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课后集训 新人教版选修3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课后集训
基础达标
1.如图16-1-3所示为气垫导轨上两个滑块A 、B 相互作用后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频闪的频率为10 Hz.开始两个滑块静止,它们之间有一根被压缩的轻弹簧,滑块用绳子连接,绳子烧断后,两个滑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已知滑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200 g 、300 g.根据照片记录的信息,释放弹簧,A 、B 离开弹簧后,A 滑块做___________运动,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本实验得出“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两木块组成的系统速度与质量乘积mv 守恒”这一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图16-1-3
解析:碰撞后,间隔相等时间A 滑块移动的距离相等,所以A 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题图中可以直接读出每次移动的距离为0.9 cm ,所以其速度大小为v A =s
cm 1.09.0=9 cm/s.B 滑块也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中读出其每次移动的距离为0.6 cm ,速度大小为v B =6 cm/s ,方向与v A 相反,所以有m A v A =m B v B ,碰撞前后总mv 均为零.
答案:匀速直线 9 cm/s 碰撞前后总mv 均为零
2.用运动小球(入射球)碰撞静止的小球(被碰小球),可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称得入射球与被碰球的质量分别为m 1=30 g ,m 2=20 g ,由实验得出它们的水平位移—时间图象为如图16-1-4所示的Ⅰ、Ⅰ′、Ⅱ′,则由图可知,入射小球在碰前的mv 是___________kg·m/s,入射小球在碰后的mv___________kg·m/s,被碰小球的mv 是___________kg·m/s.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6-1-4
解析:碰撞前入射小球的速度为v 1=
s m 2.02.0=1 m/s ,所以m 1v 1=0.03 kg·m/s,碰撞后入射小球的速度为v 1′=s
m m 2.02.03.0-=0.5 m/s ,所以m 1v 1′=0.015 kg·m/s,被碰小球的速度为v 2′=s
m m 2.02.035.0-=0.75 m/s ,所以m 2v 2′=0.015 kg·m/s,由此可得:m 1v 1=m 1v 1′+m 2v 2′. 答案:0.03 0.015 0.015 碰撞过程中系统mv 守恒
3.某同学把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轻质弹簧,如图16-1-5所示.将这一系统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烧断细线,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的测量,验证物体间相互作用时mv 守恒.
图16-1-5
(1)该同学还必须有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
(2)需要直接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所得数据验证mv 守恒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
解析:在探究碰撞中的mv 守恒时,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因此需要天平,另外还要计算物体的速度,由t
x v =知,需要测量木块的水平距离,要用到刻度尺.两木块脱离桌面后做平抛运动,平抛高度相同,所以所用时间相等,由t x m t x m 2211
=,可得mx 1=mx 2. 答案:(1)刻度尺,天平
(2)两木块的质量m 1、m 2和两木块落地点分别到桌子两侧边缘的水平距离x 1、x 2
(3)mx 1=mx 2
4.在“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的实验中,也可以探究“mv 2”这个量(对应于动能)的变化情
况.
(1)若采用弓形弹片弹开滑块的方案,如图16-1-6甲所示,弹开后的mv 2的总量____________
弹开前mv 2的总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6-1-6
(2)若采用图16-1-6中乙图的方案,碰撞前mv 2的总量_________碰后mv 2的总量,说明弹性
碰撞中_________守恒.
(3)若采用图16-1-6中丙图的方案,碰撞前mv 2的总量__________碰后mv 2的总量,说明非弹
性碰撞中存在__________损失.
答案:(1)大于 弹片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滑块的动能 (2)等于 机械能 (3)大于 机械能
5.A 、B 两滑块在同一光滑的水平直导轨上相向运动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用闪光照相,闪光4次摄得的闪光照片如图16-1-7所示.已知闪光的时间间隔为Δt ,而闪光本身持续时间极短.在这4次闪光的瞬间,A 、B 两滑块均在0—80 cm 刻度范围内,且第一次闪光时,滑块A 恰好通过x=55 cm 处,滑块B 恰好通过x=70 cm 处.问:
图16-1-7
(1)碰撞发生在何处?
(2)碰撞发生在第一次闪光后多长时间?
解析:(1)照相机闪光4次,而B 滑块却只有两张照片,说明碰撞后,B 静止,A 被反弹,所以碰撞发生在x=60 cm 处.
(2)碰撞后A 做匀速直线运动,在闪光的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应为20 cm ,而刚反弹后到下一次闪光却只有10 cm ,说明碰撞发生在第一次碰撞后
2t ∆时间. 答案:(1)x=60 cm 处 (2)2
t ∆ 综合运用
6.用如图16-1-8所示装置验证碰撞中的守恒量,质量为m A 的钢球A 用细线悬挂于O 点,质量为m B 的钢球B 放在离地面高度为H 的小支柱N 上,O 点到A 球球心的距离为L ,使悬线在A 球释放前伸直,且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为α.A 球释放后摆动到最低点时恰与B 球正碰,碰撞后,A 球把轻质指示针OC 推到与竖直线夹角β处,B 球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铺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D.保持α角度不变,多次重复上述实验,白纸上记录到多个B 球的落点.
图16-1-8
(1)图中s 应是小球初始位置到___________的水平距离.
(2)为了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守恒的量,应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理量.
(3)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碰撞前后A 球、B 球的mv :mv A =___________,mv A ′=___________,mv B =___________,mv B ′=___________.
答案:(1)落点
(2)m A 、m B 、α、β、H 、s 、L (3))cos 1(2α-gL m A )cos 1(2β-gL m A 0 h
g s m B 2 拓展探究
7.某同学用图16-1-9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 、B 两球的碰撞来验证mv 的矢量和在碰撞中是守恒的.图中PQ 是斜槽,QR 是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 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 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 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 球仍从位置G 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 球碰撞后,A 、B 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16-1-9中O
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16-1-10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图16-1-9 图16-1-10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_______cm.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___________ (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B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
D.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解析:(1)测量前应先用一个尽可能小的圆将B球的落点痕迹圈起来,则O点到圆心的距离就是B球的水平射程,其大小约为64.7 cm.
(2)要验证mv的矢量和是否守恒,则需要用天平测量两球的质量,两球离开水平槽时均做平抛运动,因落地高度相等,所以平抛时间相等,所以,只要测量出其水平射程,就可以计算出平抛的水平初速度了,故必须进行测量的应选A、B、C.
答案:(1)64.7 cm (2)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