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论述题解题步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论述题解题步骤
高考历史论述题解题步骤
最近几年,历史论述题作为一种较新的题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越来越引起师生的关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高考历史论述题解题步骤,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历史论述题解题步骤
(1)提炼观点。

主要是弄清几个问题:评论的客观对象是什么?评论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有几个观点?各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2)判断表态。

这又分四种情况:正确的,错误的,对中有错的,错中有对的。

(3)揭示真相。

客观对象的真相是什么?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

(4)认识升华。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主观认识?上升到理论层次。

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

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认识。

由于历史观点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必然会受到阶级、时代、环境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限制,从而导致与客观事实有所偏差。

从历史观点产生的根源来讲,大致可以归结为社会偏见、态度倾向、阶级立场、方法论等几个方面,甚至还会可能混淆事实,颠倒黑白。

高考历史论述题解题步骤高考题组
(一)(2010年新课标)40.(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再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的认识。

(13分)
答案:试题中恩格斯所述构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前提”的要素主要有4个方面:①生产方式:家庭手工工场发展;社会分工扩大;工厂出现;新兴行业出现;机械化生产(含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大机器生
产。

②资本积累:商品经济发展;商人阶级出现;重商主义;资本原始积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海外贸易、海外市场的建立;国家政策扶植。

③雇佣劳动:雇佣关系;雇佣劳动;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劳动力不被束缚于土地之上;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④意识形态: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教伦理;人文主义、以人为本、自由平等观念;启蒙思想;打破封建(神学)思想束缚样卷一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是指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样卷二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是英国最先发展起来的工业革命,不仅让人对自然、社会有新认识,更加推动了工业的发展,手工业被机器大工业所代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人们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变北的巨大作用,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

样卷三历史前提也就是时代背景。

1、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古老的,这是因为人们还没有接触到科技的生产水平,也只是停留于手工工场,手工完成简单的生产环节。

2、个别地分散地同奴隶制并存几百年,这是政治制度还很古老,没有适应当前的经济体制,还有各地区仍属于孤立状态,没有联合起来,所以还不能形成有制度性的资本主义方式。

只有在科技的进步,社会意识形态完善和政治制度合理化的条件下才能把萌芽发展起来,所以历史前提是非常重要的。

样卷四历史前提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的条件。

条件包括:1、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社会,社会安定统一。

2、思想解放:思想解放,即受到新文化运动和启蒙思想的影响。

3、资本:有原始的资本积累,可使其提供资金支持。

4、市场:有广阔的市场要求,需求量大。

5、劳动力:劳动力丰富,英国的圈地运动解放了劳动力。

6、有
新的雇佣关系产生。

7、交通工具的发明,各地联系加强。

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条件。

样卷五如英国。

这一历史前提表现为:1、
英国最早产生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2、早期的殖民掠夺为其提供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

3、圈地运动为其提供大量羊毛及自由劳动力。

4、早期商业革命为其奠定良好基础。

5、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大城市促进工业化进程。

6、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其奠定科学理论基础。

以上的历史前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爆发。

再如中国,在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当时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和海禁,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当时商人经营商业挣来的钱多用来买田置地,没有继续扩大资本,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中国的“历史前提”没有促进中国的发展。

综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经济、政治、社会多方面条件的共同存在,这样的“历史前提”才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 (2011年新课标高考).(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答案:我认为,西方的崛起首先归功于自身的创造,但同时在一定程度是受惠于其他文明的成果。

故此,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原因的
表述不完全准确。

论据及说明如下:西方的政治文明传统和思想文化成功为后来的崛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西方不是“突然崛起” 的。

如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完备的罗马法体系,为后世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度提供了借鉴来源。

再如中古__文化传统奠定了后世西方思想文化的基调。

近代西方通过自身的全方位社会革命而加速了崛起的过程,最终实现了全球霸权的建立。

通过大航海和一系列殖民扩张,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政治文明的现代化。

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生产力质的飞跃。

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实现了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

肯定西方文明的同时,也不应否定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传统文明的成果,尤其是其对于西方崛起的贡献。

东西方文明交流自古有之。

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分别为近代西方的大航海事业、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近代思想的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西方在近代崛起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非西方国家。

通过殖民扩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亚非拉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原料和市场,可以说,没有上述支持,就没有西方的繁荣。

综上所述,强调西方完全以自身力量实现崛起,是一种狭隘的“西方中心论”,而将西方崛起纳入到更广阔的世界背景来看,重视亚非拉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则体现了“全球史观”。

因此可以说材料中的观点有片面性,应当具体分析。

例题:
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菜斯顿对美国1787年宪法赞赏有加,说“这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材料二美国特拉华州的代表马丁·路德在制宪会议上评论道:“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革命导师恩格斯则认为:“可以表明这种
人权的特殊资产阶级性质的典型表现是美国宪法,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评材料中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威廉·格莱斯顿对美国1787年宪法赞赏有加,基本持肯定态度;马丁·路德基本持否定态度;恩格斯对其既有肯定又有否定。

(2分)关于美国17871年宪法,我们既要看到其进步性,又要看到其存在的不足或局限性。

说它是“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是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它是西欧的启蒙思想与美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分权与制衡”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地方与111央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说它“没有迈川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确认了存在于美周的有色人种奴隶制”是因为:它没有完全反映维护群众权益的《独立宣言》的内容;它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了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的选举权被剥夺。

(10分.言之有理即可)
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这一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恰如立于墙壁之前寸步难行,不是踌躇不前,就是想前进一寸,反而后退一尺。

” 评材料中福泽谕吉关于学习西方文明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首先从材料中提炼福泽谕吉关于学习西方文明的观点。

其次,引用东方学习西方的史实加以评论,如中国、日本学习西方一败一成就是很好的例子。

【参考答案】福泽谕吉认为学习西方必须从变人心(观念和思想等)、
变政令(制度和法律等)到变物质(先进的工具)依次进行才可成功,否则行不通。

(2分)日本汲取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在思想上树立“脱亚入欧”观念;接着进行明治维新,实行君主立宪,摆脱列强的控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再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日本迅速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10分,言之有理即可)
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数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

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朝灭亡的认识(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讨论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观点一:秦朝灭亡是由于采取了郡县制。

(2分)理由:没有沿用原来的分封制,王室失去了保护的屏障。

(10分,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二:秦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激起人民反抗,而不是由于采用了郡县制。

(2分)理由:秦朝灭亡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制度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
会实际。

(10分,言之有理即可)
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l‘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一1914年”中写道: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

1763年时。

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

然而到1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

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以前就已开始。

上述这些引起了以__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连锁反应;__——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
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评材料中关于欧洲发展的推动力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首先从材料中提炼关于欧洲发展推动力的观点。

如1914年欧洲已经成为世界的主人,吞并整个非洲,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其原因是现代化进程在继续和加速。

其次,用欧洲霸主地位确立的情况及其原因进行证明,要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763年至1914年,欧洲在世界上确立了霸主地位。

其主要推动力是__,即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

(2分)欧洲在世界上确立霸主地位的主要表现: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上,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亚非拉国家成为它们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思想上,资本主义的重商主义、民主自由思想、生活观念等在亚非拉地区得到迅速传播。

科学革命主要指在天文学、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动摇了神学统治的理论基础。

工业革命是指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它们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资产阶级实力不断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造成东方的贫穷和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政治革命主要指1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70年意大利的统一、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等,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广泛建立。

值得一提的是,这__并不是平行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快速发展。

(10分,言之有理即可)
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国文明’’中写道:“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一和连续。

中国的发展情况与印度在雅利安人或穆斯林或英国人到来之后所发生的情况不同,没有明显的突然停顿。

当然,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
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评材料中关于中国文明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游牧部族在侵人中原后,其语言、习俗和畜牧经济会被迅速中国化。

(2分) ①统一和连续史实: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多年;在漫长的岁月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