结合现实生活,深入理解这两个词 的内涵,需要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老 实”,是实诚、忠厚、诚信、朴素、执着等的代名词;“聪 明”,既可以是褒义的机智、敏锐、灵活、变通等,
第十一页,共31页。
也可以是贬义的狡猾、投机取巧、逃避等。从中我们 可以品悟出命题者意图——让考生写出具有思辨色彩的 文章。
对“老实”和“聪明”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决定了作 文立意的高下、眼界的高低、构思的巧拙。
为此,围绕“老实”和“聪明”两个关键词,可以有 如下立意:
第十二页,共31页。
(1)老实是真聪明 材料中,甲对“老实”的诠释是:实诚、忠厚。党的 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些“价值准则”和 “基本道德规范”都应该是“老实”的标准。现实生活 中,这些“老实人”往往受人尊敬和赞扬,
第二十三页,共31页。
方案四 多向辐射,由果溯因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 事,好像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 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 意。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也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 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从 事物的正面立意,也可以从其反面或侧面立意。
第十七页,共31页。
为他人、集体、国家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相反, 那些假聪明、小聪明、伪聪明者大行其道,甚嚣尘上, 遭人唾弃。写作时,应注意“老实”和“聪明”的辩证 关系,分清真正的“老实”和“聪明”。
第十八页,共31页。
方案三 由物及人,化抽象为具体 诗歌、比喻、寓言类等材料因其题旨和意图含蓄隐 晦,不容易分辨,应在概括材料大意的基础上,寻找材 料与生活的“对应点”,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即 跳出材料,向自然、社会、人生等维度延伸拓展,与现 实挂钩,更深切地理解题意。这时,考生不妨做个“菩 萨心肠的观世音”。音,乃“隐”,材料隐含的内涵; 观,是指要观察社会、人生;世,指留心世态炎凉;“菩 萨心肠”就是指思想上要健康向上。
[例 3] (2015·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 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 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 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 涌。
第二十页,共31页。
第二步,确定材料倾向,确定立意最佳角度根据立 意的核心信息。提炼出一个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 即是从整体出发所形成的立意。
第四页,共31页。
[例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雨果有句名言:“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 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人杰的乳汁。” 加拿大物理学家罗伯特在进行环球考察时,来到智利 北部的一个十分干旱而又荒凉的小村子,他发现一种奇异 的现象,这里除蜘蛛外没有其他任何生物。蜘蛛在这里四 处繁衍,生活得很好。
第十六页,共31页。
(4)外老实与内聪明 材料中,丙的观点是:貌似老实的人,往往是聪明 人;小聪明的人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现实生活中,大 智若愚、大巧若拙的人数不胜数,他们或执着于远大的 理想,或潜心于宏伟的事业,或醉心于高雅的爱好,他 们看似不识时务,不近人情,甚至不食人间烟火,但往 往十年磨一剑,待到功成名就之时一鸣惊人,
第三十一页,共31页。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 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 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1)概括材料:泉水蓄积,抓住机会,喷涌成功。 (2)寻找材料与生活的“对应点”:本材料取自自然, 属于寓意类材料作文。寓意型材料映射的是社会人生,因 此,要体会“泉水”“喷泉”与人生、社会的对应点,
第七页,共31页。
对于议论性材料,抓住论点立意即可,因此可以抓住 第一、三段进行立意。
第二步,确定材料倾向,确定立意最佳角度:通过第 一、三段,基本上可以提炼出一个中心论点:面对“绝境”, “积极应对”,不退缩,可创造“奇迹”。这个中心论点, 也就是从整体出发所形成的立意。
第八页,共31页。
方案二 抓住关键词(句),确定最佳角度 从抓关键词(句)入手,品味体悟命题者的情感倾向, 揣摩命题者意图,省时省力。 [例 2] (2015·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 文。(导学号 53700028)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 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第三十页,共31页。
因此可以立意:只要不忘自己的立场与尊严,自会结 出果实,绽放人生;站稳脚跟,努力生长,过程中的纠缠 不必在意;等等。
(3)角度三:丝瓜藤与肉豆须 由果溯因:结果——分不清;原因——纠缠在一起。 这说明这两个事物的本性就是这样的,因此可以立意:顺 应事物本性;尊重事物规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等。
第九页,共31页。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 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 范汉字书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 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第二十七页,共31页。
[分析] 审清要求多向辐射:写作要求是“选准角度”,言外 之意不止一个角度。三段考题材料运用“由果溯因”法都 可以作为立论的角度,有时还可以综合分析材料,得出其 他立论角度。本题在审题立意时可以把多向辐射法和由果 溯因法结合起来运用。
第二十一页,共31页。
也就是它们的象征意义。因此,可以这样立意: ①泉水:蓄积——人生:厚积薄发。 ②泉水:默默不语——人生:默默奉献。 ③泉水:一旦有机会便骄傲地涌出地面——人生:抓 住机会,勇于展示;果断自信,全面展示自己。
第二十二页,共31页。
④泉水与喷泉——人生:只有不断积蓄力量,才能喷 薄而出;个人精彩的背后也有他人的付出和支撑,成功者 应学会感恩;伟大来自平凡等。
第二十四页,共31页。
当然,题干中须有“自选角度”或“任选角度”等 这样的要求。在寻找事物联系时,可以就很多事物以因 果关系的联系形式而存在这一特殊点做文章,也就是说 考生在审读材料作文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 果推究出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源,就能找到最稳妥的立 意。
第二十五页,共31页。
[例 4] (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 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 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 的。
第二十六页,共31页。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 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 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 了。”
读了这段文字,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与感悟?请自 主确定立意,自主命题,自由选择文体,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分析] 第一步,明确材料性质,找到立意核心信息:上面材 料共三段文字,第一段是运用雨果的名言提出论点;第二 段材料相当于事实论据;第三段材料是总结论点,呼应前 两段。因此,这三段材料是议论性材料。
第十三页,共31页。
显然他们是真正的“聪明人”。写作时,可以选取 “老实”的一个层面来破题作文。
(2)真聪明是睿智 材料中,甲对“聪明”的诠释是:机智、敏锐。真正 的聪明是智慧,而不是小聪明。古往今来,小聪明者比比 皆是,或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或见风使舵、投机取巧, 或趋炎附势、狼狈为奸、蝇营狗苟,
第二十八页,共31页。
(1)角度一:儿子 由果溯因: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 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原因——想分辨两者的不同。 这说明,孩子有好奇心,有探究精神。因此可以立意:勿 让功利扼杀好奇心;要获得真知,须付出必要的代价;等 等。
第二十九页,共31页。
(2)角度二:父亲 由果溯因:结果——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 豆来吃就好了;原因——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 辨的呀。这说明,父亲认为丝瓜藤与肉豆须无须分清,得 到果实就可以,可以写凡事应化繁为简,忽略过程,注重 结果。
第五页,共31页。
为什么蜘蛛能够在如此干涸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呢? 罗伯特借助电子显微镜,发现这些蜘蛛具有极强的亲水 性,极易吸收雾气中的水分。而这些水分正是蜘蛛能在这 里生生不息的源泉。
在这个世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 思维。只要心灵不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 勃的绿洲。
第六页,共31页。
第十四页,共31页。
不一而足,然而,这些只得一时、不能得一世的小聪 明,最终会被人们唾弃,被历史抛弃。真正的聪明是在工 作、生活中,机智灵活,果敢敏锐,不泥古守旧,不生搬 硬套。写作时,可以破立结合,在批判小聪明中肯定真正 的智慧。
第十五页,共31页。
(3)智慧是老实与聪明的统一 从古到今,“老实”和“聪明”兼而有之的,大有人 在,他们内外兼修,看似不合潮流、不随世俗,却异常聪 明,这就是智慧。正如庄子所称道的无己的“至人”、无 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写作时,先弄清“老实” 和“聪明”的异同,再确定主旨、选择文体,或议论抒情, 或记叙描写,均能写出好文章共31页。
学案 19 四方案解决材料 作文审题立意
第二页,共31页。
方案一 立足整体提炼中心 审题立意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 把握材料的意旨。最忌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具体说来 有以下两步:
第三页,共31页。
第一步,明确材料性质,找到立意核心信息。高考 作文材料一般为记叙性材料和议论性材料,记叙性材料 可采取透事析理的方法寻找立意核心信息;议论性材料 要善于抓论点寻找立意核心信息。(提示:对于多则材料, 一定要找到多则材料的共性进行整体把握)
第十页,共31页。
[分析]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关键词是“老实”和 “聪明”,写作时,要结合现实生活,深入理解这两个词 的内涵,需要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老 实”,是实诚、忠厚、诚信、朴素、执着等的代名词;“聪 明”,既可以是褒义的机智、敏锐、灵活、变通等,
第十一页,共31页。
也可以是贬义的狡猾、投机取巧、逃避等。从中我们 可以品悟出命题者意图——让考生写出具有思辨色彩的 文章。
对“老实”和“聪明”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决定了作 文立意的高下、眼界的高低、构思的巧拙。
为此,围绕“老实”和“聪明”两个关键词,可以有 如下立意:
第十二页,共31页。
(1)老实是真聪明 材料中,甲对“老实”的诠释是:实诚、忠厚。党的 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些“价值准则”和 “基本道德规范”都应该是“老实”的标准。现实生活 中,这些“老实人”往往受人尊敬和赞扬,
第二十三页,共31页。
方案四 多向辐射,由果溯因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 事,好像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 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 意。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也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 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从 事物的正面立意,也可以从其反面或侧面立意。
第十七页,共31页。
为他人、集体、国家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相反, 那些假聪明、小聪明、伪聪明者大行其道,甚嚣尘上, 遭人唾弃。写作时,应注意“老实”和“聪明”的辩证 关系,分清真正的“老实”和“聪明”。
第十八页,共31页。
方案三 由物及人,化抽象为具体 诗歌、比喻、寓言类等材料因其题旨和意图含蓄隐 晦,不容易分辨,应在概括材料大意的基础上,寻找材 料与生活的“对应点”,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即 跳出材料,向自然、社会、人生等维度延伸拓展,与现 实挂钩,更深切地理解题意。这时,考生不妨做个“菩 萨心肠的观世音”。音,乃“隐”,材料隐含的内涵; 观,是指要观察社会、人生;世,指留心世态炎凉;“菩 萨心肠”就是指思想上要健康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