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0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0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2页。
满分11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
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为防止麻醉剂乙醚爆炸,医疗手术室地砖要使用导电材料,医生和护士的鞋子和外套也要用导电材料,一切设备包括病人身体要良好接触,并保持良好接地。
这是为了
A.除菌消毒 B.消除静电 C.利用静电 D.防止漏电
2.关于磁感应强度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B=
F
IL
可知,磁感应强度B与F成正比,与IL成反
比
B.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磁感应强度为零处,它所受的磁场力一定为零
C.一小段通电导线在某处不受磁场力的作用,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D.磁场中某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与通电导线在该处所受磁场力的方向相同3.下列关于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的指向,正确的是
4. 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下列物理量的表达式
不.
属于用比值法定义的是 A .电势φ = E p q B .电容C = Q U C .磁通密度B =S Φ
D .电流强度I = U R
5.如图所示,闭合电键后改变滑动变阻器大小时,电流表示数有明显变化,而电压表示数变化并不明显。
其原因是
A .电源电动势很小
B .电源内阻很小
C .滑动变阻器电阻很小
D .电压表位置接错了
A
V
6.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均匀拉长到原来的3倍.把另一根对折,然后给它们分别加上相同电压,则在同一时间内,通过它们横截面的电荷量之比为
A.1:36 B.1:16 C.1:8 D.1:4
7.如图所示,一直流电动机与阻值R=9 Ω的电阻串联在电源上,电源的电动势E=30 V,内阻r=1 Ω,闭合开关,用理想电压表测出电动机两
端电压U=10 V,已知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
M
=1 Ω,则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10 A
B.电动机的效率为93.3%
C.电源的输出功率为4 W
D.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16 W
8.如图,直线A为某电源的U-I图线,曲线B为某小灯泡L的U-I图线的一部分,用该电源和小灯泡L串联起来组成闭合回路时灯泡L恰能正常发光,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4 V
B.灯泡L的额定功率为6 W
C.小灯泡随电流增大时其电阻减小
D.电源的效率为50%
9.如图所示三个电阻相同,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分别为8W、
8W、4W,此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
A.12 W B. 15W C.16 W D.20W
10.如图,三根相互平行的固定长直导线L
1、L
2
和L
3
两两等距,均通有电流I,
L 1中电流方向与L
2
中的相同,与L
3
中的相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
1
所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与L
2
、L
3
所在平面垂直
B.L
3
所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与L
1
、L
2
所在平面平行
C.L
1
、L
2
和L
3
单位长度所受的磁场作用力大小之比为1∶1∶3
8W
8W
4W
D .L 1、L 2和L 3单位长度所受的磁场作用力大小之比为3∶3∶1
11.如图所示,R 1为定值电阻,R 2为可变电阻,E 为电源电动势,r 为电源内电阻,且r >R 1。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R 2+R 1=r 时,R 2获得最大功率
B .当R 1=R 2+r 时,R 1获得最大功率
C .当R 2=0时,R 1获得最大功率
D .当R 2=0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12.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间距为d ,板长为L ,有一带电粒子贴着A 板内侧O 点沿水平方向射入A 、B 两板间的匀强电场,当A 、B 两板间电压为U 1时,带电粒子沿轨迹Ⅰ从距离A 板
3
d
的C 点飞出;当A 、B 两板间电压为U 2时,相同带电粒子沿轨迹Ⅱ落到B 板上距离左端3
L
的D 点。
设粒子两次射入电场的水平速度初速度相同,则两次电压之比为
A .U 1∶U 2=1∶1
B .U 1∶U 2=1∶3
C .U 1∶U 2=1∶9
D .U 1∶U 2=1∶27
O
C
D
Ⅰ
Ⅱ
A B
二、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3.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研究平行板间悬浮不动的带电油滴,准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
如图,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M 、N 与电压为U 的恒定电源两极相连,板的间距为d 。
现通过显微镜观察到有一质量为m 的带电油滴在两极板间处于平衡状态,则
A .油滴带电荷量为 q =
mgd
U
B .将极板N 向下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油滴将向上运动
C .将极板N 向下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M 板的电荷量减小
D .若在MN 板间插入电解质,则M 板的电荷量减小
14.如图所示,两根间距为d 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间接有电源E ,导轨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30°,金属杆ab 垂直导轨放置,导轨与金属杆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当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时,金属杆ab 刚好处于静止状态,要使金属杆能沿导轨向上运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增大磁感应强度B
B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增大
C .增大导轨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
D .将电源正负极对调使金属杆中的电流方向改变
15.如图所示,实线是α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由a 点运动到b 点的运动轨迹,虚线可能是电场线,也可能是等差等势线,则
A.若虚线是电场线,则α粒子在a 点的电势能大,动能小
B.若虚线是等差等势线,则α粒子在a 点的电势能大,动能小
C.不论虚线是电场线还是等差等势线,a 点的电势一定低于b 点的电势
D.不论虚线是电场线还是等差等势线,α粒子在a 点的加速度一定大于在b 点的加速度
M N
16. 如图所示,其中电流表A 的量程为0.6A ,内阻为5Ω,表盘均匀划分为30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0.02A ;已知R 1=2.5Ω,R 2=5Ω。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将接线住1、2接入电路时,电流表量程为1.8A ,每一小格表示0.06A
B .将接线住1、2接入电路时,电流表量程为0.9A ,每一小格表示0.03A
C .将接线住1、3接入电路时,电压表量程为12V ,每一小格表示0.4V
D .将接线住1、3接入电路时,电压表量程为6V ,每一小格表示0.2V 17.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
E ,内阻为r.电路中的R 2、R 3分别为总阻值一定的滑动变阻器,R 0为定值电阻,R 1为光敏电阻(其电阻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小).当开关S 闭合时,电容器中一带电微粒恰好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逐渐增大对R 1的光照强度时,电阻R 0消耗的电功率增大,电阻R 3中有向上的电流
B .只调节电阻R 3的滑动端P 2向上端移动时,电源消耗的电功率变大,电阻R 3中有向上的电流
C .只调节电阻R 2的滑动端P 1向下端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大,带电微粒向下运动
D .若断开开关S ,带电微粒向下运动
18.一匀强电场的方向平行于xOy 平面,平面内a 、b 、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0 V 、17 V 、26 V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场强度的大小为1.75V/cm
B .电场强度的大小为1.25 V/cm
C .电场强度的方向与y 轴负方向成53o
D .电场强度的方向与x 轴负方向成53o
第П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三.本大题4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9.为了保障行驶安全,一种新型双门电动公交车安装了如下控制装置:只要
x/cm
4 12 y/cm a b c
有一扇门没有关紧,汽车就不能启动。
如果规定:车门关紧时为“1”,未关紧时为“0”;当输出信号为“1”时,汽车可以正常启动行驶,当输出信号为“0”时,汽车不能启动。
则该控制装置工作原理的逻辑电路是__________(填“与”、“或”、“非”)电路。
20. 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需测量一个标有“3V 1.5W”的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
所用电压表量程为3V ,内阻约3kΩ,有以下备选器材:
电流表A 1(量程3A ,内阻约0.1Ω) 电流表A 2(量程600mA ,内阻约0.5Ω) 电流表A 3(量程100mA ,内阻约3Ω) 滑动变阻器R 1(阻值范围:0~5Ω) 滑动变阻器R 2(阻值范围:0~100Ω)
(1)电流表应选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 __________。
(2)请在方框内画出最合理的电路图,电路连线不完整,请用笔画线。
(3)闭合开关前,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__________(填“左”或“右”)端。
21. 为了测定一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内阻偏大),配备的器材有: A .电流表A (量程为0.6A )
B .电压表V (量程为1V ,内阻为1.2kΩ)
C .滑动变阻器R 1(0~10Ω,1A )
D .电阻箱R 2(0~9999.9Ω)
− + − +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的取值
⑴实验中将量程为1V电压表量程扩大为2V,见图中虚线框,电阻箱R
2
为____kΩ。
⑵利用上述实验电路进行实验,测出多组(1)问中改装后新电压表(图中虚线框)示数U与电流表读数I,并作出U—I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干电池的电
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___Ω。
22.在测定某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
某学生进行了如下操作:
⑴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d,如图1所示,则d=________ mm。
⑵用多用电表初测金属的电阻步骤。
①机械调零后,将选择开关旋至电阻
挡“×10”位置;
②将红、黑表笔短接欧姆调零;
③把红、黑表笔分别与材料的两端相
接,此时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4所示(指
针在A位置);
④为了使金属丝的阻值读数能够再准确一些,将选择开关旋至电阻挡____位置(填“×1”或“×100”),重新进行_________,重测电阻时如图4所示(指针在B位置)读出电阻为8Ω。
⑶为了测量金属丝电阻更准确,利用伏安法测电阻R
x
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闭合开关S,先后将电压表右侧接线端P接a、b点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如表1所示。
该学生认真观察到两次测量中,比较合理且较准确的金属丝电阻R
x测
=________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从系统误差角度分析,R
x 的测量值与其真实值R
x真
比较,R
x
测________R
x真
(填“>”“=”或“<”)。
A
B
图4
U(V) I(A)
1.80 0.15
接线端P接a
2.40 0.14
接线端P接b
表1
U(V) I(A)
2.56 0.22
接线端P接a
3.00 0.20
接线端P接b
表2
⑷另一同学找来一恒压电源,按图3的电路先后将接线端P 分别接a 处和b 处,测得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该同学利用该数据可算出R x 的真实值为____ Ω。
四.本大题2小题,共26分,要求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的计算步骤和明确的答案.
23.(12分)如图所示为研究电子枪中电子在恒定电场中运动的简化模型示意图。
在xOy 平面的第一象限存在以(2
0L
x ≤
≤,0≤y≤L)为边界的匀强电场区域Ⅰ,电场强度为E ;在第二象限存在以(-2L≤x≤0,0≤y≤L)为边界的匀强电场区域Ⅱ。
一电子(电荷量大小为e ,质量为m ,不计重力)从电场Ⅰ的边界A 点处由静止释放,恰好从C 点离开电场区域Ⅱ。
求:
(1)电子通过B (0,L )点时的速度大小; (2)电场区域Ⅱ中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L 2
24. (14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 =30V ,内阻r =3Ω,电阻R 1=12 Ω,R 2=R 3=6 Ω,R 4=8 Ω,C 为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C =3.0 pF 。
则:
(1)若开关S 处于断开状态,则当其闭合后,求流过R 4的总电量为多少? (2)若开关S 断开时,有一质量为2kg 的带电小球悬浮在竖直面内的1
4光滑圆弧
顶点(A 点)。
当闭合开关S 时,小球下滑到最低点B 点时,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N B 为多少? (g 取10 m/s 2)
半期考试参考答案 19.与
20.1.2,1.5V ,2.5Ω
21. (1). A 2、R 1
(2).
(3). 左
22.(1)1.704 ⑵ ×1 欧姆调零 ⑶ 12 < ⑷ 13 23.(1)从A 到B 由动能定理:eE L 2=1
2mv B 2-0⋯⋯⋯⋯①(2分)
解得电子通过C 点时的速度大小v B =
eEL
m。
(2分) (2)电子从B 点进入区域Ⅱ,在区域Ⅱ中做类平抛运动。
加速度:eE 1= ma ⋯⋯⋯⋯②(2分) x 轴方向:2L =v B t ⋯⋯⋯⋯③(2分) y 轴方向:L =1
2
at 2⋯⋯⋯⋯④(2分)
解得区域Ⅱ中的电场强度的大小E 1=E
2。
(2分)
24.解析 (1)S 断开时,电阻R 3上的电流:I 1=
E
R 2+R 3+r
⋯⋯⋯⋯①(1分)
电容器两端电压为U 1=I 1R 3⋯⋯⋯⋯② (1分)解得U 1=12 V S 闭合后,外电阻为R =R 1(R 2+R 3)
R 1+R 2+R 3=6 Ω(1分)
干路上总电流:I 2=E
R +r ⋯⋯⋯③(1分)
电阻R 3上的电流:I 3=1
2
I 2⋯⋯⋯④(1分)
电容器两端电压为U 2=I 3R 3⋯⋯⋯⋯⑤ (1分)解得U 2=10 V 则流过R 4的总电量为ΔQ=CU 1-CU 2⋯⋯⋯⋯⑥(1分) ΔQ=6.0×10-12 C (1分)
A
V
− +
− +
(2)设微粒质量为m,电量为q,
当开关S断开时:q U
1
d
=mg⋯⋯⋯⋯⑦(1分)
开关S闭合后,下滑时:(mg-q U
2
d
)R=
1
2
mv
2⋯⋯⋯⋯⑧(2分)
在B点:N
B -(mg-q
U
2
d
)=m
v
2
R
⋯⋯⋯⋯⑨(2分)
解得N
B
=10 N(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