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正常,只有把他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放到当时的客观环境、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考虑,通过与社会 认可的行为常模比较,以及和其本人一贯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 征加以比较,才能判断此人有无心理异常,以及心理异常的程 度如何。判别异常心理和行为时没有一个绝对的划分标准,目 前通常按以下几种标准:
大致相近的看法,甚至对标准
– 心理特征的测量显示为常态分布 – 在常态曲线上,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
则被视为“异常”。 – 以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判定,偏离平均值程度越大越不正常。
– “心理异常”是相对的,它是一个连续的界限。 – 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
等特殊条件下产生的心理障碍
4.精神病学分类
我国精神疾病的诊断与分类标准中,把心理异常分为十类: 0.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1. 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 心境障碍即情感性精神障碍;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神经症; 5. 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6. 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及心理卫生情况。
• 优点:比较客观,便于比较、操作简便易行。 • 缺陷:智力超常或有非凡创造力的人在人群中极少数,很少被认为
病态。不是所有的都是正态分布,心理测量本身受社会文化 的制约。
低于一般心理健康 水平(神经症与人格障碍)
严重心理疾病 (精神病)
一般心理健康水平
高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 极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常态分布曲线
三、异常心理的分类
2.临床医学分类 (1)心身疾病; (2)神经症; (3)人格障碍; (4)精神病。
3.医学心理学分类
⑴轻度心理障碍 ⑵严重心理障碍 ⑶心理生理障碍 ⑷躯体器质性疾病伴发的心理障碍 ⑸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 ⑹损害健康行为和不良的行为习惯 ⑺特殊条件下产生的心理障碍 包括在药物、催眠、航空
• 受到不同时代、地域、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不能一 成不变地看待
三、异常心理的分类
1.异常心理学分类 (1)心理过程障碍:①感知障碍;②注意与记忆障碍;
③思维障碍;④情感障碍; ⑤意志行为障碍;⑥意识障碍; ⑦智能障碍。 (2)人格障碍:①偏执型人格障碍;②分裂型人格障碍; ③反社会型人格障碍;④攻击型人格障碍; ⑤表演型人格障碍;⑥强迫型人格障碍; ⑦焦虑型人格障碍;⑧依赖型人格障碍。
一、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正常心理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个心理 过程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协调一致地在实践 活动中发挥作用。
一、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异常心理活动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 生异常改变,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是指人 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
正常群体
异常 群体
13.47/‰
人类智商的理论分布
(三)医学标准
心理异常是躯体疾病的一部分或症状表现.通常是那些与 心理活动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导致了心理活动的明显该 改变。
如,大脑的病变所致的心理行为异常
(四)社会适应标准
• 与被社会认可的行为常模比较,其行为能否为常人所理解, 有无明显离奇的行为
• 其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与常态有无明显不同
(一)内省经验标准 (二)统计学标准 (三)医学标准 (四)社会适应标准
(一)内省经验标准
病人的主观体验 • 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 • 自己觉得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被观察对象心理正常与否 的判断。
• 判断具有很大主观性,标准因人而异 • 不同的观察者有各自评定行为的标准 • 如果观察者接受同一种专业训练,对同一行为,也能形成
正常心理
异常心理
万事万物皆有正反方面,人的心理也不例外。
✓ 存在精神障碍的人的心理活动也并不是完全异常的; (如:人格有异常并伴有思维障碍,但感知觉可能正常)
✓ 经过系统治疗,心理的异常部分,也能得到改善或完 全被矫正;
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二、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大致相近的看法,甚至对标准
– 心理特征的测量显示为常态分布 – 在常态曲线上,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
则被视为“异常”。 – 以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判定,偏离平均值程度越大越不正常。
– “心理异常”是相对的,它是一个连续的界限。 – 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
等特殊条件下产生的心理障碍
4.精神病学分类
我国精神疾病的诊断与分类标准中,把心理异常分为十类: 0.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1. 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 心境障碍即情感性精神障碍;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神经症; 5. 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6. 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及心理卫生情况。
• 优点:比较客观,便于比较、操作简便易行。 • 缺陷:智力超常或有非凡创造力的人在人群中极少数,很少被认为
病态。不是所有的都是正态分布,心理测量本身受社会文化 的制约。
低于一般心理健康 水平(神经症与人格障碍)
严重心理疾病 (精神病)
一般心理健康水平
高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 极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常态分布曲线
三、异常心理的分类
2.临床医学分类 (1)心身疾病; (2)神经症; (3)人格障碍; (4)精神病。
3.医学心理学分类
⑴轻度心理障碍 ⑵严重心理障碍 ⑶心理生理障碍 ⑷躯体器质性疾病伴发的心理障碍 ⑸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 ⑹损害健康行为和不良的行为习惯 ⑺特殊条件下产生的心理障碍 包括在药物、催眠、航空
• 受到不同时代、地域、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不能一 成不变地看待
三、异常心理的分类
1.异常心理学分类 (1)心理过程障碍:①感知障碍;②注意与记忆障碍;
③思维障碍;④情感障碍; ⑤意志行为障碍;⑥意识障碍; ⑦智能障碍。 (2)人格障碍:①偏执型人格障碍;②分裂型人格障碍; ③反社会型人格障碍;④攻击型人格障碍; ⑤表演型人格障碍;⑥强迫型人格障碍; ⑦焦虑型人格障碍;⑧依赖型人格障碍。
一、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正常心理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个心理 过程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协调一致地在实践 活动中发挥作用。
一、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异常心理活动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 生异常改变,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是指人 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
正常群体
异常 群体
13.47/‰
人类智商的理论分布
(三)医学标准
心理异常是躯体疾病的一部分或症状表现.通常是那些与 心理活动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导致了心理活动的明显该 改变。
如,大脑的病变所致的心理行为异常
(四)社会适应标准
• 与被社会认可的行为常模比较,其行为能否为常人所理解, 有无明显离奇的行为
• 其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与常态有无明显不同
(一)内省经验标准 (二)统计学标准 (三)医学标准 (四)社会适应标准
(一)内省经验标准
病人的主观体验 • 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 • 自己觉得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被观察对象心理正常与否 的判断。
• 判断具有很大主观性,标准因人而异 • 不同的观察者有各自评定行为的标准 • 如果观察者接受同一种专业训练,对同一行为,也能形成
正常心理
异常心理
万事万物皆有正反方面,人的心理也不例外。
✓ 存在精神障碍的人的心理活动也并不是完全异常的; (如:人格有异常并伴有思维障碍,但感知觉可能正常)
✓ 经过系统治疗,心理的异常部分,也能得到改善或完 全被矫正;
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二、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