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建春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访谈kZHUAN』A FANG TAN
过建春:慢加急性肝衰竭的
中西医结合诊治
本刊记者:陈词
过建舂: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西溪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科主任,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

浙江省名中医、省级名中医传承人项目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副主任,浙江省/杭州市中西医结合肝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肝病专委会副主委,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主委。

发表文章五十余篇,获奖5项,主持科技部H-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攻关子项目等课题二十余项。

擅长乙型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等急慢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其中肝衰竭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是其优势和学科特色。

13
ZHUAN』A FANG TAN»专家访谈
记者:请问肝衰竭的定义是什么?中医又是怎么认识肝衰竭的?
过建春教授: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高。

它的定义非常明确,我国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所讲,就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堇疸、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从中医角度讲,肝衰竭属于中医"急堇"、"瘟堇"等范畴,隋代大医家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堇疸诸侯•急堇候》中就曾记载“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堇,心满气喘,命在顷刻,故云急堇也";急堇在发病过程中还可出现“血证”、“鼓胀”及“肝厥”等变证。

通俗点说,肝衰竭就是短时间内肝功能的迅速减退,快速进展的堇疸和凝血功能异常是其突出表现,所以中医学上多以急堇称之。

记者:有哪些原因会引起肝衰竭?临床上哪些情况更常见呢?中医又是如何解释它的病因病机的?
过建春教授: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酒精、化学制剂等),儿童肝衰竭还可见于遗传代谢性疾病。

基于病史、起病特点及病情进展速度,肝衰竭通常被分为四类: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和慢性肝衰竭。

我们中国乙肝病毒
感染基数大,在慢性乙肝基础上发
生的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上仍然是
多见的一种肝衰竭,中医学认为,
“急堇”病机多属“正虚邪实”,
基本病机集中在"毒、热、湿、
虚、瘀”等几方面,其病势暴急凶
险,面目、皮肤、小便骤然发堇,
伴有极度乏力、恶心、呕吐等全身
及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伴高
热、烦渴,甚则神昏、谨语或嗜
睡,舌红绛,苔堇燥,脉弦数或弦
细。

尽管疾病为本虚标实一实证中
以毒、热、湿、瘀为主,虚证以阳
虚、气虚、阴虚最为常见,临床中
虚实兼夹,很难完全分开,但多中
心研究显示总体以湿热瘀堇居多,
这对我们制定治疗方案尤其是中医
药治疗很有指导意义。

记者:那么肝衰竭怎么诊断
呢?您能否分别从中医和西医的角
度谈谈我国最常见的慢加急性肝衰
竭?
过建春教授:慢加急性肝衰竭
就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出
现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和肝功能衰竭
的临床表现,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
者称为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
竭,患者自行停用抗病毒药物是其
最常见的诱因;临床上常表现为急
性堇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为肝衰
竭表现的综合征,可合并包括肝性
脑病、腹水、电解质紊乱、感染、
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等并发
症,以及肝外器官功能衰竭。

患者
堇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
(TBil)M10倍正常上限或每日上
升$47.1m mol/L;有岀血表现,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w
40%。

根据慢性肝病基础的不同
又进一步分为3型,A型:在慢性
非肝硬化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慢加急
性肝衰竭;B型:在代偿期肝硬化
基础上发生的慢加急性肝衰竭,通
常在4周内发生;C型:在失代偿
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加急性肝
衰竭。

中医学认为,这种类型的急堇
是指在“堇疸”、“胁痛”、“积
聚”、“鼓胀”等病史基础上,由
于疫毒复发、饮酒、重感外邪、劳
累等诱因起病,病情急骤,堇疸迅
速加深,极度乏力,厌食,恶心呕
吐,院腹胀满,小便不利,或见发
热烦渴,或见神昏谨语,或见吐
血、I®血、便血、或肌肤岀现瘀
斑,舌质红绛,苔堇而燥,脉弦数
或弦细数。

诊断需满足前述西医学
客观指标定义中的要求。

记者:您能否分别从中医和西
医的角度讲讲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治
疗?你们有哪些特色或优势我们也
很想知道。

谢谢!
过建春教授:慢加急性肝衰竭
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
段,原则上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
疗,采取相应的病因治疗和综合治
疗措施,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

肝衰竭诊断明确后,应动态评估病
14
专家访谈kZHUAN』A FANG TAN
情、加强监护和治疗。

有适应证者
可酌情进行人工肝治疗,并视病情
进展情况进行肝移植前准备。

内科
综合治疗包括一般支持治疗(卧床
休息、肠道内营养、补充白蛋白或
新鲜血浆、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
衡紊乱),对症治疗(护肝药物治
疗、微生态调节治疗、应用免疫调
节剂),病因治疗如抗病毒,并发
症的治疗等。

这是我国2018年
《肝衰竭诊治指南》给出的大原
则,找到大的有经验的肝病中心,做到精细化个体治疗才能最大程度获益。

这里我想强调两点:一是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警,二是中医中药内服加灌肠综合治疗。

尽管没有统一概念,及早识别肝衰竭前期仍是肝衰竭预警和扭转疾病趋势最重要的一环。

一般认为肝衰竭前期是患者肝功能急剧恶化,存在发生肝衰竭的风险,有或无极度乏力、厌食、呕吐等症状,但尚未达到肝衰竭诊断标准的一种疾病状态。

肝衰竭前期是一种危险的疾病状态,加强肝衰竭前期患者的预警及防治关口前移,预防进一步发展为病死率较高的肝衰竭是目前专家的共识。

对于乙肝病毒相关肝衰竭前期而言,尽早地有效(覆盖可能的耐药变异)抗病毒治疗和个体化激素治疗是两个主要措施,积极处理诱因和监测感染等并发症也很重要。

由于肝衰竭病死率高,目前治疗手段有限,探索肝衰竭前期状态的精准预后及积极干预,关
口前移进行防治是我们提高肝衰竭
救治成功率的重要手段。

目前的预
警指标多数基于突发的极度乏力和
消化道症状以及胆红素、凝血酶原
活动度等客观指标,但肝衰竭已经
起病,事实上临床帮助可能有限。

中医体质判断对此有一定帮助,至
少可以帮助我们更早对乙肝/肝硬
化患者进行肝衰竭危险程度分层,
我们观察中医体质类型与乙肝病毒
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关系的研究显
示,不同的病理体质类型对慢性乙
肝感染者临床结局的影响不一,其
中湿热、阴虚质可能容易通过“内
外合邪”的途径导致乙肝病毒携带
者或乙肝患者的坏证即肝衰竭发
生,两种体质类型的慢性乙肝病毒
感染者需要更为密切的随访和关注。

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西医
结合学会组织专家分别在去年发布
了《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诊疗
指南》和《HBVffi关慢加急性肝
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推荐意见》,
我作为专家组成员也都有参与。


西医结合治疗HBVffi关慢加急性
肝衰竭十二五联合攻关的临床研究
结果非常明确,中西医结合治疗能
显者改善内毒素血症,降低8周病
死率。

从中获得并写进指南的主要
经验有:解毒凉血利湿是治疗肝衰
竭的重要法则;截断逆挽是抢救肝
衰竭成功的关键手段;顾护脾胃是
提高肝衰竭疗效的基本方法;3条
原则可以简单概括为“解毒凉血重
通腑,健脾化湿顾中焦”。

具体而
言,清热解毒是截断的关键,通腑
是截断的转机,凉血化瘀是截断的
要点,我们的经验是在内服中药的
基础上,配合泻火解毒凉血中药
(以大剂量生大堇为主)浓煎保留
灌肠实现急堇的截断扭转,患者胃
口极差中药服用困难时灌肠还可作
为主要的中药干预手段。

事实证
明,这些措施组合使用对改善患者
内毒素血症、减少肝性脑病并发症
帮助很大,并能一定程度降低患者
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