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吐心声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倾吐心声》教学设计
【教法目标】
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

巧导多练、以习作训练为主线,使作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沟通,使作文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引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同时创设一个有利于抒发真情实感的教学情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萌发和释放具有创新意识的习作潜质和潜能,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进取精神的培养。

写真情、说实话的个性化文章才能在学生的笔墨下应运而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文题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歌曲一一《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让同学们感悟自由美好的生活情景。

2•导言。

同学们的中学生活,看似平平淡淡,实则五彩斑斓。

偶尔对它细细咀嚼回味, 却是那般绕有兴味,那人事景物,难以忘怀,构成了你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喜怒哀乐,情感体验,成了你一股挥之不去的情愫。

若能将其中的生活浪花掬捧几朵,写入文章,倾吐你的心声,那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诸多情趣和色彩。

本次作文要写一篇抒情散文,要求:(1)内容是自我感悟;(2)选材、组材注意围绕中心;(3)运用适当的抒情方式。

(二)小组讨论,明确要求
1.自由阅读“写作要求”。

2•小组讨论:
⑴如何选择生活中自身体验感悟到的东西?
教师引导:学生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其中有许多东西值得写。

只有对最熟悉的
东西,才能有话可说;只有最动情的东西,才能自己感动,也让别人感动。

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是自己亲历的,自我体验到的,情感也最真挚。

情感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了生活就无所谓情感,所以要获得真情感,根本的经验就是去感受生活。

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密切相关,写作离不开生活,没有生活,也就没有写作。

另外,生活中许多真正感人至深的东西往往来自对超乎寻常、不同反响的生活内容的反思。

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展开思想的翅膀,去探寻真正属于自我的感受最深的内容。

无论写哪一方面的内容,都应该选择自己最熟悉、感触较深、理解较透的内容来写,只有这样,才能写出自己满意、别人赞赏的作文来。

(2)如何写好自己有真情体验的东西?
教师引导:对自己周围的人事景物要善于用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用笔墨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情感,写出来的文章才最有个性,也最能打动人。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感是文章的生命。

登山者情满于山,观海者情溢于海。

面对美好的景物,动人的人事,有了情感,自然就会产生丰富的想象,绚丽的色彩,这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会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充满无尽的情趣。

有了情感,就可以使我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章的内容就会层出不穷。

当然,要学会依照课文中的文章结构形式,适当地运用抒情方式,以朴实生动且抒情的笔触记录中学生活中的几朵小浪花,赞美那些拨动你心弦的人、事、物,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在你生活的周围闪烁着的酸、甜、苦、辣。

3.回顾本单元几篇散文的抒情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发言:《白杨礼赞》一一借物抒情;《囚绿记》一一咏物抒情;《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一一直抒胸臆;《草莓》一一情理相生。

()例文借鉴引领
1.自主阅读下面两篇文章,然后思考文后问题。

2•针对问题,小组讨论交流。

走是灯笼
总也忘不了小时候的那次经历。

离开姑妈家的时候还是响晴毒日的,走了不到一半路突然下起雨了。

开始还不觉得什么,等雨大了才知道情况的严重。

路边全是庄稼地,没有人家,连一棵树都没有,避雨,是妄想。

脚下的土路变成了泥路,每向前迈一步都得做出一个奋力拔腿的姿势。

虽然是夏天,雨水浇在身上还是凉凉的,接着就是从心里往外冷。

天变暗了,路上没有一个行人一一也许有行人也看不见。

脸上流着的雨水和眼前的雨幕使我只能看清脚下的一小片地方。

还有六七华里的路程。

当时的我还是一个身小力薄、刚满13岁的孩子。

我又冷又怕。

我想回姑妈家,但想到经过努力才换来的行程再用同样的努力倒回去,实在不甘心。

我想停下来,忽然想起爷爷说过的话:“等是窟窿。

”我不知道爷爷说的窟窿是指的什么,我甚至记不清爷爷是不是这么说的,我只知道,此时的我如果等,所面临的就是窟窿一一我将坠入苦难的深渊!“等是窟窿”这句即时得来的警句,在我的几乎空白的大脑里竟成了唯一的概念。

它警示我,无论多么艰难,也不能停下向前的脚步。

记不清摔了多少跤,也记不清是怎么回家的,但在雨中跋涉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等是窟窿”这句话,已经和这个情景融为一体,成为一条活生生的哲理融进我的生命。

它让我明白,不论是顺利的时候还是不顺利的时候,都不能消极地等待,更不能自甘堕落,都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不“等”的经历多了,再回顾当年的情景,在“等是窟窿”之上又多了一层人生的感悟:走是灯笼。

是的,当年在雨中的“走”是灯笼,后来所有的决不消沉的''走”也是灯笼。

(1)这篇文章所写的内容,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亲身经历?
答案:略。

(2)围绕“走是灯笼”这一中心,作者是如何选择组织材料的?怎样运用多种表达
方式的?
教师引导:作者从自己生活经历中选取“雨中回家”的一段记忆,刻画了雨中
“我”进退两难的心理,道出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主题一一走是灯笼。

灯笼是朦胧或昏暗中亮在人面前的希望。

旨在告诫我们,当人们陷入困境的时候,只有不停地走下去,才会带来希望。

不能消极地等待,更不能自甘堕落,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文章运用了多种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

记叙是议论和抒情的基础,议论突出了全文的主旨,抒情使主题升华,达到了寓理于境, 寓情于景的效果。

关于雪花
雪花在飘飞,飘飞。

像无数只萤虫在追赶,追赶。

虽然下雪的时候不是萤飞的时候,虽然下雪的时候仅仅是准备和开始春耕春播的时候,但我们可以从飘飞的雪花上看到熟透了的麦粒和稻颗,看到围绕着它们欢窜的亮透了的萤光。

雪越下越稠密了。

像无数只萤虫越飞越快活了。

我们的视野,我们的愿望也越发亮堂越发宽远了。

我在想:雪花正在把待发的种子滋润;荧光将要把长成的果实照耀。

在整个生产过程的两端,雪花和荧光遥遥相望而又确实紧紧相连啊!
雪花和萤虫都同样是孩子们喜爱的。

他们从空中把雪花采摘下来,把萤虫捕捉起来,轻轻地握着。

于是,他们的手被雪花染得更红了,被萤虫烫得更红了。

在他们的手上,我看见了岁月在燃烧,青春在闪烁……我看见了溶进雪花和荧光之间的、灌入种子和果实之间的,那无数股活鲜的红流;我看见了采摘和捕捉幸福生活的劳动品格和劳动才能。

……雪花在飘飞,飘飞。

孩子们在欢跳,欢跳。

我的心啊!也跟随着在飘飞,在欢跳。

(3)这篇文章是以自然景物一一雪花为题材而生发出赞美收获歌唱劳动的主题 (中
心)的,想一想,你能否也从司空见惯的自然景物的描写中生发出主题来?
答案:略。

(4)这篇散文想象奇特,联想丰富,与课文《草莓》有相似之处,你能简要概述文章是怎样联想的吗?我们如何用敏锐的心去感悟自然景物?
教师引导:作者从飘飞的雪花上联想到“熟透了的麦粒和稻颗”和“整个生产过程的两端”;从孩子们捧着雪花的小手上联想到“岁月在燃烧,青春在闪烁” 和“采摘和捕捉幸福生活的劳动品格和劳动才能”。

借助雪花和萤虫的某些相似之处,把准备春耕春播与收获麦粒稻颗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人们在下雪时的欢乐情绪。

情趣盎然,引人入胜。

3.播放《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3年十大年度人物”评选颁奖晚会(2004 年2月20日)片段。

(例如,介绍“飞天英雄一一杨利伟”的事迹,引发同学们写出激情和感动的文章来。


4•教师小结。

不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乃至刻画自我,都脱离不了对主题的表现。

要有真情实感地表现主题,必须善于观察生活,从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和兴趣爱好出发,从千姿百态的生活中掬取几朵浪花,抒发自我的情怀,倾吐自己的心声。

要善于构思,浮想联翩,善于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方法来表情达意,体现出作文的新颖独特个性和创新性,也充分展现出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灵性。

(四)编拟写作提纲
1.学生自主拟定写作提纲。

2•小组交流写作提纲。

(五)学生习作
写一篇亲身经历且有真情实感的抒情散文,题目自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