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格尔木市红石沟金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格尔木市红石沟金锑矿
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收稿日期:20200311;修订日期:20200406;
编辑:陶卫卫作者简介:史宏江(1986 ),男,陕西咸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工作;E m a i l :s h i h j
1986@163.c o m ①内蒙古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吕洪山等,青海省格尔木市红石沟多金属矿普查报告,2015年㊂
史宏江
(山东省核工业二七三地质大队,山东烟台 264006
)摘要:红石沟金锑矿位于东昆仑阿尼玛卿北巴颜喀拉成矿带㊂通过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分析,其与区域上的大场㊁藏金沟金矿具有相同的成矿背景,该文对比分析了控矿因素,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找矿标志㊂矿床属于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㊂断裂构造的多期活动为成矿物质的活化㊁迁移㊁富集㊁沉淀提供了通道和容矿场所,断裂构造为主要控矿因素,其次华力西期燕山期深源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不仅提供了热源,同时也带来了主要成矿物质,岩浆活动为成矿不可或缺的条件㊂主要找矿标志为地貌㊁岩脉㊁颜色㊁围岩蚀变和构造破碎带等㊂
关键词:红石沟金锑矿;地质特征;断裂构造;岩浆活动;找矿标志;格尔木市;青海省
中图分类号:P 618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2128/j
.i s s n .16726979.2020.07.003引文格式:史宏江.青海省格尔木市红石沟金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 ].山东国土资源,2020,36(7):1625.S H I
H o n g j i a n g .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P r o s p e c t i n g C r i t e r i a o fH o n g s h i g o uG o l d a n t i m o n y D e p
o s i t i nG e e r m u i n Q i n g h a i P r o v i n c e [J ].S h a n d o n g L
a n da n dR e s o u r c e s ,2020,36(7):1625.0 引言
红石沟金锑矿位于东昆仑南缘,区域上位于青
海著名的 金腰带 边缘(图1)
㊂东昆仑阿尼玛卿北巴颜喀拉成矿带,是区域造山型A u ㊁S b 矿化强
烈,找矿潜力较好的区段㊂该成矿带成矿期次多,类型复杂,矿产信息丰富,成矿带大致以昆南裂陷造山带为中心,呈NWW 向展布,造山带及以南主要以
破碎蚀变岩型A u 和A u ,S b 矿为主㊂沿该带分布的金矿床及金矿(化)点众多[1]
,主要有藏金沟金矿㊁
东大滩金矿㊁大场金矿㊁开荒北金矿和骆路沟金矿床
等[2]
,具有与红石沟相同的矿化类型㊂红石沟以往
地勘工作发现并圈定了部分金㊁锑矿(化)体,但区内勘查程度相对较低,对控矿因素㊁成矿类型㊁矿化规律和找矿远景等综合研究较浅㊂该文从红石沟金锑矿地质特征出发,对比相同成矿背景的金矿床,分析找矿标志,为该区下步勘查工作提供参考①㊂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华南板块与西域板块的 东昆仑南坡俯冲碰撞杂岩带(早古生代为华南板块北部被动陆缘,晚古生代为北中国板块南部活动陆缘) 与鲸鱼湖阿尼玛卿晚古生代 早中生代缝合带中西段,北邻西域板块南缘东昆仑新元古代 古生代缝合带,南与华南板块可可西里松潘甘孜残留洋之巴颜喀拉边缘前陆盆地毗邻,属华力西印支期铜㊁钴(金㊁
锑)成矿带[35
]㊂区内地层出露较齐全,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
6]㊂区域地层明显受区域构造线控制,地层总体呈
NWW 向㊂地层主要出露有志留系㊁
石炭二叠系㊁三叠系及第四系(图2
)㊂区域断裂构造发育,按展布方向大体可分为NWW 向和N E 向2组,
其中NWW 向断裂为区内主干断裂,该组断裂生成时期早,活动强烈,与成矿

61㊃第36卷第7期 山东国土资源 2020年7月
1 实测区域性断裂;
2 推断区域性断裂;
3 金矿床;
4 金矿点;
5 红石沟矿区位置
图1 东昆仑成矿带地质构造简图
(据孙丰月,2003,
修改
)1 第四系;2 古近纪含砾砂岩;3 三叠纪大武组;4 二叠纪马尔争组;5 石炭 二叠纪树维门科组;6 奥陶纪纳赤台群;7 花岗闪长岩;8 二长花岗岩;9 石英脉;10 地质界线;11 断层角砾岩带;12 断层及编号;13 韧性剪切带;14 地层产状及片
麻理产状;15 背斜构造/向斜构造16 红石沟矿区范围
图2 红石沟地区区域地质简图
(据青海省格尔木市红石沟多金属矿普查报告,2015年)

71㊃第36卷第7期 地质与矿产 2020年7月
关系密切[7]㊂以昆南断裂为代表,总体呈NWW向至近E W向偏转,西段呈NWW向,往东逐渐偏转为近E W向,具明显的多旋回性,活动周期长,连续性好,断裂标志明显㊂褶皱构造在石炭二叠纪㊁三叠纪地层中均有发育,轴向与区域断裂走向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红石山复式向斜,发育于石炭二叠纪地层中,轴向呈NWW向,核部为马尔争组浅海相碳酸盐岩及少量碎屑岩组成,两翼为树维门科组浅海相中厚层至块状生物碎屑岩㊂
区域岩浆活动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时间上具有多期性,从侵入岩喷出岩,从基性岩 酸性岩均有发育㊂侵入岩分属加里东期㊁华力西期及燕山期3个岩浆旋回,以加里东期活动最为强烈,为中 酸性岩类,呈岩脉状;其他两期相对次之,呈岩株状产出㊂喷出岩自古生代 中生代都有活动,分别与志留纪㊁石炭二叠纪地层相伴产出,以基性㊁中基性岩为主,酸性岩次之㊂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二叠纪马尔争组,三叠纪大武组及第四系(图3)㊂二叠纪马尔争组主要在矿区北东部呈NW向小范围出露,由浅海相碳酸盐岩及少量碎屑岩组成,为浅灰 灰白色块状亮晶含生物屑团块灰岩㊁亮晶生物屑灰岩夹灰红 砖红色泥晶生物屑灰岩,上部局部相变为片理化砂岩㊁粉砂岩㊂三叠纪大武组基本覆盖全区,呈NW向展布,是主要的赋矿地层,为一套沉积相极为单一,而厚度巨大,岩石组合单调而沉积韵律极发育的浅海相或次深海相类复理石建造;岩性为灰色 浅灰色千枚状板岩夹变质细粒长石砂岩㊁斑点状砂岩㊁粉砂岩,少量绢云母千枚岩㊂第四系以松散状砾石㊁砂及泥为主,分布于现代河床㊂
2.2构造
2.2.1断裂构造
受成矿带影响,红石沟矿区总体构造线呈近NWW E W向,岩石长期受S N向挤压作用而变形,构造复杂㊂区内构造型式主要表现为逆冲兼具走滑性质的脆性断裂,断裂具等间距分布特征,总体走向NW向或NWW向,压扭性质,倾向N E,S W,倾角43ʎ~71ʎ,其特征大多相近(图4)㊂断裂往往沿接触带及其附近分布,所经之处岩石不同程度破
碎,形成宽约数米至几十米的挤压破碎带,呈现多期
活动的特征,具强劈理化,带内多见灰绿色糜棱岩㊁
碎裂岩和断层泥,部分地段见有石英脉和花岗斑岩
透镜体㊂局部断面上见有擦痕及阶步,有明显的金
属硫化物矿化,见褐铁矿化和蓝铜矿化等㊂已发现
的金(锑)矿体㊁矿(化)点及圈定的金㊁锑㊁砷等元素
异常,大部分受NW向断裂影响,构造对矿床形成的位置㊁矿体产出的形态以及分布特征有着重要的
控制作用㊂
2.2.2褶皱构造
区内三叠纪大武组板岩夹砂岩组成黑山复式向
斜之核部,翼部为砂岩夹板岩㊂岩层倾角一般在40ʎ~60ʎ之间,局部受断裂和重力作用影响,或陡或缓㊂次级褶皱较发育,往往呈束出现,轴向与主轴方向一致,多为斜型紧密线状褶皱,褶曲幅度一般0.5 ~3k m,并有翼部小于核部的趋势,而褶皱强度则翼部大于核部㊂次级褶皱轴面,北翼基本N倾,南翼因受红石沟断裂影响,仅见一次级背斜,其轴面S 倾㊂
2.2.3节理
节理是区内后期脆性叠加变形构造的主要变形
型式,节理构造的形成常与局部应力有关,受附近断
裂活动方式影响最大㊂
2.3岩浆岩
区内含钠长浅变粒岩㊁花岗斑岩㊁石英脉等发
育,呈岩脉状产出,侵入于三叠纪大武组地层中,呈NW或N NW向展布㊂一般多沿蚀变破碎带发育,呈现片理化特征㊂尤其是花岗斑岩脉体,靠近蚀变破碎带部位,蚀变破碎强烈,见金属硫化物,具明显的矿化特征,部分已强烈蚀变成矿体㊂依据岩脉分布特征及其与围岩㊁侵入体关系分析,推测其形成时代主要为华力西期燕山期[8]㊂
2.4矿化蚀变带特征
矿化蚀变带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断裂的规模㊁
产状决定着矿化蚀变带的规模㊁产状㊂矿区中部和
西部各发现1条有一定规模的矿化蚀变带,简称为中部矿化蚀变带和西部矿化蚀变带㊂
中部矿化蚀变带:走向295ʎ~350ʎ,倾向S W,倾角59ʎ~76ʎ,S E端比NW端略陡㊂区内延伸约3.1k m,膨胀收缩明显,宽3~20m㊂其北段主要为
㊃81㊃
第36卷第7期山东国土资源2020年7月
1 第四系;
2 变长石岩屑砂岩;
3 板岩;
4 砂岩夹板岩;
5 板岩夹砂岩;
6 变长石砂岩;
7 砂岩夹板岩;
8 板岩夹砂岩;
9 砂板岩互层;10 马尔争组灰岩㊁砂岩;11 钠长浅变粒岩;12 石英脉;13 斜长花岗斑岩;14 地
质界线;15 断层及编号;16 矿化蚀变带;17 地层产状;18 地质剖面位置;19 红石沟矿区范围
图3 红石沟矿区地质简图
(据青海省格尔木市红石沟多金属矿普查报告,2015年
)
1 变长石岩屑砂岩;
2 板岩夹砂岩;
3 变长石砂岩;
4 砂岩夹板岩;
5 砂板岩互层;
6 断层及编号;
7 矿化蚀变带;
8 产状
图4 红石沟矿区地质剖面图
(据青海省格尔木市红石沟多金属矿普查报告,2015年)
碎裂花岗斑岩,南段主要由硅化碎裂岩㊁糜棱岩等组成㊂蚀变主要见硅化㊁黄铁矿化㊁绢云母化㊁方铅矿化及褐铁矿化等㊂围岩主要为大武组板岩夹砂岩,
深部局部逐渐延伸至花岗斑岩内㊂一般与围岩界线明显,个别地段呈渐变过渡关系㊂中部矿化蚀变带控制了区内的A 1,A 2,A 3,A 4金矿体和S

91㊃第36卷第7期 地质与矿产 2020年7月
4,S5,S6锑矿体的产出㊂
西部矿化蚀变带与中部矿化蚀变带地质特征基本一致,走向NW310ʎ~340ʎ,倾向S W,倾角58ʎ~ 67ʎ,区内延伸约2.7k m,宽2~10m,主要由硅化碎裂岩㊁碎裂状花岗斑岩㊁构造角砾岩以及变形的砂岩㊁板岩等组成,蚀变见硅化㊁黄铁矿化㊁绢云母化及褐铁矿化等,围岩为大武组板岩夹砂岩㊂控制了A 6金矿体和S1,S2,S3锑矿体的产出(图5)㊂
1 变长石岩屑砂岩;
2 板岩夹砂岩;
3 变长石砂岩;
4 砂岩夹板岩;
5 板岩夹砂岩;
6 砂板岩互层;
7 石英脉;
8 斜长花岗斑岩脉;
9 地质界线;10 断层及编号;11 产状;12 矿化蚀变带;13 金矿体及编号;14 锑矿
体及编号;15 探槽;16 见矿钻孔;17 未见矿钻孔
图5红石沟矿区中㊁西部矿化蚀变带地质简图
(据青海省格尔木市红石沟多金属矿普查报告,2015年)
2.5围岩蚀变
矿体围岩蚀变发育,其规模和强度受蚀变破碎带的规模㊁性质及岩石的破碎程度而定㊂蚀变主要沿破碎带及其两侧发育,主要见硅化㊁黄铁矿化㊁绢云母化及褐铁矿化㊁蓝铜矿化等,硅化㊁黄铁矿化㊁绢云母化与金㊁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9]㊂硅化大致可分为线型和面型2种类型,线型硅化以脉状形式产出,多沿蚀变破碎带分布,呈细脉状㊁网脉状等;面型硅化发育于矿体及两侧围岩中,其强度自矿体向两
㊃02㊃
第36卷第7期山东国土资源2020年7月
侧递减,呈渐变过度关系[10
]㊂无论线型硅化还是面型硅化,均与矿化有一定的关系[
11
]㊂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区内共圈定金矿体6个,编号为A 1~A 6;
锑矿体7个,编号为S 1~S 7(表1),金锑矿体属
异体共生㊂矿体呈脉状㊁透镜状产出于硅化碎裂岩㊁碎裂斜长花岗斑岩及构造角砾岩中㊂
表1 红石沟矿区矿体特征
矿体类型
矿体编号形态长度(m )延伸(m )厚度(m )品位
矿体产状
金矿
A 1脉状16503401.241.51ˑ106220ʎ~250ʎø58ʎ~71ʎA 2
脉状7122531.192.77ˑ106
210ʎ~260ʎø62ʎ~75ʎA 3脉状35400.601.86ˑ106
210ʎ~245ʎø64ʎ~72ʎ
A 4脉状50400.621.29ˑ106
245ʎø61ʎA 5脉状80
40
1.291.16ˑ106
252ʎø58ʎ
A 6脉状5602801.161.50ˑ106
218ʎ~230ʎø58ʎ~62ʎ锑矿
S 1脉状275403.080.660%216ʎ~244ʎø58ʎS 2
脉状275400.581.50%216ʎ~244ʎø58ʎ
S 3脉状76400.771.25%222ʎø58ʎS 4脉状80401.850.636%232ʎø60ʎS 5脉状80400.621.15%
232ʎø60ʎS 6脉状80400.620.636%232ʎø60ʎS 7
脉状
80400.78
0.775%
228ʎø57ʎ
3.1.1 金矿体特征
A 1矿体:赋存于中部矿化蚀变带北段3~27线,矿体呈脉状,走向310ʎ~340ʎ
,倾向S W ,倾角58ʎ~71ʎ,赋存标高4937~4663m (
图6),走向延长约1650m ,控制斜深340m ㊂矿体厚度0.52~2.63m ,平均1.24m ,厚度变化系数91%,属稳定型,金品位(1.02~3.81)ˑ106,平均品位1.51ˑ106,品位变化系数145%,
属较均匀型㊂A 2矿体:赋存于中部矿化蚀变带南段3~14线,矿体呈脉状,走向300ʎ~350ʎ,倾向S W ,倾角62ʎ~75ʎ㊂赋存标高5012~4810m ,
走向延长约712m ,控制斜深253m ㊂矿体厚度0.58~3.68m ,
平均厚度1.19m ,厚度变化系数73%,属稳定型,金品位(1.0~76.80)ˑ106,平均品位2.77ˑ106,品位变化系数141%,属较均匀型㊂A 2矿体与A 1矿体同属中部矿化蚀变带
控制,二者走向无矿间隔约140m ㊂在A 2矿体与A 1矿体下盘赋存A 3,A 4,A 5矿体,属单工程控制矿体㊂
A 6矿体:赋存于西部矿化蚀变带北端25~
37线,赋存标高5052~4804m ,
矿体呈脉状,走向308ʎ~320ʎ,倾向S W ,倾角58ʎ~62ʎ㊂走向延长约560m ,控制斜深280m ㊂矿体厚度0.57~1.63m ,
平均厚度1.16m ,金品位(1.35~1.56)ˑ106,平均品位1.50ˑ106㊂
3.1.2 锑矿体特征
S 1矿体:赋存于西部矿化蚀变带北部,赋存标高5052~5018m ,矿体呈脉状,走向306ʎ~334ʎ,倾向S W ,倾角58ʎ㊂控制走向延长约275m ,
控制斜深40m ㊂矿体厚度3.08m ,品位0.660%㊂在S 1矿体的上下盘分别赋存有S 2和S 3矿体,均由同一工程控制㊂S 4矿体:
赋存于中部矿化蚀变带中部,由Z K 237控制,赋存标高4720~4744m ,矿体呈脉状,走向322ʎ,倾向S W ,倾角60ʎ㊂走向延长约80m ,控制斜深40m ㊂矿体厚度1.85m ,品位0.636%㊂
在S 4矿体的上盘赋存有S 5和S 6矿体,均由Z K 237控制㊂
3.2 矿石质量
3.2.1 矿石矿物成分
矿石矿物成分由金属矿物㊁非金属矿物及表生矿物组成,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㊁黄铁矿㊁毒砂和辉锑矿,其次为褐铁矿㊁黄铜矿㊁闪锌矿㊁方铅矿㊁辉锑铁矿等㊂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㊁斜长石㊁绢云母,其次为碳酸盐㊁高岭石等㊂表生矿物主要为褐铁矿化及蓝铜矿化等㊂

12㊃第36卷第7期 地质与矿产 2020年7月
1 砂岩夹板岩;
2 斜长花岗斑岩脉;
3 矿化蚀变带;
4 金矿体及编号;
5 锑矿体及编号;
6 地质界线;
7 钻孔及编号;
8 探槽及编号
图6 红石沟矿区第23勘查线地质剖面图
(据青海省格尔木市红石沟多金属矿普查报告,2015年)
3.2.2 矿石化学成分
矿石主要有用组分为金㊁锑,矿石化学成分以
S i O 2为主,其次为A l 2O 3㊂有害元素A
s 以毒砂矿物的形式存在(表2
)㊂表2 矿石主要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
S i O 2
A l 2O 3F e
C a O
M g
O K 2O
N a 2O C
S
T i O 2P 2O 5A s
含量(%)62.52
15.34
4.06
1.48
1.86
2.841.86
1.571.140.53
0.26
0.343.2.3 矿石结构构造
区内矿石类型较单一,矿石组分较简单,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粒状结构㊁自形柱状结构和半自形 他形粒状结构等,黄铁矿㊁辉锑矿等后期产出的矿物充填于脉石间隙中㊂矿石的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㊁细脉状构造和细脉浸染状构造㊂部分浸染状金㊁
锑矿石由构造应力破碎后形成角砾,再由硅质胶结形成角砾状矿石㊂
3.2.4 矿石类型
按氧化程度可分为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地表所见矿石自然类型均为氧化矿,多呈黄褐色或红褐色,褐铁矿化㊁蓝铜矿化发育㊂根据勘查资料,钻孔

22㊃第36卷第7期 山东国土资源 2020年7月
所见均为原生矿石,黄铁矿㊁辉锑矿㊁黄铜矿等发育㊂
3.3红石沟金锑矿与藏金沟㊁大场金矿地质特征对比
大场金矿和藏金沟金矿是青海省内著名的金矿
床,与红石沟金锑矿同属阿尼玛卿北巴颜喀拉成矿
带,通过对比说明红石沟矿床具有与其相同的成矿
地质条件(表3)㊂成矿作用发生于晚印支期巴颜喀拉阿尼玛卿洋闭合,造山运动完成后陆内强烈的伸
展时期㊂浅部岩浆活动不强烈,区域内中酸性脉岩与成矿关系密切,推测有隐伏的与成矿有关的岩体㊂矿体主体受NW NWW向断裂控制,层间破碎带控矿构造发育㊂矿石中均表现为金锑共生或伴生,显示为典型的浅成造山型金矿的特征㊂由于成矿时代较晚,巴颜喀拉带抬升剥蚀较小,总体保存条件较好,红石沟金锑矿与藏金沟金矿㊁大场金矿等成矿后剥蚀小[2]㊂
表3红石沟金锑矿与藏金沟金矿㊁大场金矿地质特征对比
矿床红石沟金锑矿藏金沟金矿大场金矿构造环境印支晚期造山后陆内强烈伸展,阿尼玛卿北巴颜喀拉
赋矿围岩三叠纪大武组,是主要的赋矿地层,为
灰色 浅灰色千枚状板岩夹变质细粒
长石砂岩㊁斑点状砂岩㊁粉砂岩,少量绢
云母千枚岩
三叠纪巴颜喀拉山群,中三叠世昌马河
组砂岩夹板岩段岩屑长石砂岩㊁粉砂质
板岩及细粒变砂岩,具有浊积岩特
三叠纪巴颜喀拉山群,岩性为浅灰色㊁
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㊁岩屑长石砂岩㊁
灰 深灰色含碳泥质板岩㊁绢云母泥质
板岩㊁粉砂质板岩
控矿构造NWW向 近E W向层间破碎带NWW向 近E W向层间破碎带+NW
向穿层NW向层间破碎带+NW向穿层断裂侵入岩脉岩较发育脉岩较发育推测隐伏岩体
矿石矿物黄铁矿㊁毒砂和辉锑矿,其次为褐铁矿㊁
黄铜矿㊁闪锌矿㊁方铅矿㊁辉锑铁矿
铁矿㊁毒砂㊁辉锑矿㊁黄铜矿㊁黝铜矿㊁方
铅矿
黄铁矿㊁毒砂㊁辉锑矿,少量雄黄㊁雌黄㊁
黄铜矿㊁褐铁矿
脉石矿物石英㊁斜长石㊁绢云母,其次为碳酸盐㊁
高岭石
石英㊁长石㊁绢云母㊁方解石㊁菱铁矿㊁绿
泥石
石英㊁长石㊁绢云母㊁方解石㊁菱铁矿和
白云石
成矿元
素组合A u,S b A u,S b,A s(C u)A u,S b(A s)
4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4.1控矿因素
4.1.1构造控矿
区内NW向断裂发育,目前发现的矿体均赋存于NW向断裂构造中㊂昆南断裂带作为区域性大断裂形成于古元古代末期,在加里东㊁华力西㊁印支㊁燕山各地质时期有不同程度活动[12]㊂该断裂从深层次韧性剪切向浅层次脆性破裂转变的过程中,为深源岩浆热液活动提供便利,因此,昆南断裂是该区重要的导矿构造[13],为含矿热液的运移提供通道㊂同时断裂在破裂转变过程中发生右行逆冲及走滑[14],两侧地层被牵引变形,在褶皱的伴随下形成成群㊁成束的次级断裂(F1~F9),该组次级断裂规模中等,多沿层间分布,宏观上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分布,为该区的配矿构造㊂金㊁黄铁矿及辉锑矿等热液矿物,在地热增温的作用下发生运移,在适宜的物理㊁化学条件下,在次级断裂两侧平行或斜交的蚀变破碎带中富集沉淀形成矿体,该组断裂为区内主要的容矿断裂㊂4.1.2岩浆作用
区域岩浆活动强烈,活动方式以侵入为主,从基性到酸性均有出露㊂矿区内含钠长浅变粒岩㊁斜长花岗斑岩㊁石英脉等发育,其中斜长花岗斑岩脉具有富集强过铝质[15]㊁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轻稀土,以及较弱的负E u异常等特征,属于深源浅成的花岗岩类,脉岩与金矿化空间关系密切且蚀变较强,主要有硅化㊁碳酸盐化及绢云母化,产在蚀变破碎带中的花岗斑岩脉具有金矿化显示,而且在部分脉岩附近含金硫化物比较发育,表明有较强的热液活动㊂脉岩中或其附近黄铁矿㊁毒砂及辉锑矿等硫化物发育,表明岩浆热液活动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可能为成矿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2]㊂而锑矿的形成也同样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岩浆活动带入的热液中含有一部分锑元素,同时岩浆热液的侵入将地层中的锑元素活化,补充了热液中的锑元素含量[16]㊂
4.1.3地层与成矿的关系
矿体主要产于三叠纪大武组地层中,该地层是一套类复理石建造的浊流相沉积岩系,主要为灰色 浅灰色千枚状板岩夹变质细粒长石砂岩㊁斑点
㊃32㊃
第36卷第7期地质与矿产2020年7月
状砂岩㊁粉砂岩,该类岩石是北巴成矿带内的金元素
高含量地层[2
]㊂从区内地层金㊁锑成矿元素背景值
来看,在全省的地球化学调查中圈定了 黑海南东A S 乙2215A u P C u W T h S n A s S b
(Y B e B i T i Z n F )综合异常 ,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其中S b 具有较明显的梯度变化和浓集趋势,A u 次之㊂红石沟矿区位于该异常的西部,通过在矿区开展1ʒ2.5万水系沉积物和1ʒ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金元素的高背景区主要分布在三叠纪下大武组砂岩夹板岩组和板岩夹砂岩组,浓集中心和峰值非常明显,最高值200.00ˑ109,全区平均值3.81ˑ
109,
为热液萃取金锑成矿物质提供了部分来源①㊂4.1.4 变质作用
根据前人的研究,该区成矿流体(H 2O N a C l C O 2)
中,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17
],部分来自变质水(地层脱水),说明变质作用为成矿提供了相应的热
液和热能,与成矿亦有一定的关系㊂
4.2 找矿标志
通过对前人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以及与大场㊁藏金沟等金矿特征对比分析,初步建立以下找矿标志:
(1
)地貌标志:矿体均赋存于蚀变破碎带内,而蚀变破碎带易剥蚀,在地貌上往往形成冲沟㊁垭口㊁山谷等明显的负地形,矿区 带状负地景观 是重要
的找矿标志[
1819
]㊂(2
)岩脉标志:区内花岗斑岩脉极为发育,分布特征受构造控制明显,与围岩构造方向一致,且与矿体关系密切,在已发现的金锑矿体中均见蚀变的花岗斑岩脉产出,或者矿体产出于强蚀变花岗斑岩脉内㊂通过地表花岗斑岩的分布或转石可寻找蚀变破碎带,从而发现矿体,因此在红石沟矿区内花岗斑岩亦是寻找蚀变破碎带和金锑矿的一个重要标志㊂(3
)颜色标志:矿体受蚀变破碎带控制,且与硫化物关系密切,而黄铁矿及毒砂等硫化物,风化后形成褐红色㊁砖红色及深黄色的氧化带,是该区最明显的找矿标志㊂
(4
)围岩蚀变标志:围岩蚀变有绢云母化㊁硅化㊁黄铁矿化及褐铁矿化等,这些蚀变与成矿关系密切,黄铁矿化㊁硅化等蚀变叠加部位是找矿的首选靶
区[20],黄铁矿晶形差者比晶形好者含金性好[21]
,故
围岩蚀变是找矿的又一间接标志㊂蚀变带中毒砂的
发现对寻找金矿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㊂(5
)地球化学标志:化探异常的存在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经工程验证,特别是A u ,C u ,A s ,S b 等元素异常套合较好,且异常规模大㊁强度高㊁浓度分带好㊁梯度明显时,易形成矿体㊂
(6
)构造破碎蚀变带:金锑矿(化)体严格受构造破碎蚀变带的控制,并且与硫化物相关㊂
5 结论
(1
)红石沟矿区位于青海省重要的成矿带东昆仑阿尼玛卿北巴颜喀拉成矿带,沿该带已发现多个金矿床㊁金矿(化)点,红石沟与大场㊁藏金沟金矿具有相同的成矿背景,北西向断裂构造发育,是红石沟矿区的控矿和容矿断裂,岩浆热液活动和变质作用为形成热液型金矿提供了热源,金元素含量较高的三叠纪下大武组砂岩夹板岩组和板岩夹砂岩组地层为热液萃取金锑成矿物质提供了来源㊂红石沟矿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前景㊂
(2)通过勘查工作和矿体特征分析,构造破碎蚀变带,黄铁矿化㊁硅化围岩蚀变,地球化学异常,花岗斑岩脉等与成矿关系密切,可作为红石沟矿区内的找矿标志㊂
(3)目前在红石沟矿区已发现两条较大规模矿化蚀变带,并圈定了金(锑)矿化体,但受自然环境影响,整个矿区的地质工作程度仍较低,多数矿化体未控制,因此下一步继续开展金锑矿体勘查工作,可能扩大矿体规模㊂
参考文献:
[1] 华旭东,王次松.青海省格尔木市西藏大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初探[J ].硅谷,2013(10):149150.
[2] 马楠.青海格尔木藏金沟金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D ].吉林:吉林大学,2019:120.
[3]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青海省大地构造图说明书(1ʒ100万)[M ].青海.中国地质调查局,2006:56
58.
[4] 徐志刚,陈毓川.中国成矿区划分方案[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3874.
[5] 裴先治.勉略阿尼玛卿构造带的形成演化与动力学特征[D ].
西安:西北大学,2001:115.㊃
42㊃第36卷第7期 山东国土资源 2020年7月

内蒙古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吕洪山等,青海省格尔木市红石沟多金属矿普查报告,2015年㊂
[6]李德发,伦志强.青海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1:68.
[7]刘铭,张伟.青海省都兰县洪利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J].山东国土资源,2014,30(1):2833.
[8]侯征,侯晖,杨健,等.青海红石沟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
素分析[J].西部资源,2018(2):3638.
[9]徐勇,韩金芳,文静,等.青海省石藏寺金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
矿机理探讨[J].山东国土资源,2010,26(11):812. [10]贾群子,杨钟堂,肖朝阳,等.祁连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
[J].西北地质,2006,39(2):96113.
[11]李琳业,俞长捷,戴梅芳,等.青海省大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
矿远景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2009,27(1):1119. [12]王仁祥,刘冰,王红梅,等.青海省东昆仑昆中断裂带哈图段地
质特征及成矿预测[J].山东国土资源,2012,28(2):711.
[13]孙王勇,孟海军,王成栋,等.东昆仑东段深大断裂的新认识
[J].物探与化探,2007,31(5):408413.
[14]袁万明,莫宣学.东昆仑印支期区域构造背景的花岗岩记录
[J].地质评论,2000,46(2):203211.[15]葛跃进,吕青,史国萍,等.东昆仑中西段分水岭北地区早三叠
世中酸性侵入岩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山东国土资源, 2018,34(8):612.
[16]鲍中义,王永庆,刘彩杰,等.玲珑金矿田东风矿床深部成矿规
律及成矿预测[J].山东国土资源,2014,30(4):1317. [17]赵财胜,赵俊伟,孙丰月,等.青海大厂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
讨[J].矿床地质,2009,28(3):345356.
[18]管祥波,李军.青海省都兰县巴隆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
志[J].山东国土资源,2016,32(12):1418.
[19]李军,陆林祥,张英梅.青海省都兰县乌拉斯太沟口金矿区地
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山东国土资源,2016,32(9):16.
[20]安仰生,姜腾飞,安悦,等.青海省祁连县黑刺沟金矿地质特征
及找矿前景[J].山东国土资源,2019,35(2):1015. [21]原明考.山东新城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含金分析[J].山东
国土资源,2017,33(6):1317.
[22]卢焕章,朱笑青,单强,等.金矿床中金与黄铁矿和毒砂的关系
[J].矿床地质,2013,32(4):823842.
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P r o s p e c t i n g C r i t e r i a o fH o n g s h i g o u
G o l d a n t i m o n y D e p o s i t i nG e e r m u i n Q i n g h a i P r o v i n c e
S H IH o n g j i a n g
(N o.273G e o l o g i c a l B r i g a d e o f S h a n d o n g N u c l e a r I n d u s t r y,S h a n d o n g Y a n t a i264006,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H o n g s h i g o u g o l d a n t i m o n y d e p o s i t i s l o c a t e d i ne a s tK u n l u nm e t a l l o g e n i c b e l t a n dA n i m a q i n g N o r t hb a y a n k a r am e t a l l o g e n i c s u b z o n e.
B a s e do nt h ea n a l y s i so f o r e f o r m i n gg e o l o g i c a l b a c k g r o u n da n d 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t h eo r e f o r m i n g b a c k g r o u n d i s t h es a m ea st h a to fD a c h a n g a n dZ a n g j i n g o u g o l dd e p o s i t s i n t h e r e g i o n.T h e o r e c o n t r o l l i n g f a c t o r s a r e c o m p a r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t h e g e n e s i s o f t h e d e-p o s i t i s d i s c u s s e d,a n d t h e p r o s p e c t i n g c r i t e r i a a r e s u mm a r i z e d.T h e d e p o s i t b e l o n g s t o t h e p o s tm a g m a t i c m i d d l e l o wt e m p e r a t u r eh y d r o t h e r m a l a l t e r e d r o c k t y p e.T h em u l t i s t a g e a c t i v i t y o f t h e f a u l t s t r u c t u r e p r o v i d e s c h a n n e l s a n do r e h o s t i n gp l a c e s f o r t h e a c t i v a t i o n,m i g r a t i o n,e n r i c h m e n t a n d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o f t h e o r e f o r m i n g m a t e r i a l s.T h e f a u l t s t r u c t u r e i s t h em a i no r e c o n t r o l l i n g f a c t o r.S e c o n d l y,t h e d e e p s e a t e d m a g m a t i ca c t i v i t y a n d m e t a m o r p h i s m o ft h e V a r i s c a n Y a n s h a n i a n p e r i o d n o to n l y p r o v i d et h eh e a t s o u r c e,b u t a l s o b r i n g t h em a i n o r e f o r m i n g m a t e r i a l s.M a g m a t i c a c t i v i t y i s a n i n d i s p e n s a b l e c o n d i t i o n f o r o r e f o r m i n g.T h em a i n p r o s p e c t i n g i n d i c a t o r s a r e l a n d f o r m,v e i n,c o l o r,s t r u c t u r a l f r a c t u r e z o n e a n dw a l l r o c ka l t e r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H o n g s h i g o u g o l d a n t i m o n y d e p o s i t;f r a c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m a g m a t i c a c t i v i t y;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t e r i s t i c s;p r o s p e c t i n g c r i t e r i a;G o l m u d;Q i n g h a i p r o v i n c e
㊃52㊃
第36卷第7期地质与矿产2020年7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