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自检自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救助自检自查报告社会救助自检自查报告「篇一」
一年来,我在同志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我是社区救助员、具体做的是低保工作、低收入工作、解困工作,以及守备街1 号的网格工作和兼职社工工作等。
现将自己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岗位工作基本情况
1、低保工作:是一项长期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它关系到困难群众的温饱问题及社会稳定。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认真学习救助工作的相关政策,随时掌握动态管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对前来咨询的群众耐心细致地解释救助政策。
今年还对353名低保户进行了实名的认证,给他们办理了民政惠民济困保。
通过入户走访今年共计减少低保20户、30人。
2、低收入工作:对低收入家庭进行了重新建档,对不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进行了剔除,对符合的进行了建档。
3、解困工作:每季度的爱心超市,元旦春节、端午等重大节日中我们都积极开展扶贫送温暖工作,切实把政府的关怀送到低保及低收入家庭中。
二、具体履职情况
1、低保工作:我社区现有低保户272户、353人。
2、低收入工作:有3户、5人。
3、兼职社工工作,通过对社区的服务对象的走访,对社区50名居民进行建档,对2户进行个案帮扶,对其进行了5次服务,基本达到结案要求、小组工作,开展一个能力提升小组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下一步努力方向
因我社区大拆迁,大量的低保户不在本辖区居住,低保的动态管理比较难,每季度的入户不能够保证,今后一定加强动态管理,与居住地的社区和物管公司做好信息的沟通和联系。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协助完成社区的其他工作。
以后我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服务居民中,力争把各项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社会救助自检自查报告「篇二」
今年我区社会救助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制定了《区农村低保实施细则》,推行城乡低保两级受理和低保工作人员及村干部近亲属备案制度,城乡低保进一步提标,低保资金及时发放,有效保障了我区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年在两级受理的基础上,继续全面推行民主评议、代表票决、三榜公示制度,做到动态管理、分类施保。
10月份我区有农村低保2506户、4724人,月保障金额176.2万元,一至十月份累计保障50494人,共收到低保资金1029.1万元(含政府配套200万元),发放保障金额936.9万元,其中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107.4万元,发放临时补贴161.2万元,累计人均补差185.5元,与去年同比增加54.1元。
二、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业务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救助制度,以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为载体,加大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3月5日,举办了国办[20xx]45号文件及解读专题培训班,先后两次开展业务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社会救助、救灾救济、社区建设、居家养老、医疗救助等,培训人员包括局业务科室人员、乡镇分管领导民政室主任、各村民政工作员及全区低保业务员,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达到了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目的。
及时出台了20xx年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转发市民政局关于城乡低保两级受理操作规程、近亲属备案制度等一系列的法规制度。
下发了《关于做好城乡低保两级受理和年度复核的通知》,同时实行周汇报月调度的工作制度,有效地完成了目标任务。
(二)加大督查力度,全面开民城乡低保核查工作。
结合省、市城乡低保大检查,我区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城乡低保两级受理和年度复核的通知,从4月底开始,利用2个月的时间对全区所有低保户进行全面核查,并加大对低保核查人员的培训,在区投资中心培训低保核查人员近百名,包括低保工作人员、乡镇分管领导、民政室主任、各村低保负责人,通过2个月的大核查,成效显著,全区农村低保共核减75户134人,新增6户12人;城市低保核减257户496人,新增57户89人,核减人员大部因收入超标或子女毕业、结婚,对核查通过的低保户全部实行三榜公示和网站公示,对核查取消的户要求镇村做好解释和稳定工作,同时实行低保了城乡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干部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全区共备案15户,30人,确保了低保公开、公平、公正。
(三)强化政策宣传,彰显公开公平公正。
根据民政工作特点,我们建立了区、镇、村三级宣传和监督网络。
1-10月共开展“民政工作进基层活动”9次,发放政策宣传单、宣传年画20xx0余张、宣传袋30000余个。
通过深入宣传,使广大群众对民政民生工程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为确保民生工程的公开、公平、公正,我们在每个村(居)聘请了一名民政工作监督员, 开设了低保公开栏;在局机关和
各镇、街道办事处设置了民政工作举报箱,公布了举报电话;在强化三榜公示的基础上,增加了市、区政务网公示。
今年下半年区民生办还制定了民生工程月公示栏,及时公示每月的低保信息,真正做到了程序规范、对象准确、公平公正,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强化规范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
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定期入户制度。
为了确保对象的准确性,始终坚持定期登门入户调查,通过实地了解,掌握低保对象最近的生活和家庭状况,决定其是否脱保或续保。
坚持逢进必查制度。
凡是新增对象都要低保工作人员经过详细调查核实,符合政策条件,才准予纳入,入户率达到100%。
坚持有查必评制度。
为了保证低保工作公开、公正、透明,凡是入户调查的对象,必须进行民主评议,无评议记录不予审批。
坚持三榜公示制度通过公示,接受群众评议,接受社会监督,实现“阳光操作”。
坚持低保档案归类整理。
低保档案整理是低保工作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全区低保档案按分类归档,在建立健全村(居)、乡(街道)及低保局三级原始档案的基础上,将低保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动态管理输入微机。
内容包括姓名、家庭人口、类别、身份证号码、变动时间等,使查阅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及时对低保对象的原始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和完善,将入户调查表、低保申请表、低保审批表等分类归档,实行专人专柜管理。
社会救助自检自查报告「篇三」
20xx年入春以来,我市部分县(市、区)遭遇了风雹、洪涝、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的袭击,致使部分县公共设施受损严重,受灾地区民房损坏、倒塌,对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及大棚经济作物造成了较大损失,灾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生活困难。
灾害发生后,我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立即深入灾区查看灾情,保障应急物资供应,及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确保了灾民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现将20xx年遭受自然灾害及冬春期间灾民需救助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情况
据统计,截止目前,我市共遭受了13次自然灾害,其中:1次雪灾,1次低温冷冻,6次风雹,4次洪涝,1次其他灾害。
总受灾人口124422人,紧急转移安置人次521次,农作物受灾面积13101.6公顷,其中绝收面积1468.6公顷;倒塌房屋679间,损坏房屋2559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7232万元。
二、救灾工作及评估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应急管理部门为有效提升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通过积极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能力提升工作,压紧压实基层报灾救灾责任,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加强。
灾害发生后,我市应急管理部门第一时间组织攻坚力量赶赴一线参与抢险救灾,灾后能有效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受灾地区实地了
解灾情,积极组织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妥善安置受灾人员,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并及时下拨救灾资金,缓解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
截止目前,共下拨市级救灾资金100万元,有效保证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据初步统计,我市20xx-20xx年冬春需生活救助人口218196人,其中:需口粮救助人口105566人,需衣被救助人口53307人,需取暖救助人口47917人,需其他生活救助人口44081人,共需上级资助资金15110.5万元。
三、存在问题
(一)基层报灾工作效率不高
机构改革以来,我市部分乡镇层面对报灾救灾工作认识不足,未严格按照要求及时报送灾情,导致出现灾情报送不及时,工作时效性差、推诿扯皮等问题。
(二)灾害信息员能力有待提升
今年以来,我市对基层灾害信息员进行了多次培训,但因大多基层工作人员接手此项工作时间不长,对灾情报送工作不熟悉、不清楚,会商渠道、灾种划分、损失评定等基础工作都存在一定的滞后,亟需解决。
(三)灾害救助标准需进行修订
我市原有的市级自然灾害救助标准为20xx年修订,已完全不能满足现有的社会发展和应急需求,待上级修订自然灾害救助标准后,我市将对其原有的救助标准进行合理的调整,确保救灾工作科学有效运行。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冬春生活救助工作,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认真调查摸底,掌握灾民困难情况
我们将组织县、乡两级应急管理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全面开展灾民生活摸底排查,根据调查摸底情况,按照《XX市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社会化发放工作方案》要求,制定灾民生活救助方案。
(二)及时督导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资金到位后,我市将督促各县(市、区)按规定、按流程使用资金,并确保资金拨付进度,及时将救灾款项送达灾民手中,保障灾区群众冬春期间生活不出问题。
(三)加强资金管理,保障灾民基本生活
在资金拨付过程中,我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将严格按照自然灾害基本生活救助资金的使用标准和使用范围,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资金管理,建立健全救灾台账,规范发放流程,确保冬春救助工作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