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牙管的CBCT测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牙管的CBCT测量
李鹤佳;吴斌;朱杨;王晗;魏岚;王赫
【摘要】目的:利用CBCT图像对131例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汉族人切牙管进行影像学测量.方法:从2009-12 ~ 2012-12在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就诊并行CBCT检查的131例患者.测量全部符合纳入标准的切牙管的长度、直径、鼻底和口腔开口直径.所得数据输入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1例患者中对符合测量条件的117例进行统计得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汉族人切牙管长度(15.22±3.56) mm[男性(15.89±3.48) mm;女性(14.04±、2.64) mm](P<0.05),切牙管直径(2.23±0.82)mm[男性(2.26±0.85)mm;女性(2.25±0.71)mm],切牙管口腔侧开口直径(3.42±1.14)mm[男性(3.52±1.30)mm;女性(3.24±0.76)mm],切牙管鼻腔侧开口直径(4.11±1.82) mm[男性(4.62±2.11)mm;女性(4.51±1.91)mm].结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汉族人男女切牙管的长度有统计学差异.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
【年(卷),期】2016(039)001
【总页数】3页(P13-14,16)
【关键词】切牙管;锥形束CT;测量
【作者】李鹤佳;吴斌;朱杨;王晗;魏岚;王赫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银川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宁夏银川750000;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2.12
在上颌前牙区的种植手术中,切牙管是无法回避的考量因素。

因为汉族人种前牙区骨可用骨量少,所以要求临床工作者熟识上颌前牙区解剖特点,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能获得切牙管的三维影像并进行准确的数据测量[1],通过分析测量数据,为牙种植修复提供保障。

1.1 材料来源
从2009-12~2012-12在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就诊的患者,CBCT 影像学检查包含切牙管。

入选标准:汉族;籍贯为黑龙江省;图像清晰。

排除标准:非汉族;非黑龙江省籍贯者;图像未能包含全部切牙管者。

1.2 CBCT影像学检查
应用锥形束CT(柯达9000C,美国)扫描,扫描参数:70kV,8mA,10.8s,放射
剂量:174mGy/cm2,层厚100μm,360层。

参考线与鼻翼耳屏线平行投照,
扫描范围包括切牙管口腔侧开口至切牙管鼻腔侧开口[2]。

1.3 切牙管的三维重建
硬件:thinkpad T530(Intel 酷睿i7 3520M,2.9GHz,双核心/四线程,内存
8GB,双显卡NVIDIA Optimus NVS 5400M+Intel GMA HD 4000,Windows 7 Professional 64bit),三维重建和测量软件:KDIS3DModule(医学三维重建软件,美国柯达公司)[2]。

1.4 切牙管骨标志点测量
切牙管的长度、直径、鼻底和口腔开口直径的测量见图1。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测量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切牙管三维重建
利用CBCT获取上颌骨数据,数据格式为Dicom格式,应用KDIS3DModule软件进行切牙管三维重建,显示良好的骨组织图像,因为CBCT密度分辨率不佳,对软组织的分辨较差(图1箭头)[2]。

在切牙管处进行矢状切面,切牙管形态显示多样性,与Thakur[1]等报告一致。

2.2 CBCT测量
131例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汉族前牙缺失患者排除CBCT扫描范围不足12例,图像不清晰1例,切牙管囊肿1例,剩余117例患者,其中男73例,女44例。

切牙管长度、直径、鼻腔侧开口直径和口腔侧开口直径测量值见表1。

男女测量数据比较如表1所示,切牙管的直径、鼻腔侧开口和口腔侧开口直径3组数据无性别差异(P>0.05)。

切牙管的长度有性别差异(P<0.05)。

3.1 切牙管在上颌中切牙种植手术中的意义
成功的牙种植修复要求生物学和美学的双重成功[3]。

可用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对种植体的选取和种植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在行上颌中切牙种植手术时,要求唇侧和腭侧都保留至少1mm的骨厚度,切牙管的存在令可用的骨组织更少。

提前掌握种植区牙槽骨情况,对骨量不足者采用骨增量技术[4],使种植体更加稳固长久地存留在口腔内和较易获得美学成功。

切牙管位于上颌前牙区切牙孔的后上方,分别有鼻腔和口腔开口,管内有鼻腭神经血管束。

在手术过程中操作不仔细极易损伤切牙管,一旦穿通切牙管壁,可造成种植体周围被软组织包绕导致种植失败[5],还可导致局部血肿和前牙腭侧组织麻木。

然而,Penarrocha[6]认为:出现异常粗大的鼻腭管时,可能会影响上颌中切牙区域的种植,鼻腭神经和血管损伤影响不大,对上颌骨极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为了提高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可在鼻腭管内直接植
入。

在上颌骨严重骨吸收时,为了使种植体达到初期的稳定性,可以借助鼻腭管来辅助固位。

虽然国内外有很多在切牙管种植成功的案例,但是在术中应尽量避开切牙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上颌中切牙的植入要求种植体长轴与切牙管前壁平行。

同时当切牙管直径偏大时,要注意种植体根部近中腭侧点的穿通。

3.2 切牙管的影像学测量
对切牙管解剖的误判误差包含多种原因,如测量方法不同,有的采用有的用游标卡测量[6],有的利用X线平片,有的使用CBCT技术对患者上颌骨进行扫描和三维
重建;也包括地域、年龄的差异,在不同地域选择的人群年龄不等以及受试者自身体质的差别等等。

在测量方法上,学者们采用多种方式对切牙管加以测量,例如手工直接测量法、X线平片测量法、X线曲面体层测量法、螺旋CT测量法、CBCT
测量法等。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方便快捷,但测量功能单一,且只能在尸体标本上测量X线平片拍摄的照片较局限。

曲面体层片,其观察范围大,操作简单快捷,放
射剂量较小,但是在切牙管观察中作用有限。

切牙管形态多变[1],而且X线平片
和曲面体层片都只能二维呈像,无法满足种植体三维植入方向的准确预判。

切牙管的三维测量可以采用螺旋CT[8]、MRI和CBCT等方法,螺旋CT在CBCT应用前作为三维测量方法被口腔种植影像学评估采用,它能快速获得颌骨断面图像,并进行三维重建,并能获得清晰的软组织结构,准确做出定量分析。

但是螺旋CT放射剂量较大、三维重建费用较高。

MRI因为费用相对高、硬组织影像不显影,在骨
的测量应用方面较少采用。

CBCT测量法在国内外均广泛使用,尽管其不建议作为口腔种植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但是它的使用频率在逐年增高。

因为CBCT拥有
高空间分辨率,能够显示清晰的骨性解剖结构,同时能对颌骨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以及进行种植手术模拟。

此外CBCT辐射剂量极低[9],价格适中。

因此CBCT可
以作为上颌前牙区牙种植术前评估切牙管形态和位置的有用工具。

【相关文献】
[1]Thakur AR, Burde K, Guttal K, et al. Anatomy and morphology of the nasopalatine canal using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J]. Imaging Sci Dent,2013, 43(4):273-281
[2]朱杨, 魏岚, 李鹤佳. 中国北方汉族人上颌前牙区骨解剖标志的锥形束CT测量[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3):45-48
[3]Aarthi S Balasubramaniam, Sunitha V Raja, and Libby John Thomas. Peri- implant esthetics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J].Dent Res J (Isfahan),2013, 10(1):7-14
[4]Susan Reisine, Martin Freilich, Denise Ortiz, et al. Quality of life improves among post-menopausal women who received bone augmentation during dental implant
therapy[J].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12,41(12):1558-1562
[5]白石,徐鹏,李晓东.种植体植入鼻腭管导致失败1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 34(10):302-303
[6]Penarrocha M, Carrillo C, Uribe R, et al. The nasopalatine canal as an anatomic buttress for implant placement in the severely atrophic maxilla:a pilot study[J].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2009,24(5):936-942
[7]Sharma NA, Garud RS. Greater palatine foramen-key to successful hemimaxillary anaesthesia: a morphometric study and report of a rare aberration[J].Singapore Med
J,2013, 54(3):152-159
[8]Shimamoto H, Chindasombatjaroen J, Kakimoto N, et al. Perineural spread of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in the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s: evaluation with contrast-enhanced CT and MRI[J]. Dentomaxillofac Radiol,2012, 41(2):143-151
[9]Cristina M, Ricardo O, Cristina M, et al. Study of available bone for interforaminal implant treatment using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J]. Med Oral Patol Oral Cir Bucal,2008, 13(5):307-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