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门法律》痹症诸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门法律》痹症诸方
附痹证诸方
三痹汤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寒湿三痹。

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药生地黄杜仲(姜汁炒)川续断防风桂心细辛白茯苓秦艽川牛膝川独活甘草(各等分)上水三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五分,不拘时服。

按∶此用参芪四物,一派补药内,加防风、秦艽以胜风湿,桂心以胜寒,细辛、独活以通肾气。

凡治三气袭虚而成痹患者,宜准诸此。

痹在上,用桂枝五物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一方有人参。

按∶此乃《金匮》治血痹之方也。

血痹而用桂枝汤加黄,以其风邪独胜,风性上行,故其痹在上也。

其脉微涩,寸口关上小紧,紧处乃邪着之验也。

然又曰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症身体不仁,如风痹状,此方主之。

又可见风性善行,随其或上或下,一皆主以此方矣。

痹在臂,用十味锉散原治中风血弱臂痛,连及筋骨,举动难支。

附子(炮)黄芪当归白芍药(各一钱)川芎防风白术(各七分)茯苓肉桂(各五分)熟地黄(酒洗焙干二钱)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食后临卧服。

按∶臂痛乃筋脉不舒。

体盛者,可去其筋脉中之风,然既已血痹,所受风燥之累不浅,故取此方。

养血之中,加附子之力,通其阳气;而用防风,反佐黄,出其分肉腠理之风也。

痹在手足、风淫末疾,则用乌头粥原治风寒湿,麻木不仁。

乌头(生研为末)每用香熟白晚米二合,入药末四钱,同米以砂罐煮作稀粥,不可太稠。

下生姜汁一匙,白蜜三匙,搅匀,空心温啜之为佳。

如中湿多,更加薏苡仁末三钱。

服此粥,大治手足不随,及肿痛不能举者,服此预防之。

按∶四肢为诸阳之本。

本根之地,阳气先已不用,况周身经络之末乎?故用乌头合谷味,先从荣卫所生之地注力,俾四末之阳,以渐而充也,用方者知之。

痹在手足、湿流关节,则用薏苡汤原治手足流注,疼痛麻木不仁,
难以屈伸。

薏苡仁当归芍药桂心麻黄(各一钱)甘草(五分)苍术(米泔浸炒二钱)上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服。

有汗去麻黄,有热去桂心。

按∶此方以薏苡仁为君,舒筋除湿,其力和缓,当三倍加之。

至于麻黄,虽能通其阳气,然在湿胜方中,即无汗不可多用,减其大半可也。

痹在身半以下,用通痹散原治腰以下至足,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

两足至脐冷如冰,不能自举,或因酒热立冷水中,久成此疾。

天麻独活当归川芎白术藁本(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按∶此方因风寒湿三气,混合入于阴股。

其邪已过于荣卫,故变桂枝五物之制,而用此散,缓缓分出其邪也。

痹在遍身、走痛无定,用控涎丹原治人忽患胸、背、手、脚、腰、胯,痛不可忍,牵连筋骨,坐卧不宁,走移无定。

乃痰涎伏在胸膈上下,变为此疾。

或令人头重不可举;或神意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口角流涎,卧则喉中有声,手脚肿痹,气脉不通,疑似瘫痪,但服此药数服,其病如失。

甘遂大戟白芥子上等分为末,曲丸桐子大。

食后临卧姜汤下五七丸,或十丸,量人服。

按∶风寒湿三痹之邪,每借人胸中之痰为相援。

故治痹方中,多兼用治痰之药。

昌于中风第四十一方,取用三因白散子之用半夏,已见大意。

但彼治浊气上干,此治浊痰四注,以浊痰不除,则三痹漫无宁宇也。

凡遇痰积极盛之症,此方亦不可少,实非谓子和之法,足胜治痹之用也。

学人辨诸。

又方用白茯苓(二两)半夏(四两)枳壳(一两)风化硝(三钱)姜汁糊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然治痹以开通阳气,补养阴血为贵,着意治痰,必转燥其血,不可以为此善于彼而渎用之。

痹在脉,用人参丸人参麦门冬茯神赤石脂龙齿石菖蒲远志黄芪(各一两)熟地黄(二两)
上为末,炼蜜和捣五百杵为丸,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食远清米饮送下。

按∶心主脉,《内经》脉痹不已,复传于心。

可见五脏各有所主,各有所传也。

此方安心神,补心血,先事预防,功效更敏。

加当归、甘草、姜、枣、粳米汁煎服更效。

痹在胸,用栝蒌薤白半夏汤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栝蒌实(一枚捣)薤白(三两)半夏(三两)白酒(四升)上四味同煮,取一升五合。

分三服,温服半升,一日服之。

按∶胸痹之症,人所通患。

仲景于《金匮》出十方以治之,然不明言也。

盖胸如中太空,其阳气所过,如离照当空,旷然无外。

设地气一上,则窒塞有加。

故知胸痹者,阳不主事,阴气在上之候也。

仲景微则用薤白白酒,以通其阳;甚则用附子干姜,以消其阴,以胸痹非同他患,补天浴日,在医之手眼耳。

后世总不知胸痹为何病,昌特发明于乙集胸寒痹痛条下。

文学钱尊王,胸中不舒者经年,不能自名其状,颇以为虑。

昌投以薤白汤,次日云∶一年之病,一剂而顿除。

抑何神耶?昌不过以仲景之心法为法耳,何神之有。

然较诸家之习用白豆蔻、广木香、诃子、三棱、神曲、麦芽等药,坐耗其胸中之阳者,亦相悬矣。

痹在胞,用肾沥汤原治胞痹小腹急痛,小便赤涩。

麦门冬五加皮犀角(镑各一钱)杜仲桔梗赤芍药木通(各一钱五分)桑螵蛸(一两)上水盏半,加入羊肾一只,去脂膜切细,竹沥少许,同煎一盏。

去渣,空心顿服,日再服。

一方有桑皮,无螵蛸。

按∶此方名肾沥者,形容其胞中之气,痹而不化。

外肾之溺,滴沥不出之苦也。

乃因虚热壅其膀胱,肺气不能下行所致。

桑皮、螵蛸,咸为治肺而设。

此方大意,聊见一斑。

不可误认为其人内肾素虚,而小便淋滴也。

痹在肠,用吴茱萸散原治肠痹,寒湿内搏,腹痛满,气急,大便飧泄。

吴茱萸(汤泡焙干)干姜(炮)甘草(炙)肉豆蔻(煨各五钱)砂仁神曲白术(各一两)浓朴(姜汁炒)陈皮良姜(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一钱,食前米饮下。

按∶肠痹之证,总关于脾胃。

寒邪湿邪,先伤其太阴之脾;风邪先伤其阳明之胃。

太阴伤故腹满;阳明伤故飧泄。

《内经》谓胃风久蓄为飧泄,明非朝夕之故也。

脾胃有病,三痹互结于肠,此宜以辛辣开之。

非如胞痹为膀胱之热,当用清凉之比矣。

痹在筋,用羚羊角散原治筋痹,肢节酸痛。

羚羊角薄荷附子独活白芍药防风川芎(各等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煎五分服。

按∶此方治筋痹之义,美则美矣,未尽善也。

以七味各用等分,漫无君臣佐使之法耳。

盖筋痹必以舒筋为主,宜倍用羚羊角为君。

筋痹必因血不荣养,宜以白芍、川芎,更加当归为臣。

然恐羚角性寒,但能舒筋,不能开痹,必少用附子之辛热为反佐,更少用薄荷、独活、防风,入风寒湿队中,而为之使可也。

用方者必须识此。

痹在皮,用羌活汤原治皮痹,皮中状如虫走,腹胁胀满,大肠不利,语不出声。

羌活细辛附子(炮去皮脐)沙参羚羊角(镑)白术五加皮生地黄官桂枳壳(麸炒)麻黄(去节)白蒺藜杏仁丹参萆五味子石菖蒲木通槟榔郁李仁(泡去皮)赤茯苓(各等分)上水盏半,姜五片,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按∶皮痹不已,传入于肺,则制方当以清肺气为主。

此方杂沓,不适于用。

今取沙参、羚羊角、麻黄、杏仁、白蒺藜、丹参、五味子、石菖蒲八味,去羌活、细辛、附子、白术、五加皮、生地黄、官桂、枳壳、萆、木通、槟榔、郁李仁、赤茯苓九味,而加石膏以清肺热,甘草以和肺气,更加干姜少许为反佐,以干姜得五味子,能收肺气之逆也。

热痹,用升麻汤原治热痹,肌肉极热,体上如鼠走,唇口反缩,皮毛变红黑。

升麻(三钱)茯神人参防风犀角(镑)羚羊角(镑)羌活(各一钱)官桂(三分)上水二钟,姜三片,入竹沥半酒盏,不拘时服。

按∶此方乃刘河间所制,后人治热病,遵用河间,诚足法矣。

方中以升麻为君,除阳明肌肉之热,然热甚必乱其神识,故以人参、茯神、犀角、羚羊角为臣而协理之,以官桂三分为反佐,以羌防为使。

如秋月寒潭,碧清可爱。

鄙意羌防使药,更少减其半,匪故饶舌,无非欲为引掖后来之助耳。

冷痹,用巴戟天汤原治冷痹,脚膝疼痛,行步艰难。

巴戟天(去心一钱)附子(制)五加皮(各七分)川牛膝(酒炒一钱)石斛甘草(炙)萆白茯苓防风防己(各五分)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空心服。

按∶冷痹之证,其风寒湿三痹之气,皆挟北方寒水之势,直
有温之而不易热者。

方中之用巴戟天为君,韪矣。

其附子、茄皮、牛膝、石斛、茯苓、甘草,亦大小臣工之意。

然不用当归、肉桂,温其血分,辅君之药,尚有未切。

萆反佐,防风、防己为使,则俱当也。

心痹,用犀角散原治心痹,神恍惚恐畏,闷乱不得睡,志气不宁,语言错乱。

犀角羚羊角人参沙参防风天麻天竺黄茯神升麻独活远志麦门冬甘草(各一钱)龙齿丹参(各五分)牛黄麝香龙脑(各一分)上为末,和诸药重研,令极细。

每服钱半,不拘时,麦门冬汤调下。

按∶此散,每服中脑麝才得一厘五毫,且有人参、甘草和胃固气,庶几可用。

然二物不过借以通心开窍耳,原不必多,更减三之一为长也。

肝痹,用人参散原治肝痹气逆,胸膈引痛,睡卧多惊,筋脉挛急,此药镇邪。

人参黄杜仲(酒炒)酸枣仁(微炒)茯神五味子细辛熟地黄川芎秦艽羌活(各一两)丹砂(五钱另研)上为极细末,入丹砂再研匀。

每服一钱,不拘时调下,日二服。

按。

厥阴肝脏,所生者血也;所藏者魂也。

血痹不行,其魂自乱。

今不通其血,而但治其惊,此不得之数也。

方中用参益气以开血,当矣。

其诸养血宁神镇惊之药,多泛而不切。

昌尝制一方,以人参为君,黄、肉桂、当归、川芎为臣,以代赭石之颛通肝血者,佐参之不逮,少加羌活为使。

盖气者,血之天也,气壮则血行,然必以肉桂、当归大温其血,预解其凝泣之势,乃以代赭之重坠,直入厥阴血分者,开通其瘀壅,而用羌活引入风痹之所。

缘厥阴主风,风去则寒湿自不存耳,录出以质高明。

脾痹、用温中法曲丸原治脾痹,发咳呕涎。

法曲(炒)麦芽(炒)白茯苓陈皮(去白)浓朴(制)枳实(麸炒各一两)人参附子(制)干姜(炮)当归(酒洗焙)甘草(炙)细辛桔梗(各五钱)吴茱萸(汤泡三钱)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热水送下。

按∶脾为太阴之脏,其痹必寒湿多而风少。

此方温中理气,壮阳驱阴,种种有法。

但既曰发咳呕涎,半夏似不可少。

肺痹,用紫苏汤原治肺痹,心膈窒塞,上气不下。

紫苏子(炒)半夏(制)陈皮(去白各一钱)桂心人参白术(各五分)甘草(二
分)上水盏半,姜五片,枣二枚,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按∶肺为相搏之官,治节行焉。

管领周身之气,无微不入,是肺痹即为气痹,明矣。

苏子虽能降气,其力甚轻,且桂心、半夏之燥,人参、白术之泥,俱非肺痹所宜。

其陈皮虽能下气,然必广东化州所产,口中嚼试,其辣气直入丹田者为贵。

今肆中药无道地,下气亦非陈皮所胜矣。

夫心火之明克肺金者,人之所知;而脾土之暗伤肺金者,多不及察。

盖饮食入胃,必由脾而转输于肺。

倘脾受寒湿,必暗随食气输之于肺,此浊气干犯清气之一端也。

肝之浊气,以多怒而逆干于肺;肾之浊气,以多欲而逆干于肺。

三阴之邪,以渐填塞肺窍,其治节不行而痹成矣。

开肺痹之法,昌颇有寸长,见《寓意》等集中,兹不赘。

肾痹,用牛膝酒原治肾痹虚冷,复感寒湿为痹。

牛膝秦艽川芎白茯苓防己官桂独活(各二两)五加皮(四两)丹参薏苡仁火麻仁(炒)麦冬石斛杜仲(炒各一两)附子(制)地骨皮干姜(炮各五钱)上咀,生绢袋盛之,好酒一斗浸。

春秋五日;夏三日;冬十日。

每服半盏,空心食前服,日二次。

按∶肾为北方寒水之脏,而先天之真火藏于其中。

故谓生气之原,又谓守邪之神。

今风寒湿之邪,入而痹之,生渐远矣,此方防己、麦冬、丹参、地皮,迂缓不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