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3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1.1946年2月小凯南向华盛顿发回一封80000 字“长电报” 提出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扩张又不会引起全面军事冲突同年9月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长篇报告” 断定美国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由此可见美苏()
A. 出现严重战略误判
B. “冷战”全面升级
C. 争霸形势骤然紧张
D. 由合作转向对抗
【答案】D
【解析】
2.1951年9月2日斯大林在给毛泽东的复电中说“中国人民在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事业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的斗争大大便利了击溃日本侵略力量的事业” 斯大林此言()
A. 承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B. 推动了中苏两国的结盟进程
C. 证明中国反帝斗争彻底胜利
D. 赞扬了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
【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中国人民在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事业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的斗争大大便利了击溃日本侵略力量的事业”可知斯大林强调中国在击溃日本法西斯方面的重大贡献故D项符合题意
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中苏已然建交排除
B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于1950年签订排除
C项材料显然是在强调中国的国际贡献排除
故选D
3.1947年美国商务部报告显示当年美国出口总额为145亿美元占GDP约7% 而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要求这一数字为20% 战时繁荣的美国荣光不再 GDP增长停滞失业率大幅上升这反映出战后的美国()
A. 已经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B. 面临战后经济转型压力
C. 迫切需要输出剩余资本
D. 国内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答案】B
【解析】A.材料不是强调美国的经济实力的强大和霸主地位
B.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的GDP停滞失业率大幅上升说明美国战后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转型的压力
C.材料体现不出迫切需要资本输出
D.材料没有反映出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故选B
4.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最主要的历史意义是()
A. 文明得到拯救和平得以恢复
B. 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
C. 使民族解放运动一度空前高涨
D. 大大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答案】A
【解析】注意限定信息“最主要的意义” 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壮大了世界和平力量人民加快发展珍惜和平奔上了科技发展的道路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是最主要的影响排除
5.1933年欧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组织了反对所谓的苏联“倾销产品”“强迫劳动”和实行“宗教虐待”等罪名的运动指责苏联按低价和倾销价格出售商品这表明()
A. 国际市场争夺日趋激烈
B. 苏联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C. 两种社会制度空前对立
D. 苏联趁机主导世界市场
【答案】A
【解析】
紧扣题干中的时间是“1933年”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经历经济大危机为了转嫁危机各国纷纷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以刺激出口欧美国家对苏联的出口产品罗列了许多罪名其实质就是抵制其产品这反映了国际市场的争夺日趋激烈故本题选A项
B、D两项的表述曲解了题意题干主要反映的是当时国际市场关系
C项不合题干主旨
故选A
6.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A. 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B. 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 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泛接受
【答案】A
【解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促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强烈的质疑上述材料所述现象即是此种情况的反映故A正确
B项是上述现象产生的结果而非原因故B错误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故C错误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故D错误
故选A
7.《华沙条约》缔结以前,苏联同东欧国家的关系是以双边条约为基础的华约的建立,使苏联和东欧国家在政治、军事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给苏联提供了可以借机向“兄弟国家”发号施令的超国家权力机构这一变化()
A. 保证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稳定
B. 顺应了苏联对抗美国的需要
C. 消除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威胁
D. 促进了东欧各国进一步发展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华约的建立……给苏联提供了可以借机向‘兄弟国家’发号施令的超国家权力机构”可知该现象便利了苏联控制华约其他
成员国这顺应了苏联对抗美国的需要但不利于华约其他成员国自主发展也容易导致华约其他成员国与苏联间的矛盾不
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稳定故选B项
排除AD两项 C项中“消除了”的说法过于夸大化排除
8.历史学家会根据某种“意义”划分历史时期下表是某种划分“世纪”的方法它的主要依
据应是()
A. 殖民体系的建立与崩溃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C. 世界格局的发展与演变
D. 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1815年维也纳体系建立 1914~1989年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制先后更替可知图表中划分“世纪”方法的主要依据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故选C项
殖民体系的建立与新航路开辟以及工业革命有关排除A项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扩展不以1689年和1815年为节点排除B项
世界市场的发展进程以新航路的开辟、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等为标志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C
9.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的影响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阅读表1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该表反映出
A. 美国是唯一实行政府干预的国家
B. 经济危机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
C. 破坏程度与工业生产能力正相关
D. 各国加强了对国际市场的争夺
【答案】C
【解析】C
10.下面漫画的文字部分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对此幅漫画理解错误的是()
A. 斯大林手中握的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B. 本图揭示了苏联在战争初期处于劣势的根本原因
C. 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最终导致自食恶果
D. 苏联签此条约实际上纵容了德国对法国、英国的侵略
【答案】B
【解析】
B项苏联与徳国签订《苏徳互不侵犯条约》的目的是为了贏得准备防卫战争的时间在世界人民面临法西斯侵略威胁的情况下该条约实际上是种中立自保的政策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该条约并没有使苏联免于遭受法西斯的侵略苏徳战争爆发后苏联军事上的被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并未完全放弃对法西斯的警惕只是对法西斯进攻的时间产生了错误的估计 B项不符合史实
故选B
11.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
B. 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
D. 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可知中国被损害的部分主权被废除主要是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的巨大贡献的结果故C项正确
内河航行权是在《天津条约》中丧失的故A项错误
新中国成立才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项错误
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不能说明中国最终独立故D项错误
12.1929至1932年美国的私人投资总额从158亿美元下降到9亿美元降幅达94.3% 同
期工业品批发价格指数从91.6下降到70.2 降幅为23% 但危机形势并未得到缓解这说
明()
A. 国家干预的方式不可行
B. 应扩大生产规模以提供就业机会
C. 市场的自发性调节失灵
D. 应大幅降低产品价格以刺激消费
【答案】C
【解析】A.经济大萧条之所以发生其原因之一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需要国家进行
干预故A项错误
B.经济大萧条主要是因为生产大大超过消费要对生产盲目性进行控制故B项错误C.经济大萧条充分说明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信奉的自由放任政策失灵故C项正确
D.此时产品价格已经大幅下降故D项错误
13.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审判”历时31个月
法庭共开庭818次有419名证人出庭作证、779人书面作证受理证据4336份英文审
判记录48412页认可、采纳证据3万余页完成了1231页的判决书由此表明()
A. 日本侵略覆盖亚欧、北美地区
B. “东京审判”兼具复杂性和严谨性
C. 战后远东国际新秩序得以确立
D. “东京审判”根除了日本军国主义
【答案】B
【解析】A.材料体现不出日本的侵略范围
B.材料可以看出东京审判时间比较长证人比较多证据也比较多审判书很长说明东京
审判非常复杂又非常严谨
C.材料看不出远东的新秩序特征
D.东京审判并没有根除日本的军国主义
故选B
14.二战后最独特的政治风景莫过于英法等殖民大国争先恐后地从各殖民地撤退甚至“有时欧洲国家比殖民地民族主义领袖更急于尽早给予殖民地独立” 这“独特的政治风景”()
A. 源于殖民地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
B. 得益于雅尔塔体系和平民主独立原则
C. 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直接影响
D. 与殖民者国力衰落和国威下降相适应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使得西方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故D项正确
雅尔塔体系具有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色彩故B项错误
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
15.在美苏冷战时期苏联领导人长期头疼于众多国内青年对西方摇滚乐的向往爵士乐、摇滚乐在青年人中十分流行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麦当娜、杰克逊为代表的美国流行
音乐全面占领了苏联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这说明()
A. 文化渗透是美国对苏冷战的重要手段
B. 美苏两国长期存在着文化艺术交流
C. 美国流行音乐促进了苏联文化发展
D. 美苏冷战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
【答案】A
【解析】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1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对欧洲饮食文化的影响
16.(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后英国农业的发展特点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答案】(1)影响丰富了欧洲的食物种类改变了欧洲传统的饮食习惯使欧洲饮食日益国际化
【解析】(1)第(1)题从材料一信息“咖啡、巧克力、茶叶和糖作为殖民地的物品……
开始成为人们饮食生活中的新宠……欧洲又形成了种全新的饮食口味” 可知新航路开辟
丰富了欧洲的食物种类改变了欧洲传统的饮食习惯使欧洲饮食目益国际化
【答案】(2)特点农业人口所占比例降低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关系新航路开辟为工业革命开拓了市场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工业革命又推动了新航路的深入拓展
【解析】(2)第(2)题第一问特点从材料二数据信息农业人口所占比例降低、农业
劳动力产出、农产品价格等角度概括第二问关系结合材料一、二以及新航路开辟、工
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可知二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即新航路开
辟为工业革命开拓了市场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工业革命又推动了新航路的
深人拓展
17.(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二战中后期美国支持中国抗日战争的原因
17.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的特点及影响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18.(1)根据材料归纳二战后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经济赔偿的特点
18.(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经济赔偿的影响
【答案】伴之以贸易和劳务输出赔偿和借贷款支持控股和资源共享附加政治条件
【解析】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的描述可知二战后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经济赔偿的特点
有伴之以贸易和劳务输出赔偿和借贷款支持控股和资源共享附加政治条件
【答案】通过经济赔偿、经济合作和援助等方式日本实现了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正常
化也有利于东南亚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呈现不平等的趋势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和控制力增强日本亚洲大国主义倾向滋长不利于地区和
平与稳定
【解析】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描述的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经济赔偿的内容结合所学分
析可知通过经济赔偿、经济合作和援助等方式日本实现了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也有利于东南亚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呈现不平等的趋势日本
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和控制力增强日本亚洲大国主义倾向滋长不利于地区和平
与稳定
19.(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西方人口变化的特点?
19.(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引发中、西方人口变化的原因
【答案】(1)西方人口变化特点海外移民多死亡率低人口增长与工业革命紧密相关增长率居世界前列
中国人口变化特点官方统计与民间实际增长不相符人口的潜在增长能力大
【解析】(1)第一小问中国特点根据材料“自洪武后期开始……徘徊不前仁宣盛世……只有900多万户 5000余万口较洪武十四年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尤其是中叶后……实际人口一直处于不断增长之中”可得出明后期比前期人口增长快根据材料“……北方五省……年均增长率约为0.34% 南方地区虽然……但……对人口的承载能力也相对增强并促动了人口的潜在增长”可以得出南方与北方人口增速不同第二小问西方特点根据材料可以得出人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实现了不断增长根据“……数百万欧洲人移居海外……”得出海外移民的特点根据“……死亡率……急剧下降”“……西北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至少每千人的30%降低到1914年每千人的15%左右”可得出死亡率下降的特点【答案】(2)西方原因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农业和工业生产率的提高医学的进步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中国原因土地兼并严重隐瞒人口现象多商品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
【解析】(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西方变化的原因可以从工业革命、对外扩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交通工具进步和医学发展思考中国变化原因可以从土地兼并、商品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