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站在教育正中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儿童站在教育正中央
作者:蔡敏胜
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2020年第05期
小学科学课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科学教育认知的偏差,常出现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等诸多问题,弱化了学科的育人价值,忽视了儿童的存在。
教师要基于小学科学教学的特点,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让教育回归儿童的立场。
从知识本位到学科本位
基于知识本位的教学,知识成为核心,甚至成为学习的唯一目标,教师则常忽视儿童的存在。
教学案例1
A教师出示条形磁铁,直接告诉学生这个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叫作磁极,分别用“N”“S”表示。
在传统的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提供知识,儿童学习知识。
评价的重点是儿童是否学会了这些知识,评价的典型方式是提问。
在后续的教学中,A教师把磁铁发给学生,看看结果是不是这样的——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重知识结论的课堂,缺少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实验变成了一种价值很低的验证。
同樣的内容,B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体现了科学学科的特点。
教学案例2
B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回形针和条形磁铁,简要流程如下:
1.给每个小组一块条形磁铁和若干回形针,看哪个小组吸的回形针最多,并提醒学生计数,同时观察条形磁铁吸引回形针的部位。
2.小组汇报吸引的数量。
吸引回形针数量多的小组展示自己的做法。
3.比较分析,学生交流:吸引回形针数量多的小组是怎样操作的?条形磁铁哪一部位吸引的回形针多?
4.教师引导:磁铁中磁性最强的部位,叫作磁极,并有南极和北极,分别用S和N表示。
这一环节中,B教师放手,给学生实验材料和实验要求,让学生尝试、比较、寻找答案,最后形成概念,适时告诉学生科学术语,让学生亲历探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去发现。
对比两个案例,教学从传统的知识本位走向了学科本位,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多维度的发展。
从学科教育到儿童中心
对比以上的两个教学案例,第二种教学能很好地体现学科特征。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理解偏颇,也容易出现“重过程”而“轻结果”的现象,导致走向另一个极端。
笔者曾听过一节科学课《反冲现象》,整节课很热闹,学生活动的内容比较多,有吹气球、玩气球小车、旋转喷水瓶等,由于时间的原因,每次活动之后,学生很少谈自己的活动感受,少了活动后的感悟和反思。
等到全部活动结束,这节课也结束了。
这节课,有许多问题值得追问和探讨:这样的课留给学生的是什么?关注学生的是什么?仅仅就是课堂上的热闹吗?每次活动过后,学生没有更深层次的交流、质疑,缺少了思维参与,课堂失去了真正意义。
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教师要挖掘每一项活动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
关注人的教育,重视儿童的立场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活动上,教师应该让学生的思维有所发展,应该关注儿童科学学习的过程与规律,应该注重以儿童科学经验为基础,构建适宜儿童发展的科学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儿童、发现儿童、尊重儿童、认识儿童,最后发展儿童,实现以学习为中心向以儿童为中心转变。
教师要善于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基于儿童已有的认知,让儿童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真正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习磁铁内容时,如果教师演示擦窗器擦窗(磁性擦窗器),创造真实的问题情境,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同样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回答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就可能扼杀他们的探索精神,剥夺他们独立思考的权利。
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儿童回答问题的合理性,探询儿童回答问题的原因,只有这样他们才享有学习自主权,不断保持发现和探究的热情,这样的课堂才真正是以儿童为中心。
从概念掌握到概念建构
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流观点之一是,科学学习可以看作是概念转变的过程,科学教学也就可以被看成概念转变教学。
通俗地讲,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就是围绕科学概念的转变进行,这与传统教学的以主题和事实为中心的概念掌握有明显不同。
立足儿童立场,结合科学教学的特点,蔡敏胜名师工作室进行了概念建构教学的研究。
儿童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从原有的理解转变成被认可的科学解释。
概念经常被分解成渐进的几步,即最初的概念到可能的概念到最后完全的概念。
工作室构建了科学课概念教学的四个环节:唤醒(了解概念)—发展(探究概念)—重建(形成概念)—深化(应用概念)。
考虑到概念学习的渐进性和学生前概念的顽固性,在具体概念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对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板块内容进行梳理,学习不同领域的概念时,根据重难点搭建不同的学习支架,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取不同的策略。
例如,在物质科学领域,要注重让学生利用有结构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在生命科学领域,要让学生饲养、种植、观察和比较等;在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要关注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培养等。
第二,夯实概念学习的过程,关注每一环节的实施。
例如,调查学生的前概念,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分类、表达、测量、预测和综合等科学技能,没有这些技能的支撑,探究就无法开展,概念建构就难以实施;注重学生前概念和科学概念的比较,以及活用科学概念解释或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