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
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教师培训论文
一、平台选择、功能设置
网络教学平台是搭建学习环境的基础,要根据课程的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
以4A平台为例,一般的网络教学平台应该包括学习支持系统、网络课程定制工具、资源管理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
学习支持系统以网络课程为核心,辅以各种工具软件,为学习提供交互服务。
课程定制工具从个性化的角度出发,保证教师和学习者从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学习。
丰富的学习资源是混合式学习不可缺少的,对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为学习带来很大的便捷。
教学管理系统能够保证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有效管理自己的教学事务,并长期客观的跟踪和引导学习者的学习,从而弥补了单一课堂教学中,管理只局限在课堂,课下松散无效的状态。
平台的选择和功能的设置要从教学和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保证促进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交互,来设置相关功能、屏蔽无关功能,盲目的求大、求全反而会使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迷失方向。
例如向学习者提供课程学习、学习资源、在线讨论、智能答疑、在线作业、自测、电子邮件等功能,而向教师则还需要提供发布课程、作业批改、讨论主题设置、测验方案设置等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功能。
二、网络课程设计、发布
对网络课程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是络课程质量的根本,网络课程要切忌走书本搬家的老套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内容形式多样化。
要在知识呈现、活动组织、内容结构、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良好的设计,并要充分体现出网络课程之内容丰富、交互性强、资源优良、灵活开放、便于共享等特性,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一个完整的网络课程要包括课程说明、章/节模块、课程资源、综合测验、性评估、学习者个人记录、课程评价和使用帮助等方面。
课程说明用来向学习者呈现课程的定位、内容概述、针对的学习者群、学习者入门导言、教学实施方式、教材资源、教师简介、运行技术条件等方面。
章是针对内容进行的模块划分,在模块的开始部分要向学习者说明学习内容、目标、重难点,对主要概念画出概念图,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还要有相对的练习、评价、总结和常见问题答疑。
章模块的主要内容通过节来呈现,也就是说节包含在章中。
节也要有相应的内容、目标、重点和概念图,并且要有针对学习内容的前测、总结、练习和扩展资源。
节的内容通过关键知识点来呈现,要针对知识点的特点进行分类,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和策略,并且要将知识点与网络教学平台相关功能链接,例如作业、答疑、日记和讨论等。
本文建议从学习对象的理念出发、参照资源建设的相关标准(如SCORM等)来设计网络课程,以保证课程模块的可重用性、易访问性、持久性、互操作性、适应性和低成本性。
三、课程资源的收集整理
、多样的课程资源是络环境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重要基础,没有优秀的课程资源就好比是“高速公路”(高等学校的校园网)上行驶着没有装载“货物”(资源)的“列车”(网络教学平台)。
如果说课程内容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用于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教育资源的话,那么课程资源则是为辅助课程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而用于学生学习的扩展资源。
课程内容一般是由呈现讲解型的内容和教学交互型的内容组成的有一定逻辑组织结构的网络课程,课程资源则是一个个视频、音频、动画、图形/图像、文本等多种类型的或复合型的多媒体教学微课件,既可以是内容呈现和讲解型的教育资源,也可以是用于教学评价的试题、试卷等资源,也可以是一些用于扩展学习内容范围的文献目录索引。
课程资源的设计和网络课程的设计类似,都可以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来完成。
要想促进学生知识的良好建构,资源内容的设计开发要从原来的
“以教为主”转向“学教并重”,即不仅开发素材、课件类资源,更要开发支持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研究性学习的有关资源。
资源内容建设要朝既能支持教,又能支持学的方向努力。
四、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活动是为了教学的深入展开而设计的一些探究性问题解决、小组协作问题解决、分组交流讨论、常见问题解答、在线智能答疑、自测方案、作业方案和作业评判等。
教学活动应该参照已经设计好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其呈现形式,并按照教学的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即与具体的章节知识点相关联。
教学活动的作用在于为学生创造具体的学习情境,并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因此恰当的教学策略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尤为重要。
例如,探究性问题解决教学活动首先需要教师设计新颖、开放、不确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提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疑问,并在一定程度上给出相关提示或提供一些材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自己利用网络去查找信息,然后通过BBS或在线聊天室讨论交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