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_文明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文明之光——青铜器
教材分析:
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编写,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及审美特点,在学习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
本课是青铜器部分。
教学目标:
1. 能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通过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来赏析青铜器
2.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在造型、纹饰、铭文等方面达到的高度艺术成就。
3.比较、归纳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教学难点: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准备:ppt课件,一件青铜器仿品,放大镜、直尺、小锤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出示一张20元人民币票样,找出隐藏其中的一个神秘图案。
师总:饕餮纹,源自古代青铜器上的图案。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和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板书:文明之光——青铜器)
二、学习新知
1.通过教师对后母戊鼎的讲解,了解古代青铜器艺术。
功能、造型、铭文、纹饰等方面,重点是纹饰。
(板书:造型、铭文、纹饰)通过对后母戊鼎局部的观察,回答三个问题:(可以小组小声交流)
(1)后母戊鼎中,都有哪些装饰纹样。
(2)这些装饰纹样使整只大鼎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3)青铜器上的纹饰有什么特点。
2、欣赏一组青铜器(四羊方尊、曾侯乙编钟等)。
三、活动探究
1.结合课前所做调查,各小组对一件青铜作品讨论、研究。
(1)作品的名称、年代、基本情况。
(2)作品的艺术特点(造型、纹饰、铭文等)。
(3)对作品的感悟。
2.每组派一个代表上讲台汇报本组的探究结果,并接受其他组的提问与质疑。
师总:不同年代的青铜作品,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它们外形或纹饰
虽各有不同,但是都是将技术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我国古人高超的
智慧。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学习,是不是很想亲自接触一下青铜器?下面我们一
起来鉴宝——鉴定一件青铜器。
四、实践练习
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件青铜器仿品进行鉴定,并得出结论。
要求:1.通过观看、测量、敲击等方法判断。
2.通过造型、纹饰、铭文等进行判断。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拓展
课后到博物馆实地参观或通过浏览博物馆网站,对青铜器进行深入研究,教
师提供一些关于青铜器的网站。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美术分析、鉴赏能力,但是关于中国古代青铜器,他们是比较陌生的。
这就需要先了解一定背景知识,教师应创设宽松有趣的学习氛围,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评价环节,应以多鼓励为主,看到学生的闪光点,放大其优点,让学生增加自信,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和审美判断能力。
效果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编写,通过对青铜器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工艺美术中青铜器这一门类的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青铜器曾广泛运用于生活和祭祀中,其铸造技术的成熟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识。
中国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有着独特的风格,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
青铜器的纹饰威严而神秘,形成独特的时代风貌。
青铜器的铭文(金文)古朴典雅,在汉字发展史和书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本课教学中,应该从关注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整体风貌入手,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从直观感受中发现事物的整体联系。
评测练习
⏹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青铜器作品(仿品),并进行
辨识。
⏹要求:
1.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判断;
2.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后反思
本课是一节欣赏课,且欣赏的内容为学生比较陌生的中国古代青铜器。
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不断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通过“鉴宝”环节掌握了一定的青铜器欣赏知识,说明本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是,本课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欣赏的内容全部通过图片进行,有的图片不够清晰,尤其局部特写,对欣赏造成一定的障碍。
2、本课内容还需要做深入探究,以找到更好的教法,如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如何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所学内容,特别是对这种相对生僻的古代工艺美术的欣赏。
3、教师还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
课标分析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对“欣赏、评述”领域作了较为明确的界定。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应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联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掌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珍视优秀的民族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分目标中,第四学段(7~9年级)目标中指出: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流派。
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美术的不同门类及
表现形式,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