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杨浦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杨浦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一手
徐国平
过去,老家人常讲,哪儿不舒坦,找马一手把把脉,准好!
马一手的小诊所很简陋。
两间旧南屋,四面土墙用白粉一刷,所有的设备,仅是两排药橱和一张桌子几条长凳。
每次路过诊所,闻着那股浓郁的草药味,我踮脚趴在窗台上,总是瞧见马一手被一大群病人包围着。
来看病的人通常是一声不吭坐在他面前,把手往桌子上一伸,他便把脉。
摸完左手脉,又摸右手脉。
没多会儿,马一手便一一说出病人的病症,感觉,起因等等。
病人开始绷紧的脸,渐渐露出笑容,最后竖起大拇指,赞道,好脉条,好脉条啊!马大夫一把脉,俺就知道自个的病有治了。
随后,马一手起身走到药橱前,拉开一个个小抽匣,十分娴熟地用手从中拿捏出一味味草药,再用草纸包好。
药钱总是由着病人,或多或少,即便不给,马一手也不计较。
他说,谁没个三灾五难。
老家前邻徐生在县城做官。
全村人都羡慕,可徐生高兴不起来。
原来,他三世单传,结婚后,媳妇的肚子一点动静没有。
据说,两口子去了好几家大医院。
徐生整日耷拉着脑袋,喝上闷酒就跟媳妇吵架。
后来,媳妇竟然有孕了。
他大喜过望,却又怀疑媳妇是不是在外偷人借种,闹得媳妇险些上吊自杀。
好在马一手走进徐生家门。
原来,徐生怕乡人笑话,一直把自己的毛病捂着。
有人让他找马一手,可他心里根本瞧不起一个乡医。
他媳妇只好私下找到马一手,把病情一说,马一手给抓了几服药。
媳妇拿回家,瞒着徐生说是大医院的偏方,天天让他煎服。
缘由说清,马一手又给徐生媳妇把了一下脉。
对傻愣一旁的徐生说,好生待你媳妇吧,怀里是个男娃。
果真,半年之后,徐生媳妇产下一男婴,模样极像徐生。
徐生感激万分,跑到马一手诊所,当众跪下。
不过,马一手也有诊错脉的时候。
东街有个供销社,站柜台的姓郭,他媳妇连生了两个丫头。
当时,计划生育已开始实施,可老郭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很强,非要生个儿子。
正巧,他媳妇又怀孕了,就拎上两瓶酒和一包点心,拉着媳妇,找到马一手,求他断出胎中男女。
说男孩生下,女孩打掉。
马一手一听,当即推辞。
最终,架不住老郭苦苦磨叽,只好答应。
诊过脉后,马一手硬是将东西退回,只说了一句话,待你媳妇生产后,喊俺喝杯喜酒便可。
老郭以为是个男娃,自然高兴。
可媳妇又生下一个丫头,他气愤地找上门,指着马一手的鼻子,破口大骂,啥鸡巴脉条,瞎坑人。
马一手一脸愧色,也不反嘴。
事后,仅对人说了一句,那可是一条性命啊。
后来,我远走他乡。
关于马一手的事也便知之甚少。
去年年根,儿子患病,住进了一家比较有名气的大医院,七八天下来,儿子的病一点没见起色,医院里十几台仪器用遍了,检查都说没病,可儿子就是迷迷糊糊的一会儿发烧,一会儿发冷。
妻子整日愁眉不展。
有病乱投医。
我忽地想到马一手。
跟妻子一提,妻子却半信半疑,说,大医院技术这么先进都看不了,一个乡医能看好?
我说,试试吧!
马一手细细给儿子把过脉后,淡淡一笑说,没大碍,这娃阴阳失调,调养一下便好。
随即,他配了两副中药,都是院里现成栽种的。
走的时候,马一手还说,贵药不一定能治贱病。
果真,一副药后,儿子的身体有了起色。
第二副药后,儿子活泼如初,我一算账,在市医院给儿子看病共用了两万多块钱,而在马一手那儿分文没收。
今年清明,我顺路回老家。
妻子仍在感念马一手,非让我带些礼品回去,好好酬谢。
只是,还没进老家,就瞧见村西的老坟地,停着一溜车,围着一堆人。
一问才知,马一手开春时无疾而终了。
顿时,我心里闪过一丝哀伤。
带来的礼品,看来只能放到马一手的坟前了。
挤过围观的村人,缓缓来到坟前。
我看到徐生带着他的儿子,老郭带着他的三丫头,神情肃穆,垂首默立一旁。
马一手的墓碑是新竖的。
身旁的人说,徐生的儿子现在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总。
老郭的三丫头也成了省城一家大医院的主刀医生。
两家今天来报恩,合手给马一手立了一块墓碑。
墓碑上书:恩公马一手千古。
(《百花园》2016年第3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马一手给人把脉很准,病人们围在他的周围,他只需要摸一下病人两只手的脉,便会说出病症,告诉病人他们的病有治,让病人轻松。
B.三世单传的徐生在县城做官,却媳妇总是不能怀孕而苦恼,媳妇有孕后,他怀疑媳妇偷人借种,后来才知道是马一手治好了媳妇的病。
C.虽然赶上了计划生育,但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很强的老郭还是要生个儿子,让马一手把脉确认是儿子,最后却生了个丫头,非常气愤。
D.儿子患病,大医院医治没见起色,当“我”想到马一手时,妻子却半信半疑,但又拗不过“我”,只好带儿子来老家让马一手给儿子把脉。
E.文章以马一手的经历为行文线索,精选马一手治病的几个事件为写作内容,并借助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2.文章主要塑造了马一手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文中内容简单概括。
3.马一手给人看病“失误”是哪件事?作者安排这一失误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
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
明代中叶以后的作者又把宋诗抬出来,例如“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捧得苏轼高出杜甫。
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
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
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
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
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
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
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
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
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
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惟肖而不惟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等绰号。
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
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里”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
(摘编自《<宋诗选注>序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以后的文人对宋诗的评价起起伏伏,让宋诗饱尝世态炎凉的滋味,都是因为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不幸。
B.明代文人苏平认为宋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
这种批评没有分寸,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
C.明代中叶以后的“公安派”把宋诗抬出来,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捧得苏轼高出杜甫,实际上苏轼远不及杜甫。
D.宋人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学唐诗而不像唐诗,从而让一些明人瞧不起宋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举金人、明人、清人对宋诗的评价,主要是为了证明人们对宋诗的评价有失偏颇。
B.第二段借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来类比宋代诗人在唐诗之后的境况,说理上取得了鲜明生动的效果。
C.第三段把宋诗和明诗作比较,是为了突出明诗像唐诗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
D.第三段从“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两个方面概括说明了宋诗取得的成就和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他们认为唐诗中没有好作品。
B.在作者看来,宋诗遭到了唐诗的挑战,比赛的结果是宋诗失败了。
C.若明人能看清宋诗的价值所在,他们就可能把握好批评的分寸,不会失掉适当的比例感。
D.宋诗如果在“大判断”上有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就可饒在唐人的基础上翻出新意来。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五丈原
却说姜维见魏延踏灭了灯,心中忿怒,拔剑欲杀之。
孔明止之曰:“此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
”维乃收剑。
孔明吐血数口,卧倒床上,谓魏延曰:“此是司马懿料吾有病,故令人来探视虚实。
汝可急出迎敌。
”
姜维入帐,直至孔明榻前问安。
孔明曰:“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
吾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
吾遍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
切勿轻忽!”维哭拜而受。
孔明又曰:“吾有‘连弩’之法,不曾用得。
其法矢长八寸,一弩可发十矢,皆画成图本。
汝可依法造用。
”维亦拜受。
孔明又曰:“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
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
”又唤马岱入帐,附耳低言,授以密计;嘱曰:“我死之后,汝可依计行之。
”岱领计而出。
少顷,杨仪入。
孔明唤至榻前,授与一锦囊,密嘱曰:“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时,汝与临阵,方开此囊。
那时自有斩魏延之人也。
”孔明一一调度已毕,便昏然而倒,至晚方苏,便连夜表奏后主。
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
回到帐中,病转沉重,孔明令取文房四宝,于卧榻上手书遗表,以达后主。
表略曰:……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
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
”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孔明以剑指之,口中念咒。
咒毕急回帐时,不省人事。
须臾,孔明复醒,开目遍视,见李福立于榻前。
孔明曰:“吾已知公复来之意。
”福谢曰:“福奉天子命,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
适因匆遽,失于谘请,故复来耳。
”孔明曰:“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
”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
”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孔明不答。
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
时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岁。
后杜工部有诗叹曰: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
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
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
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白乐天亦有诗曰: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初,蜀长水校尉廖立,自谓才名宜为孔明之副,尝以职位闲散,怏怏不平,怨谤无已。
于是孔明废之为庶人,徒之汶山。
及闻孔明亡,乃垂泣曰:“吾终为左衽矣!”李严闻之,亦大哭病死,盖严尝望孔明复收己,得自补前过;度孔明死后,人不能用之故也。
后元微之有赞孔明诗曰: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
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
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
姜维、杨仪遵孔明遗命,不敢举哀,依法成殓,安置龛中,令心腹将卒三百人守护;随传密令,使魏延断后,各处营寨一一退去。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见木像魏都督丧胆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诸葛亮的几句话既体现了他思想上固有的宿命观念,又表现出其料事如神的超人智慧。
B.诸葛亮巡查军营时“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暗示诸葛亮对自己大限之后蜀国前途命运的担忧。
C.诸葛亮临终前没有将军中大事托付给自己的后人而是托付给姜维,充分体现了他一心为公的高尚节操。
D.文中引用杜甫、白居易的诗后,插入了廖立、李严对诸葛亮去世的反应,衬托出诸葛亮的人格魅力。
2.193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第77集插曲《哭诸葛》中唱到:“鞠躬尽瘁,谁能比?一生洁白谁人及?”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刻画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和“一生洁白”的。
3.《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对于诸葛亮去世是这样记载的: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而在《三国演义》中却将这一事实演义为三千余字。
请从“史料”与“演义”的角度简析本文的特征。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蝗虫辞
(宋)孙因
开禧三年孟冬,孙子行野中,见有伐鼓举烽者,意其捕寇而即戎,就而问焉,则尽田间之老农也。
得物,状甚怪:喙刚而铦,目怒而黔;或振其股,或揪其髯;羽翼未成,已学飞舞。
余异其状,问于田父。
田父愀然曰:“子识今秋
飞蝗之状乎?此其子孙,而彼其祖父也,官命我辈捕之。
”余曰:“蝗何负于官而.见捕乎?”田父仰天涕泣曰:“是害我稻黍者也,王法之所不恕。
既来矣,则田之毛发,化而为黄埃,然后知其为灾。
”余曰:“吾为若谕之使去,可乎?”曰:“幸甚!恐不可谕耳。
”
试掇魁杰者数辈置于前诘之曰使汝害稼天欤人欤惟天惠民必不使尔为吾民病也。
苟官吏召汝,则民何辜?且食,民天也。
汝啖民之天,以充其体肤,天将汝诛矣!速去,无久居!”
顷之,若有昂首扬目趯趯①而股鸣者。
听之,则曰:“今为害者岂我乎?牟人之利以厌己之欲者,非蝗乎?食人之食而误国者,非蝗乎?利口而邦之覆,磨牙而民之毒者,非蝗乎?自汉以下,蝗日益盛,民日益病;蝗日益硕,民日
益瘠。
虽唐之贞观、开元间号多乐岁
..,蝗未息也。
鸣呼!其为害三千余年矣!跔跔跃跃,实繁有徒。
去之复生,芟之愈芜,其庸有既乎.?必有良史,特书屡书,而胡独罪余?”
“且夫节按常程,无非急征;鬻狱卖判,价随重轻;外托公计,内为己赢。
若是者,不谓之蝗,可乎?匮金囊帛,峙如山岳;一筵之费,或至千索;咀嚼已竭,未厌溪壑。
若是者,不谓之蝗,可乎?乘马从徒,呵哄塞衢;鸣玉曳履,铿锵步趋。
月糜都内钱,日廪太仓粟。
若是者,不谓之蝗,可乎?节、察、访、团等官,本待有功,岂为养安?养实以逸,坐縻.厚秩;率民户百,不能供一。
推此以往,其他可知。
贵介姻族,乃.及傔仆,倚势豪夺,飞食人内,鼓吻弄翼,道路以目。
凡此皆人其形而蝗其腹者也,其为民害,章章如是。
若夫惰田之农,淫浮之技,曳缟之商,纂组②之女,依倚市门之子,假饰衣冠之士,琐琐碌碌者,尚不与此。
”
“然则丰年富岁,常有数十百万飞蝗在天下,咋人骨髓,岂特食稻黍而已!况害稼者有时,害民者无期。
今圣天
子齐明洁蠲③,至诚动物
..。
我虽无知,将率我族类而远迁矣。
然我辈虽去,民终未得晏然也,使若属未殄,天下宁有丰年乎?”
因述其语,书以自省,且.俾观风者得之,以为有位警焉。
(选自《宋金元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趯趯(tì):跳跃。
②纂组:编织。
③齐(zhāi)明洁蠲(juān):光明清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有伐.鼓举烽者伐:敲击
B.虽唐之贞观、开元间号多乐岁
..乐岁:丰年
C.坐.縻厚秩坐:因为
D.至诚动.物.动物:使万物感动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蝗何负于官而.见捕乎②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B.①其庸有既乎.②其皆出于此乎.
C.①乃.及傔仆②乃.令张良留谢
D.①且.俾观风者得之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了传统赋体的问答形式,通过“我”与老农的一番对话,既叙写了田间之蝗的为害之深,又描述了人间之“蝗”横行肆虐的社会现实。
B.作者于开禧三年孟冬行走于田野中,见农人灭“蝗”,感而赋此文。
“开禧”是年号,“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也称“初冬”。
C.作者借“蝗”喻人,用“琐琐碌碌者”对比贪官污吏,揭露封建社会贪官污吏为数之多、为害之烈,给了当政者“贪官不除,国无长治久安”的警示。
D.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辛辣犀利又富有生趣,极富感染力。
对当时恶劣世风的指斥大胆直接,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民本思想。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试掇魁杰者数辈置于前诘之曰使汝害稼天欤人欤惟天惠民必不使尔为吾民病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利口而邦之覆,磨牙而民之毒者,非蝗乎?
(2)然我辈虽去,民终未得晏然也,使若属未殄,天下宁有丰年乎?”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渡江云①
周邦彦
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
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
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启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
②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
③委曲:曲折延伸。
④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
⑤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
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
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________________?(庄子《道遥游》)
⑵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离骚》)
⑶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⑷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⑸山水之乐,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⑺子曰:“人能弘道,_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
⑻ ______________,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7、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冬天大雪后,使用融雪剂能够快速除雪化冰,使道路畅通,但过多使用融雪剂也有很多危害,如破坏路面、污染地下水、伤害路边植物、侵蚀汽车轮胎及底盘等,今年冬天,某城市实施绿色清雪行动,除市区干道及主要支道可以适当使用融雪剂外,其他道路的清雪以机械和人工为主,严控融雪剂使用。
这一举措实施后,市区清雪速度明显迟缓,这给市民出行带来一些不便。
有网民发出不满声音:路滑难走,生命都受到威胁,这时候还顾什么环保?
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写一段回复表达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流畅得体。
120字左右。
8、微写作
在西班牙举行的一场自行车赛上,车手伊斯梅尔·埃斯特万在距离终点只有 300 米时不幸遭遇爆胎,他只能扛起自行车跑向终点。
而此时他身后的竞争对手奥古斯汀·纳瓦罗拒绝超越对手,慢慢地跟随其身后。
后来,埃斯特万想把奖牌送给纳瓦罗,但遭到了婉拒。
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 150 字。
①这一消息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发表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
②请发挥想象,描写当时比赛终点的场景。
要求:具体、形象,有画面感。
③请以“对手”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建立了微博、微信朋友圈等与外界沟通,一方面任意展现喜悦悲伤,另一方面痛苦于信息铺天盖地、真假难辨;一方面浏览他人的微博、微信朋友圈了解信息,随意做出评价,另一方面又十分在意他人对自己微博、微信朋友圈的评价。
这是可喜的时代,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媒体,时时都可表达,个个都能发声;这也是可悲的时代,每个人面对海量信息,时时都被淹没,人人都很脆弱。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体验?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