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分析不够深入的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分析不够深入的改进措施
1.论文选题大而空泛,缺乏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及创新意义
从选题的空间范围来看,很多学生喜欢拿中国和世界性问题来研究,而不注重选择与自己未来专业工作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小”问题的研究。
四年大学,一些学生没有自己的专业兴趣,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对课题选择比较盲目,好高骛远,在一些大的领域选题,只看到存在的问题,却很难认识哪些问题是在其知识结构范围内、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力所不及的,导致选题过大,内容空泛。
在选题环节,导师发布的课题与实际或科研不能结合,题目大而空洞,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和要求不明确,导致学生在选题上比较盲目。
另外,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合理,本科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一般集中两到三个月的时间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实验、写作。
这样,学生在选题上的考虑时间就不足,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没有好的开始,就会造成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
2.研究方法单一,无法把专业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到论文中
多用描述性的方法来研究问题,很多学生习惯去陈述一个事实或现象,而不是用数据去说话。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研究方法比较单一,过于依赖网络资料,对资料的分析处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论述教材化,面面俱到,缺乏深度
论文的格式多套用教材体。
通过答辩发现,带“对策”一词的毕业论文,论文中对策惊人地相似。
这说明本科学生还没有勇于实践和刻苦钻研的治学方法和能力,存在明显的“拼凑痕迹”或“套袭模式”。
毕业论文是本科学生初次参加科研活动的初级阶段的'成果,由于科研基础知识和科研操作技术的储备不足,加上缺乏足够的科研时间和实践的机会,相当数量的毕业论文,是以文献资料法为主的理论研究,带有明显的东抄西编的“拼凑痕迹”;以观察和实验法为主的应用研究,则带有明显的人为的、随意组合的“套袭模式”,从而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出现很多与科研成果的惊人的相似,这就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4.文献阅读量少,文献综述质量低
论文研究的价值在于其创新,创新的过程对前人的工作要了之于心,才能避免重复工作,吸取经验教训,开拓新领域,解决未解决的问题。
因此,文献研究是一篇好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多数学生对文献综述缺乏统一的认同,他们对什么是文献综述、如何进行文献综述缺乏理解,文献综述的质量差强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数量不足。
有些本科专业学生的参考文献仅10篇左右,与广东省教育厅要求规定的参考文献在15篇以上的数量有一定的的差距;有些专业的文献综述包含在开题报告或论文正文中,篇幅偏小。
第二,有些学生的文献综述所列的参考文献的数量基本达到了要求,但与论文的相关性不高;个别综述与论文内容雷同,还存在着所列文献与综述内容不相关、不配套的情形,内容与所列文献参考出入较大。
另外,还有文献综述欠规范、格式混乱等问题。
学生们还未懂得:要想使自己的学术研究有所发展,进而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必须重视研究文献的回顾。
5.缺乏实地调查,缺乏数据支撑,陷入定性分析,容易全盘抄袭
学生多选偏理论性题目,不愿意去做调查性的课题。
根据笔者统计的2008年到2012年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选题情况:基础研究类篇数占34.5%;基础应用研究类篇数占63.2%;应用研究类篇数占2.3%。
课题来源方面结合生产实际的课题数只占10.5%。
大多数学生都偏向于理论性研究,不愿做实际调查,导致论文的学术价值很低。
而且,由于缺乏数据支撑,没有定量分析,没有体现用数据来说话的科学精神,所以往往只有定性分析。
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理论功底不足,无法正确理解理论要点,更不用说创新了。
长此以往,学生就很容易陷入全盘照抄各种文献资料、胡乱拼凑了。
6.缺乏相关理论依据,论述肤浅
多数学生只会去描述性事实或现象,不熟悉运用专业理论去推导和证明。
或者,不会用所学的理论找到切入点,不会使用所学的方法分析、加工资料,最终就是资料的堆砌。
而多数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类型,主要以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采用定量分析研究的仍局限于一般的统计学处理范畴,能独立运用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较高层次的定性定量化处理的为数很少,而真正让事实说话的数据就少之又少了,这样就会造成对毕业论文质量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