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语9册重点段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语第九册重点段理解
1、《窃读记》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理解:本段采用的是细节描写,文中跨、踮、钻、挤,四个动作,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

理解:“窃读”,是指只读不买。

快乐是指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
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理解:这句话通过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写出“我”为雨天能有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表现出“我”对读书的热爱。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理解: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指的是精神的成长。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书籍哺育的是精神,是灵魂。

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的人。

6、《梅花魂》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梅花魂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精神。

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

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气节:坚持正义,在敌人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欺凌:欺负,凌辱。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折节:屈服。

秉性:性格。

理解:外公这段话是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节气人物的赞誉,是他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也是自己心灵的表白。

外公保存梅花图,正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不甚在意:不太在意。

训斥:斥责。

理解:这段话通过对老人表情、语言、动作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外外公对墨梅图珍爱的程度。

13、《钓鱼的启示》
父亲盯着鲈鱼开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鱼放回湖里去。


理解:没人再来阻挡他①父亲盯着鲈鱼开了好一会儿,一是因为父亲也喜欢这条难得的
漂亮的大鲈鱼,也舍不得放掉它。

二是父亲也正在经历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

②“得”表示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一个人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理解:
诱惑人的“鱼”:吸引人的,让人心动的物和事。

抉择:挑选,选择。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是:对,正确,应该。

非:错,不对,不该。

把未到开放捕捞鲈鱼时间钓到的鱼留着是错误的,放回湖里是正确的,抉择起来却不容易,需要放弃个人利益才会正确。

15、《落花生》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理解:分辨:辨别。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花生、桃子、石榴、苹果四种事物。

意思:花生的最可贵之处就是“藏而不露”、“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名利”。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讲体面。

有没有有用,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和贡献。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理解:①8小时……36小时,突出了挖的时间长,挖的过程艰难,体现了父亲的执著,写出了父亲为救儿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②没人再来阻挡他是因为人们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理解:这句外貌描写,体现了父亲为救儿子历尽艰辛,表明父亲决不放弃。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理解:“突然”说明事情发生的很快,出乎意料,令人惊奇、欣喜若狂。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理解:“父亲的了不起”是指父亲恪守承诺,富有责任感。

“儿子的了不起”是指儿子在废墟下被掩埋38小时沉着不惊慌,对父亲充满信赖感。

充分反映出父爱的巨大精神力量。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理解:“精彩极了”是母亲慈祥的爱;“糟糕透了”是父亲严厉的爱。

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含义是生活中的每个人既需要鼓励,也需要警告,既不能自卑,也不能自傲。

21、《圆明园的毁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理解:“闯进、掠走、破坏、毁掉”表现了英法联军的野蛮;“凡是、统统、拿不动的、实在运不走的”表现了英法联军的贪婪。

闯进、凡是、统统、任意应重读。

读出悲愤,痛惜之情。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22《狼牙山五壮士》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理解: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密集、迅猛、有力。

体现了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跳下悬崖。

理解:说、砸、走、跳、昂首挺胸表现了五位壮士跳崖时的无畏与悲壮。

朗读时应快、重、悲壮。

26、《开国大典》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理解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理解
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含义: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理解:本句表达了人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感到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附:《长征》分节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223
万水/千山/只等闲。

223
五岭/逶迤/腾/细浪,2212
乌蒙/磅礴/走泥丸。

223
金沙/水拍/云崖暖,223
大渡/桥横/铁索寒。

223
更喜/岷山/千里雪,223
三军/过后/尽开颜。

223
《泊船瓜洲》全部223
《秋思》全部全部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