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芦花鞋反思(优选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芦花鞋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芦花鞋反思第1篇】
成功之处: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法宝。
没有情感的教学是平淡乏味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游离文本的教学。
学生交流对青铜的印象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浓浓的情意。
汇报中,学生们或是低沉的诉说,或是强忍的泪花,或是会心的微笑,或是动人的话语,感染了在座每一个人,也将这部作品的人性之美、大爱之美推向了高潮,阅读教学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整个交流过程中,努力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创设一个诗意的课堂,带给学生一次精神的旅行和享受,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畅所欲言中,激发他们更大的阅读热情。
不足之处:
对朗读的指导就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芦花鞋反思第2篇】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介绍整部作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介绍《青铜葵花》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告诉学生,《芦花鞋》是节选自《青铜葵花》
这部作品,这部作品主要讲解了人们在面对苦难时的坚强、乐观,展现了在苦难中的人性美。
(二)用小标题串联文章主要内容
《芦花鞋》这篇文章一共分为四部分。
上课时以学生学习为主,我先让学生把每一部分
根据文章内容归纳小标题,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然后根据每个小标题串联起来,就把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了出来。
(三)自读自悟,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这里我会以文章的第一部分的第五段为例,第五段“摘芦花”这个细节描写体现了青铜和葵花在摘芦花的’劳动中体会到的快乐,让我们看到生活在苦难中的青铜和葵花乐观向上的美好一面。
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找出印象深刻的内容,最后大家一起来探讨青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通过交流,学生对文章理解更深刻。
二、成功之处
用小标题贯穿文章根据小标题的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让学生学会了边读边联系上下文的阅读长文章的技巧。
在以后学习长文章的时候,即使没有把长文章分成几个小部分,学生也能够利用学过的小标题文章的方法,把长篇文章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根据每个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不足之处
(一)因为现在学生大部分生活都比较幸福,对于这种苦难的生活,理解得不是那么到位。
在讲解时老师应当适当补充《芦花鞋》的前因
后果,应该让学生运用想象力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芦花鞋反思第3篇】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写的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
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一个年近六十的干瘦的老头子的“英雄的行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跟孙犁的大多数小说一样,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本节课我重点放在对〈芦花荡〉的人物形象分析上:重点强调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分小组讨论,自主交流成果,我再加以评点。
全班讨论归纳出老头子的主要性格特点,板书在黑板上。
对于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我们一直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这节课中学生也时有精彩的回答,可是仍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学生对人物分析往往是局限于某一处,某一方面的性格,所以对人物的形象分析总是零碎的。
我说是自信自尊,你说是智勇双全,他说是老当益壮。
学生的困难在如何全面认识、客观评价小说中的人物。
其次,课上也只是少部分人的成果展示。
因为课堂有限,那么大部分的同学在这堂课中就是倾听。
倾听同学的发言,倾听老师的总结。
几十分钟一直在倾听。
所以有的同学走了神,有的同学做了小动作。
因为学生习惯了,反正上课老师总要说,总要总结的。
自己既不发言,也无须思考,只要听就行了。
长此以往,不愿预习、不愿思考、不愿举手的人就多了。
从课堂来看,学生发言的面并不大。
总之,从本节课看来,一堂课的目标设定、重点难点的确定都不应只是老师依据教材来定,而应依据学生认知教材的情况来定。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也不应只看课堂上那个别的精彩的师生互动,而应看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最终有了多少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