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疆乌鲁木齐七十四中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新疆乌鲁木齐七十四中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1.(问答题,2分)将下面的句子正确工整地抄写在格子内。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单选题,2分)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庇护(bì)蜷伏(quán)静谧(mì)咄咄逼人(duó)
B.着落(zhuó)霎时(shà)攲斜(qī)混为一谈(hùn)
C.徘徊( huí)脑髓(suǐ)暂时(zàn)参差不齐(cēn cī)
D.狭隘(ài)晋察冀(jì)绽开(zhàn)畏罪潜逃(qiǎn)
3.(单选题,2分)下列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气概分歧禁锢迫不急待
B.干燥御骋霎时惊慌失措
C.烂漫决别荫蔽花团锦簇
D.珊瑚云霄棱镜翻来覆去
4.(单选题,2分)下列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些伪劣药品酿成的种种惨剧骇人听闻
....,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
....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他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
....,毅然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D.为了这次比赛他废寝忘食,但最终结果与预期大相径庭
....。
5.(单选题,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观看国庆大阅兵,使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繁荣。
B.中国高铁正在积极走出国门,谁也不会否认它将来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C.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D.风油精的主要成分是由薄荷脑、樟脑、桉油、丁香酚、水杨酸甲酯等配制而成的。
6.(单选题,2分)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笑谈》的作者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让•乔诺,这篇文章选自他的代表作《所罗门王的指环》。
B.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我们学过的《杞人忧天》就是出自这部著作。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共20篇,朱熹将其与《孟子》《大学》《中庸》合成为“四书”。
D.《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宋代散曲家马致远,“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7.(问答题,4分)名著阅读《西游记》。
(1)关于《西游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
A、《西游记》是明朝著名小说家施耐庵写的一部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全书共100回。
B、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定海神针”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
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
他在西天取经时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C、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D、沙僧又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金身罗汉。
(2)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
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
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
……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
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选文中的“妖精”指的是 ___ ,他是 ___ 的儿子。
8.(填空题,6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遥怜故乡菊,___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 。
(《峨眉山月歌》李白)
(4)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
(5)僵卧孤村不自哀,___ 。
(《一十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6)___ ,山入潼关不解平。
(《潼关》谭嗣同)
9.(问答题,12分)文言文阅读理解。
(甲)
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⑤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⑥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___
A.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B.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
C.温故.而知新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不舍.昼夜其人舍.然大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根据选文,联系实际说一说我们该如何学习?
(乙)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① 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
《颜回好学》注释:① 蚤:同“早”,很早。
(4)对上文画线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___
A.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B.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C.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D.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5)结合《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称赞颜回的句子,说说颜回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10.(问答题,1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散步
莫怀戚
①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
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
去了。
但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⑤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
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⑥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
⑦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⑧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
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③ 段中说“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个“熬”字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3)说说文章第⑦ 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4)文章中的这几个人你最喜欢谁?说说你的理由。
11.(问答题,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拉面王
① 老梅是个开拉面馆的。
他这个开拉面馆的和别的开拉面馆的不一样。
别家开拉面馆的
大多是夫妻档,最不济也要雇个端碗、刷锅的。
他单身,他的面馆只他一人。
他既是掌柜,也是大厨兼伙计。
你要问了,老梅这面馆怕是没多少生意吧?错!人家那面馆清早一开门,就有人待在那儿,等着吃拉面呢。
老梅一人身兼三职且游刃有余,你就不能小看了他。
据说,老梅的拉面手艺是年轻那阵儿,去西北闯荡时,跟一位老面师学的。
② 都说老梅有绝活,能抻出比头发丝还要细好多的拉面,并能从针孔里穿过去。
至于能
穿过去多少根,说法不一。
有说能穿十根八根的,也有说能穿十五二十的。
但大家谁也没见过,都只是听说。
有人建议老梅露两手,叫大伙儿开开眼。
老梅浅浅一笑,说:“雕虫小技,有啥
看头?”
③ 老梅的拉面馆开在蝉街东头。
每天一早,老梅围了围裙,往面案前一站,手里眼里便
全是活儿。
他出手如电,唰一下揪出一拳头醒好的面,啪一声丢在案板上,双手一搓,就成了蛇样的长条。
两手一捏,凌空一甩,啪,拍打在面案上,再一抻,一合,眨眼的工夫,就弄成了大闺女的辫子,看得人眼花缭乱。
还没等回过神来,早有一大海碗盛着牛肉丁,撒着几片芫荽、萝卜片,浮着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是红、白是白、绿是绿的香喷喷的拉面,热气腾腾地放在了你面前。
而老梅,已经在那厢洗上碗了。
吃面的一看,嘿,这人,真麻溜儿!
④ 那是个雪天,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大小伙儿哆嗦着站在了老梅的面馆前。
老梅二话没说,从锅里捞出一碗面端给他。
一碗热汤面下肚,小伙儿像换了个人,精精神神跪地上给老梅磕了头。
⑤ 第二天清早,蝉街的老少爷们看见老梅的小面馆里,多了个清清爽爽的年轻人。
街坊
们说,老梅收徒了。
⑥ 年轻人叫红子。
寒来暑往,红子跟着老梅学了三年手艺。
一天夜里,师徒俩有了一场
对话。
⑦ “红子,我看你这两天心神不宁,想啥呢?”
⑧ “师父,我没想啥。
”
⑨ “真没想啥?”
⑩ “真……没想啥。
”
⑪ “跟我还不说实话?”
⑫ “师父,我想……”
⑬ “行了,别吞吞吐吐的。
我知道你在想啥。
你想自己单干?”红子声若蚊蚋:“嗯。
”
⑭ 老梅说:“说实话,你那两手拉面活儿不坏。
但你能不能再跟我一年?就一年。
”红子没吭声。
⑮ 老梅叹口气,说:“那就这样吧。
我这里有笔钱,你拿去开店。
只是记住,可别丢我的脸。
”⑯ 红子给老梅磕了仨响头,当夜就走了。
⑰ 半月后,蝉街上新开了一家拉面馆。
面馆主人是红子。
他的身边,还有个年轻女人在给他
打下手。
人们知道,那女子是红子新娶的媳妇。
只是蝉街人念旧,还是觉得老梅的拉面地道,大都上他那儿去。
后来就有话传出,说是红子的媳妇嫌生意不好,跟红子三天两头闹矛盾。
这话传到了老梅的耳朵里,老梅什么话也没说。
⑱ 不久,老梅的拉面馆突然就关门歇业了。
蝉街人听了一片惋惜之声,却也没奈何,只说,
老梅是该好好歇歇啦。
⑲ 红子的拉面馆生意竟出奇地好起来。
这期间,红子的拉面馆就挂起了拉面王的牌子。
起初,蝉街人也有意见,你红子号称拉面王,把老梅搁哪儿呢?不平归不平,有这么一天,红子当众给大伙儿表演了面穿针孔的绝活后,大家伙儿就再也没话可说了。
据说老梅拉出的拉面,能从针孔里穿出十根二十根,那都只是传说,谁也没亲眼见过。
而红子却当众让大家开了眼。
乖乖,十根比头发丝还细小的拉面,顺顺当当就从小小的针眼里穿了过去,赛过看了一场魔术表演。
这以后,人们渐渐把老梅给淡忘了。
⑳ 红子几乎每天都要给蝉街上的人上演一场拉面穿针孔的绝活。
他的人气越来越旺,生意委
实不坏,但他面馆里盛面的大海碗,却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中不溜的平底碗。
㉑这天,正在生意口上,有个人走进了红子的拉面馆。
是老梅。
吃面的人纷纷起立问候。
红子见了老梅,一愣,马上堆起笑脸,迎了上去,叫了声:“师父,您来了!”老梅笑了笑,说:“红子,有出息啊,这都成拉面王了。
”红子勾下了头,说:“师父见笑了,都是闹着玩儿的。
”
老梅又一笑,径直走向水池。
净过手,朝吃面的大伙儿说:“大伙儿不是一直想看我的绝活吗?今儿咱就露两手让你们看看。
”话音刚落,人已旋风般站在了面案前。
㉒老梅一出手,面馆里便一下子安静了。
他手一张,揪下一块面,一下,两下,扯过来,拉过去,每个动作都摆得稳、准、利落,有如神助。
胳膊抡得圆,接得紧,身子在一处,精神却贯穿到了四面八方。
一时间,看得大伙儿目瞪口呆。
待醒过神儿,老梅的身手好似满院乱飞的雀儿忽然归了巢。
仔细看,老梅的手里变戏法似的捏着一根绣花针,针眼里穿着一根线。
再细瞧,
哪是线,分明是面嘛。
只见老梅轻轻一抖,哗啦一下抖出无数根面条。
大家伙儿挤上前,一一细数,我的个娘哎,不多不少,整整二十根,全都打针眼里穿过去了。
㉓“真神了!”大伙儿赞叹道。
㉔“拉面王!这才是真正深藏不露的拉面王啊!”众人都这么说。
㉕在一干人的欢呼声里,红子羞红了脸,早就跪在了老梅的面前。
㉖当天,红子拉面馆的那块拉面王牌子就被红子摘了下来。
与此同时,面馆的平底碗又换成了当初的大海碗。
㉗而老梅,早已飘然而去。
(选自《意林》2021年17期)(1)从前有人建议老梅将“针孔穿面”的绝技露两手,老梅没有答应,后来又为何主动展示了这一绝技?
(2)请从修辞或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① 他出手如电,唰一下揪出一拳头醒好的面,啪一声丢在案板上,双手一搓,就成了蛇样的长条。
② 乖乖,十根比头发丝还细小的拉面,顺顺当当就从小小的针眼里穿了过去,赛过看了一场魔术表演。
(3)大家为什么都说老梅才是真正的拉面王?
12.(问答题,40分)作文。
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但每个家又是不同的,请以《____的家》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