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作文押题:雅俗共欣赏 别样自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高考作文押题:雅俗共欣赏别样自精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刀郎的《罗刹海市》今年7月在全网播放量突破100亿,堪称“现象级”音乐。
很多听众对其肯定,表示歌曲通俗易懂,歌词自由随性,针对社会生活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但也有不少乐评人认为这首歌旋律简单没有创新,节奏错乱不够专业,歌词浅俗而迎合大众,不够精致或深刻,难成经典音乐。
其实,无论是音乐、绘画还是影视、文学……都有“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和“下里巴人”的大众文化之争。
你更欣赏哪一种文化?请你写一份演讲稿,发表你对此的观点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首先记叙了刀郎的《罗刹海市》引起的“现象级”话题。
然后写听众对这首歌的评价,认为歌曲通俗大众,自由随性,有感而发,侧重点在褒扬。
最后写一些乐评人对歌曲的评论,没有新意,节奏混乱,歌词流于表面,缺乏深度,侧重点在批评。
任务导引部分,以刀郎的音乐引出“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和“下里巴人”的大众文化的争论,并且提出你更欣赏哪种文化的问题,要求用演讲稿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的思考。
写作时要注意演讲稿的形式要求。
所谓高雅文化,指的是一些知识精英在广泛收集民间作品、民间智慧的基础之上,加上自身对艺术的探索与造诣而打造出的代表文化。
所谓大众文化,指的是“为大众的”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出题者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作文写对高雅艺术的看法,对大众艺术的看法,或是辩证看待两者的关系都是可以的。
如果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辩证思考,讲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会让文章更有深度和广度。
写作时,先提出文化不仅要“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也要有“下里巴人”的通俗,雅俗共赏才更出彩。
主体部分先论述雅是高雅,是精致,是我们对文化的一种更高追求。
再论述俗是通俗,是世俗,是生动活泼接地气,是人间烟火万家灯火,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再辩证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文化的雅与俗既可以相辅相成,也可以相互转化。
最后总结全文,雅和俗各有优长,正好互补,文化上接高雅的天线,下接通俗的地线,才能打造出经典之作。
可以列举《诗经》《红楼梦》《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只此青绿》、古典诗词等论据进行论证,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立意:
1.感受高雅文化,提升艺术品位。
2.立足现实,发展大众文化。
3.拒绝低俗,追求精深。
4.高雅与大众并重,成就多彩文化。
范文赏析
雅俗共欣赏别样自精彩
亲爱的同学们:
你喜欢“阳春白雪”的高雅,还是“下里巴人”的大众? 我的观点是:雅、俗各有各的特点,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共赏,才能成就别样的文化精彩。
最近《罗刹海市》这首歌引发不同议论,有人赞其通俗易懂,有人说其不够精致,仿佛通俗与精致必须非此即彼,泾渭分明。
而我认为,其实,高雅与大众并不矛盾。
高雅的文化让人生精致、细腻,大众的文化使人生热闹、生动。
大众文化是普通和流行,是高雅文化的基础。
《诗经》中的“国风”本是地方民歌,以简朴的语言描摹事物,以朴素的生活反映现实,在当时可谓至俗,是完全大众的文化,却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
白居易将自己写作的诗稿念给洗衣老妇听,力求通俗易懂,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广为流传,却成就与众不同的“白乐天体”。
《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京剧、越剧等戏剧,中国文化传统工艺等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的瑰宝,成了真正的高雅文化。
再美的奇花,也不能离了扎根的土地。
可见高雅文化派生于大众文化。
没有大众文化,高雅文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高雅文化是精致雅正,是大众文化的追求升华。
雅不是佶屈聱牙,不是晦涩艰深,不是脱离大众的空虚无聊,而是在对大众文化进行提升之后呈现出的卓荦风骨。
本是茶楼歌馆中歌妓的咿呀之声,本是文人大众的消遣之趣,但在经过程宋朝一众文豪的提升之后,成就了精致的宋词,从此成为闪耀中国文坛的一颗高雅的明珠。
蒲松龄在他的家乡柳泉旁边摆茶摊,请过路人讲奇异的故事,讲完了回家加工整理,写成了《聊斋志异》。
路人的故事通俗至极,但却成就了《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可见,高雅文化是对大众文化的提升,正是在对大众文化的升华后,高雅文化才成为了时代的精神庙宇,涵养人的文化素养。
由此可见,文化的雅与俗既可以相辅相成,也可以相互转化。
新时代,既要雅文化,也要俗文化,更要雅俗共赏的文化。
《罗刹海市》可以说把雅与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正因为如此,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雅和俗各有优长,正好互补。
没有了大众的俗,精致的雅只是高堂上寂寞的琴声;没有了精致的雅,大众的俗只是田野间不成调的曲子。
雅俗共赏,才当成就别样精彩,才能铺就中华文化的自信之路。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