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讲读1老虎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页,共19页。
2.作者为什么把老虎放在“黑夜的森林和草莽”这样的环 境中?
提示:作者把老虎放在“黑夜的森林和草莽”这样的环境 中,可以传达出老虎身上那种力量之美。同时,“黑夜的森林和 草莽”也是老虎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老虎才是山中之 王。事实上,诗人也正是由老虎在黑夜森林中奔跑的震撼人心的 情景联想到了燃烧着“黑夜的森林”的火焰。
第十五页,共19页。
[多维探究] 在这首诗中,诗人实际上借用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观 念。“老虎”的创造者,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圣经》中创造 万物的上帝形象,尤其是“不就是造羊的把你也造了”这一句 更是说明了这一点。那么,作为诗人想象的产物,“老虎”象 征了什么? 提示:(观点一)如果着眼于本诗写作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内 涵,那么应将“老虎”看作是革命力量的象征,它摧毁了像“黑 夜的森林”一样的旧制度,诗人赞颂的正是这种摧枯拉朽、创 造新世界的革命力量。
第十三页,共19页。
4.在第五节中,星星为什么把“千万滴银泪洒遍了穹苍”, 并“扔下了金枪”?这体现了老虎身上的什么品质?
提示:这是从侧面烘托描写老虎的威力,老虎在和代表着统 治势力的群星的战斗中,取得了绝对胜利,连上帝都笑了,体现 出诗人对老虎身上所具有的暴力的赞美。
第十四页,共19页。
5.本诗首尾两节有何特点?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 提示:第六节内容是第一节的反复,诗人在对老虎细致 赞美后再次重复赞美老虎身上那种惊人的匀称,深化诗歌的 主旨。
第十七页,共19页。
1.语言节奏强劲 首先,诗歌通过相同句式(什么样……)的重叠使用,形 成强劲的语言节奏,一行一行诗,像锤子一下一下打在铁砧 上,铿锵有力,震撼人心。这种节奏足以让读者感受到老虎 威猛的气势。 其次,全诗以疑问句为主,诗人一连串的追问,像画笔 或刻刀一样,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在读者的想象中刻画 出了虎的铁掌、眼睛和体形。
言简意ɡāi
赅
(1)
ɡāi垓 下之战
尸hái 骸
sù 塑 料
shu
ò朔风
(2)
回sù 溯
横shuò槊赋诗
辉huánɡ 煌 huánɡ惶恐
(3)
彷huánɡ徨
huánɡ蝗虫
第六页,共19页。
三、用准词语
(一)词语辨析
1.工夫 功夫
同:在表达“时间”这一意思的情况下,二者可以通用。
异:在专指精力、本领、学问、武术时,只能用“功夫”。
第八页,共19页。
(二)词语解释 1.草莽: 草丛。 2.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3.穹苍: 天空。 4.先声夺人: 先张大声势以压倒对方,多用于比喻。
第九页,共19页。
第十页,共19页。
[要点解读] 1.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作者赞美了老虎身上的哪些品质。
提示:诗人对老虎作了多方面的描写:先是正面描写,把 老虎比作火,分别描写了老虎的眼睛、铁掌、筋络、手、脚、 脑髓和掐住雷霆的举动,体现出老虎的力量美;接着从侧面描 写老虎的威力,以老虎在最终的战斗中取得绝对胜利体现出老 虎的暴力美。总之,作者赞美的是老虎身上那种威慑力之美、 胆魄之美、智力之美和行动迅猛之美。
第十六页,共19页。
(观点二)在诗中吟咏动物,在咏物诗的传统中是一种常见 的类型,老虎也是古今中外很多文学家钟爱的对象。然而,布 莱克所写的与其说是一只真实的老虎,毋宁说是一只不存在的 老虎。它直接从诗人的想象中跳出,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的 化身。因而,这首诗一方面在听觉、视觉上充满了具体的感性, 另一方面在内涵上还是有些抽象的,它不只是简单地描摹一只 猛兽。是“虎”又非“虎”,这也为我们的理解带来了丰富的 可能。
第十八页,共19页。
2.视觉冲击力强烈 诗歌除了强劲的节奏,也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我们仿佛 真的见到一只老虎,正活灵活现地跃出纸面。这与诗人对色彩、 环境反差的准确把握有关。如,在诗的开始,“黑夜的森林和草 莽”,是诗人营造的整体氛围,它黑暗、神秘又无比宽广。正是 在这一背景中,“老虎!老虎!”两个词的突然出现,才有先声 夺人之效:老虎鲜艳的皮毛,“火一样辉煌”,在无边的黑夜与 熊熊的火焰之间,一种充满张力的画面感得以强烈地凸现。
第十九页,共19页。
(2)雷霆.( tínɡ ) (4)铁砧.(zhēn ) (6)穹.苍( qiónɡ )
第四页,共19页。
(二)多音字 (1)称匀 称.称 量.cchhèēnnɡ (3)拗拗 拗. .断 口àǎoo
执拗. niù
(2)把一 刀把 把. .
bǎ bà
第五页,共19页。
二、写准字形
hài 骇 人听闻
判断正误: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误,在句末括号
内加“√”或“×”。
①前天傍晚,就母亲在厨房烧饭的工.夫.,安安爬到自家窗户上
不慎从 6 楼坠下,后被送到医院抢救。
(√ )
②这项比武内容,考核的是士官操纵切割机精准无误的真功.
夫.。
(√ )
第七页,共19页。
2.变换 变幻
同:两个词语都是动词,都有“变化”的意思。
第二页,共19页。
布莱克并不被同时代的人所充分理解,他被认 为是个半疯人。直到 20 世纪 40 年代,加拿大文学 批评大家弗莱的名著《可怖的对称》出版后,人们 才又重新注意这位湮没无闻的诗人,并出版了很多 研究他的著作与论文。
第三页,共19页。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草莽.( m ǎnɡ ) (3)脑髓.( suǐ ) (5)骇.人( hài)
第十二页,共19页。
3.第一节中作者把老虎比作火,你认为,老虎和火两个意 象之间有哪些关联?
提示:在形象上,二者之间的颜色和给人的第一印象比较 接近。烧穿黑夜的森林和草莽的野火是金红色的,非常醒目, 而身上有着黑与黄色斑纹的老虎在阴森的森林草莽里也显得 非常醒目。在精神上,二者都有着让人恐惧的破坏力、威慑力 和让人赞叹的美丽,会让人产生恐怖和赞叹对立的情感反应。
异:前者侧重于具体事物的变化,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
换成另一种”。后者侧重于抽象事物的变化,指“不规则地改变”。
判断正误: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误,在句末括号
内加“√”或“×”。
①蓝天白云下,偌大湖面宛如硕大的调色盘,湖水的颜色变.换.
万减压,郑州交警用上遥控设备变.幻.红绿灯。(×)
讲读 1
老__虎
第一页,共19页。
威廉·布莱克(1757—1829),英国 18 世纪诗 人、版画家,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前驱。布莱克 出身于伦敦一个贫寒的袜商家庭,未受过正规教 育,14 岁当雕版学徒,后于 1779 年入英国皇家 艺术学院学习美术。不久以后,布莱克印刷了自 己的第一本诗集。1784 年,在父亲过世后,布 莱克开始与著名出版商约瑟夫·詹森合作。1788 年后,他陆续 出版了四本诗集。其中最著名的是《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 这两本诗集分别描写了儿童天真时期的欢快安宁和成人落入 经验世界后的痛苦。《老虎》一诗即出自《天真之歌》。
2.作者为什么把老虎放在“黑夜的森林和草莽”这样的环 境中?
提示:作者把老虎放在“黑夜的森林和草莽”这样的环境 中,可以传达出老虎身上那种力量之美。同时,“黑夜的森林和 草莽”也是老虎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老虎才是山中之 王。事实上,诗人也正是由老虎在黑夜森林中奔跑的震撼人心的 情景联想到了燃烧着“黑夜的森林”的火焰。
第十五页,共19页。
[多维探究] 在这首诗中,诗人实际上借用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观 念。“老虎”的创造者,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圣经》中创造 万物的上帝形象,尤其是“不就是造羊的把你也造了”这一句 更是说明了这一点。那么,作为诗人想象的产物,“老虎”象 征了什么? 提示:(观点一)如果着眼于本诗写作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内 涵,那么应将“老虎”看作是革命力量的象征,它摧毁了像“黑 夜的森林”一样的旧制度,诗人赞颂的正是这种摧枯拉朽、创 造新世界的革命力量。
第十三页,共19页。
4.在第五节中,星星为什么把“千万滴银泪洒遍了穹苍”, 并“扔下了金枪”?这体现了老虎身上的什么品质?
提示:这是从侧面烘托描写老虎的威力,老虎在和代表着统 治势力的群星的战斗中,取得了绝对胜利,连上帝都笑了,体现 出诗人对老虎身上所具有的暴力的赞美。
第十四页,共19页。
5.本诗首尾两节有何特点?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 提示:第六节内容是第一节的反复,诗人在对老虎细致 赞美后再次重复赞美老虎身上那种惊人的匀称,深化诗歌的 主旨。
第十七页,共19页。
1.语言节奏强劲 首先,诗歌通过相同句式(什么样……)的重叠使用,形 成强劲的语言节奏,一行一行诗,像锤子一下一下打在铁砧 上,铿锵有力,震撼人心。这种节奏足以让读者感受到老虎 威猛的气势。 其次,全诗以疑问句为主,诗人一连串的追问,像画笔 或刻刀一样,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在读者的想象中刻画 出了虎的铁掌、眼睛和体形。
言简意ɡāi
赅
(1)
ɡāi垓 下之战
尸hái 骸
sù 塑 料
shu
ò朔风
(2)
回sù 溯
横shuò槊赋诗
辉huánɡ 煌 huánɡ惶恐
(3)
彷huánɡ徨
huánɡ蝗虫
第六页,共19页。
三、用准词语
(一)词语辨析
1.工夫 功夫
同:在表达“时间”这一意思的情况下,二者可以通用。
异:在专指精力、本领、学问、武术时,只能用“功夫”。
第八页,共19页。
(二)词语解释 1.草莽: 草丛。 2.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3.穹苍: 天空。 4.先声夺人: 先张大声势以压倒对方,多用于比喻。
第九页,共19页。
第十页,共19页。
[要点解读] 1.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作者赞美了老虎身上的哪些品质。
提示:诗人对老虎作了多方面的描写:先是正面描写,把 老虎比作火,分别描写了老虎的眼睛、铁掌、筋络、手、脚、 脑髓和掐住雷霆的举动,体现出老虎的力量美;接着从侧面描 写老虎的威力,以老虎在最终的战斗中取得绝对胜利体现出老 虎的暴力美。总之,作者赞美的是老虎身上那种威慑力之美、 胆魄之美、智力之美和行动迅猛之美。
第十六页,共19页。
(观点二)在诗中吟咏动物,在咏物诗的传统中是一种常见 的类型,老虎也是古今中外很多文学家钟爱的对象。然而,布 莱克所写的与其说是一只真实的老虎,毋宁说是一只不存在的 老虎。它直接从诗人的想象中跳出,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的 化身。因而,这首诗一方面在听觉、视觉上充满了具体的感性, 另一方面在内涵上还是有些抽象的,它不只是简单地描摹一只 猛兽。是“虎”又非“虎”,这也为我们的理解带来了丰富的 可能。
第十八页,共19页。
2.视觉冲击力强烈 诗歌除了强劲的节奏,也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我们仿佛 真的见到一只老虎,正活灵活现地跃出纸面。这与诗人对色彩、 环境反差的准确把握有关。如,在诗的开始,“黑夜的森林和草 莽”,是诗人营造的整体氛围,它黑暗、神秘又无比宽广。正是 在这一背景中,“老虎!老虎!”两个词的突然出现,才有先声 夺人之效:老虎鲜艳的皮毛,“火一样辉煌”,在无边的黑夜与 熊熊的火焰之间,一种充满张力的画面感得以强烈地凸现。
第十九页,共19页。
(2)雷霆.( tínɡ ) (4)铁砧.(zhēn ) (6)穹.苍( qiónɡ )
第四页,共19页。
(二)多音字 (1)称匀 称.称 量.cchhèēnnɡ (3)拗拗 拗. .断 口àǎoo
执拗. niù
(2)把一 刀把 把. .
bǎ bà
第五页,共19页。
二、写准字形
hài 骇 人听闻
判断正误: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误,在句末括号
内加“√”或“×”。
①前天傍晚,就母亲在厨房烧饭的工.夫.,安安爬到自家窗户上
不慎从 6 楼坠下,后被送到医院抢救。
(√ )
②这项比武内容,考核的是士官操纵切割机精准无误的真功.
夫.。
(√ )
第七页,共19页。
2.变换 变幻
同:两个词语都是动词,都有“变化”的意思。
第二页,共19页。
布莱克并不被同时代的人所充分理解,他被认 为是个半疯人。直到 20 世纪 40 年代,加拿大文学 批评大家弗莱的名著《可怖的对称》出版后,人们 才又重新注意这位湮没无闻的诗人,并出版了很多 研究他的著作与论文。
第三页,共19页。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草莽.( m ǎnɡ ) (3)脑髓.( suǐ ) (5)骇.人( hài)
第十二页,共19页。
3.第一节中作者把老虎比作火,你认为,老虎和火两个意 象之间有哪些关联?
提示:在形象上,二者之间的颜色和给人的第一印象比较 接近。烧穿黑夜的森林和草莽的野火是金红色的,非常醒目, 而身上有着黑与黄色斑纹的老虎在阴森的森林草莽里也显得 非常醒目。在精神上,二者都有着让人恐惧的破坏力、威慑力 和让人赞叹的美丽,会让人产生恐怖和赞叹对立的情感反应。
异:前者侧重于具体事物的变化,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
换成另一种”。后者侧重于抽象事物的变化,指“不规则地改变”。
判断正误: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误,在句末括号
内加“√”或“×”。
①蓝天白云下,偌大湖面宛如硕大的调色盘,湖水的颜色变.换.
万减压,郑州交警用上遥控设备变.幻.红绿灯。(×)
讲读 1
老__虎
第一页,共19页。
威廉·布莱克(1757—1829),英国 18 世纪诗 人、版画家,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前驱。布莱克 出身于伦敦一个贫寒的袜商家庭,未受过正规教 育,14 岁当雕版学徒,后于 1779 年入英国皇家 艺术学院学习美术。不久以后,布莱克印刷了自 己的第一本诗集。1784 年,在父亲过世后,布 莱克开始与著名出版商约瑟夫·詹森合作。1788 年后,他陆续 出版了四本诗集。其中最著名的是《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 这两本诗集分别描写了儿童天真时期的欢快安宁和成人落入 经验世界后的痛苦。《老虎》一诗即出自《天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