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竞技运动训练导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运动训练基本特点
1.运动训练任务和内容的专门性 2.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 3.运动训练过程和结构的系统性 4.运动训练适应与过程的长期性 5.有机体承担运动负荷的极限性 6.运动训练实施与监评的定量性
7.运动训练器材与仪器的科学性
8.运动训练环境与氛围的适宜性
第三节
训练内容及其要素
知识点:运动训练内容基本概念、构成特点、构成方式、构成要素 概念:运动训练内容主要是指运动训练过程中构成竞技能力的各个 要素的总和。 特点:运动训练内容是一个系统。其内部具有严格的系统性、层次 性和关联性特点。 训练内容的系统性主要是指整个竞技能力各个要素的构成体系,它 强调的是整个训练内容框架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训练内容的层次性主要是指整个竞技能力各个要素的结构层次,它 强调的是整个训练内容内部的结构性和程序性; 训练内容的关联性主要是指整个竞技能力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方式, 它强调的是整个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性。 训练内容的掌握和完善的体现就是训练任务或训练目标的实现。
小结:
总的来看,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者大多数比较重视教育学 科、社会学科、系统学科在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体系上的基础 作用,然而在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量上,我国学者之间亦存在 着较大的差异。
(三)国内研究基本趋势 现状:
具体地说,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更注重是走学科内涵充实与 外延发展的道路。目前,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大 体分为二类: —类是在《运动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之间建立起题为《项 群训练理论》的理论体系;该类是根据不同项群竞技运动的特点, 探索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从而促使运动训练的一般原理,通过 项群训练理论的细化,以便能够具体地指导专项运动的训练实践;
竞技运动训练导论(目录)
第一节 训练理论发展概述 一、国际理论研究概况 二、国内理论研究概况 第二节 竞技运动及其训练 一、竞技运动及其特点 二、运动训练及其特点 第三节 训练内容及其要素 一、体能训练内容要素 二、技能训练内容要素 第四节 训练结构及其要素 一、训练结构基本类型 二、训练结构基本要素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现代竞枝体育运动正以其独 特的魅力和多重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世界上 数以亿计不同肤色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观念。 当我们站在历史角度,全面审视现代竞技运动的 发展历程时,不难发现:现代竞技体育运动业已 达到人类史无前例的高度,业已成为现代世界文 化宝库中最为绚丽多彩的瑰宝。当我们站在科学 角度,认真透析现代竞技运动的发展动力时,不 难看出:推动现代竞技运动迅速发展的理论基础, 当属正在发展与进步中的《运动训练学》学科。

(二)竞技运动主要功能
竞技运动是人类共同创造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竞技运动发展到 今天,已经成为人类共同承认、社会拥有和普遍热爱的一种文化现象。 它所构建的以公平竞争为道德核心,以和平、进步和团结为目标的价值 标准,已经得到了人类社会广泛的认同。 根据竞技运动的固有功能和外延作用。把竞技运动的主要功能可分 竞技运动基本功能和竞技运动衍生功能两大类。 竞技运动的基本功能:是指竞技运动所独有的本质功能和基本作用, 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和事物对人和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功能和作用的根 本点,并且具有独特性和其他事物不可替代性的基本特征。 竞技运动的衍生功能:主要区别在于这些功能和作用不是竞技运动 所独有,其他社会现象和活动一样也能产生的类似的功能和作用。
1.竞技运动基本功能
(1)增强体质功能。 (2)提高意志品质。
(3)培养社会意识。
(4)提高生活质量。 (5)提供价值标准。
2.竞技运动衍生功能
(1)社会交流功能。 (2)产业经济功能。 (3)多元教育功能。 (4)文化娱乐功能。
1.商业化 现代竟技运动的发展呈现项目的商业化趋势。例如:运动员转会、比 赛转播权、体育彩票、商业性比赛、赛场广告等方式获得利润,并带动 相关经济产业和职业的发展。 2.职业化 现代竞技运动的进步得益运动员职业化驱动。竞技运动的职业化是由 项目的观赏价值和经营水平决定。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职业程度越好, 运动水平越高,市场价值就越明显。 3.社会化 现代竞技运动的提高需要全民的社会化支持。现代竞技运动各个项目 发展程度具有不平衡性。这就需要依靠国家、企业、社会支持,使暂时 处于发展阶段项目得以积极的发展。 4.院校化 现代竞技运动的完善需要教育的院校化支撑。教育需要竞技运动的功 能辅助,竞技运动需要教育的全面支撑。为了塑造服务社会人才,竞技 运动必须依靠院校化才能全面发展。
前德国
美国 运动练 原理 (杰克斯) 35%
日本
加拿大
运动训练理论 训练学 (哈雷) 运动训练学 前东德 1 5% (葛欧瑟) 前西德 25% 普拉托诺夫 1 5%
最佳化训练 运动训练理论 原理 30% 与方法 25% (饭冢铁雄) (博姆帕)
(马特维也 与方法
0.2% 3% 2% 2% 7% 2% 1 2% 30% 2% 1 4.8%
竞技运动性质的分类:

从广义看,竞技运动可分“群众性的普及型竞技运动”和 “正式性的职业型竞技运动”两类。因此,群众性的各种体育竞 赛活动应该理解为是竞技运动的组成部分。 从狭义看,竞技运动则是专指“正式性的职业型竞技运 动”,其由“正式的竞技运动”和“职业竞技运动”两部分组成。 因此,竞技运动尽管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健身运动、休闲运 动、体育教育有着密切联系,但是它又具有特殊而独立的社会现 象。
二、国内理论研究概况 (一)发展过程基本梗概 运动训练学诞生时期: 运动训练学科创始人:
目前主要影响的著作:
(二)基本理论内容比较
分歧:
为了科学认识国内研究的发展过程和研究背景,从主要基础学 科知识结构的角度,通过比较部分国内代表性的一些理论研究 著作,我们不难看出国内也有类似国际研究的特点。尽管许多 研究者的专著文献具有十分显著的特色。但在运用各有关学科 的理论知识来充实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学科体系上,还是表 现出设计思想的不同侧重。
一类是将整个《运动训练学》学科分解为几个相互独立又互为联 系的知识模块并使之形成若干研究方向或者课程领域。该类是根 据训练内容、过程、方法的知识结构特点,探索能够直接指导专 项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未来:
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大致分为三个方 向。 一是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将由三个层次组成,即《专项运 动训练学》、《项群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学》的发展中得 以充实和完善; 二是将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与“运动选材学”、 “运动 竞赛学”、“运动管理学”等学科高度整合,共同形成《竞技运 动理论》(竞技体育学)学科的主体框架; 三是将《运动训练学》学科继续向高度分化后的“技能训练 学”、“体能训练学”、“战术训练学”、“运动战略学”、 “训练方法学”等方向深入。


(三)国际研究基本趋势
国际研究基本趋势:国际《运动训练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始终沿着两 条途径向纵深领域发展。
一条途径是站在竞技体育运动的不同侧面,探索竞技体育和运动 训练的基本规律。研究的结果使“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深入到不 同年龄、不同性别运的设计等;最终结果有可能促使该学科高度分化并形成以 “运动选材学”、“运动竞赛学”、“体能训练学”、“技能训练 学”、“心理训练学”等课程为核心的学科群。

以前苏联为代表性国家的学者,相对偏重于以社会学科、 教育学科为其理论体系的主要基础,并比较注重生物学 科和控制理论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以美国为代表性国家的学者,相对偏重于以生物学科、 自然学科为其理论体系的主要基础,并比较注重社会学 科和控制理论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东西方国家训练理论的专家学者,在构造训练理论体系 的学科上,运用运动生物化学、生物力学知识的比重较 小,甚至有些训练理论的专著根本不涉及这些内容
第二节
竞技运动及其训练
知识点:竞技运动概念、构成、分类、功能、趋势、特点;运动训练 概念、特点 一、竞技运动及其特点 (一)竞技运动基本释义 概念:竞技运动是指通过专门的运动训练,在最大限度挖掘和发挥个 人和集体体力、心理、智力等潜力的基础上,以在比赛中创造最高运 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过程。 构成:完善的竞技体育应该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运 动管理。 历程:竞技运动发展历程描述为:游戏活动(对抗性)非正式竞技 运动半正式竞技运动正式竞技运动职业竞技运动的几个阶段历 程。
二、运动训练及其特点 (一)运动训练基本释义
运动训练的概念包括几层含义:
运动训练是一个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但是运动训练有其自身 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运动训练过程的目的任务、组织形 式、内容、手段、方法等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运动训练是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过程。因此,运 动训练中必须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充分挖掘、培养、发挥人体 机能潜力,创造并保持优异运动成绩; 运动训练必须在教练员和运动员积极参与下实现。因此,训练 中既要发挥运动员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两 者要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动训练的效果。
—条途径是站在竞技运动学科的整体高度,探索竞技体育和运动 训练的基本规律。研究的结果,使《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拓展到 包括运动训练—般规律在内的整个竞技运动的一般规律,研究内容包 括了运动战略、运动保障、运动管理、运动选材、运动竞赛的系统等。 研究的最终结果有可能促使该学利高度整合并升华为“竞技运动理论” 学科。
第一节 训练理论发展概述


知识点:性质、对象、目的、意义、过程、现状、趋势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专门研究运动训练一般原理及规 律的体育应用学科。 研究对象: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与方法。 研究内容:是运动训练的目的、特点、原则、方法和训 练过程的结构、组织、控制,以及各种竞技能力的发展 和运动员的选材与管理。 研究意义:是为各个竞技运动提供科学的具有普遍意义 的训练理论与方法。 发展历程:《运动训练学》学科是通过对各专项运动实 践成功经验的总结与升华中孕育,是通过对各专项运动 训练实践理论与方法的综合与概括中诞生,是通过对人 体生物学科、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人文学科大量研究 成果的借鉴与应用中发展。
(三)竞技运动发展趋势
(四)竞技运动基本特点
1.强烈的竞争性 2.严格的公平性 3.严密的规范性 4.高度的技艺性
5.体能的极限性
6. 充分的娱乐性 7.广泛的国际性
8.高度的科技性
概念:运动训练是指在教练员的科学指导下,运动员积极努力,不断挖 掘自身潜力并不断提高运动成绩的一种专门组织的过程。 “训练”本来的含义是教导、练习的意思,它是指为提高某种机能,掌 握某种技能而进行的反复练习的过程,是对人的运动能力的改造和提高的 过程。 狭义的角度上看,运动训练主要是指与教练员有关的、在运动场上从事 的各种教练活动。而现代运动训练则是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有 关的所有过程均称之为运动训练。 广义的角度上看,运动训练是指“提高和保持运动成绩的一切因素和措 施的总和”。因此,运动训练不仅是指运动场上的各种身体性练习,而且 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竞赛、组织管理、生活管理,以及一切与提高和保 持运动成绩有关的全过程。显然,该过程还须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后 勤人员的参与。狭义的运动训练是广义的运动训练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 成部分。
2% 11% 2% 1 2% 5% 9% 1 0% 5% 2% 7%
4% 9% 2% 1 0% 7% 6% 1 2% 6% 2% 1 2%
1% 6% 2% 1 0% 1 0% 1% 1 2% 11% 7% 1 5%
运筹学(控制) 5% 体育管理学 其它 2% 1%
(二)基本理论内容比较

国际研究理论体系的比较:
一、国际理论研究概况 (一)发展过程基本梗概 运动训练学诞生时期: 运动训练学科创始人:



目前主要影响的著作:
前苏联 运动训练原理 夫) 运动生理学 (遗 1 5% 传)选材 运动生物化学 运动解剖学 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医学 教育学 运动心理学 测量与评价 1 2% 2% 5% 30% 5% 7% 1% 4% 1% 5% 35% 5% 9% 11% 6% 8% 0.5% 4% 2% 5% 40% 4.5% 5% 6% 5%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