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8.17~18世纪(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18世纪的社会转型
一、总体特征:欧美处于手工工场时期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这一阶段的历史继承了前一时期(14~16世纪)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二、具体表现:
①政治领域:欧美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英法美通过革命相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确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代议制)。

②经济领域:欧美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③思想领域:继文艺复兴之、宗教改革后,欧洲出现了启蒙运动,重创神学和专制思想体系。

④对外关系:积极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荷兰17世纪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英国最终(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日不落帝国)。

⑤科学方面迅速发展:其中,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并且推动工业革命的兴起。

三、转型原因: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高考真题
1.(2019·江苏高考·16)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右图。

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
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 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
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
【答案】A
【解析】“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可知体现的是在宪法确立过程中矛盾和分歧较大,这也说明联邦体制经历艰难历程,故A项正确;各州的矛盾和分歧无法消除,因而后来爆发了南北战争,故B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协调了南方与北方的矛盾,故C项错误;邦联政治体制在美国独立后就正式建立,故D项错误。

2.(2019.4·浙江高考·19)有学者指出,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要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要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这次革命也因此获得了自己的正当性乃至神圣性。

这种“新的思想”是(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D.君主制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结合所学,打破等级森严的贵族对政治的垄断,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建立人民主权的政治统治,故选C 项;三权分立仅是实现民主的一种方式、手段,排除A项;君主立宪是实现近代民主的一种政体形式,排除B项;君主制是法国传统等级制度体现,排除D项。

3.(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

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知在启蒙思想家关于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更注重于追求社会平等,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国大革命的开创性,美国已经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排除A项;材料强调法国大革命较之英美的不同点,美国和法国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民主政治,排除B项;“根除了”表述过于绝对化,且法国大革命后多次出现封建王朝的复辟,排除C 项。

4.(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

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主义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答案】A
【解析】材料中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知识分子通过沙龙聚会的形式,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宣传“科学”“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启蒙思想逐渐流行,故A项正确;材料沙龙讨论社会问题,而非传承宫廷文化,故B项错误;材料18世纪前半期,法国仍然存在封建王朝统治下,专制主义还未衰落,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沙龙聚会促进启蒙思想传播,没有反映出贵族与平民地位的变化,故D项错误。

5.(2017江苏15).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

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答案】A
【解析】17世纪的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进行科学研究的是牛顿,他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故A项正确,奠定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的是20世纪的量子论和相对论,故B项错误;确立太阳中心说理论的是16世纪的哥白尼,故C项错误;阐明时间空间本质属性的是20世纪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故D项错误。

6.(2017江苏23).(14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

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

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

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7分)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4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

(3分)
【答案】(1)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

(2)内容: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3)评析:消除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对立;防止滥用科学;赋予科学主义以人文精神(情愫)。

【解析】(1)第一小问差异,据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得出文艺复兴强调人性但未摆脱舍神学的羁绊,据材料一“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得出启蒙运动强调科学和理性;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差异的原因是政治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方面,自然科学的发展。

(2)据材料二“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得出科学的人文主义要树立科学的自然观,据材料二“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得出尊重自然规律,据材料二“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得出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据材料二“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

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得出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3)结合材料一二得出科学的人文主义要防止科学的滥用,人文主义要有科学的指导,但两者不能对立起来,科学主义要有人文精神。

五、高考模拟
1.有学者说,英国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国家“主治者的意志与国民的意志历来所有的差异一概被消灭”。

这反映出英国( )
A.国王仍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B.国民可以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C.代议制民主政治得到发展
D.以政治妥协调和阶级利益
【答案】C
【解析】1688年“光荣革命”后,《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王权的原则,国王的立法权为议会所夺;责任内阁制的成立,内阁首相夺取了国王的行政大权,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项错误。

君主立宪制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属于间接民主,故B 项错误。

根据前面的分析,故C项正确。

题目中并未体现政治妥协,故D项错误。

2.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C.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D.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答案】A
【解析】18世纪中期,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内阁对议会负责,英王是“统而不治”,故A项正确;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议会限制王权是《权利法案》,故C项错误;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3.1649年,当英国人民看到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数以万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1689年,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是如此。

这反映了英国( )
A.历史上并没有民主的形式和传统
B.社会一直有制约王权的巨大力量
C.广大民众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
D.王权与议会的矛盾斗争非常激烈
【答案】C
【解析】根据“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万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说明英国国王在民众心中地位高,“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1689年,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是如此”,因此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方面继承了悠久
的传统即保留国王,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故C项正确。

4.1787年,美国政治家约翰·杰伊说:“一个引起战争可能性更小的全国性政府,相比几个规模更小、不安全因素更多的成员国政府来说,显然最有利于民族的安全。

”这表明约翰·杰伊认为( )
A.联邦政府更利于维护国内和平
B.联邦政府享有对外宣战的权利
C.邦联制政府无法抵御外来侵略
D.独立战争加剧邦联体制的解体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全国性政府”是指联邦政府,“成员国政府”是指邦联制政府,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联邦政府更利于维护国内和平,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联邦政府享有对外宣战的权利”故B项错误;材料意思是联邦政府比邦联政府更有利于维护民族安全,“邦联制政府无法抵御外来侵略”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1787年,独立战争已经结束,故D项错误。

5.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有人形象地把众议院比喻为一杯热咖啡,而参议院的作用就是使这杯热咖啡冷却下来。

据此判断,美国联邦宪法的设计意图是( )
A.协调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冲突
B.赋予参议院更大的权力
C.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D.兼顾南北方的民意诉求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目中众议院的“热”和参议院的“冷”可以得出考查参议院与众议院权力的相互制衡,大州与小州的利益冲突主要在国会代表的比例问题上,故A项错误;国会掌握立法权,题目强调参议院与众议院彼此制约平衡,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C项正确;南北方的争论焦点在于黑奴问题和关税问题,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6.“有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

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

美国1787
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体现了地域平衡机制的是( ) A.三权分立制 B.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
C.国会两院制
D.联邦制
【答案】 B
【解析】三权分立制是美国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的运作制度,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 项错误;据材料“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故B项正确;国会两院制是美国立法机构的设置,与材料“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联邦制指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
的问题,不符合“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故D项错误。

7.备受世人推崇的《美国1787年宪法》解决了邦联的弊病,但在宪法正文中根本没有出
现slave这个词,更没有涉及解决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以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美国宪法违背了民主的精神
B.当时黑人对民权要求不强烈
C.美国宪法并未实践人民主权
D.体现原则与妥协的宪政精神
【答案】 D
【解析】中央政府权力运行机制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分配,以此防止权力独裁,体现了民主精神,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解决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不等于黑人对自身权益没有诉求,故B项错误;总统和国会议员选举产生践行了启蒙思想家宣扬的主权在民,故C
项错误;南北州围绕是否废除黑人奴隶制和是否享有选举权进行激烈交锋,最后相互妥协,故D项正确。

8.1693年,康熙患疟疾,服御医药无效。

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康熙服用后
疟疾速愈。

这反映了( )
A.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B.闭关锁国下的朝贡贸易繁荣
C.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
D.地理大发现后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答案】 D
【解析】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的表现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不属于朝贡贸易,故B项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洲社会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从原产美洲的金鸡纳被欧洲传教士进献给中国皇帝,可知反映了各洲物种交流,故D项正确。

9.荷兰诗人冯德尔曾写道:“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


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

”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在( )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9世纪
【答案】 C
【解析】荷兰凭借强大的商业实力,在17世纪成为海上霸主,被誉为“海上马车夫”,材料反映的是荷兰崛起的情景,选择C项符合题意。

10.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认为“海洋是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不可占领的;应向所有国家和所有国家的人民开放,供他们自
由使用。

”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抨击了葡萄牙对海洋航线和贸易的垄断
B.抨击“海上马车夫”荷兰对海洋航线和贸易的垄断
C.抨击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破坏海上自由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垄断了早期殖民贸易,17世纪初,荷兰崛起,积极进行殖民扩张,《论海上自由》是为自己殖民扩张进行辩护,故A项正确,17世纪初,荷兰刚开始崛起,尚未实现对海洋航线和贸易的垄断,B项错误;英国《航海条例》颁布于1651年,反对荷兰海上霸权,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609年”英国尚未崛起,故D项错误。

11.“这个大战的结果,在海外方面,是英国成为北美和印度的主人翁,为英国他日雄飞于世界立下一个基础。

”材料中的“大战”指( )
A.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B.三次英荷战争
C.英法七年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 C
【解析】英法“七年战争”使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取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地,建立了海上殖民霸权地位,故C项正确。

12.有同学看到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欧洲十大城市排行榜,发现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在1400年的时候尚未进入排行榜,1700年的时候不仅都跻身排行榜,而且排名靠前,分别位列第二、第五和第六。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B.资产阶级革命
C.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D.文艺复兴运动
【答案】 C
【解析】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排名靠前,主要是英国、葡萄牙、荷兰海外贸易获得巨大财富。

工场手工业的生产能力有限,不是主要动力,故A项错误;葡萄牙还是封建君主制国家,没有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故B项错误;商业和贸易的发展,推动这些城市财富的增加,是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与这些城市排名靠前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13.“他是一个探索者。

经过一段热烈兴奋的思考和试验,似乎发现宇宙秘密。

他把宇宙想象为一个机械装置,像绅士图书室里的流行玩具——一个用黄铜和闪光木料制作的装有发条的天国模型。

它由一个上帝的工程师调试,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转动并保持平衡。

”“探索者”的成就( )
A.奠定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基础
B.有利于诠释自然现象的奥秘
C.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
D.标志着科学摆脱神学的控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探索者”是牛顿。

奠定经典力学体系基础的是伽利略,故A项错误;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有利于诠释自然现象的奥秘,故B项正确;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故C项错误;标志着科学摆脱神学的控制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故D项错误。

14.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又被形象的称作中国“天眼”,人们寄希望于这个最大的“天眼”或许能解开宇宙起源之谜。

17世纪初,人类在探索天体宇宙奥秘中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是( )
A.伽利略自制天文望远镜
B.牛顿建立近代力学体系
C.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中“望远镜”“17世纪初”结合所学可知是伽利略自制天文望远镜,故A 项正确;牛顿建立近代力学体系是17世纪末,故B项错误;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故C项错误;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是20世纪初,故D项错误。

15.学者杨晓东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
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

”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 )
A.知道应该怎样思考
B.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
C.自主开拓精神家园
D.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
【答案】 C
【解析】从“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可知“启蒙”是要求人运用理智自主思考,故C项正确。

16.伏尔泰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并根据牛顿的科学原
理解释物质世界。

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张上帝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

这说明
伏尔泰( )
A.在认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
B.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
C.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
D.认为宗教信仰与科学截然对立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伏尔泰的思想。

结合伏尔泰对待自然科学和宗教的态度可知他的思想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核心特点——理性主义,A项正确。

材料只指出了伏尔泰对上帝的态度,B项说法错误,排除;C、D两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17.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是超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

其赞扬孔子的主要意图是( )
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
B.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
C.借助孔子思想倡导建立共和制
D.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
【答案】 B
【解析】伏尔泰吸收儒家思想主要是为了建立资产阶级理性国家,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不是主要意图,故A项错误;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主张吸取儒家文化中的合理部分来推动社会改革,故B项正确;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制,不是共和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伏尔泰批判西方现实信息,故D项错误。

18.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

”“最大胆学说”指的是( )
A.人文主义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C.三权分立思想
D.自由主义思想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18世纪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成为后来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的理论依据之一即是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选择C项符合题意。

19.伏尔泰认为:“当君主是一个哲学家时,对人们来说是最大的幸福。

”卢梭认为:“专制君主永远都是暴君。

”狄德罗指出:“公正、温和、开明然而专制的统治者连续几朝的统治,对人民来说也许是最大的不幸。

”由此可见他们( )
A.对君主专制态度迥异
B.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都主张人民权力至上
D.都宣传天赋人权学说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思想。

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卢梭、狄德罗反对任何形式的君主专制,由此可知,他们都反对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既未涉及人民掌握国家统治权的问题也未涉及公民个人权利的问题,故C、D两项错误。

20.从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道德有限理论,这些观点( )
A.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
B.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
C.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
D.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
【答案】 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的主张,这些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体现,不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从不同角度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因此构成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出的三权分立、人民主权为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基本的运作模式,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德治的要求,故D项错误。

21.伏尔泰与卢梭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但两人的一些主张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

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是否主张天赋人权
B.是否反对财产私有
C.是否反对君主制度
D.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答案】C
【解析】天赋人权是二者的共同主张,故A项错误;二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不会反对财产私有制,故B项错误;伏尔泰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建立彻底的民主共和政体,故C项正确;二者都为资产阶级代表,故D项错误。

22.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则
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

这三者都( )
A.着重强调人的平等自由
B.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
D.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
【答案】 C
【解析】前者“笼子”是教会的精神束缚,后者“笼子”是来自教会和封建制度的束缚。

强调人的平等自由只符合启蒙运动,故A项错误;三者都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但与题意撕开人类身上的“笼子”,即思想解放无关,故B项错误;三者都反对封建教会,故C项正确;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只符合启蒙运动,故D项错误。

23.18世纪以前,“古代中国”在西方人的笔下可说是尽善尽美,但自19世纪以来,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