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感(精选41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感
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感(精选41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感篇1
一个叫派的少年和他的一家人在印度开了一个动物园,快乐地生活着。
直到有一天,一家人因种种原因迫不得已卖了动物园,带上所有动物踏上了前往加拿大的轮船。
暴风雨来临,船上的所有人都不幸丧生,只有派和凶狠的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侥幸地逃到了救生艇上。
派和孟加拉虎从对峙到相依为命,在海上漂泊了227天,一次又一次地死里逃生,直到派获救,理查德?帕克重返大自然。
这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惊险神奇。
观影后静下心来思考,少年派的漂流只有一个“奇幻”可言吗?
不,不是的。
派不仅要面对海上生活种种突如其来的危险,还要随时提防一只凶狠的老虎,那处境让人无比担忧。
可若是没了那只老虎,派也不会存活下来。
正国为他要随时提防老虎,他才会时刻不放松警惕,为了让老虎不吃自己而为老虎捕鱼。
在海上求生,最可怕的就是精神恍惚,无所事事,寂寞地等待死亡来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吧。
当派回忆起那段漂泊大海的日子,说了这样一句话:“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地失去,而最痛心的是,没与他们好好的告别。
”是啊,派与他眷恋的故乡,不辞而别;派与他深爱的家人,不辞而别;派与他相依为命的老虎,不辞而别,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珍惜那些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
虽然人或许不会一下子就生老病死,但光阴的流逝总让人觉得不知不觉。
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要不遗余力地做自己要做的事,说自己那些发自内心的话。
把握当下,这才不会错过一些十分珍贵的东西。
正因为派有信念,没有绝望,才会让他绝处逢生。
学会在绝望处希望,就会拥有一种巨大的力量,这种巨大的力量会帮人克服一切困难。
我们的生活环境比海上漂流好了很多很多,更不应一遇到困难就停滞不前。
只要有勇气,有信念,生活中就没有过不去的槛儿。
一部经典的电影,给我留下无限的启示。
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感篇2
周末闲暇之余,看了李安导演的经典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起先是惊叹于电影唯美的画面,被紧张刺激的情节安排吸引。
可是当我看完电影之后发现原来我看到的都不是真的,这让我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但不会因此而记恨这部电影,反而是被这样的安排所折服。
这部电影最有看点的地方也在于此。
少年派的漂流是电影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三个层次去理解分析少年派的这次充满奇幻色彩的漂流。
第一个层面就是我们可以从电影画面中观看到的漂流故事。
少年派和小游艇上的斑马、猩猩、鬣狗、老虎、老鼠海上求生。
第一个故事是讲派的一家随着父亲的动物园里的动物一同坐船迁往加拿大,所可惜中途遇到了沉船事故,一艘油轮里人活下来的只有派和四只动物,分别是一条鬣狗、一匹斑马、一只猩猩和一头老虎。
在物资极度匮乏的状态下,百兽之王老虎并没有先挑起互相厮杀的情节,反而是那只看上去就让人生厌的鬣狗先后杀死了斑马和猩猩,最后鬣狗又被老虎给杀死了。
之后船上就只有老虎和派了。
电影顺理成章的就开始讲派如何和老虎共处的故事。
派为了不让自己死于虎口,小心翼翼的对付着老虎。
在漂流的期间还遇到了一系列足于致命的险境,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以后顺利登陆获救。
看到这里我以为电影结束了,便抱着看片末彩蛋的心情继续看了下去。
电影画面虽然很美,但是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心里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疑惑之感。
直到派在记者的采访之下说出了第二个版本的故事,才惊然发觉导演在之前的电影里埋下了那么多的伏笔。
在第二个版本的故事中是通过派口述得知的。
这个版本的故事里面没有一个动物,活下来的是四个人。
分别是一个厨师、一个水手、
派的母亲和派自己。
如果和第一个故事一一对应的话,鬣狗就是厨师的化身,斑马就是水手的化身,而母亲是那只猩猩,自己就是孟加拉虎。
鬣狗刚上船就咬死了斑马,杀死了猩猩,预示着厨师一上船就杀死了水手和派的母亲,后来孟加拉虎杀死鬣狗预示着派杀死了厨师。
虽然电影中只是通过派的口中讲述了这个故事,电影中对于这个故事的着墨并不多,但还是让我感到了不寒而栗让人感到难忘。
那么两个版本的故事,你更愿意相信哪一个呢,在电影的结尾,派也问了记者相同的问题,得到了第一个版本的答案,派回答他:“你跟随了上帝。
”明明大家都知道第一个故事不是真实的,但在心底却更愿意相信第一个虚构的故事,就像很多人都愿意相信会有上帝的存在一样,人是需要信仰的。
我们现实的社会充满了很多负能量,两个同样遭遇的人,有信仰的人会比没有信仰的人更加坚强一些。
因为了有了第二个故事,所以观众们对电影的情节安排有很大的争议。
首先一个就是厨师在杀死了水手以后,是否有吃他的肉。
其次是厨师杀死了派的母亲,派愤然把厨师杀死,那么在漫长的漂流过程中,曾经的食素少年是否也吃过人肉。
细思极恐。
第一个故事很明显是派自己的想象。
第二个故事真假参半。
于是故事有了第三个版本。
第三个故事里将鬣狗的象征意义改变了,认为鬣狗代表着父亲,其他角色没有变化。
为了骗取动物保险,父亲故意给食用动物打了安定剂,结果暴风雨来临,船员们都昏迷。
这里的细节可从暴风雨来临前夕他们在船上餐厅不吃肉食可以看出来,水手只吃了肉汁所以处于半昏迷状态。
船上父亲给水手截肢导致水手感染,最后去世,父亲吃了水手还拿肉钓鱼。
母亲看不惯父亲的做法打了父亲一巴掌,导致父亲失手推了母亲掉进海里。
男主同样看不惯父亲做法,要杀父亲时,父亲内疚没有还手。
女朋友是随他们一家偷渡而上船,所以老鼠代表着女友,然而最后饿死在船上,被男主吃了。
看了很多的影评,每一位观众的看法都不一样。
然而大家都愿意相信第一个故事,我也不例外。
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将残忍的现实故事和主人公美化的假故事摆在观众面前,观众都能接受这些故
事,并且愿意相信美好的版本。
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感篇3
星期六晚上妈妈带我去看了一部英文电影,名字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字幕现得很快,有时候妈妈给我讲解。
这部电影确实很好看,电影院里全场满座,和我们当初看的《喜洋洋和灰太狼》一样很火。
故事讲述了一个男孩在学校里,同学们都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小便”,他很不喜欢这个绰号,就自己改了一个名字叫“派”,为了证明自己,他背诵了一串很长的数字。
我不明白问妈妈,妈妈告诉我说这是数学里的一个名称,妈妈还告诉我说她会背前面的几个数字,3.1415926,后面就不会了。
后来他们全家还有动物全部搬到别的地方了,在途中他们遇到了暴风雨,让派失去了一切,就剩下了几只动物,动物们为了生存只能把那些小动物吃掉,最后就剩下了派和老虎在船上。
派知道老虎饿了连他自己也吃掉了,为了不让老虎吃掉自己他想了一个办法:这是我的地盘。
他撒了一扒尿,老虎也不甘落后,也给他撒了一扒尿,来证明:这是我的地盘,你也不要过我的这个地方哦。
他们两后来又经过一场暴风雨,成为了朋友。
几经周折,终于来到了岸上。
结果老虎头也不回的走进森林,这让派很难过。
这个故事派讲给了同胞们听,没有一个人相信,他又编了另外一个故事给他们听。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遇到任何苦难很挫折都不要退缩要勇往直前。
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感篇4
第一次粗略地看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我确实没什么太多的感想。
一贯的好莱坞视觉特效,场面华丽新奇。
其中,影片中几个不合逻辑的地方我反而觉得的可笑,以为就是一部靠画面特技出彩的平凡故事片。
直到这部电影获了奖,我这才好奇。
总觉得既然能获奖,其中肯定有其原因。
于是,我仔细查询了相关的评论,又对照着反复翻看了影片,我这才恍然大悟。
电影中的画面一直出现在我的脑海,确实有些东西引发了我无限的遐想。
影片的大部分都在描述主人公“π”与老虎一起经历海难,从相杀
到想爱的奇幻的冒险故事,仅仅是在最后的几分钟,派在医院里跟保险公司调查员最后的几句话,使整个故事重新串联了起来。
使之前好像并无深意的打趣细节都成为了伏笔。
打破了原本轻松、新奇、冒险的故事基调,一个残酷无情血淋淋的隐情故事展现在眼前,使人不寒而栗。
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虽然十分意外,但确实合情合理。
第一个人与虎的故事,纯粹的梦幻。
第二个派轻描淡写看似有些残酷的故事,仅仅是导演为了引发观众深入思考之后,对影片第三个真实故事的猜测。
主人公“π”才是真正的“老虎”,他为了生存活生生吃掉了自己的母亲。
一个本是可以当成悲剧片的弑母题材,竟可以拍成奇幻文艺片。
我对李安导演佩服的五体投地。
几天来,我一直在品味其中的滋味,于是便有如下的想法:
1、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
我个人觉得李导演深得中国人的精髓,说的和做的绝对是两回事。
表面上是美好的,积极的,实际上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也是就表面上是一副儒家思想,积极入世,普世济人。
实际上对待他人做起实事来,全是法家,看谁比谁更有用,更现实。
结果呢?对待自己则是道家那一套,道法自然,表面上无为而治,其本质全是血淋漓的统治镇压。
看似矛盾,却深含中国人的处事之道。
总之一句话,跟你客气呢,你可千万别当真哦~!最后弱弱地反问一句:那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当真呢?国学答:该当真时,自然当真~!
2、关于自己。
感觉这段时间,我的心一直处于焦躁的状态。
干什么事情都很急躁,什么都想尽快的完成。
可现实又不得不让自己放下了许多欲望。
习惯了看刺激火爆的商业大片,以固定的思维模式来看这部影片。
结果匆匆地看过,跟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看了也是白看品不出其中的滋味。
人生中的事情难道不也是这个样子吗?如果缺少了对了自己的反思,结果却徒增不少可有可无的欲望,压力便接踵而至。
于是,整个人便跌入了做的少却想得多的恶性循环。
除了焦虑,浪费时间的悔恨之外,剩下便是对自己无限的失望。
看似积极,其实焦虑。
与其贪多的盲目开始,何不如在最开始的地方,就静下心来,一点点地做。
总之一句话: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这些年来,在尝试了不少有用或者无用的努力之后,失去了不少也收获了不少。
我渐渐学会了爱自己,了解自己,而不是一味对自己“发狠”,对自己的做不到无比疼恨。
我深信了没有失去哪有收获的道理。
我需承认,自己不是完美的,万物皆有不同,正因为不同我才是唯一。
做好当下事,善待自己的不足,仅仅是慢慢地改变。
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感篇5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了已经有些天了,对电影情有独钟的我,当然也决不会错过这一部大肆宣传的影片。
该影片由著名的好莱坞华裔导演——李安执导,其剧里面的主角,对于我来说,则是闻所未闻。
但,正是这么一位名不经传的印度少年Pi,以及一匹斑马,一只猩猩,一只鬣狗和一只名为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却为我们人类献上了一部震撼心灵的巨片。
影片画面的瑰丽梦幻,情节的惊险离奇,内容的深度博大,以及人性的隐晦揭露,呼使我灵魂深处的独角马长嘶欲骋,以期用文字的蹄印去驰骋思想的无疆,以空灵的嘶鸣去唤醒真实的自我,以缥缈的轨迹去记录心路的历程……
无奈鄙人辍笔已久,实在无力描绘李安大师的妙作,更无资格对之评头论足。
故此,抄录了剧中的一些精彩对白,借此凤毛麟角来向这部佳作及其作者致敬。
更向那些不畏艰辛,最终登上成功巅峰的勇者们致敬!
1、如果我们在人生中体验的每一次转变都让我们在生活中走得更远,那么,我们就真正的体验到了生活想让我们体验的东西。
2、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但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
3、当你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你就会明白有些东西虽然并不合理,但你必须相信,它们重要,你必须依靠!
4、这里必须说说恐惧,它是生活惟一真正的对手,因为只有恐惧才能打败生活。
5、别被这些事物和光景蒙骗了,孩子们,社会很复杂。
6、信仰就像房子,可以有很多房间。
7、同时信不同的宗教就等于什么教都没信。
8、动物和人有本质区别,忘记那一点的人就会没命。
9、怀疑作用巨大,它使信仰永葆活力。
10、最重要的是不要绝望。
11、上帝,感谢你给我生命,我准备好了。
12、语言是我们最后的救命索。
13、发生了就发生了,为什么一定要有意义。
14、然后,那个让我生存下来的理查德·帕克,那个让我痛苦、使我害怕的凶狠的伙伴,径直向前走没有回头,永远消失在我的生命里。
这部电影还告诉了我几点:
1、要有信仰,有信仰的人,在危难的时候内心更有支撑力量。
2、挑战困难之前,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准备。
3、面临绝境不要轻易放弃,信号弹、狼烟、漂流瓶……任何可能的方法都要使用。
生活工作中亦如此。
4、经常欺负你、利用你的人,不要畏惧他们,也不要厌恶他们,因为他们会令你变得更强大,让你变得更聪明能干。
5、美好的景象往往也可能是温柔的陷阱,就如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就挂掉了。
不要安于现状,停滞不前。
6、该仁慈的时候要仁慈,该出手的时候要出手。
7、珍惜身边人,在我们一生中有很多相遇过、相处过的人,但往往还没来得及道别,就形同陌路,或天各一方了……每每想到此,总唏嘘不已。
剧终故事的双重性,是众多观众的焦点话题,貌似你认为哪个是真实的故事,就断定了你是善人或恶人。
不管讨论的方向是否正确,观点是否有争议性,但李安导演成功了。
一场好的电影,就是要在银幕黯淡之后,观众依然百感交集,议论不休。
同时,我也相信大多的人是看到了残忍的故事结局,但我更深信,更多的人在心底是希望那个奇幻的历险是真实发生的。
因为相信有奇迹的人,才有创造奇迹的勇气与能力,才能更好的在现实残酷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下去......
与虎同行,其乐无穷!与敌并存,是鞭策我们不断进步的源源动力。
化敌为友,则是智者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拳法。
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感篇6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六年级的同学去看电影。
一听到这喜讯,我们全班都沸腾了,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有些同学竟然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同学们都很开心呀!
我们看的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派的少年。
一次,派坐船的时候,遭到了海难,白浪滔天,十分危险。
船长见了,赶紧把派推到救生艇上去,可是,一只凶猛异常的老虎也跳到了救生艇上去,派防止老虎吃掉他,便爬到了木杆上。
救生艇在海上漂流了一夜,派看看一望无际的大海,又看看张开血盆大口的老虎,几乎快绝望了,他认为自己不是被海水淹死,就是被老虎吃掉。
不知在海上漂流了多长时间,派饿得受不了了,就趁老虎不注意,从小艇上拿了一些食物和一本书。
派一边吃着食物,一边看着书,突然,他丛书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任何时候都不能绝望”。
看了这句话,派立刻振作起来了。
后来,派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和一颗永不绝望的心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脱离了险境,回到了大陆上。
看了这部电影我立刻想到了上次的数学简便计算考试。
前面的题目都很简单,可最后一题我却怎么都算不出来,看着别人做完试卷都开始检查了,我又气又急,恨不得让正确答案马上飞到我的试卷上来。
可是这是不可能的。
我只好慢慢使自己平静下来,终于,我想到了解题的思路,便赶紧奋笔疾书,接着,我又在草稿本上重新演算了一遍。
哈!我的答案是正确的!这时,我高兴极了,为自己没有绝望并解出了这道题而兴奋不已。
这次的数学考试,我得了100分。
看来,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绝望,只有静下心来想办法,才有可能克服困难。
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感篇7
某一个周末晚上,我在朋友家喝酒,沙发上坐着一个小朋友,大概上初中的样子,在看李安执导的那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反复看过好几遍。
隔一阵,我离开酒席,跑过去看一会电影。
电影情节比较简单,讲述了一个叫派(圆周率π)的小男孩遇到
一次海难,家人全部丧生,他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人与虎之间建立了奇特的关系,最终共同战胜困境获得重生。
我这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好为人师。
观影过程中不自觉开始告诫小朋友,这部电影很好看,但也很深刻。
你需要多看几遍来了解,比如你好想想那只叫理查德的老虎到底代表啥,是不是真有这只老虎,为什么老虎在他们抵达岸边时悄然离开了。
这一块才是电影的内在含义。
讲完这些貌似深刻的话后,我被召回酒桌,继续喝酒。
过后,酒醒了,我渐渐觉得有点惭愧。
一是不知道小朋友到底有没有看完这部电影,假如他很喜欢这部电影,那么他肯定会看完。
假如他只是闲着无聊,随便点播了这部电影,我却神叨叨地在他面前讲了半天电影的深层次含义,他绝对没有听进去半句。
二是即使小朋友喜欢这部电影,其实也不需要我来科普和指导。
看电影是个很私人的活动,主观性强,好看不好看观影者自己决定。
我这么一说,肯定极大降低了他的观影体验。
这部电影拍得很好看,故事也像童话一样,很符合小朋友的口味,小朋友大概率会喜欢。
一个少年,和一只老虎在海上漂流,人和虎从开始的对峙、不信任到最后的互助、达成默契,中间碰到风暴、飞鱼、鲸鱼、食人岛等奇妙景象,加上电影CG技术的运用,画面感强烈而唯美,肯定会吸引到小朋友的眼球,让他不住感叹美不胜收。
小孩子看到奇妙的故事和美丽的景象就已经足够了,所谓老虎代表派内心人性等深层次解读属于成年人的认知范畴,没有必要强加给小朋友。
看一部电影,好玩就行,强加意义,就如同做阅读理解题,只会让小朋友失去对语言文字的美好,陷入与自己心智不相称的枯燥无味中。
由此让我想起小时候背诵古诗。
最早课本里选的古诗大多为明快、清新的山水田园诗,文字清丽,通俗易懂,所表达的大都是良辰美景,大好河山。
但问道这些诗的主题思想时,归纳起来总是离不开这种说法:诗歌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秀美风光,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这一总结就有点拔高,让人对描写的自然有了一些距离感,好像看山写水都得有所寄托,枯燥感慢慢滋生。
如今再读那些古诗,就是单纯的山水田园风景,诗好在语言、结构、角度、韵律,适合小孩子读书认字,假如诗中还有所寄托,如今也能很自然读出来,并不需要将干巴巴的概括思想灌输给小孩子,破坏了最初的美好。
就好比看少年派这部电影。
第一遍的时候,我也惊叹于画面壮丽,景象恢弘,对老虎的最终消失有所疑惑,看完读到一些评论,再回头去看,就又有了新的感受。
倘若我刚点开电影,就有一位智者坐在我身边,谆谆教导我说,这部电影的核心在于那只老虎,它究竟代表了巴拉巴拉,我再看电影就会索然无味,不能心安。
剧透有多么讨厌,总结提炼电影思想只会甚之。
好为人师、喜欢总结概括,实质上表现出人内心的不耐烦,不安心,不踏实,总想着走捷径。
如果有意忽略感受和过程,只追求赤裸裸的结果,那么他的动机和嘴脸就会变得赤裸裸,令人生厌。
好的电影、各类文学作品和所有的世间道理,都有多层次的解读,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等到再过几年,小朋友变成大朋友,出落为社会人,再看少年派肯定会有更多的感受,老虎是什么,他心里也会有新的认识。
孩子长大,需要耐心,自然生长就好。
但忍住说理,不点评电影更需要耐心,以及不自然的控制。
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感篇8
在观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中,最大的感受是李安高超的导演能力,能指导缺少表演经验的少年演员和更没有表演经验的野兽完成表演,整个表演自然,扣人心弦,无懈可击。
只是影片的立意一时吃不透。
大部分的情节是现实可信的,可是那一段奇幻岛的情节是怎么回事?岛上密密匝匝的猫狸像是迪斯尼的作品,卡通味十足。
岛上的淡水在夜晚会变成酸。
派从树上摘下一朵花,剥开层层花瓣是一颗人类的牙齿。
在这里所有现实世界的逻辑都不对了。
首先淡水与酸的周期性互变就是天方夜谭,再有被酸腐蚀的人不会只留下一颗牙齿,这颗牙齿和其他牙齿以及全身的骨骼化学成分一样,结果也应该一样被腐蚀消失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