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师大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习-第8单元17-18版第8章学考章末检测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考章末检测(第八章)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2017·浙江诸暨模拟)读杭州市、衢州市1960~2008年灰霾平均天数变化图,回答1~2题。
图1 图2
1.下列关于杭州、衢州两市灰霾天数季节变化及两市灰霾天数年际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杭州季节变化大,衢州季节变化小
B.杭州季节变化小,衢州季节变化大
C.年际变化衢州大于杭州
D.杭州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大
2.杭州市灰霾天气频率增大的原因可能是( )
①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多②工业烟雾、粉尘排放增多
③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多④建筑粉尘增多
A.①②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④
1.B 2.C[第1题,读图可知,杭州季节变化小,衢州季节变化大。
第2题,杭州城市规模大,人口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多,这是杭州市灰霾天气频率增大的主要原因。
]
读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图,回答3~4题。
3.据图分析,与北冰洋冰面范围年际变化关联度最高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B.日地距离缩短
C.正午太阳高度增大D.日照时间变长
4.关于北极冰面变化带来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水资源量增加
B.台湾岛面积扩大
C.海水盐度升高
D.欧洲西部地区可能会变冷
3.A4。
D[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北冰洋冰面范围越来越小,此关联度最高。
第4题,海冰覆盖面积减小,海洋水量增大,
从北冰洋南下的冷水增多,使北大西洋暖流北上势力减弱,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减小,欧洲西部地区可能会变冷.全球水资源量几乎没有变化.由于海平面上升,台湾岛面积减小。
冰川融化,淡水增多,导致海水盐度降低。
]
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回答5~6题。
5.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6.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无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5.A 6.C[第5题,现在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主要是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的资源破坏与短缺。
第6题,人类对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素质较低。
]
读某种污染物对环境各要素的危害图,回答7~8题.
7.图中显示该种污染物最有可能为( )
A.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
B.交通运输的噪声
C.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
D.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8.图中显示的污染物对水体产生污染的途径主要有()
①人们将该污染物直接排入水体中
②该污染物随大气降水进入水体
③该污染物中的有害物质随水渗入土壤及地下水
④该污染物直接转化成污水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7.D8.A[第7题,从占用土地可知,该污染物应为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第8题,固体废弃物对水体产生污染的途径主要有:①人们将该污染物直接排入水体;②该污染物随大气降水进入水体;③该污染物中的有害物质随水渗入土壤及地下水。
]图为某工业生态园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流动图,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为核心,企业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另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建立工业生态链关系。
据此回答9~11题。
9.图中数字①②③④⑤的工业生产副产品和废弃物分别是()
A.硫、燃料气、冷却水、除尘渣、粉煤灰
B.燃料气、冷却水、除尘渣、粉煤灰、硫
C.硫、冷却水、燃料气、粉煤灰、除尘渣
D.硫、冷却水、燃料气、除尘渣、粉煤灰
10.该工业园中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B.经济
C.个人偏好D.社会潮流
11.下列关于该工业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工业园的运作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
B.该工业园通过“从副产品到原料”的转换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C.该工业园是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新型工业园
D.该工业园的运作充分体现了公平性的发展原则
9.A10。
A11.D[第9题,根据各生产厂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测即可.①指向硫酸生产厂,应该含有大量的硫;②指向火电厂,应该为燃料气;③指向炼油厂,并有余热产生,可知为冷却水;④指向墙板厂,应是其生产的原料,为除尘渣;⑤指向水泥和道路,应为粉煤灰。
故选A。
第10题,由该工业园的生产循环可以看出,各厂之间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与副产品,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是其布局的主导因素。
故选A。
第11题,该工业园的生产充分实现了废弃物的合理循环再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实现了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是一种新型的工业发展模式。
故选D。
]
生态足迹是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
的废弃物需要环境(生态系统)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
万元GDP生态足迹的变化与资源利用率呈负相关。
下图表示1990~2004年浙江省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万元GDP生态足迹发展演变过程。
据此回答12~13题.
12.甲、乙、丙分别表示()
A.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万元GDP生态足迹
B.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
C.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
D.生态足迹、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13.下列关于浙江省万元GDP生态足迹发生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B.人口数量得到控制
C.科技水平的提高
D.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12.B13.C[第12题,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单位人口所需要的土地和水域面积应有所增加,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资源利用率应有极大的提高,所以万元CDP生态足迹应该有明显的下降,而生态承载力主要取决于自然本身,变化不大,由此可以判断甲为生态足迹,乙为生态承载力,丙为万元GDP生态足迹。
第13题,万元GDP生态足迹的变化与资源利用率呈负相关,而资源利用率与科技水平的提高关系最大.]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14.(2017·杭州模拟)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较为肥美的草原之一,但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4分)
材料一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图(图1).
图1
材料二下图为呼伦贝尔草原沙化状况与人类活动平均强度变化示意图(图2)。
图2
(1)图1中山脉的大致走向是________;呼伦湖属于________(淡水/咸水)湖,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呼伦贝尔市发展乳制品加工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十二五”规划期间该市欲打造“绿色能源之都”,是因为________和________资源丰富.
(3)1958~2004年,该草原沙化面积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_,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防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山脉的大致走向。
湖泊水的性质应从湖泊是否为外流湖来判断。
第(2)题,呼伦贝尔市草原面积广
阔,畜牧业发达,发展乳制品加工业的主导因素是原料。
该市距冬季风源地较近,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较强,故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
第(3)题,1958~2004年该草原沙化面积的总体趋势是扩大(增加),其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不断增多。
第(4)题,主要从控制人口数量、保护并增加植被面积等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东北—西南淡水有河水注入湖泊,且湖水流向外流河(盐类等矿物质最终流向海洋)
(2)原料风能太阳能
(3)扩大(增加) 人口数量不断增多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草,控制草场的载畜量;围栏放牧,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采矿,做好矿区植被恢复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15.下图是某生态工业园以循环经济的观念和模式建立的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1)该生产模式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简述该生产模式对当地资源的影响:________;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________。
(3)试说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该生产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减轻了环境污染。
第(2)题,该生产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压力.第(3)题,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危机以及巨大的人口压力,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
【答案】(1)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废弃物的低排放、再生资源化
(2)使园内资源达到最佳配置和利用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降到最低水平
(3)我国人口众多,对资源环境压力大;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利用率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增长,环境问题严重;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