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骆驼教学设计
找骆驼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找骆驼》这篇课文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

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

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

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设计理念】
这组课文围绕“观察中的发现”这一专题组合来编排。

众所周知,观察中要有发现,极为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提出问题。

因此,构思这一课文的教学,从语言文字学习的角度着眼,需要加强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能力的培养。

我以课文前“学习提示”中体现阅读方法指导的两大问题──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以及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为主线展开学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体会老人是如何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过程。

培养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揭题,激发兴趣
1、猜谜语:沙漠里有只船,船上背着两座山,个子高又大,耐暑顶瓜瓜。

2、学生自由交流对骆驼的认识。

3、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要点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找骆驼》。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该怎样学
2、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问题一:骆驼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三、过渡: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

(生自读并标注)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一。

2、汇报交流。

(1)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三个)
(2)商人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心情如何(心里高兴)从哪儿看出他心里高兴
3、分角色朗读。

(1)现在老师来扮演老人,谁来扮演商人(指名学生扮演)
(2)再读对话,你们发现商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着急—高兴—生气) (老人说的骆驼的特点具体、全面,然而又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不知道,难怪商人会愤愤地指责老人。

请大家读一读商人说的话。

)
四、过渡:我们知道骆驼有这些特征,那么,老人又是怎样知道走失的骆驼有这些特征的呢一起来学习第10自然段。

1、学生读第10自然段,完成表格。

读课文第十自然段,完成表格内容。

2、师生交流表格完成情况。

出示句子一: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1)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板书:脚印右深左浅
(2)为什么脚印深浅不同与脚跛有什么关系(可找同学做脚跛走路的动作,体会一下。

)
(3)练习:加上“因为……所以……”说这句话。

出示后两个句子: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

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1)自学讨论:(方法同上句)板书:左有蜜右有树叶的牙齿印
(2)用“因为……所以……”说话
小结:板书: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3、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从哪个词看出商人找到了骆驼(果然)
五、回顾全文,总结
1、故事很有趣,读了课文大家肯定受到很多启发。

谁能说说,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事你会怎样做
2、分角色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6、找骆驼
看见脚印左深右浅左脚跛
又看见左蜜右米左驮蜜右驮米
还看见叶上留有牙齿印缺一颗牙齿
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找骆驼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课文边画出重点词语的习惯。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对任何事物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准备:
胡子、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是否丢失过自己心爱的东西呢?心情怎样?你会怎么做?
2、师:有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峰骆驼,他也很着急。

(出示课件:商人焦急的图片)怎么办呢?他最终找到了吗?
3、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情境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朗读要求:做到正确、流利、不多、丢字;不认识的字词学生可用的方法来解决。

2、小组内读课文,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

3、教师以游戏形式检查认字情况。

4、学生简述故事大意,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蜘蛛爸爸是如何处理问题的。

学生通过自己,不仅可以提高识字词的能力,而且培养自主意识。

采用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检验学生认字情况,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深入品味,读中感悟
1、学生再次自由读文,思考:“老人知道了骆驼的那些情况?又是如何知道骆驼的情况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读一读,说一说。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并重点抓住“不紧不慢、愤愤不平”等词语,随机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师:你从老人身上学到了什么智慧?
提出中心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交流和讨论,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加深学生对文章人物内心的体验、感悟。

四、拓展延伸、写寻物启示
1、师:同学们,你能帮商人写一个寻物启示吗?
2、交流想法,教师总结。

3、写入采蜜集、小笔头。

拓展延伸、写寻物启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把课堂升华到另一个高度。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

2、书写指导。

指导学生字的占格和间架结构,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找骆驼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学习老人是如何观察事物。

思考问题的。

重点难点
弄清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理解重点词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找骆驼》这课。

(板书课题、齐读。


师: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出示自学提纲:(课件)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
(指名答,师生评议。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叶的牙齿印——缺牙齿
四、再读课文,品评人物品质
你觉得那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自读,领悟情感。

2、指读,交流。

(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总结
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2、以前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怎么做的?如果没做成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布置作业: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6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分析判断)
附:
【词语解释】
忿忿(fènfèn):同“愤愤”,很生气的样子。

指点(zhǐdiǎn):指出来使人知道。

商人(shāngrén):贩卖商品从中取利的人。

【难句解析】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这段话是老人所讲的他是如何推断骆驼的特征的。

从“看见……知道……”可以看出老人不是无根据的,而是通过细致观察才得出结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