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童话写作教学案例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童话写作教学案例五篇
第一篇:小学童话写作教学案例
同学们,在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你学过或是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生:《三只小熊》。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丑小鸭》。
这些童话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好故事,它让我们的童年生活变得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也会让我们通过这些童话故事收获很多有意义的东西。
比如说,你读了《丑小鸭》后,有什么感想吗?——人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只要努力追求,也许今天你还是一只丑小鸭,明天就会变成一只美丽优雅的白天鹅呢!所以,一般来讲,童话大都有积极的意义,或激励,或劝诫,让我们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可以说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呢!(板书:有积极的意义)
师:除此之外,童话还有俩个特点:第一.每个童话里,都有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第二,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些形象可能是动物:比如老山羊、小老鼠、狗熊;也可以是草、树等植物。
甚至人身体的一部分都可以作为童话里的人物:眼睛和耳朵不团结啊.左手和右手吵架了,腿和手的一场争论等。
这都是通过把动植物人性化的手法来变现的(板书:人性化);也有通过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表现的,比如在《神笔马良》中,那支可以把一切画出来的事物变活的神笔,这不正是把笔的作用加以夸张想象出来的吗?(板书:夸张
想象)所以,写童话的时候,能适当的运用一些这样的手法,往往会让文章更生动,更有说服力的。
虽然,作家给我们写了这么多童话。
但写童话不是作家的专利。
小朋友只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有充分的想象力,你也能写童话。
接下来我们这节课也来写篇童话,好吗?
师:童话要有主人公,主人公是谁?(板书:松鼠)
师:你知道有关松鼠的哪些知识呢?
生:松鼠爱吃松果,而且松鼠的尾巴像一把拖把。
生:松鼠的尾巴可以当作降落伞。
生:松鼠的外貌很可爱。
生:松鼠冬眠的时候用尾巴来取暖。
师:松鼠冬眠的时候,用尾巴盖住身体。
保住体温。
生:松鼠的尾巴虽然很大。
但是它还是很灵活的,跑得非常快。
生:松鼠四肢很短小,是成群生活在一起。
生:松鼠可以当作宠物来养。
师:老师现在把大家的想法总结一下。
松鼠是猎食类的动物,嗅觉非常灵敏。
它浑身毛茸茸的,有一个蓬松的尾巴。
它的尾巴作用可大了.在树上跳来跳去的时候可以平衡身体;冬眠的时候,盖住了整个身子,可以保暖。
松鼠喜欢吃松果,这是它的主要食物。
松鼠很可爱,是人类的朋友。
师:现在就你所知道的松鼠,请大家在前面为它加个修饰语。
(板书:()的松鼠)
生:(七嘴八舌)伶俐可爱的。
动作敏捷的。
活泼聪明的。
毛茸茸的……
师:接下来,我们就写它.好吗?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素材——
1.小松鼠一家忙着采集松果。
2.冬天快要到了,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下来。
3.仓库里装满了小松鼠最爱吃的核桃。
4.“哈哈。
”小松鼠高兴地说,“今年过冬咱们不用愁。
”
师:我请四个小朋友来把这四句话读一读。
(生读)很好。
这四句话是一段话,打乱的一段话.我请一个同学来理一理。
哪句话是第一句,哪句话是第二句。
其余同学在本子上理。
(学生梳理)
生:冬天快要到了,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下来。
小松鼠一家忙着采集松果。
仓库里装满了小松鼠最爱吃的核桃。
“哈哈.”小松鼠高兴地说。
“今年过冬咱们不用愁,”
师:不错啊!请大家把本子合上,照着黑板上的来读。
师:很好,刚才我们是一句句听的,这是最简单的,接下来我们来点复杂的吧,听写一段话。
我把下面这一段话读两遍,念完两遍以后你们写。
(读两遍)
一天早上.小松鼠来到仓库,想吃几颗核桃,可是他到仓库一看.所有的核桃都不见了。
他连忙到处跑着喊:不好啦.不好啦,仓库里的核桃全被偷走了。
师:好了,故事的开头有了。
故事要写下去,要发挥想象,谁的想象力强,谁就能写好文章。
美国有一位小学生曾获得全国作文特等奖。
他写什么呢?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一群小孩儿来到海边,他们在海滩的沙地上挖地道,挖啊挖,结果挖出一个很大很大的蛋,这个蛋是谁下的呀?
(生纷纷答:鸵鸟、恐龙、海龟、水怪……)
师:都不是,小孩儿们把它运回去.放在保温箱里,想看看孵化出来是个什么东西。
孵啊孵啊.时间一天天过去,这个蛋终于孵化出来了一个东西,猜猜是什么呢?不是动物、而是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有趣吗?非常有趣,想象非常奇特!所以,获得了全国小学生作文特等奖。
那么现在我们想想,核桃是谁偷的?
生:是人们参观时偷的。
生:我觉得是松鼠梦游的时候吃掉的。
生:仓库里有一个时空隧道把它运到另一个时空去了…
为什么要偷?偷走后,小松鼠又做了什么?
注意:通过这个故事你想表达什么意思?是赞美还是谴责?要有一个中心。
(板书:中心思想)
师:我告诉大家结果好吗?这是件真事。
时间是去年冬天。
在北京景山公园生活着这么一群小松鼠,正如你们写的,冬天到了,树叶纷纷落下,小松鼠们忙着采集松果。
仓库里堆满了它们采集的松果,它们高兴地想,这个冬天不用愁了!可是,有一天。
小松鼠发现仓库里的松果不见了,谁偷走了呢?过了一个星期,报纸刊登了一则消息:小松鼠过冬的核桃是被游客拿走的!
生:这是松鼠辛辛苦苦采集的。
生:松鼠会被饿死的。
生:人类太自私了!
师:是啊,我把故事的开头给你了。
里面的主要情节也告诉你了,这则消息的题目叫:《朋友,你动了小松鼠的核桃吗》。
请你们接下去写.通过充分的想象,想象松鼠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向人类要回核桃。
题目要醒目,好.给你们40分钟的时间。
板书
童话
生动有趣的故事
鲜明的人物形象(拟人
夸张)
特点
积极的意义
第二篇:小学童话写作教学案例
童话写作教学
第一课时:作前指导课
师: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昨天,我们了解了传说故事,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着写写童话,好吗?(板书:童话)
师:要写童话故事,当然得先了解童话。
所以,我想先问问同学们,在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你学过或是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生:《三只小熊》。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丑小鸭》。
这些童话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好故事,它让我们的童年生活变得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也会让我们通过这些童话故事收获很多有意义的东西。
比如说,你读了《丑小鸭》后,有什么感想吗?——人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只要努力追求,也许今天你还是一只丑小鸭,明天就会变成一只美丽优雅的白天鹅呢!所以,一般来讲,童话大都有积极的意义,或激励,或劝诫,让我们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可以说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呢!(板书:有积极的意义)
师:除此之外,童话还有俩个特点:第一.每个童话里,都有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第二,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
些形象可能是动物:比如老山羊、小老鼠、狗熊;也可以是草、树等植物。
甚至人身体的一部分都可以作为童话里的人物:眼睛和耳朵不团结啊.左手和右手吵架了,腿和手的一场争论等。
这都是通过把动植物人性化的手法来变现的(板书:人性化);也有通过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表现的,比如在《神笔马良》中,那支可以把一切画出来的事物变活的神笔,这不正是把笔的作用加以夸张想象出来的吗?(板书:夸张想象)所以,写童话的时候,能适当的运用一些这样的手法,往往会让文章更生动,更有说服力的。
虽然,作家给我们写了这么多童话。
但写童话不是作家的专利。
小朋友只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有充分的想象力,你也能写童话。
接下来我们这节课也来写篇童话,好吗?
师:童话要有主人公,主人公是谁?(板书:松鼠)
师:你知道有关松鼠的哪些知识呢?
生:松鼠爱吃松果,而且松鼠的尾巴像一把拖把。
生:松鼠的尾巴可以当作降落伞。
生:松鼠的外貌很可爱。
生:松鼠冬眠的时候用尾巴来取暖。
师:松鼠冬眠的时候,用尾巴盖住身体。
保住体温。
生:松鼠的尾巴虽然很大。
但是它还是很灵活的,跑得非常快。
生:松鼠四肢很短小,是成群生活在一起。
生:松鼠可以当作宠物来养。
师:老师现在把大家的想法总结一下。
松鼠是猎食类的动物,嗅觉非常灵敏。
它浑身毛茸茸的,有一个蓬松的尾巴。
它的尾巴作用可大了.在树上跳来跳去的时候可以平衡身体;冬眠的时候,盖住了整个身子,可以保暖。
松鼠喜欢吃松果,这是它的主要食物。
松鼠很可爱,是人类的朋友。
师:现在就你所知道的松鼠,请大家在前面为它加个修饰语。
(板书:()的松鼠)
生:(七嘴八舌)伶俐可爱的。
动作敏捷的。
活泼聪明的。
毛茸茸的……
师:接下来,我们就写它.好吗?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素材——
1.小松鼠一家忙着采集松果。
2.冬天快要到了,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下来。
3.仓库里装满了小松鼠最爱吃的核桃。
4.“哈哈。
”小松鼠高兴地说,“今年过冬咱们不用愁。
”
师:我请四个小朋友来把这四句话读一读。
(生读)很好。
这四句话是一段话,打乱的一段话.我请一个同学来理一理。
哪句话是第一句,哪句话是第二句。
其余同学在本子上理。
(学生梳理)
生:冬天快要到了,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下来。
小松鼠一家忙着采集松果。
仓库里装满了小松鼠最爱吃的核桃。
“哈哈.”小松鼠高兴地说。
“今年过冬咱们不用愁,”
师:不错啊!请大家把本子合上,照着黑板上的来读。
师:很好,刚才我们是一句句听的,这是最简单的,接下来我们来点复杂的吧,听写一段话。
我把下面这一段话读两遍,念完两遍以后你们写。
(读两遍)
一天早上.小松鼠来到仓库,想吃几颗核桃,可是他到仓库一看.所有的核桃都不见了。
他连忙到处跑着喊:不好啦.不好啦,仓库里的核桃全被偷走了。
师:好了,故事的开头有了。
故事要写下去,要发挥想象,谁的想象力强,谁就能写好文章。
美国有一位小学生曾获得全国作文特等奖。
他写什么呢?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一群小孩儿来到海边,他们在海滩的沙地上挖地道,挖啊挖,结果挖出一个很大很大的蛋,这个蛋是谁下的呀?
(生纷纷答:鸵鸟、恐龙、海龟、水怪……)
师:都不是,小孩儿们把它运回去.放在保温箱里,想看看孵化出来是个什么东西。
孵啊孵啊.时间一天天过去,这个蛋终于孵化出来了一个东西,猜猜是什么呢?不是动物、而是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有趣吗?非常有趣,想象非常奇特!所以,获得了全国小学生作文特等奖。
那么现在我们想想,核桃是谁偷的?
生:是人们参观时偷的。
生:我觉得是松鼠梦游的时候吃掉的。
生:仓库里有一个时空隧道把它运到另一个时空去了… 为什么要偷?偷走后,小松鼠又做了什么?
注意:通过这个故事你想表达什么意思?是赞美还是谴责?要有一个中心。
(板书:中心思想)
师:我告诉大家结果好吗?这是件真事。
时间是去年冬天。
在北京景山公园生活着这么一群小松鼠,正如你们写的,冬天到了,树叶纷纷落下,小松鼠们忙着采集松果。
仓库里堆满了它们采集的松果,它们高兴地想,这个冬天不用愁了!可是,有一天。
小松鼠发现仓库里的松果不见了,谁偷走了呢?过了一个星期,报纸刊登了一则消息:小松鼠过冬的核桃是被游客拿走的!
生:这是松鼠辛辛苦苦采集的。
生:松鼠会被饿死的。
生:人类太自私了!
师:是啊,我把故事的开头给你了。
里面的主要情节也告诉你了,这则消息的题目叫:《朋友,你动了小松鼠的核桃吗》。
请你们接下去写.通过充分的想象,想象松鼠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向人类要回核桃。
题目要醒目,好.给你们40分钟的时间。
板书
童话
生动有趣的故事
鲜明的人物形象(拟人夸张)特点
积极的意义
第三篇:童话作文教学案例
童话作文教学案例
一、设计理念
当前的作文教学效益仍是不尽人意,学生或是怕写作,或是所写的作文成人化、模式化,真正富有童趣的,表达童真的学生作文寥若晨星。
对于编童话,在二年级时会指导过“看图写童话”,三年级时也
开始入门了。
本人认为在四年级指导学生“自编童话”是最有效果的教学,因为四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
二、教学实例
(一)讲述童话
课堂的开始,我先学生讲述课前准备的“自编童话”。
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一再强调学生要根据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务必要自己编撰童话,而不能套作。
可是十来分钟下来,学生所讲述的自编童话,不是一些童话名著的翻版,就是些想象根本不合理的“胡编乱造”。
如《狼来了》、《狼和七只小羊》、《青蛙王子》等,只是把原作的故事情节稍作变动或是题目改变一下,或者就是把原作变得面目全非。
(二)随机指导
我耐心地听学生讲述那些所谓的“自编童话”,及时表扬点滴“想象的火花”。
随后,适时地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请看,在你的眼前,你都看到什么?”
“书、桌子、黑板……”
“对,我们可以把这些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事物,展开想象的翅膀,来编自己的童话……”正在此时,一只学飞的小鸟飞进了教室,飞了几下就蹲在教室一角不动了。
不少同学惊喜地轻声呼叫着,全班同学的眼睛齐刷刷地看着小鸟,其中一些好动的学生甚至走出了位置……
我没有制止学生的观看小鸟的行为,只是强调不能伤害小鸟。
我走过去跟学生一起看,边看边引导学生:“哇,多么可爱的小鸟呀!你看,它的翅膀,它的身子……但它应该刚学飞,累了飞不动了……你观察到了吗?”
学生们可兴奋了,他们边观察边发言:“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鸟,但它看见这么多人围观它,一定给吓坏了……”“它可能很饿了吧……” 随着学生发言,我继续启发学生:“这只小鸟为什么跑到我们教室里来呢?它想干什么呢?难道也想来我们教室上课?听,它是跟你打招呼的?它在唱歌吗?……”
随着我的话语,学生想象的思路火花不断迸发:“小鸟看见我们
在上课,它心里是多么羡慕呀?它忍不住飞了进来,它在正向我们每个同学问好呢!”“这只美丽的小鸟是来自童话王国的,它知道我们编不好童话,就跑来帮助我们了……”,“现在是信息时代,小鸟跟人类一样再也不愿意是文盲了,他要跟我们一起学习……”,“他可能是受到敌人的攻击,来请求我们保护它呢。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极富童趣,很有新意!学生们不正在放飞想象吗?这正是我们老师期待的。
)
(三)、写下童话
观察完了,我叫学生不要再惊动小鸟,回到座位,看小鸟什么时候休息好了再飞走。
但我仍在引导学生想象、讲述有关小鸟的童话。
比如像我们刚学的课文《去年的树》,这小鸟会不会是来唱歌给大树听的呢?再让学生充分讲述以后,我顺势要求:“这些就是我们自己编的童话呀!赶快写下来吧!”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开始写童话了。
于是,一篇篇富有新意的童话就从学生的笔下出来了。
如,《勇敢小鸟之旅》、《校园里迷路的小鸟》、《小鸟的心愿》、《小鸟历险记》……之后,我组织学生朗读交流所写的童话。
(从学生朗读的几篇作文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童话不在是“套作”,也不再是“胡编乱造”了,内容具体,想象真切大胆,完全是学生自己思维的表达。
)
(四)拓展延伸
作文课的最后,我继续引导:“这节课,我们是看着小鸟来编童话,那么你现在能看着你眼前的书本、桌子等事物来编写童话吗?” 稍作讨论、交流后,学生说出了这样的一些题目:《多愁善感的凳子》、《字典历险记》、《幸福的黑板》……我要求学生在课外再写一篇童话,要求:你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字数或多或少都行。
(事后,我们看了学生的课外写童话,有许多学生的童话写得篇幅很长,也有少部分学生只写了短短的一段话,但是所有学生都在写自己的童心,想象大胆,情节有趣。
)
三、分析与总结生活中处处皆语文,语文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这已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识。
作文是人们表达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
专家们指出“写作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对”,然而,学生写作时却经常感到“无从入手,没什么可写”,显然问题不在于学生缺少写作内容,而是因为学生缺乏发现生活的能力。
古人说“文如其人”,好的文章应该要体现出个人的特色,独特的思考,杜绝人云亦云。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不以条条框框的要求束缚学生的思路,也不要让其部分学生的写作思路来影响全体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的任务是设法激活学生的个性思维,促成学生别具一格的写作。
那么,学生的作文自然就会像百花园中的鲜花那样异彩纷呈、缤纷灿烂了。
第四篇:教学案例写作
扬生活之风帆创课堂之精彩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
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
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
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
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
)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
丰收的景象!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
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
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
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本案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
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
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
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
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
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
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
案例中,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
《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
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
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的灵感。
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