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第5节 气候类型及判断限时规范训练 湘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气候类型及判断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2·四川文综,6)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
读表完成下题。
经纬度位置1月平均气温
(℃)
7月平均气温
(℃)
年降水量
(mm)
多年平均暴雨日
数(天)
33°N,9
8°E
-12.8 8.7 561.4 <0.2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地形D.植被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经纬度信息,并调动区域地图知识,可以判断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应是地形。
答案 C
(2011·四川文综,7~9)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
读表完成第2~4题。
地点纬度
气温/℃[ 降水量/mm[
1月7月1月7月全年
①23°08′13.3 28.4 40.0 210.0 1 614.1
②39°48′-4.7 26.0 2.6 196.6 682.9
③48°58′ 3.5 18.4 54.3 53.6 647.4
④54°17′ 1.8 13.4 225.0 117.0 2 399.0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
D.④——西经130度附近
3.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4.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解析根据气温判断四地均位于北半球,结合降水量和降水的月份分配可以判断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②为温带季风气候,③④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2题,(130°W,54°17′N)附近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3题,④地地处北美西海岸附近,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暖湿的西风受山地阻挡,地形雨丰富。
第4题,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易发旱灾;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适宜牧草的生长。
答案 2.D 3.A 4.B
(2011·重庆文综,6~7)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
A.终年炎热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D.冬冷夏热
6.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A.根系不发达B.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D.叶面宽大,多气孔
解析第5题,根据经纬度及海陆位置判断,赞比西河流域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一年内分干湿两季。
第6题,该流域干湿季分明、全年高温,在干季时,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叶质坚硬、树皮厚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答案 5.A 6.B
下图是“某岛屿沿东西方向地形剖面示意图”。
下表是“该岛屿甲、乙两地1月和7月平均降水量表”。
据此回答7~8题。
月份甲地平均降水量(mm) 乙地平均降水量(mm)
1月58.2 210.3
7月121.9 41.4
7.)。
A.地中海B.印度洋北部
C.大西洋赤道附近D.西北大西洋
8.形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洋流影响④地表状况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解析从题目可知甲地7月降水多,说明此时甲地位于迎风坡,乙地1月降水多,说明此时乙地位于迎风坡,7月、1月风向不同且大致相反,故应为季风气候区,同时由图推知该岛屿平均海拔较高,结合选项可知该岛屿最有可能位于印度洋北部。
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与大气环流(季风)和地形(地表状况)有关。
答案7.B 8.C
(2013·烟台调研)下面两图中,甲图是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乙图表示在不同纬度的四地垂直竖立高度相同的旗杆,正午时旗杆顶点的影子周年变化范围。
读图完成9~10题。
9.甲图中,由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而形成和由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b、n和c、e B.m、n和b、e
C.s、e和t、c D.t、r和c、e
10.甲图中d气候分布地区旗杆的影子与乙图中可能对应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9题,图中n气候为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而成的;b气候为全年受西风控制
而成的;e气候为受赤道低压和信风的交替控制而成的;c气候为受副高和西风的交替控制而成的。
第10题,d气候分布地区处于北回归线南北两侧,若其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则其全年大部分时间旗杆影子朝北,部分时间杆影朝南;若是处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则其全年旗杆影子皆朝北。
答案9.A 10.B
(2011·海南地理)图1表示某区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读图1,完成11~13题。
图1
11.图2中的气候资料,与图1中R城市气候相符的是 ( )。
图2
12.Q地降水量多于其周边地区,主要是因为Q地 ( )。
A.距海洋近B.气旋活动频繁
C.多地形雨D.多锋面雨
13.图1所示区域的典型农业景观为( )。
A.牧场辽阔B.灌渠纵横
C.陡坡梯田D.水田密布
解析第11题,从图1中可以看出R的年降水量在200~300 mm之间,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综合分析可知B选项正确。
第12题,由经纬度可知Q地位于阿尔泰山地区,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第13题,图1所示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以畜牧业为主。
答案11.B 12.C 13.A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模式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纬度),读图回答14~15题。
14.该季节下列各纬度带大洋东岸气流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半球5°~10°主要盛行上升气流
B.图示10°~20°地区盛行东北风
C.图示30°~40°地区盛行西北风
D.图示20°~30°地区盛行上升气流
15.与上图中M点气候特点相匹配的气候数据资料是下图中的 ( )。
解析第14题,由图可知,图示为南半球,气压带向北移动,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南半球5°~10°受信风控制盛行下沉气流;10°~20°地区盛行东南风;30°~40°地区盛行西北风;20°~30°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第15题,M点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结合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乙图符合。
答案14.C 15.B
二、综合题(共4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材料一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1年11月3日从天津出发,11月17日凌晨1点抵达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45°49′S,170°38′E),在这里进行抵达南极前
的最后补给。
并为穿越“咆哮”的西风带做准备。
材料二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
(1)抵达弗里曼特尔港时,气压带、风带的位置________(填偏南或偏北)。
(2)“咆哮”的西风带是下图中的____________,此地带风大浪高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二描述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的形状特征,并分析其热带雨林气候较狭窄的原因。
(5)在中山站升起的五星红旗飘向________方向。
解析第(1)题,抵达弗里曼特尔港时为11月中旬,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南移,故位置偏南。
第(2)题,西风带为图中的F,其风大浪急可根据风的形成进行分析。
第(3)题,根据经纬度及所处的位置确定弗里曼特尔港位于温带,其气候终年受西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4)题,根据气候类型分析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进而再描述。
根据图可知,热带雨林气候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的大分水岭东部,受地形的影响较大。
第(5)题,中山站位于南半球极地东风带内,为东南风,故红旗飘向西北。
答案(1)偏南
(2)F 温带地区的温度差异较大,导致气压差异大,故风力较大
(3)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4)呈半环状分布。
处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平地狭小。
(5)西北
17.(2013·成都一诊)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1)和两个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图2)
图1
图2
材料二四地气温和降水资料示意图
(1)材料一图1表示的是________(南或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2)材料一图2中A、B、C、D四地,常年在图1中⑥带控制下的是____________,其形成的气候类型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分析该地降水多的原因。
(3)材料二中与材料一图2中C地的气候类型相吻合的是________________图,该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上题所述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1)从图中风带的风向即可判断。
(2)从图中可以看出⑥是西风带,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符合。
(3)C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该气候雨热不同期,材料二中的丙图与其符合。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4)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考虑光照、热量、温差和降水等方面。
答案(1)北
(2)B 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西侧受阿拉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3)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4)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但降水少,需引水灌溉;冬季温和多雨,但热量和光照不足,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