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学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学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基本要求----11133a1e-7156-11ec-
bc4d-7cb59b590d7d
"五学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五学四段”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四、“五学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以构建“开放、自主、合作、有效”的课堂理论为指导,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我校初步构建了“五学四段”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五学即“自学、互学、群学、督学、导学”
自学包括课前自学和课堂上先自学环节的自学。
指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自主、自由、独立地学习,产生并记录问题,结合学习计划独立思考,努力解决能够独立
完成的问题。
自主学习是相互学习、小组学习和监督的前提和基础;相互学习是指学生在
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互相帮助学习。
根据相对固定的学习互助小组,通过一对一的交流和
讨论进行学习;小组学习是指以4人合作小组和8人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小组合作学习。
打
破小组规模,实现全班合作学习。
小组内无法解决的最后遗留问题提出并集体解决;督导
是指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随时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在整个过程中互相监督,小组内人
员负责分工,及时进行小组评估,互相监督,共同提高;学习指导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发挥引导作用,课前制定学习计划,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引导和调整学生的合作学
习内容和思路,在学生解决不了问题时引导学生发展思路,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真正起到引导作用。
五项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问能力、探究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学
生的自信和自尊,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学习习惯,认真听讲,课后练习。
学生在掌握学科
知识的同时,,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四阶段”是指“自主学习为主、合作交流、总结改进、发现反馈”的四阶
段教学模式。
各环节的基本要求如下:
1.自主先学:教师在学案中设置自学目标和提纲,明示学生自学的时间、内容及达到
的学习程度,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独立自学。
这一环节重点要了解基础性内容,找到个人不
能学会的问题。
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要广泛巡视学生的自学情况,掌握进度并特别注
意观察自学有困难的学生,以悄言细语方式进行态度、方法、习惯和信心指导,对自学速
度快和质量高的学生及时表扬,以示鼓励。
教师要尽可能扩大学生预习情况的反馈面,关
注中等生和后进生,要了解学生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为下步点拨提供条件。
2.合作与沟通: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完成教师设计的基
础知识展示专题,以小组展示、黑板展示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学成果,并相互交流。
以一帮
一互助小组、四人合作小组、八人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相互提问、相互回答,交流
所有所需,优势互补。
通过“学生-学生互动”,大多数一般“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剩余未解决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让老师和全班在“总结和改进”时帮助解决。
在“师生
互动”中,教师的任务是观察和个别指导,找出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问题,并准备及时回答
学生的“问题”;一些零碎的小谜题可以随时解决,不需要让学生得到师生之间的互动链
接来解决,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通过学生互动,学生
不仅可以互相学习和解决问题,而且还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这一部分主要关注黑板的表现和学生的解释。
一般的方法是:中学生讲解,优等生点评,后进生回答基本问题。
沟通和展示应更多关注中下层学生,避免优秀学生垄断领奖台
的现象。
通过“自主先学,合作交流”,基础知识和浅层次问题学生已经解决,老师不需要考
虑教学的“完整性”;而只要考虑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行了。
在“总结提升”时,
老师首先要处理“自主先学,合作交流”后,学生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询问学生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对学生提到的有价值的“收获”要板书,使之纳入到自己
所设计的知识网络中去;对学生提出的“困惑”,教师让其他小组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不
完整时,老师要予以补充,学生回答不出来时,老师可以回答。
就是学生质疑的问题恰好
是老师备课时准备的重难点,教师对问题答案很清楚,这时教师就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争论,通过争论达成教学目标。
假如学生没有提到老师预设
的问题,老师则可以主动抛给学生问题,不给学生答案,让学生自己去辨析解答;真正回
答不上来,可以再进行小组讨论,即“生生互动”。
同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引导学生
总结,形成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4.考试反馈:老师提前在课堂上设计试题或作业,限定时间,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检
查和评论。
教师应解决考试中的问题
纠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同时让学生整理难题,重点学习,加深理解记忆。
这既是
学生对自己是否掌握知识、能力目标的一个检查,也是老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
检测的题
目不要出得太难,至少90%是预习提纲里做过的同类型变式题,要让得分率在85%以上,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信心。
量也不要太大,控制在7-8分钟内完成,完成以后让学生交换批改,当堂反馈、总结。
通过检测发现学生没达标的地方,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对还
没有掌握的学生,可能采用兵教兵的方法,由小组中同学讲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