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五大王牌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38军.38军是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的老底子建立起来的,在朝鲜战争中奠定中国王牌中中的王牌.现在是解放军优先换装的集团军.属于重型机械化军.现在隶属于北京军区.负责拱卫首都的安全.
第二,54军,是由孙中山的广州铁甲卫队和叶挺独立团组建迩来的.是我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除了朝鲜战争外,参加了所有的战争(中印、中越战争)。

属于机动部队。

现在隶属济南军区。

第三,39军。

是黑土地上的王牌。

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的头号王牌军。

属于重型机械化兵团。

现在属于沈阳军区
第四,27军,隶属北京军区。

第五,20军隶属济南军区
•第一:54军127师
127师是从南昌起义一直到现在我军保存最完整的部队,我军历史上的一些顶级名将都是出自该师或在该师任职,如林彪、粟裕、徐海东、黄克诚等,该师除了朝鲜、印度之外几乎无役不与,可以说该师的团史都比人民解放军军史更长。

战功赫赫、猛将如云,从建师起获得的功勋多不胜数,终生未打过败仗,可以说,127师打过的仗比一般的师去过的地方还多,战斗经验之丰富、战斗素质之高、战斗作风之英勇都是冠盖全军。

大概将军不下180人。

[ 转自铁血社区 /
第二:39军116师
116师是陕北红军红26、27军的老底子,是39军急先锋,在39军大多数的功绩中116师基本上是主创者,而且在朝鲜战场上云山之战中战绩显赫,与美军、英军的头等王牌军都交过手并都取得了胜利,这在我军中恐怕绝无仅有,并解放了朝鲜的两个首都,在各次战役中都是头号主力师,而且在东北时就冠盖全军并极为好战,从建师以来每战必胜,军队政治素养极高,战役战术质量更是无人能出其右,在解放军中的地位非常高。

第三:38军113师
以前在38军中虽112师稍占点上风,但是113师是在朝鲜战场上的头号主力师,战功不低于116师,可以说38军的“万岁军”称号多一半是113师征得的。

虽然有人评价说112师的最大作用是335团飞虎山大战美军使得112师2次战役没使上大劲,但是335团2次战役松谷峰阻击战打得也很好且112师主力是334团,所以这不是理由,我想113师一贯擅长长途奔袭和阵地阻击,如果派112师去三所里我看未必成功,因为113师仅比美军早到5分钟,如果112师去肯定又象1次战役一样放羊。

在近10年中,113师的各项军事建设都比112师强,演习也把112师打得鸡飞狗跳,我想恐怕是113主官大部分是名门之后或是各项素养极高的原因吧,我记得毛主席的女婿曾在337团当官。

大概将军不下140人。

第四:38军112师
作为4野第一师,在东北历次战役中一贯表现突出,但是打四平却弄得灰头土脸,以致在辽沉战役中看鸡崽,上了朝鲜慎于初战竞弄出黑人团的笑话,被彭德怀一顿狠撸,因为334团的老底子是彭总平江起义的看家部队,一上朝鲜就犯困自然把彭总的面子丢光,若是其它部队彭总就睁一眼闭一眼,自己的看家宝出了勺子背地里恐怕把38军的奶奶都操了个遍。

若不是335团飞虎山、松谷峰(网上说松谷峰战役是113师打的是不对的)两个漂亮仗大翻身恐怕得气得吐血!不过112师的战斗力的确超强,第四次战役把美军打得很惨,若不是彭德怀让38军守山头112师打的会更好。

现在112师地位已不是东北老大吃老本是不行的,在与1军蓝军团对顶时,334团团部被端很让112师没面子,近期演习也不敌113师,我认为112师应该换换脑筋了。

大概将军170人。

[ 转自铁血社区 /
第五:41军121师
原4野的4纵10师,是27军的大哥(留在山东的部队后成为27军),在东北时10师是4野的头等主力师,大战新开岭、激战塔山村都是10师的成名作。

第六:12军36师
刘邓的主力,王近山、杜义德的王牌,在2野中一贯独档一面,参加的战役多不胜数,战功显赫。

大概将军110人。

第七:39军115师
徐海东带入陕北的红25军老底子,与116师一起扛起39军的大旗,作为39军的第二主力师,在历次战役中也是战功赫赫。

大概将军140人。

[ 转自铁血社区 /
第八:54军162师
在衡宝战役中,第135师先期楔入敌人纵深,击退了优势敌军的多次进攻,扭住敌人,为全歼桂系4个主力师起了关键作用。

第九:1军1师
1930年4月,红4军与红6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红2军团。

1936年10月长征到达陕北。

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8旅,先后参与创建了晋绥抗日根据地,挺进冀中,百团大战,保卫与发展晋西北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的斗争。

部队也先后扩编为张(宗逊)第358旅、彭(绍辉)第358旅及独立第1、第2旅。

大概将军170人。

第十:20军58师(旅)
第20集团军的前身是红军主力长征离开南方后留在闽浙地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部队,是陈毅、粟裕的领导下的老部队
国军5大王牌
种子军”——第18军
第18军之所以叫做“种子军”,是因为该军建制最早且多变,许多师、旅进出该军。

该军是陈诚一手栽培起来的。

1930年中原大战后,陈诚因作战有功升为第18军军长。

但当时,第18军实际上只有第11师。

到1931年,第18军才初具规模,辖第11师和第14师。

后陈减以种种借口不断收编杂牌军,故第18军规模最大时曾辖有8个师。

陈诚之后,继任军长先后有罗卓英、黄维、彭善、方天、罗广文、胡琏、杨伯涛。

由于陈诚深得蒋介石的宠爱,第18军也就备受青睐,其装备在当时国民党军队中是最先进的。

这支军队训练有素,以能征善战著称。

全面抗战爆发前,第18军驻守广州。

1937年8月,军长罗卓英率部由广州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

为不辱使命,陈诚严令部队,只要完成任务,第18军打光打尽也在所不惜。

会战初期,第18军曾四次血战罗店,双方伤亡惨重,罗店也因此战而闻名天下。

第18军最著名的战绩是石牌保卫战。

1943年4月下旬,日军调集7个精锐师团10万兵力、上百架飞机,发动鄂西会战,意在打通长江上游航线,抢夺洞庭湖畔之粮食,并击破陪都重庆的门户。

会战中,第18军第11师坚守“曾被重庆统帅部比作中国的斯大林格勒”的石牌要塞。

在战斗紧张进行之际,陈诚电话询问师长胡琏有无把握守住阵地,胡琏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第11师官兵英勇作战,死守要塞,为鄂西大捷立下了汗马功劳。

除淞沪会战、鄂西会战外,第18军还参加了武汉会战、南昌会战、枣宜会战、常德会战、雪峰山会战等许多重大战役,战功显赫。

1944年冬,第18军换成美式装备,并有美国联络官担任教练,实施美式兵器教育和训练方法,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抗战胜利后,第18军于1946年5月年改整11师,1948年9月恢复第18军番号。

内战中,该军为蒋介石冲锋陷阵,最后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灭。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

11月8日,以第18军为主力的黄维12兵团军(两月前组建,由武汉驰援徐州)解救被围于陇东的黄百韬第7兵团。

第12兵团在遭到我军的不断骚扰、截击下,只能走走停停,直到14日才到达阜阳(辎重还在后面)。

18日,其主力进抵蒙城以西地区。

到11月22日,黄百韬第7兵团被歼灭时,第12兵团仍被我中原野战军困于浍河南岸地区。

后被我军诱至宿县西南东西不到10公里、南北5公里左右的双堆集地区内团团包围。

虽几度突围,但是没能成功,黄维只得死守待援。

到29日黄维兵团被进一步压缩至东西15
华里、南北4.5华里的窄小地区。

时值冬日,粮弹俱缺,外援又被我死死盯住,致使士气低落,无心恋战,军队减员严重。

12月5日,我军发动最后总攻。

12月14日,黄维兵团被压缩在纵横不足1.5公里的地域内,第18军一部被歼。

15日,黄维见末日来到,只得招来第10军军长覃道善和第18军军长杨伯涛,决定孤注一掷,拼死突围。

然而我军早已有所防范,趁敌不备直接捣毁了黄维的兵团指挥中心,残敌只得分散突围。

当晚12时,黄维兵团4个军11个整师10万人,除兵团副司令官胡琏、14军副军长谷炳奎等少数人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消灭。

至此,第18军大部被歼(它的一个骑兵团和第49师在包围圈外而得以逃脱)。

虽然1949年该军重建,但已风光不再。

重创“钢军”——第5军
第5军是国民党最早的机械化兵团,其前身为陆军装甲兵团。

1936年3月,蒋介石接受徐庭瑶考察欧美军队现代化装备后所提出的建议,在南京成立陆军交辎学校。

1937年,在交辎学校基础上又扩编建成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任团长。

全面抗战爆发后,杜聿明率装甲兵团的两个连参加淞沪会战。

1938年,装甲兵团撤至湖南湘潭整训,后扩编为第200师。

同年冬该师又扩编为新编第11军。

1939年1月,番号改为第5军,杜聿明任军长,辖第200师,荣誉1师和新22师,至此第5军正式成军。

在杜聿明统率下,该军注重训练,士气旺盛,号称新军,一时蜚声全国。

该军最出色的战绩是昆仑关大捷。

1939年11月,为打通西南的交通线,第5军向驻守在昆仑关的日军发动攻击,战斗中全军将士奋勇搏杀,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坂垣征四郎所部的第5师团第12旅团,歼敌4千余人,取得重大胜利,是抗战中一次影响极大的战役,也是该军最耀眼、最辉煌的战绩。

战后荣誉1
师师长郑洞国调升并带走该师。

后来,第5军由广西移驻云南,调第96师归其建制。

1942年3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及英方请求,国民政府令第5军、第6军、第66军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开赴缅甸对日作战。

3月上旬,第200师到达同古,接着便在此与日军发生第一次恶战,歼敌5000余人,在中国远征军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由于孤军深入,日军凶悍,第200师被迫撤退。

新22师继而在斯瓦战役中重创日军第55师团。

4月中下旬,第96师又在平满纳抗击日军两个师团的猛烈攻击,虽伤亡甚重,但阵地始终未被敌人突破。

尽管远征军作战英勇,但因中美英三方在战略上的矛盾及指挥上的混乱,导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人缅作战失利,于4月底开始撤退,并招致惨重的损失。

第5
军的第200师、第96师历尽磨难撤回国内;第5军军部、新22师及第66军的新38师则撤退至印度。

这次撤退损失惨重: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指挥部队撤退中不幸中弹,壮烈殉国;第5军在出国作战前共有42000人,战斗中死伤7300人,而在撤退中死伤竟达14700人,其中绝大多数又是在穿越缅北野人山中丢掉性命的,当时情景惨不忍睹。

第5军的第200师和第96师撤回国后进行了大休整,并补充了大批兵源。

1943年初,第5军扩编成第5集团军,邱清泉接任军长,辖第45师、第96师、第200师,驻防昆明城郊。

同年10月,该军开始接受美式装备。

1944年5月,为打通滇缅公路,邱清泉奉命率第200师赴滇西作战,并于次年元月配合友军攻克畹町城,打通了滇缅公路。

抗战胜利后,该军进驻华中。

1947年改整5师,1948年扩编,后恢复5军,1949年1月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灭。

1948年9月,第5军扩编为第2兵团,邱清泉任兵团司令,熊笑山接任军长。

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

第2兵团星夜向徐州集中,企图坚守。

11日,黄百韬兵团危急,向徐州求救。

邱清泉遂指挥第2兵团的第5军、第70军和李弥的第8、9军组成“东进兵团”,向碾庄攻击前进,企图解黄百韬兵团之围。

在遇到我军坚决阻击下,17日前进到大许家一线后就再难突进。

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全军覆灭,邱、李兵团已经失去东援意义,遂于23、24日以攻势手段掩护本部向徐州撤退。

11月25日,徐州陷入我战略包围,固守徐州更加困难。

杜聿明集团决定放弃徐州。

11月30日,杜聿明集团开始撤离徐州城。

仓促撤退中,殿后的第5军第45师被围。

在主力解救下,该师死战两天才得以突围。

然而就在这两天里,我军于12月4日在永城西南堵住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并于5日完成了战役合围。

至12月6日,杜聿明集团完全被堵截在永城东北的陈官庄、青龙集地区。

杜聿明妄图率部突围,然虽各级严厉督战,仍屡攻屡挫。

第5军第45师与第4引币先后缴械投降,熊笑山只能指挥第200师负隅顽抗。

12月16日,我军停止攻击,在对杜聿明劝降无效后,于1月6日发动总攻。

此时,杜聿明集团处境困难。

因为自12月20日始,淮海战场雨雪交加,气温骤降。

国民党军二十万人补给中断,饥寒交迫、宰马为食,掘棺为薪,军心涣散,相继投降。

所以,总攻开始后仅两三天,国民党3个兵团就被全歼。

第200师在毒气、战车配合下企图强行突围,被全歼。

杜聿明被俘,邱清泉被击毙,熊笑山化装成伤兵逃脱。

蒋介石最后一支“王牌军”覆灭了。

“抗日铁军”——第74军
第74军是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组建的,由第51师和第58师合编而成,俞济时任军长(继任者有王耀武、施中城、张灵甫)。

该军在抗战中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并取得许多重大胜利,战绩极佳。

其中最突出的是德安战役(又称万家岭战役)、上高战役、常德战役。

74军组建后不久就参加了凇沪战役。

第51师在罗店,第58师在蕴藻滨(这两处都是战线的关键之所在),浴血奋战,尤其是第51师无论在阵地防御还是在撤退中,均表现出色,首战便名震凇沪。

在1938年7月的德安战役中,第74军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几乎全歼日军106师团17000余人,战果辉煌。

战斗中,第58U币付出了巨大代价,全师经过两天激战,仅存500余人。

最让人感佩的是,万家岭战役既无平型关八路军奇袭之利,又无昆仑关火力之优,全靠将士奋勇拼杀。

1940年,俞济时升职,王耀武接任军长。

王耀武感谢蒋介石的提拔,立誓要将第74军训练成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服从指挥的军队。

1941年5月,王耀武指挥第74军作为“决战兵团”参加江西上高会战,恶战25天,击毙日军第34师团岩永少将指挥官,重创日军第33师团,使第34师团及第20混成旅团伤亡高达70%以上,共毙伤日军15000人,并击落敌机一架,取得抗战以来空前大捷,被誉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

国民政府特颁第74军以军中最高奖旗——飞虎旗一面,以彰其功。

第74军从此获得“抗日铁军”美誉。

在1943年11月12日的常德会战中,该军表现也极为英勇。

当时,第57师固守常德,与日军3个主力师团二万人血战16昼夜。

日军先后使用飞机、大炮、毒气轮番进攻,第57师官兵伤亡殆尽,最后该师所有勤杂政工人员全部上阵,师长余程万亲率卫队参战。

战至弹尽后,官兵只好肉搏,但仍誓死拼杀,战况惨烈空前。

此役仅第57师就毙伤日军万人以上,但自己也伤亡惨重,全师八千多人只有师长率180人突围生还,再次打出了“抗日铁军”的声威。

1945年8月,第74军空运到南京受降,并担任南京守备,因此被称为“御林军”。

后改编为整编74师。

蒋介石挑起内战后,该师成为内战急先锋。

在华东战场上,该师凭借其强大兵力、火力、机动性,为蒋介石集团立下很多战功,师长张灵甫因此多次受到蒋介石、宋美龄的接见。

1947年,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该师打头阵,企图对我实施中央突破,将我军压入鲁南地区进行决战。

5月11日,急功近利的74师急切地脱离了其左邻右舍,由垛庄经孟良崮西麓气势汹汹地向坦阜扑来,企图一举击溃华野指挥中心。

我华野部队抓住战机,于5月14日将74师团团包围在孟良崮,经过激烈的战斗,最后歼灭该师近3万人,师长张灵甫被击毙。

后74军重建,但再次被歼灭。

扬威海外——新1军和新6军
这两支军队是在异国他乡建立起来的,并在海外奋勇杀敌,名震中外。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人缅作战失利后,一部分部队辗转撤至印度。

1942年6月,蒋介石批准史迪威关于在印度训练10万中国军队、在滇西装备训练30个师及反攻缅甸的计划。

新38师和第22师奉命于6月底和8月开赴兰姆伽军营,改换美式装备,实施美式训练,于是兰姆伽军营成了新1军的摇篮。

1942年10月,蒋介石下令在印度部队改编为中国驻印军。

1943年初,中国驻印军改编为新1军,郑洞国任新1军军长,辖新38师和新22师。

1943年3月,新38师开出兰姆伽军营,重返前线。

是年秋,该师被调往中印缅边境的列多地区驻防,并于12月打通了入缅的门户。

驻印军为迅速打通中印公路,随即向缅北推进,新38、新22师分别担任左右冀,进军胡康河谷(在当地被称为死亡地带)。

1944年3月,我驻印军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主力,继而两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此前,由国内于1944年春先后空运至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的新30师(归新1军建制)、第14师、第50师,先后转运至缅甸密支那,随即对其发动进攻。

第38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密支那。

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8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

自从我驻印军开出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

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

1944年8月,入缅作战的中国军队休整扩编,成立两个军:新1军(军长孙立人、潘裕昆继任)——辖第38师、新30师和新6军(军长廖耀湘、李涛继任)——辖新22师、14师、第50师。

至此国民党五大主力前身全部诞生。

蜜支那攻克后,中国军队休整了约两个月,随后新1军、新6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的日寇发动最后攻击,势如猛虎下山,一路所向披靡、锐不可当。

1944年11月,日军进犯独山,贵阳告急,蒋介石匆忙把新6军军部及新22师、第14师空运至云南沾益,以保卫重庆(后新6军空运至湖南芷江,参加雪峰山战役)。

剩下的第50师仍与新1军配合作战。

新1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

驻印军和远征军会师后,在畹町城举行了中印公路通车典礼。

不久,为配合英军攻占曼德勒,新1军又先后拿下了新维、腊戌,第50师攻占了缅甸。

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

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

1945年春,新1军在腊戌附近准备回国,第50师正式编人新1军。

新1军和新6军这两支在国外战场上诞生的“新生儿”,经过两年的辗转奋战,已变成一支能征善战的生力军,并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但抗战胜利后,他们被蒋介石双双运到东北战场,就再也没有什么“光辉的传奇”了。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我东北野战军直取锦州。

锦州危急,蒋介石急令沈阳的廖耀湘组成“西进兵团”(由新1军、新6军等5个军组成)援驰锦州。

10月15,“西进兵团”被东北野战军围困于黑山、大虎山至沟子帮之间。

西进不成,南撤受阻,只好北返沈阳。

当廖耀湘兵团抑留在大虎山、黑山进退维谷之际,我锦州东北野战军主力9个纵队迅速北上,昼夜兼程,通过黑山、大虎山,于26日完成了对廖兵团的包围。

新1军、新6军等其它5个军被围在黑山、大虎山附近约12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

经过激烈战斗,至28日拂晓,战斗结束。

包括新1军(缺暂编53师)、新6军在内的廖兵团5个军12个师共10万人全部被歼。

几天后暂编53师在东北野战军3个纵队、6个独立师进攻沈阳时开出城外投降。

至此曾经战功卓著的新1军和新6军寿终正寝。

以74师为例,74师拥有各种火炮700余门,火箭筒300多具,全师都是美式步枪冲锋枪,各种车辆300余辆,军马1000匹。

在中国是很好的装备了,但是跟标准美国师还是无法比的。

那时美国师标准配备火炮1000门左右,火箭筒500具,各种车辆高达3800辆,不用军马,另外,还配备了坦克150辆,装甲车50
辆,以及飞机22架,这么一比,74师的装备就相差很多了。

跟全师都是机械化运动的美军相比,国民党军只能算半机械化,仍然有很多部队要靠脚来行军。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