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效
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在我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9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
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评估两组方法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
术前半小时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心率、术后HAM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
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
围手术期可给予人性化护理,既可以减少术前应激反应,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又
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
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围手术期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172-01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壁局部结构出现异常,导致出现囊泡性膨出,多
发于40~60岁人群[1]。
临床上针对颅内动脉瘤常采用血管内栓塞术,临床效果显著,但仍有部分患者术中会出现动脉瘤破裂,术后出现脑积水等并发症。
为更好
的提高血管内栓塞术的治疗效果,在患者围手术期给予护理干预是尤为重要的。
本研究就在我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9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人
性化护理在其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现详细叙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90
例颅内动脉瘤患者。
将其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
患者。
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为(53.5±2.5)岁;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为(54.1±2.3)岁。
两
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行血管内栓塞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包括
术前访视、术前准备、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讲解、术后生命体征检测、饮食护理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术前护理:①环境护理:为确保患者可以更好的休息,病房环境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病房每天都需定时打扫、消毒、开窗通气,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②心理护理:疾病本身带来的不适加之对手术的恐惧,一系列负面情绪都会出现。
因此,术前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多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所思所想,对症疏导。
如详细并耐心
向患者讲解血管内栓塞术的治疗方案、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让患者做好充足
的心理准备。
还可以向患者讲解成功治疗的案例,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另外,
也可通过音乐、视频等方式缓解患者焦虑的心情。
术中护理:协助患者进入手术
室后,嘱患者放松心情,稳定情绪,适时安抚。
术中,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嘱医嘱协助治疗。
术后护理:①疼痛护理:指导并协助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肌肉按摩,使其尽可能的放松身心,缓解术后疼痛。
如疼痛无法忍受,可遵医嘱适量给予镇痛药物。
②并发症:穿刺部位护理:穿刺局部要制动24h,并加压包扎12h[2]。
制动期间密切观察,如有异常及时报
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脑积水:脑积水常出现在术后3天内。
故术后6小时抬高患
儿床头30°,增加颅内静脉回流效果。
发生脑积水后及时给予脱水药物。
动脉瘤
破裂: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意识不清、突发剧烈头痛等症状,及时复查头颅CT,指导家属要观察患者情绪,避免刺激患者。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术前1天及术前半小时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心率及术后HAMA评分;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
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14个项目,每项4分),分数越高,焦虑抑郁情况越重。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卡方检验。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两组术前1d及术前30min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心率比较
术前1d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心率比较,差异较小(P>0.05),经术前护理,观察组术前30min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心率明显低于对照
组(P<0.05)。
详见表1。
表1两组术前1d及术前30min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心率比较
2.2两组HAMA评分比较
观察组45例患者,术前1d HAMA评分为(17.9±3.0)分;出院前HAMA评
分为(13.5±1.2)分;对照组45例患者,术前1d HAMA评分为(17.6±2.8)分;
出院前HAMA评分为(16.2±1.2)分;两组术前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HAMA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对照组术后出现2例脑积水、1例肺部感染、2例穿
刺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1.1%;观察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
为0。
两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肿瘤,是导致蛛网膜下隙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致死率、致残率较高。
临床针对其治疗常采用血管内栓塞术,因其治疗方式对患
者造成的损害较轻,应用频率高。
但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会因各种因素,对
患者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围手术期给予患者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要了解自己的
护理对象,从患者身、心的角度出发,通过术前、术中、术后3方面的护理措施,达到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增加治疗效果、减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目的。
本次研究
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前半小时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观
察组术后HAM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对于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可给予人性化护理,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芳,江光文.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效
果[J].当代医学,2018,24(12):104-106.
[2]王琛.人性化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4):13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