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场所的精神营造 长沙李自健美术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自健美术馆是由著名旅美画家李自健在湖南长沙投资建设的个人美术馆。
美
术馆坐落于美丽的湘江江畔、洋湖自然湿地之中,其三面临水,由一座斜桥与城市道路连接。
美术馆在垂直向度上分为3个部分:下部的底座,包括临展、办公等辅助配套空间;上部悬浮的巨大圆环是画家起居,也是其绘画创作的个人工作室;中部的3个独立体块则包含了门厅、展厅、艺术书店等主要功能。
其中,位于西端的“方体”是一个游离于形体之外的独立空间——“心灵空间”。
当游客立于其中,一束天光从屋
顶洒下,静谧、幽雅、空灵,使人以心感悟,洗涤铅华。
城市文化客厅该建筑打破了传统美术馆封闭、私密这一固有特点,将建筑化整为零,以消解传统“殿堂”型美术馆相对内向、中心式的空间结构,以相对自由、漫游式地参观体验,替代了传统导向式的、单一的参观路线,时刻体现艺术的“公共性”。
设计上通过植入一个开放的、能接纳市民日常活动的城市属性空间,
从而把美术馆由一个艺术品的“容器”转变为一个公众可参与的城市“文化客厅”。
景观之轴
建筑设立了一条横贯东西的视线廊道,以连通湘江与洋湖湿地,通过强化这条空的水平轴线,建立湘江与湿地的景观关联。
错动、偏心的圆环限定出空间的垂直向度,将自然天色导入下方的通廊,两轴交汇于顶置的圆环之下,形成“共时性”的场所空间,结合“在场”的空间体验,赋予美术馆更多永恒与静态的空间意义。
原型与图式
设计尝试通过对整个场地中物景、意
境、情景的分析与解读,剥离形式主义的外
壳,消解物质性建构的干扰,回避一般的造
型语汇,以某种精灵式的视角,透过最基本的几何原型,再现隐藏在形式背后的心理图式,赋予美术馆某种场所的语义。
设计对传统“曼荼罗原型图式”进行转译与“现代性”重构,使美术馆呈现出“周边式的构图原则”,赋予其多义性与开放性的空间特质。
收稿日期:2020.09.03
原型场所的精神营造长沙李自健美术馆LI ZIJIAN ART MUSEUM IN CHANGSHA 设计魏春雨刘海力
撰文魏春雨吕昌
工程名称:长沙李自健美术馆坐落地点:湖南长沙面积:23053m 2设计单位:地方工作室设计团队:吕昌尤志川杨丽彭军张光沈昕周宇慕诗文药志伟机电设计: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备所景观设计:湖南水立方建筑与景观设计有限公司主要材料:玻璃幕墙干挂石材摄影:李应军胡骉刘海力
晟龙
DISCOVERY 发现
024
DEC2020
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