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
总分值是:150分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上传时间是:30分钟
考生注意:
号周一19:00至22:00。
2.选择题在线提交。
主观题答案标准写在纸质答题卡上,拍照上传至好分数。
学生上传主观题时注意:
1.一小题一传,使用编辑剪裁,只保存此题外框及框中答案内容;
2. 竖屏拍照,以保证上传图片是正向,假设图片不是正的,请旋转至正向后再上传;
3. 在答案正上方拍照,必须保证图片明晰,因上传图片模糊导致无法辨识的0分;
4.尽量一题只上传一张标准图片,作文需要上传多张图片的,请在编辑时在左上角标注
阿拉伯数字序号,依次上传,方便教师修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
题一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承受度,可能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在美知乎Quore上,有不少
人发帖讨论“你读过最美的中国诗词是什么〞在另一些论坛上,也有很多网友讨论分享自己
喜欢的中国诗词。
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国外读者不仅涉猎广泛,有的还见解深化,让人颇感惊喜。
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
一位网友说,他家隔壁曾住着一位荷兰女士,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该网友,以感谢他对自己的帮助。
在诗集的封面上,她手抄了月下独酌这首诗,可以想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式的诗意,同样可以丰盈国外读者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
与一共鸣。
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
从莫言、
刘慈欣、曹文轩等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
到欢乐颂等影视作品纷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剧“华流〞……中国文化的世
界“能见度〞越来越高。
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领城:在“武侯世界〞“引力世界〞等翻译网站上有近400万的活泼用户在“追更〞中国网络小说。
假设说曾经的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一些小圈子里品读、研究的对象,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
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场为更多普通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空气〞。
翻译程度的
进步、网络交流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
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
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思想内容承载量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虽然有些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化文化影响的更少。
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就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
今天,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而早期西方传教士翻译红楼梦时,可是一度将宝玉错认为女孩。
误解与曲折并不是问题,精彩的中国故事,往往都会
经历由浅入深的承受过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打造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
让真正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更多地传播出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季羡林曾说过:“中国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文化大国,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奉献的
是中国文化。
〞今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文化,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日益进步的国际地位,一
方面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显纯熟与自然。
让更多的“长安花〞走出去,与世界一共赏中国文
化之美,人类文明将会拥抱更多的可能性。
(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31日第5)1.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3分)
A.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承受度,已经超过很多人的想象,连普通外国人也喜欢中国诗词。
B.如今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之所以可以“走出去〞,主要是因为翻译程度的进步、网络
交流的开放。
C.包裹着传统文化外衣的网络文学虽然已“走出去〞,却几乎没有可以真正传递中国文化的
精神气度和价值理念,没有产生深化的文化影响。
D.中国文化“走出去〞之路虽坎坷不平,但假设能解决好传播载体等问题,精彩的中国故事将
可能更多地传播出去。
2.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3分)
A.荷兰女士送李白诗集的事例,说明了中国诗词既是外国网友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他
们情感交流的工具。
B.作者从中国诗词、当代作家作品、影视剧和网络文学等方面,来举例阐述中国文化近年来已经“走出去〞的观点。
C.对“走出去〞的中国文化,作者一方面指出了它们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出理解决问题的多项详细措施。
D.对中国文化“走出去〞,作者先举例,再分析,最后展现让更多的“长安花〞走出去的希冀。
3.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3分)
A.中国诗词可以丰盈国外读者们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与一共鸣,受到他们的喜欢也应该与此相关联。
B.当今中国文化只有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才能为更多的普通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空气。
C.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关键是打造更多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传播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
D.精彩的中国故事“走出去〞,往往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承受过程,也可能产生误解与曲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12分)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产业扶贫抓出了新特色,全贫困地区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深度挖掘潜力,坚持场导
向,优化资源配置,产业构造日趋优化,打造出了多种特色产业扶贫形式。
为适应场需求,因地制宜调整产业开展形式,打造了“富硒农业+扶贫〞“超级稻+
扶贫〞“生态循环农业+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特色产业扶贫
形式,100%的贫困村、70%的贫困户有了特色支柱产业,贫困地区开展动力更加强劲。
通过完善政府与金融机构对接、信息征集互联一共享、效劳保障、风险补偿等机制,确保有贷款意愿的贫困农户都能“应贷尽贷〞“应贴尽贴〞,累计为万贫困户发放小额贷
款余额亿元。
据官方统计,2021年,一共实现7498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96个贫困村摘帽出列。
全贫困人口减少到万人,贫困村减少到290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
(摘编自杨志雄走出产业扶贫新路贫困村特色支柱产业全覆盖)
材料二:
消除贫困是人类一共同的愿望。
HY成立70年以来,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创造了世界奇迹。
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区域性整体减
贫成效明显,贫困群众生活程度大幅进步,贫困地区相貌明显改善……这些不仅为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奠定坚实根底,也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要奉献。
HY成立70年来,中国成为全球最早实现结合国千年开展目的中减贫目的的开展中国家,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
一是我国减贫速度明显快于全球。
二是为全球减贫提供中国经历。
三是积极开展国际减贫。
(摘编自一图读懂HY70年减贫成绩单)
材料三:
从产业扶贫到安康扶贫,从教育扶贫到生态环保扶贫,近日举行的2021年全国扶贫日系列论坛,总结过往,探究将来多样化、差异化的扶贫形式,可以说是一次脱贫智慧的交流激荡、脱
贫思路的集体展示。
“要想富、先修路〞,这把脱贫致富的“万能钥匙〞只适用于贫困人口体
量庞大、分布集中的以往情况。
当前扶贫进入决胜的冲关阶段,大水漫灌势必造成跑冒滴漏,唯有将“一招鲜吃遍天〞变为“一地区一法子〞,才能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确保贫困人口一个不落地摆脱贫困。
这也是精准扶贫的题中之义。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需要“锁找钥匙〞,也要“钥匙找锁〞。
假设说因地施策、因人施策是针对问题找措施,各方也应各展其才、各显其能、带着特长做帮扶。
脱贫攻坚的事业不是个人的事,需要社会总发动、全民齐上阵,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农业大学发挥学科优势,帮助地方搭建“农业科技110〞“农业科技网〞等信息效劳平台;政府交流办、宜昌夷陵区政府、电商平台等多方联动举办的“奔跑吧柑橘〞扶贫公益活动,让夷陵柑橘成了“网红〞,带动了特色农副产品销售;中国扶贫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发挥链接优势,整合资源、支持各地“儿童之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各方参与,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握指成拳,已形成高效有力的大扶贫格局。
每一个脱贫故事背后,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假设说产业扶植、就业协助、消费扶贫让老乡
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医疗扶贫、教育扶贫、光伏扶贫那么立足于补齐根底设施建立、弥补公一共效劳的短板,既有输血也有造血,既立足当下又着眼将来,既要物质脱贫也要精神脱贫,方可形成有层次、有质量的扶贫帮扶措施体系。
一项措施的效果有限,打出有主有次、有先有后、有
大有小的攻坚组合拳,才是“啃硬骨头〞“攻老大难〞的治本之策。
(摘编自臧荀多措并举,凝聚脱贫攻坚最强合力)4.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3分)
A.HY成立70年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之路,获得了令世人瞩
目的成就,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
B.的产业扶贫工作的成功在于完全依托使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调整产业开展形式,
走地方特色产业的道路。
2021年全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为1985年的15%左右,说明1985年至2021年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年年持续增长。
D.中国的减贫工作的经历和方法是中国特有的,为人类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经历和中国智慧,
也为全球一体化经济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5.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3分)
A.的“超级稻+扶贫〞“生态循环农业+扶贫〞“光伏+扶贫〞等特色产业扶贫方式发挥了
科技优势,助力扶贫工作。
B.地方扶贫工作是政府与社会各方力量的凝聚,例如搭建地方信息效劳平台、举办扶贫公益活
动、建立各地“儿童之家〞等。
C.从农村贫困发生率来看,2021年中国西部地区贫困发生率高于中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最低,
脱贫工作成效显著。
D.中国特色减贫事业创造了世界奇迹。
这其中从各地的实际出发,“一地区一法子〞的精准扶贫方针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6.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当前形势下中国如何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15分)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鲁迅先生的温顺
叶浅韵
①近间隔与鲁迅先生对视,已经10天了,这是先生留于人世的能量场,我有幸被吸纳。
一出房间门,我就看见先生的像,悬于空中的先生有些虚幻。
在这个以先生名字命名的文学院里,被各种HY拓宽的维度与自我的渺小像一对经典的矛盾。
对立统一,又不断向前开展。
先生的目光里,有威严和神圣,又似多了一种温顺和亲近,令我的呼吸中也有了些春天的芬芳。
②书本里,画册上,先生一张冷峻的脸,像是这世界与他有仇。
与我在这里天天亲近的先生塑像,莫名的大不同。
我忘记了他在彷徨呐喊中医治黑暗、腐朽和麻木,忘记了他曾怀抱“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肝义胆,忘记了他的作品被人称为匕首和投枪。
窗外的风,
正恣意地摇动嫩黄的柳条,玉兰多情,梅花呢喃,喜鹊喳喳。
这样的时刻,适宜思念先生。
③坚硬中的温顺,像绝壁上生香的花朵,令人迷恋。
领先生的爱情之花为许广平绽放时,一定像极了楼下盛开的梅。
苦寒中的香气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清风与蝴蝶不请自来。
他是她永远的小白象,她是他亲昵不尽的枭蛇鬼怪。
称呼里收藏不住的爱,穿越时空,仍然是完美无比的品牌精神食粮。
在惺惺相惜中,被人艳羡,也被人嫉妒。
谁是谁一世未了的青梅,谁又会是谁一生要摆渡的桃花。
只要是你,只要有你,万水千山飞不尽的才情,在一粥一饭里,
在一纸一句里。
④而在先生与萧红的一段对话里,更让我看到一个情趣昂然的鲁迅。
素知先生博学多才,
在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头衔之外,还有翻译家、书法家的称呼,就是说起时尚穿着也头头是道。
从款式说到颜色,从搭配说到装饰。
他说穿着,讲美学,也在说生活露性情,先生全然成了时尚达人。
⑤有时,我也会看见一个顽劣的鲁迅先生,他看见有人随地小便时,用橡皮枪瞄准人家。
他的心里不仅居住着温顺,还收藏着得意,甚至还有些小坏坏。
当一个孩子身上自然流露的天性在一个成年人的身上呈现时,便变为一种喜剧的色彩,增添了更多的生活质感。
有时我很想在寂静的深夜,模拟先生用三个手指(而非食指和中指)燃烧香烟的样子,试着穿过烟雾缭绕的空间理清自己混乱的思绪。
⑥先生走的时候正值壮年。
55岁的年龄,正是智慧峰值期。
临终遗嘱有7条,除了交代丧事从简,还交代幼儿周海婴“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者美
术家〞。
还有一条说,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
最后一条是:万勿接近“损着别人的牙
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
鲁迅先生至死也是一个是非恩怨清楚的人,记着人应许
他的事物还没兑现,记着该报的仇恨一定要报。
他与如今处处主张宽容,宽容到要把“看不
惯别人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当座右铭的反人性的做法是多么格格不入呀。
先生的温顺是有
棱角的,有棱角的地方,自成方圆。
⑦翻阅历史典籍,从中国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的路上,什么妖魔鬼怪,狐媚幽仙,才子佳
人。
侠盗勇士,奴才无赖,他们自有高贵和卑贱的安身立命处。
惟有神超越一切之上。
先生温顺地看着世间万物的变化,不悲不喜,不怒不嗔。
东西南北,各方各圆。
⑧生死之外,世间并无所谓大事。
我在一尊神圣的塑像面前,再惊天动地的语言都已是多
余。
春光正好时,我恰好清醒。
窗外,春天正在画里。
(原文有删改)
7.以下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3分)
A.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书本、画册中鲁迅先生那冷峻的面孔,但作者却另辟蹊径,从鲁迅文学
院中的鲁迅塑像显露出的温顺的目光写起,让人耳目一新。
B.文章第③段作者运用比喻修辞和富有诗意的语言,以“楼下盛开的梅〞喻鲁迅和许广平的
爱情,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形象地写出鲁迅先生和许广平的美妙的爱情。
C.文章第⑥段作者写鲁迅先生临终遗嘱。
这些遗嘱里有对周海婴将来职业的要求,有对无原
那么主张宽容的痛恨。
作者将其与现实进展比照,这是为了表现鲁迅先生高超的智慧。
D.文章第⑦段中,作者的视线在历史典籍的光阴中穿梭,对鲁迅先生温顺对待世界之一切的
态度予以高度评价,朴素平实的语言中透露出睿智的深邃。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鲁迅先生的“温顺〞详细表如今哪些方面。
(6分)
9.本文的中心内容在于写“鲁迅先生的温顺〞,而结尾却写“我〞在春光正好时恰好清醒,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此题一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一)檀道济,少孤,居丧备礼。
奉姊事兄,以和谨致称。
高祖创义,道济从入京城,参
高祖建武HY事,讨平鲁山,禽桓振以建义勋,封吴兴县五等侯。
卢循寇逆,群盗互起,郭寄生等聚作唐,又从刘道规讨柏谦、荀林等,率厉文武,身先士卒,所向摧破。
及徐道覆来逼,
道规亲出拒战,道济战功居多。
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以道济为前锋出淮、淝,所至戍望风降服。
至成皋,伪兖州刺史韦华降。
径进,伪平南将HY陈留公姚沈归顺。
凡拔城破垒,俘四千余人。
议者谓应悉戮以为京观。
道济曰:“伐罪吊民,正在今日。
〞皆释而遣之。
于是戎夷感悦,相率归之者甚众。
景平元年,虏围刺史竺夔于城,夔告急。
加道济使持节、监征讨诸HY事,与王仲德救。
未及至,虏烧营,焚攻具遁走。
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徐羡之将废庐陵王刘义真,以告道济,道济意不同,数陈不可,而不见纳。
羡之等谋欲废少帝,讽道济入朝。
既至,以谋告之。
将废之夜,道济入领HY府就谢晦宿。
晦其夕竦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
太祖未至,道济入守朝堂。
上即位,进号征北将HY。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
太祖寝疾累年,彭城王义康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可复制。
十二年,上疾笃,会北魏为边寇,召道济入朝。
十三年春,将遣道济还镇,已下船矣,会上疾动,召入祖道,收付廷尉。
薛彤、进之并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以比张飞、关羽。
初,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
“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选自宋书·檀道济列传)
(二)太史公曰:……然(项)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
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心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
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
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0.以下对文中加下划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3分)
A.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
追/乃止
B.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
追/乃止
C.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
追/乃止
D.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
追/乃止
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3分)
A.戎夷:文中泛指少数民族部落。
其中“戎〞泛指我国古代西方的少数民族,“夷〞指我国古代或者者四方的少数民族。
“夷歌数处起渔樵〞的“夷歌〞指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B.景平:年号。
年号是古代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此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
C.长城:此处的含义不同于“乃使蒙恬北筑长城〞的“长城〞,而是指守边御敌的将领。
诸葛亮就曾经自许为“塞上长城〞,无奈身死五丈原,使得后世英雄泪湿衣襟。
D.背关心楚:放弃关中之地,渴望回到楚国旧地。
关中,指函谷关以西,今一带。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3分)
A.檀道济守孝尽礼,尊奉兄姐。
檀道济在父亲丧事期间做到了守孝尽礼;他对待姐姐和兄长,
非常恭敬和睦,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B.檀道济追随高祖,累获战功。
高祖刚举义时,檀道济就随从他进入京城,其后屡次参与讨伐之战,身先士卒,立下了许多显赫战功。
C.檀道济力排众议,释放俘虏。
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总一共俘获四千多人,有人建议将这些人全杀死并运回京城示众,但被檀道济全部释放并让其回家。
D.檀道济威名甚重,受人敬仰。
他在将要废除庐陵王的那天晚上,进入领HY府跟谢晦一同住宿。
谢晦那晚恐惧不安,难以入睡,而檀道济一倒在床上就睡熟了,谢晦因此佩服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徐羡之将废庐陵王刘义真,以告道济,道济意不同,数陈不可,不见纳。
(5分)
(2)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5
(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一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岁暮①[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
,鼓角动江城。
天
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
②雪岭:又名雪
山,在(今)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3分)
A.这首诗的诗题“岁暮〞二字,给人一种凄凉之感,给全诗定下了消沉的调子,罩上一层黯淡的色彩。
B.颔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诗人用“烟尘〞代指边境战事。
C.本诗采用了比照的手法。
如颈联中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尾联身为江湖之士的杜甫“敢爱死〞
比照。
D.尾句“寂寞壮心惊〞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寄人篱下的漂泊生活的不满,以及内心的孤独寂寞。
15.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一共1小题,6分)16.补
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6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先评价了列子的御风而行,接着指出“▲, ▲〞,才
能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真正做到无所凭借。
(2)屈原离骚中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有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的两句是“▲, ▲〞。
(3)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白居易琵琶行用“▲,
▲〞两句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粒小小的糖丸, ▲的是很多人童年里的甜蜜记忆。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粒糖丸里包裹着的,是病毒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学院原院长顾方舟为抗击脊髓灰质
炎而无私奉献的艰辛故事。
当时,国际上存在“死〞“活〞疫苗两种技术道路。
选择死疫苗最
稳妥,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但▲后,顾方舟认定,( ▲)。
疫苗三期试验的第一期需要在少数人身上检验效果,这就意味着受试者要面临未知风险。
顾方舟▲地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
吉凶未卜的一周过去后,他的生命体征平稳。
1960年底,首批500万人份疫苗在全国11个城▲开来。
投放疫苗的城,流行顶峰纷纷削减。
之后,经过反复探究实验,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糖丸疫苗产生了,并逐渐走到了每一个中国的角落。
顾方舟也被很多人亲切地称为“糖丸爷爷〞。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哪
一项(3分)A.装载深思熟虑义不容辞推
行
深思熟虑义无反顾推广
深谋远虑义无反顾推行
深谋远虑义不容辞推广
18.以下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