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一线也英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在一线也英雄
作者:晓舟托娅弓艳红
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4年第9期
文/晓舟托娅弓艳红
在二连浩特边防检查站,记者见到了内蒙古首届“十大边防卫士”杜团,他的职务是监护
二中队司务长,是个不在“一线”的“十大边防卫士”。
杜团高挑个儿,敦厚朴实。
他带记者
来到餐厅和厨房,里里外外洁净得超出记者想像:桌椅排列整齐,灶具、灶台连同地面都光亮
如新,没有一点油渍污尘。
杜团说:“每次做完饭,我们都要认认真真将厨房擦洗一遍。
用餐
环境好,官兵的心情才会好。
”
搞后勤也是守边关
杜团2002 年入伍,2006 年8 月自云南士官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二连边检站监护二中队,2007 年5 月开始担任司务长。
当兵没能到一线工作,却每天和锅碗瓢勺打交道,杜团也曾心
生困惑。
但他很快就想通了:战友们执勤任务重、压力大、强度高,为战友搞好后勤,让他们
精神百倍上一线,就等于为守边保国做贡献了。
于是,杜团买来相关书籍,刻苦钻研各种菜系的烹饪方法,虚心向有经验的厨师请教。
他
不但自己学,还召集炊事人员一起切磋探讨,使全体炊事人员很快提高了烹饪技能。
他还考取
了厨师证和会计师证。
杜团所在的中队担负着公路口岸执勤任务,他和炊事人员负责100多名官兵的伙食。
面对
众口难调,他经常向官兵征求意见,记下每位官兵喜爱的口味,不断调整食谱。
为使伙食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他又买了《军队营养学》等书籍,针对官兵的生理、心
理和所处地域特点,努力拓展和丰富伙食花样。
什么季节宜吃什么,食品如何加工有利人体吸收,哪些食物不能一起食用等等,杜团都有专门研究。
为使配餐更科学合理,他在制定每周菜谱前,都要参考部队训练计划,根据训练强度以及
季节变化,调剂配餐。
他要求炊事员做完饭菜首先品尝,自己满意才能得到官兵认可。
看到官
兵们每餐高兴而来,满意而去,他觉得这就是最大的奖赏。
克勤克俭“三本账”伙食好,必定
会成本提高。
钱从哪里来?人们说,杜团手里有三本账,除了上面说的营养账,还有节约账、
良心账。
杜团的节约精神体现在他花的每分钱和每顿食材上。
采购时,他跑遍市场,货比三家。
他自制各类泡菜和小菜,不仅使人开胃下饭,还节约了经费。
腌制酸菜时,战士把白菜外皮扒
掉过多,他就边手把手地示范边给战士讲勤俭节约的重要,一粒米、一片菜都不能浪费。
看到
泔水桶里吃剩的半个馒头多,他就把馒头做小,把能切开的水果切成小块,方便大家定量取食。
就连各种器物坏了,能自己修理的杜团就不花钱请人修。
节约固然重要,开源更是他“节约账”中的重头戏。
记者走进杜团带领大家开辟的5 亩菜园,园中一畦一垄整齐有序,满园的土豆、西瓜、西红柿等各种禾苗长势正旺。
这里原是一片
沙地,杜团带战士拉回10 多车羊粪把地养肥。
为抢时节,他带大家冒着30 多度高温,把发了酵的羊粪翻到菜地下面。
每天天蒙蒙亮,人们就会看到杜团在菜地里忙碌的身影。
有一次,水
管坏了,地里的菜苗急需浇水,他就用水桶一点一滴地灌溉幼苗。
杜团的心血结出累累硕果,
西瓜又沙又甜,瓜菜储进地窖能吃到第二年2 月。
官兵们把这块菜地称为“开心农场”。
廉洁奉献好管家
在杜团精心算计和照料下,官兵们不仅吃得质优价廉又放心可口,中队每年还可节约万余元开销,他把省出的经费全部用在提高官兵的伙食和质量上。
他把官兵的生日暗暗记下,为每个过生日的官兵送上一个蛋糕,煮一碗热面,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每当节日,都会加几个菜让大家尽享节日快乐;战友病了,他会根据病情为其做上可口的病号饭;冬天,他给战友煮一锅热腾腾的姜汤预防感冒;夏天,又煮了绿豆汤放到冰柜冰镇,一天三次送往口岸一线执勤点。
有菜商找到杜团:“兄弟,能不能多到我家定菜?”说着将两盒“中华”烟递上来。
杜团挡了回去,说:“只要你的菜新鲜安全,价格公道,自然会去你那里。
”杜团当司务长多年,严守财务制度,每月底公布一次账目,向大家交出“良心账”。
杜团说:“司务长不是官,可是把伙食搞好会起到稳定部队思想的作用。
”他先后荣获个人二等功1 次、三等功2 次,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优秀士官”。
(本栏编辑/ 周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