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疗建筑规划与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医疗建筑规划与设计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促使我国各个领域迎来新的发展阶段,而在这一过程中医疗事业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与改革。

医院在社会上的功能十分巨大,其内容和设施就决定了医院是一座复杂的建筑,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前进,在面对医院建筑的设计时,需要对医院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医疗建筑规划设计,满足平时医院功能及院感要求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新冠肺炎疫情情况下应急分级防控策略,做到“平疫结合”;其次还要考虑到医院的历史问题,考虑到医疗的科研力量、专业人才等。

对于大部分的医院来说,存在着随意建造、缺乏总体规划的设计、布局凌乱、无序等问题,为了让整个医院的医疗设计有统一的规划,就需要合理、分批地安排其设施建设,为传统医院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

关键词:医疗建筑;规划;设计
引言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医疗设施环境的要求也明显提高。

合理的医院室内设计可以为患者营造更加舒适、人性化的就医环境,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因此,应提高对医院室内设计的重视,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的理念、技术、材料等,以促进医院室内设计水平的提高。

1功能性需求发生变化是最本质的因素
(1)医院作为最复杂的建筑类型,其功能性本身就体现了“复杂性与矛盾性”的极端情形。

如医疗工艺流程的严苛性、设备的复杂性、空间的公共性,公共与隐私的矛盾、密集人群与舒适的矛盾、洁净与污物的矛盾、共享与专用的矛盾、效率与人性化的矛盾等当前的医院建设,在医疗空间使用和运行过程中,大多数使用需求和功能发生的变化,都是为了解决上述矛盾。

很显然,医院固有的
不合理之处,让人们有充足动力对它进行全新的设计和建设。

(2)现代医学科
技的高速发展,最新诊疗手段的出现、医技检查及治疗设备的频繁迭代更新,都
对医疗空间的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尤其是医技科室用房的工艺流程布局,均围
绕着核心医技检查设备来布置,例如从X射线的发现,到近几年的非直接影像等
先进技术,深深地影响了医院建筑的平面布局。

无人可以预测到将来科学技术,
医疗技术更新必然导致医疗空间使用方式、工艺流程、空间尺度的变化。

2医院建设融入现代设计理念
2.1门诊
医院室内设计中,应以便于医患交流为主要目标,对门诊进行合理设计。


门诊设计中,桌椅摆放是重点,应以确保医患之间便于交流沟通为主要目标,对
桌椅进行合理布置,确保医患能够舒适地展开对话。

同时,桌椅应当靠近电源,
便于医患交流的过程中,医护人员方便地操作电脑等系统,看片的灯源与挂设方
式应以便于医生操作为目标。

诊室装修设计中,应尽可能地设计为简洁自然的风格,优先选择易清洗的材料,如丝光乳胶漆等作为墙面的材料,可以选择PVC、
地砖等作为地面材料。

此外,应以便于医生使用为目的,对诊室内部的洗手池进
行合理设计。

水池后墙的材料应具备良好的防水、防渗性能,如可以设计为面砖,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装饰元素,以提升洗手池的整体效果。

2.23利用信息技术,助推医疗建筑数字化转型,提升医疗建筑管理水平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医院信息化水平发展日新月异,
医院运用信息技术在诊疗、检验、检验结果协同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大大
提升了医院诊疗的效率。

与此同时,建筑的智能化管理、楼宇自控程度越来越高,也要求医疗建筑推行医院的管理转型,例如:攸州中心医院项目在智能化建筑中
加入了电梯智慧系统,使每一个病人在等候电梯的过程中能清晰知道候梯时间及
电梯拥挤程度,这就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就医友好体验。

2.3空间的适应性
创造一个可适性强的医疗空间,以适应医疗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多次功能调
整改造。

空间的适应性体现在:协作性、灵活性、移动性和生长性上。

(1)可
更新的“插件式”模块化功能,是一种较好的适应性方式。

模块空间强调单元化,为空间内的变化提供基础条件。

门诊、医技、住院的各模块单元,通过交通网络
组合成有机整体,各个模块间可进行灵活自由的组合变换,来适应各种功能性变化。

(2)在模块中集中布局刚性区域,可使得医疗用房空间相对完整,使诊疗
活动可使用的弹性区域的面积最大化,同时有利于全生命周期中的多次功能更新、灵活改造。

(3)空间模数化、模块化、标准化,使得医疗建筑的功能布局,可
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调整,使空间能弹性适用于不同功能性的诊疗活动。

(4)空间生长性,体现在动态转化多样化的弹性空间,可连通、共享、转化的
空间如绿化、互动区、等候区、休息区、活动平台。

(5)传统设计流程,导致
医疗功能空间布局滞后于大型医疗设备的发展,导致频繁的二次更新和拆改。

因此,应深入研究大型高科技医技检查设备、放疗设备、手术治疗设备与建筑空间
的融合,并考虑其迭代更新的可能性。

2.4装配式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设计
按当地政府对绿色建筑的专项规划要求,建设区域内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
为主的医疗建筑必须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和装配式建筑标准。

该工程的装配
式建筑评价执行浙江省地方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DB/33T1165-2019)。

装配式建筑的评分内容包括主体结构、外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
管线等三方面内容。

该项目的竖向构件、横向构件、楼板、楼梯等都采用了装配
式钢结构。

另外,外墙采用了装配式ALC(蒸压轻质混凝土)墙板,立面外部装修
采用了保温隔热一体化板。

在内部装修方面,采用了装修和土建一体化设计。

最终,该项目的建筑装配率自评为84.57%,达到AA级装配式建筑的标准。

同时,装配
式钢结构的应用给绿色建筑评价带来了一些有利因素。

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最终设计成果的自评得分为80.2分,高于二星级绿色建筑
必需的70分。

这为建筑通过绿色施工、绿色运维等措施拿到加分项的得分,从而
达到三星级绿色建筑必需的85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5智慧医院
医院的建设应运用更多智慧化手段,比如计算机、通信、网络、信息化、数
字化、自动化控制、大数据、AI、物流网等先进技术,从而提供温馨、舒适的就
医和工作环境,降低能耗,更加绿色、节能、环保,同时方便就诊,提高医疗服
务的响应速度及服务水平,提升临床工作效率,提高医疗质量,最终实现医院的
安全、可靠、高效、稳定运营。

3绿色医院建筑建设建议
(1)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医院建筑作为与人民
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类型,同时多数为政府投资类公益建筑,全面执
行绿色建筑标准,不仅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也有利于医院建筑的设计、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

(2)加强标准支撑,引导绿色医院建筑全过程实践。

加强绿色医院建筑从立项、设计、施工、验收、运营全过程标准体系研究,同时
与医疗卫生行业充分协作,将绿色医院建筑的建设与医院管理的实际需求结合,
与现阶段新冠肺炎防控形式相结合,与时俱进的制定出符合现阶段医院建设和运
行要求的标准体系。

结语
医院的总体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及时围绕以人为本及可持续发
展的核心理念,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提供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同时提升自身的质
量和竞争力,促进医疗建筑设计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梁毅.探究医院室内装饰装修的重要性及施工要点[J].房地产世界,2021(24):138-140.
[2]林建可.塑造“疗愈之林”:无锡凯宜医院室内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
装备,2021,22(9):38-41.
[3]胡志韩,李久安,张胜利.医院走廊管线优化及综合支架设计[J].施工技
术,2019,48(S1):1498-15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