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和莫能菌素对绵羊血液参数及脂肪酸合成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谱条件:岛津 GC-2010气相色谱仪,色谱柱: SP-2560(100mm×0.25mm×0.2m),载气高 纯氮 气 ,检 测 器 FID240℃ ,进 样 口 温 度 240℃ ,分 流 比 501。柱温箱二阶段程序升温:初始温度 170℃,维持 30min,以 1.5℃/min速率升至 200℃保持 20min,再 以 5℃/min升到 230℃,维持 5min。压力为 266.9kPa,柱 流量 1.04mL/min,线速度 20cm/s。
营 养 饲 料 ·NutritionandFeedstuffs
2011年 第 47卷 第 1期
大豆油和莫能菌素对绵羊血液参数 及脂肪酸合成的影响
刘立成 1,2,宋伟红 2,卫喜明 2,刘大森 1 (1.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2.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38)
$%#&
N O &'
()
()
()
()
P Q &'
4,
26
26
4,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1 2 3 &'
,
,
,
,
4 5 &'
-
-
6 7 8 9 & ./0/1,
2+
2+
:;<=
> ? @ &'
3)*- 3,*24 3,*4- 3)*56
—— — —— —— —— —— —— —— —— —— —— —— —— —— 收稿日期:2010-03-18;修回日期:2010-06-21 资助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11511025) 作者简介:刘立成(1981-),男,博士 *通讯作者
不能直接合成 CLA,但它对不饱和脂肪酸的加氢反 应 存 在 抑 制 作 用 。 Son等 [3]体 外 研 究 表 明 ,莫 能 菌 素 可提高大豆油发酵后 CLA的积累,同时培养液中还 有大量的 t11-C181的积累。Bell等[4]在奶牛日粮中, 添加红花油和莫能菌素联合使用对提高乳脂中 CLA 的含量有显著作用。这说明,莫能菌素对机体脂肪 酸代谢具有一定作用。目前,大豆油和莫能菌素的 复合使用对血液参数及脂肪酸的影响还未见报道。 本研究通过对血液脂肪酸组成和脂肪代谢相关生化 指标的分析,揭示大豆油和莫能菌素对乳脂肪酸的 初步作用机制。
摘 要:研究大豆油和莫能菌素对绵羊血液脂质代谢参数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为提高畜产品品质寻找合适的
途径。选择 4只体重接近、带有永久性瘘管的健康无疾病的绵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 4×4拉丁方试验(对照组、大
豆油组、莫能菌素组、莫能菌素 +豆油组)设计,每期试验从试验羊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和血浆。结果表明:添加大
A B C &'
3*5- 3*2, 3*,4 ,)*22
. D E F G H &'
-,*+) -,*6( -,*+- -,*(,
I D E F G H &'
+5*(5 +5*25 +5*-5 +5*(5
A J K &'
)*3- -*3( +*)+ )*3-
0&'
)*5, )*5, )*5, )*5,
t11-C18:1、n6-C18:3和 n6-C20:3含量显著提高( <0.05)。结果提示,莫能菌素对大豆油在提高血液抗氧化水
平、共轭亚油酸(CLA)前体物 t11-C18:1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豆油;莫能菌素;血液参数;脂肪酸;绵羊
中图分类号:S826.5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日粮组成 选择 4只体况良好、健 康 无 疾 病 ,体 重(38± 1)kg安 装 有 永 久 性 瘤 胃 瘘 管 的绵羊作试验动物。试验基础日粮为玉米 -豆粕 青干草型,日粮精粗比为 46,日粮组成和营养成分 见表 1。试验羊每天 08:00、18:00饲喂各 1次,全天 给水。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 4×4拉丁方试验设计, 共 4期,每期 12d,分别向动物日粮中添加 0%(对 照组,CK),4%大豆油 (豆油组,S组),4%大豆油加
1.3 血清及血浆制备 每个试验期的最后 1d于 早饲前由羊左颈静脉采血 20mL,其中 10mL用肝 素 抗 凝 ,3500r/min离 心 15min, 取 血 浆 保 存 于 -20℃待测长链脂肪酸;另取 10mL在恒温水浴锅内 37℃温育 1.5h后,3500r/min离心 15min,取血清 保存于 -20℃冰箱中。 1.4 血液参数的测定 1.4.1 血 清 生 化 指 标 测 定 肌 酐(CREA)、甘 油 三 酯(TG)、总 胆 固 醇(CHOL)、血 糖(GLU)采 用 酶 法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7033(2011)01-0032-05
共 轭 亚 油 酸(CLA)是 一 组 亚 油 酸 的 异 构 体 混 合 物,是一类含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二烯酸。大量的 科 学 研 究 发 现 ,CLA具 有 防 癌 、减 肥 、降 低 动 脉 粥 样 硬化的发生率等一系列特殊的生物学活性而备受 当 今 医 学 和 营 养 学 界 的 瞩 目 [1]。 CLA主 要 来 源 于 反 刍动物的畜产品中,日粮中添加富含亚油酸和亚麻 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乳或者肉 中的 CLA含量。反刍动物组织中 CLA来源于瘤胃不 饱和脂肪酸直接氢化和中间产物 t11-C181通过组 织中△9去饱和脱氢酶间接转化,并以后者为主要途 径。动物脂肪的代谢受其机体神经、体液的双重调 节,不同激素对脂肪代谢有不同作用,同时脂肪的代 谢也会对机体抗氧化等指标产生影响。刘仕军等[2]在 奶牛日粮中,添加膨化大豆提高了血浆中 t11-C181 和瘦素的含量,并且研究中还发现乳脂中 CLA含量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血液中 t11-C181。这说明机体 脂肪酸的代谢与血液中相关参数存在一定联系。莫 能菌素属聚醚类离子载体型抗生素,莫能菌素虽然
-&'
)*(
)*(
)*(
)*(
J K . L M & ./0/1,7$
!,()
-*5522 ,,*6(+2 ,2*,)-( +*)-(-
!,5)
)*6((3 4*-42- 4*3,,2 )*6+(+
831!,5,
(*+(52 ,3*-6,6 2)*)6+( (*43)+
939,21!,52
豆油、大豆油 +莫能菌素复合处理能提高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
度脂蛋白(LDL)含量,添加莫能菌素组能显著提高血液中瘦素(Leptin)水平( <0.05),大豆油和莫能菌素均有提
高动物体抗氧化水平的作用;大豆油和莫能菌素复合处理组能提高血液中不饱和脂肪酸 (UFA) 含量,特别是
32
2011年 第 47卷 第 1期
NutritionandFeedstuffs·营 养 饲 料
25mg/kg的莫能菌素 (复合组,S+M组),25mg/kg莫 能菌素 (莫能菌素组,M组),添加的植物油主要替 代基础日粮中的玉米。
表 试验日粮及脂肪酸组成(风干样为基础)
!"
!" # # # $%# # $ #
33
营 养 饲 料 ·NutritionandFeedstuffs
2011年 第 47卷 第 1期
素、大豆油和处理效应看作固定效应。用正交二项 式对大豆油效应及其与莫能菌素的互作进行线性分 析,结果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结果与分析
2.1 莫能菌素和大豆油对血液参数的影响 由表 2可见,各处理对血液中 GLU、NEFA、INS和 CREA含 量影响不显著 ( >0.05);M+S显著提高了血清中 TG的含量( <0.05);添加大豆油(S组和 M+S组) 都显著提高了血清中 CHOL的含量( <0.05);血清 中 HDL和 LDL含量比较,S组与 M+S组差异不显著 ( >0.05),但显著高于 M组和 CK组( <0.05)。在 激素指标方面,各处理对血清中 INS含量没有影响 ( >0.05),M组血清中 Leptin水平显著高于 CK组 和 S组( <0.05),CK组、S组和 M+S组间差异不显 著( >0.05)。在血清抗氧化指标方面,S组 T-AOC 浓度显著高于 M组 ( <0.05);S组血清中 SOD水 平显著高于 CK组 和 M 组 ( <0.05);S组 血 清 中 MDA水平与其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0.05),但 CK 组显著高于 M+S组和 M组( <0.05)。 2.2 莫能菌素和大豆油对血液脂肪酸的影响 从 表 3中可以看出,添加莫能菌素和大豆油对血浆中 16碳和 18碳饱和脂肪酸影响趋势是一致的,即 CK 组和 M+S组间差异不显著( >0.05),但显著高于 其他 2个组( <0.05);各处理间 t11-C181含量差 异均显著( <0.05),其含量依次为 M+S组 >S组 > M组 >CK组;M+S组血液中 c9-C181显著高于其他
高 密 度 脂 蛋 白(HDL)和 低 密 度 脂 蛋 白(LDL)采 用 直 接法测定。试剂盒由中生北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 供,测定仪器为美国贝克曼仪器公司 AXC4全自动 生化分析仪。血清游离脂肪酸(NEFA)和抗氧化指标 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 物 歧 化 酶(SOD)和 丙二醛 (MDA) 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提供,其操作方法参照说明书进行,所用仪器为 UC-2410分 光 光 度 计 。 血 清 中 胰 岛 素(INS)和 瘦 素 (Leptin)采用放射免疫分析顺序饱和法,试剂盒由北 京福瑞生物工程公司提供,仪器为固体闪烁计数器, 激素指标在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同位素教研室测 试。 1.4.2 血浆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样品的制备:取血 浆 1mL放入 15mL带盖离心管中,加入氯仿 /甲醇 (21)4mL,摇匀,3000r/min离心 5min。弃掉上层 水层,拨开蛋白固体层,倾倒出下层脂肪提取液。加入 200L非甲酯化 C170、1mL无水甲醇、3mL0.5mol/L KOH-CH3OH溶液,漩涡混匀,于 65℃水浴加热 30min。 取出冷却后加入 3mLHCI-CH3OH,漩涡混匀后于 65℃水浴加热 1h。取出趁热加入 1mL双蒸水,然 后加入 2mL正己烷,震荡混匀后静置分层。吸取上 层 清 液 放 入 玻 璃 样 品 瓶 中 ,20℃ 冰 箱 冷 冻 保 存 待 气 谱分析。
各处理组( <0.05);各处理对 t9,t12-C182和 C20 2的影响规律是相同的,即 CK组与 S组差异不显著 ( >0.05),但显著高于其他 2个组( <0.05);各处 理组 c9,c12-C182含量比较,M+S组显著高于 M组和 S组( <0.05);血液中 n6-C183在 CK、M、M+S组和 S组依次显著升高( <0.05);而血液中 n3-C183在 M+S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 <0.05),饱和脂肪酸 与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为 CK组最高( <0.05),M组 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0.05)。
定性与定量分析:脂肪酸的定性分析方法采用 与标准物质保留时间值定性,定量分析采用 C170 内标法计算样品中某种脂肪酸的含量。 1.5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 Excel处理,利用 SAS9.1 软 件 包 的 混 合 程 序 ,按 照 模 型 ijk=+i+j+(M+S)ij +k+ijk进行计算,其中,ijk表示因变量, 表示总体 平 均 数 ,i表 示 莫 能 菌 素 的 效 应 ,j表 示 豆 油 的 效 应 ,(M+S)ij表 示 豆 油 和 莫 能 菌 素 总 效 应 ,k表 示 处 理 效 应 ,eijk表 示 随 机 误 差 。 随 机 误 差 最 初 是 包 含 在 模型内的,但因为它是不显著的,后被删除。该模型 包括基础期的平均值,并将其看作协同变异,莫能菌
1
)*)4++ )*)4)6 1
838,21!,52
,2*2,,( +-*,,54 +4*3-33 ,2*,)5-
:(1!,54
1
)*)-)) )*)+)3 1
:41!,54
)*-+)+ (*-262 (*2+6) )*-,()
注:每千克预混料可提供:维生素 ; ,)) ,))) <=,维生素 7 +) ))) <=,维 生素 > , ))) <=,铁 24 ./,铜 ,) ./,锰 ,- ./,锌 ,6 ./,钠 )*)+ ./,碘 )*)( ./,钴 )*,( ./。“1”表示未检测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