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三篇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方案三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方案三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方案篇1 一、教学目的
1、纯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局部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拟纯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方案篇2 一、本班学生的根本情况
本班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0人。

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在学前教育的根底以及个人的承受才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这就是关键,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
了浓重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二、对教材的分析
1、全面熟悉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理论活动。

2、明确教学目的
①纯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②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局部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拟纯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③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⑤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⑥初步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展简单的分类。

⑦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⑧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步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⑨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⑩通过理论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

3、掌握教学重点
①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局部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③比拟纯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④比拟纯熟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⑤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⑥会进展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4、教学难点
①纯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②比拟纯熟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③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理解分类方法,进展简单的分类。

⑤认识钟表。

5、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②口算练习卡片;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④数的组成练习卡片;
⑤计数器;⑥绒板;⑦钟面;⑧方木块;⑨小棒;⑩数位表。

三、制定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修改作业,用老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进步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习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落伍。

6、注重培养学生浓重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根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方案篇3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50人。

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孩子们对很多事情还没有概念,比方进学校不穿拖鞋、不乱丢纸屑等都没有养成习惯。

由于年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

但通过几天的相处,我发现他们对数学有着浓重兴趣,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3、分一分、认识物体;4、11-20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6、20以内的退位减法;7、总复习。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展数感及观察才能、思维才能、口头表达才能、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才能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重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展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考虑方式。

三、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领域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2、数学考虑领域
学生能运用生活经历,对20以内数的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学生在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形状的探究过程中,开展空间观念;
初步学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解决问题领域
学生能在老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场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初步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情感与态度领域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能克制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描绘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考虑过程的合理性;
可以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个方面的目的是一个亲密联络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个方面的目的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数学考虑、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开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的的实现〕;学生在“数学考虑、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开展比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开展更为重要。

四、本册教材编写的根本特点
1.教学素材来于学生的现实,让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现实的——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
学生愿意考虑,乐于承受;
引入数学问题〔如P7例1、P18例1〕;
引导学习思路〔如P71第11题〕;
激发学习兴趣〔如P26例1、P54主题图〕。

2.提供探究空间,引导儿童独立考虑与合作交流。

数学知识不宜以定论的形式出现,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如P10例1、P81主题图〕;
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历,为学生自主探究搭建认知平台〔如P17第9题〕;
表达开放性和多样化,让学生充分的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如P8例4,P36例3〕;
把合作交流作为学习行为与学习要求〔P16第8题,P89第3题〕。

3.内容呈现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让学生亲近数学,理解数学,喜欢数学,乐于学习数学;卡通、漫画、图片、表格为主,文字以对话出现。

有利于学生“〔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
课堂活动
作用:提供更多的动手理论,讨论交流的时机;
课堂活动与教学活动、练习活动的联络与区别;
主要形式:操作、游戏等。

4.理论活动,特色鲜明。

个体与集体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
P16第8题、P62第4题,认识周围的数、我有一双小巧手。

贴近儿童生活,注意适用性与开放性;
展现过程,有一定的操作性。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方案
5.表达学法,利学利导
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学生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展示知识的发生、开展过程;
——展示儿童的思维过程;
——允许儿童采用自己认为适宜的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

认真听讲,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仍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6. 注重数学文化,培养数学兴趣
数学文化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
数学文化包括数学简史,数学趣闻,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的影响……
体会数学对人类社会开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册两个数学文化:P58“分类”和P80“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五、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

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场,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根底,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根底,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根底。

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根底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开展必备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实在掌握。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程度,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拟有趣的作业,比方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络,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月进展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七、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
1 准备课 2课时
2—3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9课时4—9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16课时10 分一分、认识物体 5课时
11—13 11—20各数的人数 7课时
14—16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8课时
17—19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9课时
20 总复习 4课时
第 11 页共 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