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和教案书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中安排了两个由生活实际活动中所 提炼出来的“活动与探究”,通过活动来加 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能 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评价能力。 进一步明确了化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化学的 方法。
课题3 走进化学世界
(二)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的教学内容,内容丰 富多彩。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殷实的 史实出发,展示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 关系。突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 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注意培养学生主 动参与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内容密切联系学 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 学等方面,体现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以及化学发展的新成果;并在对学生进行科学 精神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二、如何备课、准备教案 备课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大纲(课程标准),通读、精读教材 2.分析、研究本节教学内容 3.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4.学习和阅读参考资料,予做实验 5.设计板书,准备教具(包括实验用具) 6.誊写教案,并熟悉教案
§1-1中学化学教学系统设计 (2)
2.分析、研究本节的内容
板书的功能与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式
配合讲述等行为,向学生提供学习内容的 视觉通道的信息。 提供学习内容的要点和结构。 为识记、保持、再现学习内容提供线索。 为师生将注意集中于共同内容提供了现实 载体。
板书的表现形式
从重要性和详略程度的角度看,板书主要有两种表 现形式 : 系统板书(或称主板书、正板书)和辅助板书(或 称辅板书、副板书)。 系统板书要完整地反映出教师当前的讲述内容和思 路,包括内容框架、重要的概念、基本要点、主 要结论和重点词汇等。 辅助板书反映的是与当前学习有关但相对较次要的 内容,如先前学过的概念或公式、某些细节的推 理过程、具体的演算步骤等等。它对系统板书起 辅助、说明作用。
一 单元结构
(一) 本单元在全书中的地位
初三化学是一门起始学科,第一单元作为 起步阶段的化学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 趣,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树立学好化学的信 心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第一单元作为化 学的启蒙教育,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正确 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逐步掌握在化学学 习中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 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获 取化学知识等方面也起着先导的作用。
(1)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培养 学生的交流和评价能力。
(2)引导学生明确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 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课题3 走进化学世界
(1)知道一些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 途,并学会一些基本实验操作。
(2)初步体验科学的态度、合理的 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 功的关键。
二、本章结构
本章内容共三节,分别为氧化还 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能 量变化三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本节是 正式学习高中化学的第一节。从本节 开始,学生将会见到大量的丰富多彩 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初中知识为起点 本节安排了四方面的内容
1.狭义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2.广义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3.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4.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在课题2的基础之上,结合具体 的实验和“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进 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仪器的洗涤等 基本操作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 必要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 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课题1
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使学生知道什么 是化学以及化学有什么用。 课题2
(1)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和脉络 (2)分析研究本节的科学内容(知识、 思想、技能等) (3)注意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与前后 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读),不能脱节 (4)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 点及实验的意义
教案的基本格式
(1)授课的章、节、题目 (2)本节的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和难点 (4)教学用具:模型、投影仪(投影 片)、计算机辅助教学;重点是实验用品 (5)教学过程 (6)提问和板书、课后小结和布置作业
这里应注重用单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 电子的转移不作要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 的学习,培养学生熟悉事物应树立由量变 到质变,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第二节:离子反应。本节可以说是对初中知识的总结 和提高。在学生现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为起点进一步加 深了对知识的熟悉。该节知识内容安排: l.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 2.电解质导电的内因和外因及其判定。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 4.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5.离子反应。 6.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7.溶液中常见的离子反应类型、发生反应的条件。 8.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问题 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素质。
教案作业
以前一阶段教材分析的内容为基础书写教案: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参考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化学》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 编著 2003年6月第1版。) (下次上课时交)
§1-2 中学化学教学与 课后评析(1)
1. 要围绕本节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2. 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灵活使用 教案 3. 掌握好教学的基本步骤和节奏 4. 规范教学
本章是正式学习高中化学的第一章,除第 一节氧化还原反应对于高一新生来说有一定的 熟悉程度,其他内容则较为生疏。由氧化还原 反应开始学习,这一安排有利于初、高中知识 的衔接,同时也降低了知识的起点和难点,有 利于学生有一良好的学习开端。另外通过氧化 还原反应中新知识的教学,也让学生感受到初、 高中学习的差异,有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高中 的学习。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则 是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过程的本质问题,这为 以后的知识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使得学生可 以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后续知识。
【重点、难点】
1.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熟悉氧化 还原反应和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
2.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4.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5.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 写方法。 6.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7.研究性课题的指导和实施。
教材分析 作业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参考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必修)《化学》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 社化学室 编著 2003年6月第1版。)
§1-1中学化学教学系统设计 (1)
一、如何写教学计划
1.教学计划分类: 学期教学计划 单元(每章)教学计划 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板书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要点式板书 总分式板书 对比式板书 表格式板书 线条式板书 图解式板书
板书行为的维度分析
板书内容在黑板上安排方式和位置不同,板 书所获得的效果也不同 板书形式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匹配程度 板书形式与学生特征的匹配程度 板书的适时性
板书的运用策略
教师在课前要预先设计好板书 教师在课堂中要不断地观察学生的反应 教师书写板书时应做到字迹清晰、醒目 教师应尽量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干扰学 生注视板书 不要连续长时间板书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在初中已学习过放热、吸热现象的基础 上,本节内容上作了两方面的安排。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本质。 2.常识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 养学生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等意识。通 过本节的学习要树立节约能源、开发新 能源的观念,养成一切从全局出发的基 本素质。
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1)
1. 要围绕本节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三个维度) 2. 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灵活使用教案(根 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教 学过程) 3.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关注学生掌握了什么, 而不是只关注教师讲了些什么,应该注意 到学生的反应 4. 掌握好教学的基本步骤和节奏 重点内容:用的时间要多一些,讲得慢一 点
新课标教科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新教材 的绪言部分着重介绍了化学的历史、
发展、当今化学科技的成就以及其在推动社会 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教材如此安排是基于二个 目的:一是在学生现有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介绍 化学的最新成就,让同学对化学这一学科产生 爱好和憧憬;另一是必需改变过去化学成为污 染、有毒、危险等不良形象的代名词,郑重的 指出化学是人类进步的要害这一被忽视的价值 问题,让学生能正确熟悉化学这一学科,可以 说绪言的作用就是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价值观, 对学生同时也是对社会起到以示正听的作用。
可以说,第一章的教学内容在高中阶段起 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本章内容理论性强, 初、高中跨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务必遵循教 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规定,不宜任意拔高或拓 宽。这里应注重一点,高一新教材,教材无论 从形式上、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教材变 化的根本着眼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 在把握化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更强调化学在生 活、社会中的作用,更强调学生对于化学知识 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 科学观和价值观。对于这一点教材中新增了家 庭小实验、研究性课题的内容。
2008年4月9日
教材分析的内容:
•全套教材的知识体系;
•全章知识体系,全章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 作用;
•本节教材在全章的地位作用 •本节教材的基本内容、逻辑关系
•对教学内容的层次要求
•教学重点
教材分析案例
旧版教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高一化学绪言、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 能量变化》教材分析
教育实习中常常出现的问题(1)
1.紧张,声音放不开,面无表情 2.讲课语速快,不顾学生反应,师生 之间缺乏互动 3.重点不突出,平铺直叙 4.时间把握不好 5.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上,应变能力太差 6.上课时,小毛病时有出现(如方程式 丢↑↓等)
教育实习中常常出现的问题(2)
7.实验准备阶段,想起什么要什么,没有统筹 安排,同学之间合作得不好,仪器、药品损 耗量太大。实验基本操作不过关,手发抖的 现象比较普遍。
8.多媒体使用不恰当,不能充分发挥媒体的功 能。不能很好地处理使用媒体与板书设计之 间的关系。
教育实习中常常出现的问题(3)
9.课后评议(无论是试讲还是正式上课),同学 之间不要有所顾忌,要开诚布公地、毫无保留 地提出中肯意见,评课的过程对自己也是一个 学习的过程。(绝大多数学生不会评课) 10.实习时不要将同学之间平时存在的矛盾带到实 习中,同学之间要相互合作。 11.一定要尊重中学指导教师,要与中学指导教师 搞好关系(当你的观点与中学指导教师的观点不 一致时,你应如何处理?一般要求你要保留意 见或恰当的解决)
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2)
5.规范教学: 规范使用教学语言、教学用语、规 范实验操作、规范使用教学用具; 板书设计要合理、规范、清晰; 教师的穿着打扮要端庄,不能浓装艳抹。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表现都会对学生产生潜 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沸点大小(还是高低) 密度高低(还是大小) 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语言不能使学生产生 “歧意”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以丰富 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感知化学是一门有用的科 学,以及学习化学的价值;并从中认识到化 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 规律的科学。 2.用一些重要的历史史实介绍了人类认识化 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学科的历史和方法, 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有力地 展示了化学的重要作用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