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多曲霉菌提取液对培养人肺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微生物检验在肺部曲霉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微生物检验在肺部曲霉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微生物检验在肺部曲霉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621000 四川绵阳【摘要】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在肺部曲霉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2月-2022年12月)治疗的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76例,均通过微生物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通过GM试验、G试验、痰培养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37%、84.21%、69.74%,GM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更高,三种试验的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P<0.05)。

结论:临床在对肺部曲霉菌感染进行微生物检验时,通过GM试验可提高阳性检出率,诊断效果更为显著,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肺部曲霉菌感染;诊断;应用效果曲霉菌的分布范围较广,且在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较强,可耐高温,当患者遭受肺部曲霉菌感染后会加速传播,难以将病原体彻底清除,患者会有持续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

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对肺部血管造成进一步侵袭,当肺部曲霉菌感染的肺部组织被破坏后会加重炎症反应,严重时会造成肺组织坏死,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所以必须尽早诊断和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菌。

目前,临床主要会采取微生物检验的方式来诊断肺部曲霉菌感染,然而微生物检验方法不同,阳性检出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差异,继而会影响到临床治疗[1]。

本研究就微生物检验在肺部曲霉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2022年6月-2022年12月)治疗的76例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

纳入标准:(1)患者临床资料完整;(2)均符合肺部曲霉菌感染诊断标准;(3)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

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者;(2)存在严重脏器疾病者;(3)合并其他感染者。

所有患者中女性30例,男性46例,年龄范围在34-78岁,平均年龄为(53.65±4.28)岁;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寄生型肺部曲霉感染36例,侵袭型肺部曲霉感染4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可比(P>0.05)。

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的微生物检验效果研究

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的微生物检验效果研究

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的微生物检验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予微生物检验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65例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均予痰液培养、真菌(1-3)β-D-葡萄糖试验(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试验)以及组织病理切片,以病理检验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验方式的检出率。

结果:对不同类型肺部曲霉菌感染者,GM试验的检出率均高于G试验、痰培养,且G试验的感染检出率较痰培养结果更高,组间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生物检验对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且GM试验的检出率更高,G试验次之,痰液培养对肺部曲霉菌感染检出率最低,需重视。

关键词:肺部曲霉菌感染;微生物检验;应用效果曲霉菌属腐生真菌类致病菌,临床已知的病理类型多样,一般可根据致病性分为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两类。

曲霉菌的生长繁殖迅速,且对高温、湿润环境的耐性较强,具有极强的传染性[1]。

机体在感染曲霉菌后,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其中肺部感染的症状最为显著,若未能及时干预甚至可能进入血管、诱发血栓形成,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在感染曲霉菌初期,人体并不会表现出特异性症状,导致错过最佳治疗窗口。

目前临床已达成共识,认为对曲霉菌感染患者需及时明确诊断,以便能尽早予针对性治疗、去除病菌,以促进病情康复。

虽说组织病理切片对曲霉菌感染可100%检出,但该操作属于有创操作,推广价值有限。

微生物检验是诊断肺部曲霉菌感染的一种常用方法,但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对曲霉菌感染的检出价值仍有待探讨。

本研究针对65例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微生物检验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类型微生物检验方法对肺部曲霉菌感染的检出率情况。

具体内容汇HU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标准:①因肺部感染入院就诊,经组织病理切片证实为肺部曲霉菌感染;②对研究内容知情充分,遵循自愿原则入组;③均行痰(灌洗液)培养、G试验、GM试验等微生物检验,且临床资料保留完整。

MTT法分析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一)

MTT法分析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一)

MTT法分析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一)作者:赵婷秀陈振发邱幸凡由江峰许湘王秀莲姜霞刘凌琪【关键词】莪术瓜蒌汤摘要:目的:MTT法观察莪术瓜蒌汤含药血清对人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家兔灌胃制备高、中、低剂量莪术瓜蒌汤血清分别作用于人肺癌细胞,采用MTT法观察莪术瓜蒌汤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结果:高剂量血清组与对照血清组之间的吸光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著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吸光度逐渐降低,抑制率逐渐增高。

结论:莪术瓜蒌汤含药血清具有一定的抗肺癌作用,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为莪术瓜蒌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关键词:莪术瓜蒌汤;人肺癌细胞;血清药理学;MTT法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作用机理,本实验采用MTT法观察莪术瓜蒌汤含药血清对人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血清浓度。

1材料和方法1.1实验材料1.1.1人肺癌细胞系人肺巨细胞癌(pulmonarygiantcellcarcinoma,PG)的低转移亚系LH7(PGLH7)〔1〕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系提供。

1.1.2主要试剂及设备RPMI1640(美国GIBCO),胰蛋白酶(美国SIGMA);噻唑蓝(美国SIGMA);二甲基亚砜(北京北化精细化学公司)。

高速低温离心机(美国SIGMA);超净工作台(北京半导体设备一厂);CO2恒温孵育箱(法国Jouan)。

1.2实验方法1.2.1药物制备及剂量莪术瓜蒌汤(简称“莪瓜汤”)由莪术、天龙、沙参、全瓜蒌、龙葵组成,购于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将上述中药饮片置煎煮容器内,加水浸泡,煮沸,过滤浓缩,用蒸馏水倍比稀释成含生药2.10g/ml、0.70g/ml、0.23g/ml的水煎剂,分别作为高、中、低剂量灌胃药液。

根据“人和动物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率表”〔2〕,本实验所选具体剂量为:家兔用药量(g.kg-1.d-1)=人日用剂量×0.07/1.5(g.kg-1.d-1)。

多孔菌MP-01菌株提取液抑制TMV生物活性研究

多孔菌MP-01菌株提取液抑制TMV生物活性研究
( .Istt o dcnl u g Dea m n,Q U,Qn a 6 19,C ia 2 eat n f l t a o g ,C iaAgi l rl nvri ) 1 ntue f iia F ni pr e t A i Me t ido2 6 0 hn ; .D p r t a t l y hn r ut a U i sy me o P n P h o c u e t
发酵培养 M 0 菌株菌丝体多糖提取液 , P一 1 对烟草 花 叶病 毒 ( oac oacv u MV) 行 生 物 活 性 Tb c m si i T o r s 进
测定 , 现将 结果 报道 如下 。
多糖样品与病毒的等体积混和液 (0 1 , 5 t ) 右半叶 以 x
蒸 馏 水与病 毒 的等 体 积混 和液 作 对 照 (0x) 摩擦 5t , 1 接 种 后用 水 冲 洗 。设 置混 合 15 、h 9 、4 、d .h 4 、h2 h 1 、
2 、 d4 、d 6 、d 8 、 d 分 别 接种 1 处理 , d 3 、d 5 、d 7 、d 9 后 3个
1 材 料 与3次 , 定 其 对 病 毒 直接 作 用 不 同 时 测
间后 的抑制 活性 , 个处 理 接种 1 每 O~1 叶片 , d 5个 3
多孔 菌 ( o p rsvg s e . r)属 于担 子 菌 P l ou a u p r F. y s
物病 毒研究 室 从 丁香 上 分 离并 冷 冻 保 存 。 M P一0 1 菌株 多糖 提取 液 为本实 验室 提供 。
12 T . MV体 外 钝化 作用 测定
纲 多孔菌 目多孔菌科 , 泛生 于杨 树 、 广 桦树 等 阔叶树 腐木 上 , 引起 木质 腐朽 的有 害真 菌 , 是 在我 国主 要分 布 四川 、 河北 、 云南 、 东北 等地 区 。

肺部曲霉菌感染应用微生物检验的诊断价值

肺部曲霉菌感染应用微生物检验的诊断价值

肺部曲霉菌感染应用微生物检验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研究肺部曲霉菌感染应用微生物检验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到本院治疗肺部曲霉菌感染病人100例,其中寄生型50例、侵袭型50例,对全部病人实施微生物检验(GM实验、痰液培养检验、G实验),分析检验价值。

结果:GM实验阳性检出率均显著比痰液培养检验方式、G实验检验方式,P<0.05;寄生型曲霉菌病人临床表现一般为咳血症状、咳嗽症状、呼吸困难症状,而侵袭型曲霉菌病人临床症状表现一般为咳嗽症状、发热症状、啰音症状以及呼吸困难症状。

结论:运用GM实验微生物检验方式对肺部曲霉菌感染检验,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肺部曲霉菌感染;GM实验;痰液培养检验;G实验;临床表现肺曲霉菌感染为临床中好发的一种感染性疾病,致病因素和烟曲霉菌感染具有密切的联系,因为烟曲菌酶的生存力较为顽强,具备高传播性、高耐温性、高耐湿性,存于自然界。

若是发生感染之后,会累及到病人支气管、肺部血管,造成肺部感染出现,使得病人肺部组织发生炎症,产生坏死和糜烂,伴随疾病逐步加剧,对其肺血管产生侵袭,亦会引起病人咳血[1-3]。

对此,需尽早给予其诊断,早期进行针对性处理。

基于此,本文将分析肺部曲霉菌感染应用微生物检验的诊断价值,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到本院治疗肺部曲霉菌感染病人100例,其中寄生型50例、侵袭型50例,对全部病人实施微生物检验(GM实验、痰液培养检验、G实验),实验组病人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1.16±4.28)岁。

1.2 方法痰液培养:交由医院检验科室中专业技术人员采集病人痰液,运用沙保罗平皿对痰液标本接种,处于35℃的恒温状态下培养曲霉菌,在24h之后对菌落的形态和颜色观察。

G实验:在病人处于空腹状态的时候,抽取其静脉血液3ml,在24h之内开展离心操作,将血清分离,运用显色法实施检验。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是一种用于肺部疾病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它可以提供有关肺部疾病病理生理状态的重要信息。

据悉,对于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GGM)的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对BALF中GGM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侵袭性肺曲霉病是一种严重的真菌感染,常见于免疫抑制患者,如肿瘤、器官移植、严重感染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曲霉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尤其是影响肺移植、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患者的生存率。

为了提高曲霉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BALF中GGM的检测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诊断标志物。

一项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中进行的临床研究表明,BALF中GGM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独立研究者和多中心临床试验均得出相似的结论,即BALF中GGM的检测能够提供高度准确的诊断信息。

通过对BALF中GGM的检测,医生可以及早进行适当的治疗,从而避免病情恶化和患者的过早死亡。

除了在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方面的价值外,BALF中GGM的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预测。

曲霉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的抗真菌药物治疗,然而对于一些耐药菌株或耐受性患者来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BALF中GGM的检测可以提供给医生有关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的实时信息,从而帮助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BALF中GGM的检测不仅适用于成人患者,对于儿童和免疫抑制患者同样适用。

在这些特殊人群中,曲霉病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因此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关键。

BALF中GGM的检测为这些患者提供了一个快速、准确和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红曲霉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_李雪梅

红曲霉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_李雪梅

红曲霉是目前世界上能产食用色素的重要微生 物之一。在我国已有 1 000 多年药食两用的历史。 法国学者 van Tieghem 在 1884 年建立了红曲霉属的 分类。在分类上,红曲霉属真菌界、子囊菌门、子 囊菌纲、 散囊菌目、 红曲菌科、 红曲霉属 (Monascus van Tieghem ) 。目前,美国培养物物种保藏中心 ( ATCC ) 已 有 58 个 红 曲 菌 株 。 根 据 1983 年 Hawksworth 和 Pit 的分类系统,大部分红曲菌株属 于 3 种:丛毛红曲霉 M. pilosus K. Satô ex D. Hawksw. & Pitt、紫色红曲霉 M. purpureus Went 及 安卡红曲霉 M. anka Nakazawa et Satô[1]。 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 Endo 首次从红色红曲 霉 M. rubber van Tieghem 中分离出活性物质红曲可 林(monacolin K)以来, 日本、 美国、 韩国、中国 等众多专家学者对红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尤其是通过红曲霉代谢产 不断挖掘出生物活 物的成分分析及其活性研究[3-4], 性物质及新化合物。红曲霉的代谢产物主要有红曲 色素、monacolins 类化合物、桔霉素及其他代谢产
收稿日期:2010-11-11
[2]
物等。关于红曲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的报道较多, 本文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红曲色素 红曲色素是红曲霉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天 然色素。红曲色素是多种色素成分的混合物,以颜 色的不同可分为黄色素、橘黄色素及红色素 3 类; 以溶解性不同可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两 类。红曲色素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安全性高,经急 慢性毒性实验及致畸、突变实验都证明其无毒,故 红曲色素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和化妆品中[5-7]。 1932 年,Nishikawa 首次从紫色红曲霉等培养 物中分离了黄色和橘黄色晶体。随后将红曲色素用 有机溶剂提取分离,经元素定性、熔点测定,紫外、 红外和可见光吸收光谱以及核磁共振谱分析,认为 红曲色素是由化学结构不同、性质相近的红、黄、 红曲色素属 橘黄 3 类不同色素组成的混合色素[5-6]。 于聚酮类(polyketide)色素,主要由 6 种结构相近 的成分组成,其中,monascin(1)与 ankaflavin(2) 为黄色素,rubropunctatin(3)与 monascorubrin(4)

野生菌抗癌实验报告

野生菌抗癌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近年来,野生菌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潜在的药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野生菌中某些品种的抗癌活性,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筛选具有抗癌活性的野生菌品种。

2. 分析野生菌抗癌成分的作用机制。

3. 为野生菌在抗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野生菌样本:鸡枞菌、竹荪、松茸、牛肝菌、干巴菌、青头菌等。

- 细胞系:人肝癌细胞系HepG2、人肺癌细胞系A549、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

- 实验试剂:MTT试剂、DMSO、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等。

2. 实验方法(1)野生菌提取物的制备:将野生菌样本进行粉碎、提取、浓缩等处理,得到野生菌提取物。

(2)细胞培养:将野生菌提取物按照一定浓度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培养人肝癌细胞系HepG2、人肺癌细胞系A549、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

(3)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MTT法检测野生菌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影响,观察细胞活力变化。

(4)细胞凋亡检测: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野生菌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凋亡作用。

(5)细胞周期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野生菌提取物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1. 野生菌提取物对肿瘤细胞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野生菌提取物对三种肿瘤细胞系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松茸提取物对HepG2细胞、牛肝菌提取物对A549细胞、干巴菌提取物对SW480细胞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

2. 野生菌提取物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结果显示,松茸提取物、牛肝菌提取物和干巴菌提取物均能显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3. 野生菌提取物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松茸提取物、牛肝菌提取物和干巴菌提取物均能显著阻滞肿瘤细胞于G0/G1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五、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松茸、牛肝菌和干巴菌等野生菌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阻滞肿瘤细胞周期。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侵袭性肺曲霉病是一种由曲霉属真菌感染引起的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免疫抑制患者、深部呼吸道清洁明显受损的患者以及重症监护患者。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存活率至关重要。

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常缺乏特异性,传统的诊断方法诸如临床体征、影像学检查和曲霉菌培养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需要一种准确、敏感的诊断方法来帮助医生及时诊断和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

半乳甘露聚糖(1,3-β-D-葡聚糖,BG)是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在宿主与真菌的相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真菌感染的过程中,BG会从真菌细胞壁中被释放出来,引发宿主机体对真菌的免疫反应。

近年来,研究发现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半乳甘露聚糖浓度,可用于侵袭性肺曲霉病的诊断。

本文将讨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BALF中的半乳甘露聚糖浓度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与其他临床表现和检查相比,BALF 中的BG浓度在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时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BALF中的BG浓度对于肺曲霉病的鉴别诊断准确性高达90%以上,而且其特异度也较高。

这意味着BALF中的BG浓度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类似疾病,辅助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

BALF中的半乳甘露聚糖浓度还能够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一项针对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的研究发现,BALF中的BG浓度与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程度密切相关,浓度较高的患者通常病情更为严重。

通过测定BALF中的BG浓度,医生不仅能够及时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还能够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了漏诊和误诊的风险;它还能够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大型毒菌发酵液提取物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大型毒菌发酵液提取物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大型毒 菌 ,俗称 毒ຫໍສະໝຸດ 蘑 菇 ,不是 真 菌分 类 学 中
的一个 自然类 群 ,是使 人 或 动 物食 后 产生 中毒 的 大型真菌 的 总称 。 目前 我 国 已知 大 型毒 菌 有 10 9
1 材料 与方 法
1 1 试 验材料 .
多种 ,其 中极 毒和严重 中毒 的 4 0多种 ,使人 致命
通 过 Mie l x—H ie nt除 菌 滤 膜 ( 径 为 l V Fl rU i t 孔
色法 ,以 人 前 列 腺 癌 细胞 P C一3为研 究 对 象 ,
研究 了大 型毒 菌菌 丝体 发 酵液 提取 物对癌 细 胞 增 殖 的作 用 。
・ 黑龙江省 国际合作项 目——毒蘑菇开发利用 ( 0 c 1 wc 5 0 )
摘 要:通过 M Y试验 ,评定大型毒菌发酵液提取物的直接细胞毒 活性。结果表 明:3个菌株发 酵液提 取物 两种 T 浓度组对 P 3细胞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 比抑制效果 差异 显著 ( 00 ) C一 P< .5 ;不 同药物 、不 同浓度 组
作 用 时 间点 均 以 10h抑 制 率 最 高 ;不 同浓 度 组 作 用 10h 以 高 浓度 组 抑 制 率 最 高 。 菌株 C 4 高 浓 度 组 给 药 2 2 , M 10 2 h对 P 3细胞 的 抑 制 活 性 最 高 ,抑 制 率 为 9 .3 ;其 次 为 C 4低 浓 度 组 ,给 药 10 C一 o2% M 2 h抑 制 率为 8 .7 。 63% 茵 株 C 4大型毒 菌发 酵液 提 取 物 对人 前 列腺 癌 细 胞 P M C一3有 明 显 的抗 肿 瘤 作 用 。 关 键词 : 大型毒 菌 ; 茵丝 体发 酵 液 ;前 列 腺 癌 细 胞 P 3 T C一 ;M r 中 图分 类 号 :Q99 3 4 .2 文 献 标 识码 :A

大型毒菌发酵液提取物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大型毒菌发酵液提取物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大型毒菌发酵液提取物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宋瑞清;李航;姚丽萍【摘要】通过MTT试验,评定大型毒菌发酵液提取物的直接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3个菌株发酵液提取物两种浓度组对PC-3细胞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抑制效果差异显著(P<0.05);不同药物、不同浓度组作用时间点均以120 h抑制率最高;不同浓度组作用120h,以高浓度组抑制率最高.菌株CM4高浓度组给药120h对PC-3细胞的抑制活性最高,抑制率为90.23%;其次为CM4低浓度组,给药120h抑制率为86.37%.菌株CM4大型毒菌发酵液提取物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期刊名称】《林业科技》【年(卷),期】2011(036)003【总页数】3页(P16-18)【关键词】大型毒菌;菌丝体发酵液;前列腺癌细胞PC-3;MTT【作者】宋瑞清;李航;姚丽萍【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哈尔滨150081;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植物生态学开放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32大型毒菌,俗称毒蘑菇,不是真菌分类学中的一个自然类群,是使人或动物食后产生中毒的大型真菌的总称。

目前我国已知大型毒菌有 190多种,其中极毒和严重中毒的40多种,使人致命的近 30种;大约 20多种含有微毒,经加工处理方可食用,被称为“条件食用菌”[1-2]。

根据毒菌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毒素的种类,结合毒素在临床上对人体造成的主要损害将毒菌分为以下 4类[3-6]:肝肾损害型、神经损害型、胃肠损害型和血损害型。

目前国内外广泛用于评价细胞毒性的方法——MTT比色法[15-17],它的基本原理是活细胞中处于细胞色素的线粒体脱氢酶能将淡黄色可溶性的MTT还原成紫色结晶状物质,经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的作用,结晶溶解显色,颜色的深浅可反映活细胞数量的多少。

对曲古抑菌素A敏感的人肺腺癌细胞株的初步筛选

对曲古抑菌素A敏感的人肺腺癌细胞株的初步筛选

对曲古抑菌素A敏感的人肺腺癌细胞株的初步筛选张东;刘长庭;于晓妉n;刘岩【摘要】目的初步筛选不同p53表达型肺癌细胞株对曲古抑菌素A(TSA)敏感性不同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以体外药物敏感试验(MTT法)、流式细胞术观察TSA处理3种肺癌细胞株(H1299为p53缺失型,H322为p53变异型,A549为p53野生型)后, 其生长抑制情况以及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指标的变化;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3种细胞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结果 TSA对3种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在96 h时对A549的IC50抑制作用明显低于对H1299和H322的IC50(P<0.05),A549细胞凋亡也明显多于H1299和H322的细胞凋亡(P<0.05).3种细胞株HER2蛋白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H322、A549和H1299,与TSA的IC50值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TSA对p53不同表达型人肺腺癌细胞株均有生长抑制作用,肺腺癌细胞株p53的不同表达型可能对TSA的敏感性产生影响,而HER2的表达强度不影响TSA的敏感性.【期刊名称】《中华保健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12)001【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肺癌;曲古抑菌素A;细胞凋亡;细胞周期;p53;HER2【作者】张东;刘长庭;于晓妉n;刘岩【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呼吸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呼吸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所;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呼吸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组蛋白去乙酰化(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抑制剂体外可以对多种肿瘤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并且已有多种HDAC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成为新型的肿瘤治疗药物。

曲古抑菌素A(TSA)是一种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的HDAC抑制剂,筛选和确定影响肺癌细胞株对TSA敏感性的因素,将对HDAC抑制剂的应用提供帮助。

环状RNA UBAP2沉默对肺A549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文献汇报样板

环状RNA UBAP2沉默对肺A549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文献汇报样板

circUBAP2沉默处理对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Western blot检测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
circUBAP2沉默对JNK-MAPK信号途径的影响
Western blot检测
circUBAP2直接作用miRNA
荧光素酶实验分析了circUBAP2直接作用miRNA
方法
中国肺癌杂志2017年12月第20卷第12期
环状RNA UBAP2沉默对肺 A549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的
影响及机制
汇报人:
背景
•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腺癌具有侵袭性强 、预后 circRNA分子呈封闭环状结构,不受RNA外切酶影 响,表达更稳定,富含microRNA结合位点,可通 过miRNA海绵的作用解除miRNA对其靶基因的抑 制作用,升高靶基因的表达水平,这一作用机制被 称为竞争性内源RNA机制
1 siRNA 转染 2 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 3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4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5 Real-time PCR检测circUBAP2下游靶基因的变化 6 Western blot检测circUBAP2下游靶蛋白的变化 7 荧光素酶报告试验
siRNA 转染
流式细胞术
circUBAP2沉默A549细胞株的建立
实验时将细胞分为3组:未处理组(只加Lipofectamine 3000的A549细胞 )、对照siRNA组(转染对照siRNA的A549细胞)、siRNA组(转染 circUBAP2 siRNA质粒的A549细胞)
Real-time PCR 检测
circUBAP2沉默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circUBAP2沉默对A549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circUBAP2沉默后A549细胞流式细胞术周期检测结果

曲霉多糖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曲霉多糖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曲霉多糖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李大军;宋丹丹【摘要】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3种曲霉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3种曲霉多糖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曲霉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青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红曲霉的MIC值分别为金黄葡萄球菌6.0 mg/mL,大肠杆菌3.0 mg/mL,沙门氏菌12.0 mg/mL,青霉6.0mg/mL;黑曲霉的MIC值分别为金黄葡萄球菌1.5 mg/mL,大肠杆菌3.0 mg/mL,沙门氏菌6.0 mg/mL,青霉6.0 mg/mL;米曲霉的MIC值分别为金黄葡萄球菌6.0mg/mL,大肠杆菌3.0mg/mL,沙门氏菌12.0 mg/mL,青霉12.0 mg/mL;对根霉具有微弱的抑制作用.3种曲霉多糖在不同条件下的抑菌作用吴有一定的稳定性.【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3(026)004【总页数】7页(P1479-1485)【关键词】曲霉多糖;正交实验;超声;细菌;霉菌;抑菌活性【作者】李大军;宋丹丹【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32红曲霉(Monascus anka)属真菌门,真子囊菌亚纲,曲霉科。

研究发现红曲中存在大量的红曲多糖,该多糖的理化性能很好,急性毒性试验LD50表明安全可靠[1~2]。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是真菌曲霉属中的一个常见种。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粮食、植物性产品和土壤中,其成分中具有的生理活性日益受到关注[3]。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是一种好气性真菌,主要存在于粮食、发酵食品、腐败有机物、土壤等处[4]。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多糖具有多种生理活性。

其中曲霉多糖具有降低血糖、增强免疫功能、抑菌和抗病毒等作用[5~7]。

研究细胞增殖实验报告

研究细胞增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细胞培养技术,观察并分析人类肺癌细胞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增殖情况,探讨影响细胞增殖的因素,为肺癌的治疗和药物筛选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 人类肺癌细胞株(A549)- 细胞培养皿、细胞培养瓶- CO2培养箱- 离心机- 显微镜2. 实验试剂:- RPMI-1640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 青霉素-链霉素混合抗生素- 0.25%胰酶-EDTA溶液- CCK-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 MTT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三、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 将人类肺癌细胞株A549接种于含有RPMI-1640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皿中,置于CO2培养箱中培养,细胞密度控制在1×10^5个细胞/毫升。

- 每2-3天更换一次培养基。

2. 细胞增殖实验:- 将细胞按1:10的比例进行稀释,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100μl。

- 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药物处理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 将细胞培养24小时后,按照CCK-8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细胞增殖检测。

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组细胞增殖的差异。

四、实验结果1. 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能力逐渐降低,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2.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的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3.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的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表明药物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

五、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药物对人类肺癌细胞株A549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肺癌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2. CCK-8实验结果表明,药物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有关。

3. 本实验结果为肺癌的药物筛选提供了参考,有助于寻找高效、低毒的肺癌治疗药物。

六、结论本研究通过细胞培养技术,观察并分析了人类肺癌细胞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增殖情况,探讨了影响细胞增殖的因素。

微生物检验在肺曲霉菌感染患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检验在肺曲霉菌感染患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检验在肺曲霉菌感染患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在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肺曲霉菌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由4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单一培养,即GM试验或者G试验或者痰培养,观察组患者通过联合三种方法作微生物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肺曲霉菌的检出准确率;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效果。

结果:通过病理切片检查,发现观察组中寄生型有65.0%(26/40),侵袭型有35.0%(14/40),对照组中,寄生型有67.5%(27/40),侵袭型有32.5%(13/40),观察组患者中寄生型检出准确率为88.5%(23/26),侵袭型检出准确率为92.9%(13/14),对照组患者中寄生型检出准确率为63.0%(17/27),侵袭型检出准确率为53.8%(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寄生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的例数有24例,占比为92.3%(24/26),药物治疗的例数有11例,占比为46.2(12/26),治愈率为96.2%(25/26),侵袭型患者无人通过手术治疗,全部采用药物治疗,占比为100.0%(14/14),治愈率为92.9%(13/14)。

结论:肺曲霉菌感染患者通过微生物检验,可以有效提升检出阳性率,且不同类型患者通过针对性方法治疗后,治愈率高。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肺曲霉菌感染;应用价值肺曲霉菌感染指的是将肺部组织感染曲霉菌作为基础病理,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咯血以及呼吸障碍等感染性疾病。

近些年来,随着光谱型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广泛应用,肺曲霉菌的感染率越来越高,据统计表示[1]:肺曲霉菌感染已经成为第二位真菌感染的常见致病菌。

临床中将肺曲霉菌感染分成寄生型感染和侵袭型感染,感染亚型不同,临床症状、治疗措施以及预后效果也各不相同。

4种中药制剂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4种中药制剂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4种中药制剂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刘宝瑞;徐修礼;刘文超;孟宪志【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02(18)1【摘要】目的研究人肺癌A549细胞和乳腺癌MCF7细胞对市售4种中药制剂(斑蟊酸钠、苦参素、华蟾素和川芎素)的敏感性,以及川芎素影响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和药物间的协同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法测定细胞周期.结果 4种中药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只有川芎素可明显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川芎素与3种化疗药物联合对A549细胞有协同作用;川芎素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结论斑蟊酸钠、苦参素和华蟾素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差异很大;川芎素不仅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还与化疗药物有协同效果;川芎素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机制与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总页数】3页(P94-96)【作者】刘宝瑞;徐修礼;刘文超;孟宪志【作者单位】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科,南京,210008;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710032;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710032;军济南医院,济南,2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R329.25;R329.28;R735.202;R737.902;R9【相关文献】1.维库溴铵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株增殖和转移能力影响分析 [J], 解勇; 宫方岩; 李兴江2.雷公藤红素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活性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J], 王淑静; 訾庆雪; 付玉; 刘琳; 张文君; 张家宁3.黄芪建中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及E-cadherin、 Snai11表达的影响 [J], 王晓芳; 于丹; 刘春英4.雷公藤红素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活性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J], 王淑静;訾庆雪;付玉;刘琳;张文君;张家宁5.微RNA-130a靶向人类RUNT相关转录因子3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J], 徐汉桥;方军;张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癌细胞株A549培养上清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频率增高

肺癌细胞株A549培养上清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频率增高
&}d P +A 4 spra n, f qec s T e i spra n go p r a o w d a pcs n i nl h h ; b HA 59 e t tte uni o r n e t t u w e so e eul e s i at i e y u na h r e e f g u n a r e l h s q a i f y g c g cm ae wt P A ue hlo cnrl u ( <00)C nl i T e loay c o a le 4 cu u- g o pr i H i c o f t gopP . . c s n h su nr crnm c l A 9 l pr - d h n d e o o r d 5 o uo pm ai e i 5 o d e ln u tt f qec o C 4 C 2+ u t y e i P MC le r uny D + D 5 r lo T l B . a h e e f e a r c n g l Ky d su oay c o a le 9 C 4 C 2+ lo T l fw o tc l i P A : m nr crnm c l A 4 ; D + D 5 r u t y e; ct e iaa s ; e w r pl os ai e i 5 ln e a r c l y m r nys H g l o
万方数据
重庆医学 20 2月第 3 卷第 4 08年 7 期 以i 表示。 士s
2 结 果
4 3 0
结果发现, 59 用 A 4 培养上清诱导后, 上清组 T e 细胞的 r g 频率与对照组空白孔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用 P . ; 5 P A 59 H +A 4 培养上清诱导后, 上清组 T e r g细胞的频率与对 照组 P HA孔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见表 1 P . , 5 , 表 1 肺癌细胞株 A 4 培养上清诱导 T e 细胞频率增高 59 r g

银杏内生真菌及发酵液粗提物抗肿瘤活性研究

银杏内生真菌及发酵液粗提物抗肿瘤活性研究

银杏内生真菌及发酵液粗提物抗肿瘤活性研究张峥嵘;康冀川;雷帮星;孟泽彬;庭池【期刊名称】《山地农业生物学报》【年(卷),期】2015(34)1【摘要】To select the anti-tumor endophytic fungi and secondary metabolites, the anti-tumor effects of ethylacetate extracts of 105 endophytic fungi from Ginkgo on lung A549 cells and liver HepG2 cells were de-tected by MTT assa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12 strains of endophytic fungi showed inhibitory effects on lung A549 cells, and 11 strains demonstrated inhibitory effects on liver HepG2 cells. In addition,the endo-phytic fungi strains G-04-05 was proved to be highly inhibitoryto both A549 cells and HepG2 cells by the concentration gradient screening. Therefore, the active components of this strain might be worth further inves-tigation.%为了筛选有抗肿瘤活性的银杏内生真菌及次生代谢产物,采用MTT法,用105株银杏内生真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分别对A549肺癌细胞与HepG2肝癌细胞进行抗肿瘤活性的检测。

结果显示:有12株内生真菌对A549细胞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有11株内生真菌对HepG2细胞表现出一定的抑制,经过梯度浓度筛选,其中菌株G-04-05对A549和HepG2细胞都显现出了较高抑制作用,对其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