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 的运行 ,不利 于我 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政府 必须给 予足够的关注 ,积极 采取措施从根本 上解决这一现 象,让农村 劳动力市场合理运行 , 以保证社会经济正常发展 。 关键词 :农村 劳动 力;过度转移;危 害;对策
一
、
农村 劳动 力过度 转移 Fra bibliotek现 象 5 岁 以上 的有464 ,占5 . 5 0 人 08 %。另
浪费 。
曹县 1 个村 劳动力 情况 的抽样 调查表 5 明 ,留 在 家 里 常 年 从 事 农 业 生 产 的
902 中 ,2 岁 以下 的 , 占3 .%; 6 人 5 1 4
2 5—5 岁 的 有 16 3 ,仅 占 1.%; 5 1人 78
表 1 农村外 出从业劳动力总量 及构成
农 村 劳 动 生 产 率 下 降 。 由 表 2 以 看 可
资 。而对 于初等 学历 的农村 劳 动力 而
言 ,人 多 地 少 所 造 成 的 人 均 土 地 减 少 ,
城 乡差距 ,让 高素 质农村 劳 动力 留在 农村 。第二 ,增加农村 人力资本投资 , : 培 养人 才 。农 村优 秀劳 动力 流 向城市
农村劳 动力过度转移 的负 面影响及对策
河南省 民权县委党校
摘
孙
博
要 :在 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农村 劳动力转移不仅 可以给城 市发展带去动力,还 可以提 高农 民收入 ,具有 多方面优 点。但是 ,农村 劳
动 力过度 转移会 给农村 和城 市带来危 害 ,给农村 带来的危害尤为严重 ,为我 们所熟知的 “8 19 36 9 ”军 团 ( 妇女 、小孩 、老人 的戏称) “ 、 空 巢”村、土地弃荒等等现 象就是其重要表现。农村 劳动力作为我 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 来源之 一,其过度转移 不利 于我 国劳动力 市场的 长期有
农村 劳动 力 的过度转 移 ,必 然给 农 村 大量 土地处 于低 产状 态 。部分农
表 2 农民"  ̄ l 务工对农业的影响 r bt t
注 :数据来 源 :国家统计局 ,第二次 全国
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河南农 业 2 1 02年第 9期( 下)
U hI^ hl^l^ hI^ 、 C I ,
村 劳动 力的年 龄结 构和 性别严 重失 调 的表现 ,严 重影响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
和 危 害
农村 劳动 力过 度转移 ,是 指农 村 优 质劳动 力纷纷 进入 城市 ,从而造 成 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严重失衡 的状况。 ( 一)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的表现
一
外 ,根据 《 中国农 民工问题研究报 提 供 的资 料 显示 ,2 0 年农 民工 中 , 09
农 民素 质
N n A/7 l - M N sTT ZH T (
第 二 ,青 壮年 劳动 力 的大量 转 移 造 成农 村劳 动力 素质 的降低 ,从 而 影 响劳动 生产 率 的提高 。高 素质 的农 村 劳 动力 转移 以后 ,在家 务农 的实际 上 只剩下 妇女 、儿 童和 老人 ,这 就导 致
男性 壮劳 力外 出务 工 占主流 ,而绝 大 是 最多 ,随外 出人 口的增加 ,这 两项
多数女性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
( 二)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的危害 农 村经 济 的发 展 、农 业 的生产 、农 民 生活质 量 的提 高等 多方 面带来 巨大影 响 。我们 所熟 知 的 “ 8 19 就是农 36 9 ”
从 农村 劳动受 教育 程度 上讲 ,农
村外流 的劳动 力一般 为初 中 以上学 历
水 平 ,而常年 实际从 事农 业生 产的 劳
动力绝 大多数 文化 程度都 在小 学及 小 学 以下 ,基本 处 于文盲或 半文 盲 的水 平 。可见较 高素质 农村 劳动力 在大 幅
度流失。
农业 资源 浪费 的 同时 ,还 降低 了农 业 资 源的利 用率 ,造 成耕地 资源 的严 重
外出从 业劳动力总量 ( 万人) 1 8 31 1
由表2 以看 出 ,在没有人外 出的 可
从农 村 劳 动 力 的性 别 结 构 上看 ,
家 庭 中粮 食产 量最 高 ,销 售 的粮食 也
指标逐 渐下 降 。随着经 济发 展 ,我 国 农村 大量 劳动力 外 出打工务 工 ,造成 户赚 钱建 房 ,要 占用 大量 耕地 ,弃耕 和增 加建 房地 现象必 然 导致 土地资 源 严重浪费 ,从而影响全社会的发展 。
l 6~3 岁 的 占 6% ,3 4 O 1 1~ 0岁 的 占 2 %,4 岁 以上 的占1%。农 民工 的平 3 1 6
高素质 劳动力 大量 外流 ,严重 阻碍 农 业 科技 普及 ;随处 可见 的 “ 空巢 ”村 落 ,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 1 、对农业生产 的危害 。农 村劳动 力 的过 度转 移不但 导致 了农 村 劳动力 绝对 数量减 少 ,而且 导致农 村 劳动力 素质的降低 。
无 法满 足他 们 的生活所 需 ,虽 然他们
的培育 成本 相对较 低 ,但是 对 于他们
现 在 的劳动投 资 而言 ,投 资收 益还是
低 的。
是 市 场机 制 作用 下 合 理 的经 济 现 象 。
要从 根本 上解 决这个 问题 ,就要提 高 劳 动力 的整体 素质 ,使农 村 的转移 劳
出 ,外 出人数 增 多不利 于 我 国的粮 食
安全 。
其 次 ,政府 的引导作 用 没有 有效 发 挥 。第 一 ,经济 发展 方 面 。我 国早
期 工业建 设 中 ,国家采 取农 业 支持工 业 的方式 ,以及 国家在 此期 间政 策倾 斜 于城 市 的因素 ,使得农 业 和 工业 的 比较利益 差距 越来 越大 。在 农村 劳动 力 转移 过程 中 ,政 府没 有及 时调 整政 策 ,将 资本 、技术 等生 产要 素及 时 向 农 村倾斜 ,一 定程 度上 帮 助 了城 乡 收 入 差距 的拉 大 。第 二 ,劳 动力 流通方 面。在 劳动力 转移 过程 中 ,农村 优 秀 劳 动 力 流 向城 市是 符 合 市 场 规律 的 。 政 府忽视 了农 业人 力市 场对 高 素质 劳 动 力 的需 求 ,没有 采取 有效 措施 ,在 农 村 营建更 能满 足青壮 年 劳动 力生存 和发展 需求 的就业 环境 ,从 一 定意 义 上讲 ,加速 了农村劳动力 的转移。 ( 二)对策 农 村 劳动 力过 度转 移 已对 我 国的
第 一 ,劳 动力数 量 的减 少在 造 成
均年龄为2 .岁 ,转移 的劳动力呈现过 8 6 度青年化 。
般从农 村 劳动力 的年 龄结构 上
讲 , 5 岁以上的 劳动力 占该村 现有劳 O
动 力 一 半以 上 者 ,即 可 视 为 出现 了 “ 劳动力过度转移 ”现象。对河南省兰
考 县 、民 权 县 、 睢 县 、 宁 陵 县 和 山 东
一
、
农村 劳动 力过度 转移 Fra bibliotek现 象 5 岁 以上 的有464 ,占5 . 5 0 人 08 %。另
浪费 。
曹县 1 个村 劳动力 情况 的抽样 调查表 5 明 ,留 在 家 里 常 年 从 事 农 业 生 产 的
902 中 ,2 岁 以下 的 , 占3 .%; 6 人 5 1 4
2 5—5 岁 的 有 16 3 ,仅 占 1.%; 5 1人 78
表 1 农村外 出从业劳动力总量 及构成
农 村 劳 动 生 产 率 下 降 。 由 表 2 以 看 可
资 。而对 于初等 学历 的农村 劳 动力 而
言 ,人 多 地 少 所 造 成 的 人 均 土 地 减 少 ,
城 乡差距 ,让 高素 质农村 劳 动力 留在 农村 。第二 ,增加农村 人力资本投资 , : 培 养人 才 。农 村优 秀劳 动力 流 向城市
农村劳 动力过度转移 的负 面影响及对策
河南省 民权县委党校
摘
孙
博
要 :在 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农村 劳动力转移不仅 可以给城 市发展带去动力,还 可以提 高农 民收入 ,具有 多方面优 点。但是 ,农村 劳
动 力过度 转移会 给农村 和城 市带来危 害 ,给农村 带来的危害尤为严重 ,为我 们所熟知的 “8 19 36 9 ”军 团 ( 妇女 、小孩 、老人 的戏称) “ 、 空 巢”村、土地弃荒等等现 象就是其重要表现。农村 劳动力作为我 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 来源之 一,其过度转移 不利 于我 国劳动力 市场的 长期有
农村 劳动 力 的过度转 移 ,必 然给 农 村 大量 土地处 于低 产状 态 。部分农
表 2 农民"  ̄ l 务工对农业的影响 r bt t
注 :数据来 源 :国家统计局 ,第二次 全国
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河南农 业 2 1 02年第 9期( 下)
U hI^ hl^l^ hI^ 、 C I ,
村 劳动 力的年 龄结 构和 性别严 重失 调 的表现 ,严 重影响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
和 危 害
农村 劳动 力过 度转移 ,是 指农 村 优 质劳动 力纷纷 进入 城市 ,从而造 成 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严重失衡 的状况。 ( 一)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的表现
一
外 ,根据 《 中国农 民工问题研究报 提 供 的资 料 显示 ,2 0 年农 民工 中 , 09
农 民素 质
N n A/7 l - M N sTT ZH T (
第 二 ,青 壮年 劳动 力 的大量 转 移 造 成农 村劳 动力 素质 的降低 ,从 而 影 响劳动 生产 率 的提高 。高 素质 的农 村 劳 动力 转移 以后 ,在家 务农 的实际 上 只剩下 妇女 、儿 童和 老人 ,这 就导 致
男性 壮劳 力外 出务 工 占主流 ,而绝 大 是 最多 ,随外 出人 口的增加 ,这 两项
多数女性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
( 二)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的危害 农 村经 济 的发 展 、农 业 的生产 、农 民 生活质 量 的提 高等 多方 面带来 巨大影 响 。我们 所熟 知 的 “ 8 19 就是农 36 9 ”
从 农村 劳动受 教育 程度 上讲 ,农
村外流 的劳动 力一般 为初 中 以上学 历
水 平 ,而常年 实际从 事农 业生 产的 劳
动力绝 大多数 文化 程度都 在小 学及 小 学 以下 ,基本 处 于文盲或 半文 盲 的水 平 。可见较 高素质 农村 劳动力 在大 幅
度流失。
农业 资源 浪费 的 同时 ,还 降低 了农 业 资 源的利 用率 ,造 成耕地 资源 的严 重
外出从 业劳动力总量 ( 万人) 1 8 31 1
由表2 以看 出 ,在没有人外 出的 可
从农 村 劳 动 力 的性 别 结 构 上看 ,
家 庭 中粮 食产 量最 高 ,销 售 的粮食 也
指标逐 渐下 降 。随着经 济发 展 ,我 国 农村 大量 劳动力 外 出打工务 工 ,造成 户赚 钱建 房 ,要 占用 大量 耕地 ,弃耕 和增 加建 房地 现象必 然 导致 土地资 源 严重浪费 ,从而影响全社会的发展 。
l 6~3 岁 的 占 6% ,3 4 O 1 1~ 0岁 的 占 2 %,4 岁 以上 的占1%。农 民工 的平 3 1 6
高素质 劳动力 大量 外流 ,严重 阻碍 农 业 科技 普及 ;随处 可见 的 “ 空巢 ”村 落 ,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 1 、对农业生产 的危害 。农 村劳动 力 的过 度转 移不但 导致 了农 村 劳动力 绝对 数量减 少 ,而且 导致农 村 劳动力 素质的降低 。
无 法满 足他 们 的生活所 需 ,虽 然他们
的培育 成本 相对较 低 ,但是 对 于他们
现 在 的劳动投 资 而言 ,投 资收 益还是
低 的。
是 市 场机 制 作用 下 合 理 的经 济 现 象 。
要从 根本 上解 决这个 问题 ,就要提 高 劳 动力 的整体 素质 ,使农 村 的转移 劳
出 ,外 出人数 增 多不利 于 我 国的粮 食
安全 。
其 次 ,政府 的引导作 用 没有 有效 发 挥 。第 一 ,经济 发展 方 面 。我 国早
期 工业建 设 中 ,国家采 取农 业 支持工 业 的方式 ,以及 国家在 此期 间政 策倾 斜 于城 市 的因素 ,使得农 业 和 工业 的 比较利益 差距 越来 越大 。在 农村 劳动 力 转移 过程 中 ,政 府没 有及 时调 整政 策 ,将 资本 、技术 等生 产要 素及 时 向 农 村倾斜 ,一 定程 度上 帮 助 了城 乡 收 入 差距 的拉 大 。第 二 ,劳 动力 流通方 面。在 劳动力 转移 过程 中 ,农村 优 秀 劳 动 力 流 向城 市是 符 合 市 场 规律 的 。 政 府忽视 了农 业人 力市 场对 高 素质 劳 动 力 的需 求 ,没有 采取 有效 措施 ,在 农 村 营建更 能满 足青壮 年 劳动 力生存 和发展 需求 的就业 环境 ,从 一 定意 义 上讲 ,加速 了农村劳动力 的转移。 ( 二)对策 农 村 劳动 力过 度转 移 已对 我 国的
第 一 ,劳 动力数 量 的减 少在 造 成
均年龄为2 .岁 ,转移 的劳动力呈现过 8 6 度青年化 。
般从农 村 劳动力 的年 龄结构 上
讲 , 5 岁以上的 劳动力 占该村 现有劳 O
动 力 一 半以 上 者 ,即 可 视 为 出现 了 “ 劳动力过度转移 ”现象。对河南省兰
考 县 、民 权 县 、 睢 县 、 宁 陵 县 和 山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