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3.9.1适用范围
本条适用于板厚为6- 160mm碳素钢、低合金钢制承压设备用板材的超声检测的质量分级。

奥氏体钢板材超声检测也可参照本规程进行。

3.9.2探头
探头的选用应符合表19
表19承压设备用板材超声检测探头选用
3.9.3试块
试块应用与被检工件相同或近似声学性能的材料制

3.9.4检测时机
3.941 板板表面应磨光滑,当钢板表面的氧化层呈致密光滑不影响检测效果时,可不打磨。

3.942 检测应在划定剖口预定线后进行。

4.1.2、探头选用
4.121、探头选用
1 )、板厚为6〜20mm时采用双晶直探头,公称频率5MHz ,
晶片面积不小于150m m2o
2)、板厚>20〜40mm时,采用单晶直探头,公称频率5MHz , 圆晶片直径为 $ 14~ $ 20mm。

3 )、板厚〉40〜250mm时,采用单晶直探头,公称频率
2.5MHz,圆晶片直径为 $ 20~ $ 25mm。

4.1.2.2、双晶直探头性能应符合JB/T4730.3-2005附录A 的要求。

4.1.3、标准试块
1)、采用双晶直探头时,采用CBI 标准试块。

2)、采用单晶直探头时,采用CBD标准试块。

试块厚度应与被检钢板厚度相近。

4.1.4、基准灵敏度
1)、超声检测人员收到无损检测申请书后,根据所探钢板厚度确定探头和试块,并调试检测灵敏度。

2)、板厚为6~20mm时,用CBI试块将工件等厚部位第一
次底波高度调整到满刻度的50%,再提高10dB作为基准灵
敏度。

3)、板厚>20〜250mm时,用CBH试块将$ 5平底孔第一次反射波高调整到满刻度的50%作为基准灵敏度。

4)、板厚〉3倍探头的近场区时,也可取钢板无缺陷完好
部位的第一次底面反射波高调整到满刻度的50%作为基准
灵敏度。

4.1.5、检测方法
4.1.
5.1、检测面
钢板的任一轧制面均可作为检测面进行检测。

若检测人员认为需要或设计上要求时,也可选钢板的上、下两轧制面分别进行检测。

4.1.
5.2、扫查方式
1)、检测仪和探头调试合格后,按JB/T4730.3中图3探头扫查示意图规定,对钢板进行扫查,要求探头沿垂直于钢板压延方向,间距为100mm平行线进行扫查,在钢板剖口预定线两侧各
50mm (当板厚超过100mm时,以板厚的一半为准)内应作100%扫查,扫查时若发现缺陷反射波,则应在它的周围继续进行检测,以确定缺陷的延伸。

2)、在钢板剖口预定线两侧各
50mm (当板厚超过100mm
时,以板厚的一半为准)内应作100%扫查。

缺陷的指示长度大于或等于50mm时,应评为V级。

当合同、技术协议书或设计图样有特殊要求时,应根据特殊要求进行其它型式的扫查。

4.1.6、缺陷的测定与记录
扫查过程中,按JB/T4730.3规定判断缺陷并测定缺陷的边界范围或指示长度,做好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应记录下缺陷的位置及长度或面积。

4.1.7、缺陷的评定
1)、缺陷的评定方法和评定规则按JB/T4730.3中4.1.7条规定,钢板缺陷等级评定按JB/T4730.3中4.1.8条规定。

2)根据检测结果出具超声波探伤检查报告,报告内容和要
求应符合JB/T4730.3中8条规定。

4.1.8、横波检测
在检测过程中对缺陷有疑问或合同双方技术协议中有
规定时,可采用横波检测。

检测方法按JB/T4730.3附录B。

3.9.5检测方法
3.9.5.1 可选钢板的任一轧制面进行检测,若需要或有要求
时,也可对钢板的两面分别进行检测。

395.2检测覆盖率
需100%佥测的区域,探头的每次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
15%
3.9.5.3探头的移动速度
395.4 双晶探头的检测灵敏度:用阶梯试块将工件等厚度部位第一次反射波交调整到满刻度的50%再提高10dB。

单直探头的检测灵敏度:用$ 5平底孔试块上$ 5孔第一次反射波高调整到满刻度的50%乍为灵敏度。

3.9.5.5 扫查方式:
a)探头沿垂直于钢板压延方向,间距不100mm的平行线进行扫查,在钢板坡口预定线两侧各50mm内应作100%3查。

b)根据合同、技术协议或图样的要求,也可进行其它形式的扫查。

3.9.6缺陷记录
3.9.6.1 要检测过程中,发现下列三种情况之一都即作为缺
陷:
a)缺陷第一次反射波(F1)波高大于或等于满刻度的50%
即F1> 50%
b)当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未达到满刻度,此时,
缺陷第一次反射波
(F1)波高与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三比大于或等于50%者。

c)当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v 50%满刻度者。

3.962缺陷的边界或指示长度的测定方法
a)检出缺陷后,应在它的周围继续进行检测,以确定
缺陷的延伸
b)用双晶直探头确定缺陷的边界或指示长度,探头的移
动方向应与探头的隔声层相垂直,并使缺陷波下降到
检测灵敏度条件下荧光屏满刻度的25%或使缺陷第一
次反射波高与底面第一次反射波高之比为50%此时,
探头中心的移动距离即为缺陷的指示长度,探头中心
即为缺陷的边界点,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以较严重者为准。

c)用单直探头确定缺陷的边界或指示长度时,移动探头,使缺陷波第一次反射波高下降到检测灵敏度条件下荧光屏满刻度的
25%或使缺陷第一次反射波与底面第一次反射波高之比为50%此时,
探头中心移动距离即为缺陷的指示长度,探头中心即为缺陷和边界,
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以较严重者为准。

d)确定3.2.6.1C 条缺陷的边界或指示长度时,移动探
头点,使底面第一次反射升高到荧光屏满刻度的50%
此时,探头中心移动距离即为缺陷的指示长度,探头中心点即为缺陷
的边界点。

e)当采用第二次缺陷波和第二缺陷波和第二次底波来评定缺陷时,检测灵敏度应以相应的第二次反向波来核准。

3.9.7缺陷评定
397.1缺陷指示长度的评定规则
一个缺陷按其指示的最大长度作为该缺陷的指示长度。

3.9.7.2单个缺陷批示面积的评定规则
a)一个缺陷按其指示的最大面积作
为该缺陷的单个指示面积,当其小于表17的规定时,
可不作记录。

b)多个缺陷其相邻间距小于100mm或
间距小于相邻缺陷的指示长度(取其较大值)时其各块缺陷面积之和作为单个缺陷指示面积。

3.9.7.3缺陷面积占有率和评定规则
在任一1mx 1m检测面积内,按缺陷面积所占的百分比不确定。

3.9.8缺陷等级评定
3.9.8.1钢板缺陷条块等级划分见表20
表20
3.982 在坡口预定线两侧各50mm板厚大于lOOmrnfl寸,以板
厚的一半为准)内,缺陷的
指示长度大于或等于50mm时,则应判废,不作评级。

3.9.8.3 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如确认钢板中有白点、裂纹等危害性缺陷存在时,则
应判废,不作评级。

3.9.9横波检测
在检测过程中对缺陷有疑问或需要时,可采用横波检测。

3.9.10报告及验收标记
检测报告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a)委托单位、报告编号
b)钢板编号、炉批号、材质、热处理状态、表面状态
c)探伤仪、探头、试块和检测标准名称。

d)检测区域应在草图上予以标记。

e)缺陷的类型、尺寸、位置和分布。

f)检测结果、缺陷等级评定及检测标准名称。

g)检测人员和责任工程师签字及其技术资格。

h)检测日期。

i)验收标记
检测合格后,应在钢板适合位置标上醒目的标记,其有效性应使下道工序或最后的检验人员能够辩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