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初二初中生物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初二初中生物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繁殖方式不能保持果树原有的优良性状()
A.扦插B.嫁接C.压条D.用种子繁殖
2.达尔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
A.遗传变异B.自然选择C.过度繁殖D.生存斗争
3.鸟卵的结构中,其卵细胞的组成包括()
A.卵壳、卵白、卵黄B.卵黄膜、卵黄、胚盘
C.卵白、卵黄、胚盘D.卵壳、卵黄、胚盘
4.
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B.家兔的白毛和黑毛
C.常晒太阳,皮肤变黑D.玉米粒的黄色和白色
5.利用分根、扦插、嫁接等方法繁殖花卉或果树的最主要的优点是()
A.缩短植物的成熟时间B.增强植物生活力
C.保留了亲代的优良性状D.有利于大量繁殖新个体
6.枯叶蝶的腹面颜色鲜艳,在飞行时格外引人注目,但落地后,其颜色和形状却俨象一片枯叶。
这种现象的形成是由于桔叶蝶的祖先
A.变异后人工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后变异的结果
C.变异后自然选择的结果D.人工选择后变异的结果
7.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将青蛙的卵放在干燥的环境中,它们不会发育成蝌蚪
B.如果出现久旱的天气,青蛙的数量会减少,而其它两栖动物的数量不会减少
C.只有青蛙是变态发育,其它两栖动物不是变态发育
D.青蛙有“抱对”的行为,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
8.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与家蚕相比,不需经过的阶段是
A.卵B.幼虫C.蛹D.成虫
9.小明上了初中后,发现自己逐渐长出了胡须,声音也发生变化了。
和出现这些第二性征有直接关系的物质
是:()
A.前列腺和子宫B.睾丸和卵巢
C.精子和卵子D.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
10.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和体重B.猫的黑毛和狗的白毛
C.豌豆的高茎和矮茎D.柿子的大小和颜色
11.控制人类有耳垂的基因是显性基因(用D表示),控制人类无耳垂的基因是隐性基因(用d表示)。
如果体细胞中的这对基因组成分别是DD、Dd、dd时,则人的性状表现有几种耳垂形式()
A. 0
B. 1
C. 2
D. 3
12.科学家研究发现,只要人的受精卵DNA中含有“TDF”基因,该受精卵就发育成男孩。
你推测“TDF”基因应该位于()上
A.常染色体B.X染色体C.Y染色体D.所有染色体
13.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和蛋白质是遗传物质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DNA是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基因是染色体片段
14.某对夫妇一胎生下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生女孩取决于母亲的卵细胞类型
B.生男孩取决于父亲的精子类型
C.男孩的性染色体只有Y染色
D.若这对夫妇再生一胎一定是男孩
15.不能有效地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措施是
A.遗传咨询B.产前诊所C.选择性流产D.近亲结婚
16.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正常男性体细胞和精子的染色体(条数)组成的是()
A.44+XY和X、Y
B.44+XY和22+Y
C.22+XY和X、Y
D.44+XY和22+X、22+Y
17.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变异现象普遍存在B.变异都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
C.凡是变异都可遗传D.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18.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
A.两栖类B.鸟类C.爬行类D.鱼类
19.“始祖鸟”化石的发现,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典型证据,它是介于哪两类生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A.鱼类→两栖类B.两栖类→爬行类
C.爬行类→鸟类D.爬行类→哺乳类
20.生物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的最主要直接证据,其根本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B.化石能再现生物的结构和生物环境
C.各类不同生物化石在不同地层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D.化石里的生物是现在生物的原始祖先
二、探究题
小强在学习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知识后,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便买回20只家蚕幼虫,进行饲养与实验。
(1)在饲养家蚕过程中,小强发现桑叶很有限,于是设想:青菜叶是否能用来饲养家蚕呢?对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
①将20只家蚕幼虫等分成甲、乙两组,放置在相同且适宜家蚕生长发育的纸盒中。
甲组用桑叶饲养,作为
组;乙组用等量的饲养。
每天都清理纸盒。
②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
由此,小强得出结论:。
(2)甲组家蚕幼虫发育成蚕蛾后,交配、产卵,小强得到了许多蚕卵。
小强认为,蚕卵的孵化需要20℃~25℃的条件。
为此,他做了探究实验:选取20粒蚕卵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置于10℃的环境中,乙组放置于23℃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10多天后,观察两组蚕卵的孵化情况。
①小强此实验探究的是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②请你写出支持小强假设的实验现象(预测):
甲组蚕卵;乙组蚕卵。
三、判断题
判断题
(1)我们栽培玉米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
(_____)
(2)所有两栖动物都是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可以离开水进行。
(______)
(3)血友病患者的伤口流血时不易凝固,这种情况在他们的后代中还有可能出现,这是受基因控制的性
状。
(______)
(4)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率远大于非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率,因此,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近亲不能结婚。
(______)
(5)如果一个单眼皮女人与单眼皮男人结婚,他们的孩子中不会有双眼皮。
(______)
(6)隐性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没有表现,这种基因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______)
(7)遗传对生物的生存是有益的,而变异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害的。
(______)
(8)科学家在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古人类化石。
(______)
(9)现今生活在地球上的爬行动物仍然能进化成为鸟类和哺乳类。
(______)
(10)恐龙的灭绝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______)
四、连线题
连线题
(1)将男性或女性生殖系统中的各器官与其功能用线段联系起来。
①卵巢 a.胚胎发育的场所
②子宫 b.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③睾丸 c.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④附睾 d.主要是贮存精子
(2) 将鸟卵的各个结构与其功能用线段联系起来。
①卵白 a.有保护作用,还可以防止水分散失
②卵黄 b.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可发育成雏鸟
③卵壳 c.既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养料,又能提供必要水分
④胚盘 d.含有卵细胞的主要营养成分
五、综合题
1.根据人的性别遗传图谱,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完整图中的性别遗传图谱。
__________
(2)人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是__________,胚胎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养料和氧都是通过
__________从母体获得。
(3)由图谱分析可知,在人类的繁衍中,男女出生的比例,理论上有_______是男性,______是女性,即从理论
上讲,生男生女的机会是____________的,这是使男女数量均衡的自然规律。
(4)目前,我国仍有一些人存在着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人为干预使男女出生比例________________。
2010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8.06∶100。
如果男女出生性别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将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2.进化树又称“系统树”、“系谱树”,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
此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级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关联的各个生物类群的进化线索。
请据图分析回答:
(1)树根处[A]代表_______________,它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中。
(2)A由于营养方式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
进化树的两大主干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
(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________________进化来的。
(4)在植物界中进化程度最高的类群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动物界中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等最复杂的高等动物类群是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进化树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北初二初中生物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繁殖方式不能保持果树原有的优良性状()
A.扦插B.嫁接C.压条D.用种子繁殖
【答案】D
【解析】无性生殖能保持果树原有的优良性状,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易产生变异,所以不能保持果树原有的优良性状。
故A、B、C错误, D正确,故选D。
【考点】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2.达尔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
A.遗传变异B.自然选择C.过度繁殖D.生存斗争
【答案】B
【解析】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即过度繁殖。
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
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考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3.鸟卵的结构中,其卵细胞的组成包括()
A.卵壳、卵白、卵黄B.卵黄膜、卵黄、胚盘
C.卵白、卵黄、胚盘D.卵壳、卵黄、胚盘
【答案】B
【解析】蛋黄即鸟卵内部发黄的部分。
鸟卵中的大多数蛋白质都集中在蛋黄部分,其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对卵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的有:卵壳、卵壳膜和卵白。
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鸟卵的结构
4.
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B.家兔的白毛和黑毛
C.常晒太阳,皮肤变黑D.玉米粒的黄色和白色
【答案】C
【解析】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家兔的白毛和黑毛、玉米粒的黄色和白色都是相对性状,而且这些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的,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遗传的变异;而晒太阳引起的皮肤变黑,是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故选C。
【考点】生物的变异。
5.利用分根、扦插、嫁接等方法繁殖花卉或果树的最主要的优点是()
A.缩短植物的成熟时间B.增强植物生活力
C.保留了亲代的优良性状D.有利于大量繁殖新个体
【答案】C
【解析】嫁接、扦插、分根没有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而结合,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异,能保证遗传物质的稳定遗传,保留了亲代的优良性状。
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达到早结果、增强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还能经济利用繁殖材料、增加苗木数量.常用于果树、林木、花卉的繁殖上;也用于瓜类蔬菜育苗上。
嫁接分枝接和芽接两大类,前者以春秋两季进行为宜,尤以春季成活率较高,后者以夏季进行为宜。
故选C。
点晴: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嫁接、扦插、分根没有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而结合,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异。
6.枯叶蝶的腹面颜色鲜艳,在飞行时格外引人注目,但落地后,其颜色和形状却俨象一片枯叶。
这种现象的形成是
由于桔叶蝶的祖先
A.变异后人工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后变异的结果
C.变异后自然选择的结果D.人工选择后变异的结果
【答案】C
【解析】枯叶蝶在它的生殖过程中,产生了变异,其中颜色和形状却俨象一片枯叶的这部分能够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这是变异后自然选择的结果。
7.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将青蛙的卵放在干燥的环境中,它们不会发育成蝌蚪
B.如果出现久旱的天气,青蛙的数量会减少,而其它两栖动物的数量不会减少
C.只有青蛙是变态发育,其它两栖动物不是变态发育
D.青蛙有“抱对”的行为,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
【答案】A
【解析】两栖动物的生殖是雌性将卵细胞排在水中,雄性将精子产在卵块上,受精卵在水中发育,幼体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经过幼体发育成成体后,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营水陆两栖生活。
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A正确;
如果出现久旱的天气,青蛙的数量会减少,而其它两栖动物的数量也会减少,B错误;
青蛙是变态发育,所有两栖动物都是变态发育,C错误;
抱对的实质就是排精和排卵,当精子和卵细胞同时排出时,二者在水中相遇的几率就大大增加,所以这一过程意义就是提高受精率。
两栖动物是体外受精,水中发育,D错误。
8.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与家蚕相比,不需经过的阶段是
A.卵B.幼虫C.蛹D.成虫
【答案】C
【解析】蝗虫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经过蛹时期。
9.小明上了初中后,发现自己逐渐长出了胡须,声音也发生变化了。
和出现这些第二性征有直接关系的物质
是:()
A.前列腺和子宫B.睾丸和卵巢
C.精子和卵子D.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
【答案】D
【解析】第二性征是由于睾丸分泌的性激素作用的结果。
10.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和体重B.猫的黑毛和狗的白毛
C.豌豆的高茎和矮茎D.柿子的大小和颜色
【答案】C
【解析】人的身高和体重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猫的黑毛和狗的白毛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柿子的大小和颜色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点睛: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11.控制人类有耳垂的基因是显性基因(用D表示),控制人类无耳垂的基因是隐性基因(用d表示)。
如果体细胞中的这对基因组成分别是DD、Dd、dd时,则人的性状表现有几种耳垂形式()
A. 0
B. 1
C. 2
D. 3
【答案】C
【解析】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所以有耳垂的基因是DD、Dd,无耳垂的基因是dd。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12.科学家研究发现,只要人的受精卵DNA中含有“TDF”基因,该受精卵就发育成男孩。
你推测“TDF”基因应该位于()上
A.常染色体B.X染色体C.Y染色体D.所有染色体
【答案】C
【解析】人的性别遗传及TDF基因随性染色体的遗传情况如图所示:
可见,只有这个“TDF”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才会出现“只要人的受精卵DNA中含有“TDF”基因,该受精卵就发育成男孩”的情况。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13.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和蛋白质是遗传物质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DNA是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基因是染色体片段
【答案】C
【解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片段叫做基因。
14.某对夫妇一胎生下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生女孩取决于母亲的卵细胞类型
B.生男孩取决于父亲的精子类型
C.男孩的性染色体只有Y染色
D.若这对夫妇再生一胎一定是男孩
【答案】B
【解析】生女孩取决于父亲精子的类型,而不是母亲卵细胞的类型,A错误;
生男孩取决于父亲精子的类型,B正确;
男孩的性染色体有X和Y染色体,不是只有Y染色体,C错误;
若这对夫妇再生一胎,是男孩的可能性是50%,D错误。
15.不能有效地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措施是
A.遗传咨询B.产前诊所C.选择性流产D.近亲结婚
【答案】D
【解析】近亲结婚的后代患有遗传病的几率要比随机婚配的后代大得多,这是因为近亲之间具有共同的祖先,近亲男女之间具有的相同基因比较多,带有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也比较大,这些致病的基因往往通过生殖传递给子女。
16.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正常男性体细胞和精子的染色体(条数)组成的是()
A.44+XY和X、Y
B.44+XY和22+Y
C.22+XY和X、Y
D.44+XY和22+X、22+Y
【答案】D
【解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
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
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
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
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是22对+XY;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的是22条+X或22条
+Y.
故选:D.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17.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变异现象普遍存在B.变异都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
C.凡是变异都可遗传D.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答案】A
【解析】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有的是由于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变异不能够遗传,有的是由于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能够遗传,变异有的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
18.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
A.两栖类B.鸟类C.爬行类D.鱼类
【答案】D
【解析】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鱼类动物→原始两栖类动物→原始爬行类动物→(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可见在脊椎动物中,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
19.“始祖鸟”化石的发现,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典型证据,它是介于哪两类生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A.鱼类→两栖类B.两栖类→爬行类
C.爬行类→鸟类D.爬行类→哺乳类
【答案】C
【解析】通过研究“始祖鸟”的化石,发现始祖鸟既具有鸟类的特征,又具有爬行类的特征,说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
而来。
20.生物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的最主要直接证据,其根本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B.化石能再现生物的结构和生物环境
C.各类不同生物化石在不同地层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D.化石里的生物是现在生物的原始祖先
【答案】C
【解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二、探究题
小强在学习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知识后,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便买回20只家蚕幼虫,进行饲养与实验。
(1)在饲养家蚕过程中,小强发现桑叶很有限,于是设想:青菜叶是否能用来饲养家蚕呢?对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
①将20只家蚕幼虫等分成甲、乙两组,放置在相同且适宜家蚕生长发育的纸盒中。
甲组用桑叶饲养,作为
组;乙组用等量的饲养。
每天都清理纸盒。
②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
由此,小强得出结论:。
(2)甲组家蚕幼虫发育成蚕蛾后,交配、产卵,小强得到了许多蚕卵。
小强认为,蚕卵的孵化需要20℃~25℃的
条件。
为此,他做了探究实验:选取20粒蚕卵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置于10℃的环境中,乙组放置于23℃
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10多天后,观察两组蚕卵的孵化情况。
①小强此实验探究的是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②请你写出支持小强假设的实验现象(预测):
甲组蚕卵;乙组蚕卵。
【答案】(1)①对照青菜叶②青菜叶不能用来饲养家蚕
(2)①温度②没有孵化(成幼虫)孵化(成幼虫)
【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本实验的变量是家蚕食物的不同,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用等量的青菜叶饲养,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
由此,小强
得出结论青菜叶不能用来饲养家蚕。
根据题意本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温度,甲组放置于10℃的环境中没有孵化(成
幼虫),乙组放置于23℃的环境中孵化(成幼虫)。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三、判断题
判断题
(1)我们栽培玉米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
(_____)
(2)所有两栖动物都是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可以离开水进行。
(______)
(3)血友病患者的伤口流血时不易凝固,这种情况在他们的后代中还有可能出现,这是受基因控制的性
状。
(______)
(4)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率远大于非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率,因此,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近亲不能
结婚。
(______)
(5)如果一个单眼皮女人与单眼皮男人结婚,他们的孩子中不会有双眼皮。
(______)
(6)隐性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没有表现,这种基因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______)
(7)遗传对生物的生存是有益的,而变异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害的。
(______)
(8)科学家在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古人类化石。
(______)
(9)现今生活在地球上的爬行动物仍然能进化成为鸟类和哺乳类。
(______)
(10)恐龙的灭绝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______)
【答案】对错对对对错错对错对
【解析】(1)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有母体直接产生新个
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
玉米种子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栽培玉米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
(2)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蝌蚪用鳃呼吸,成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青蛙的
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很大变化,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是有性生殖,卵生.雌雄抱对时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两栖动物的幼体是蝌蚪,它用鳃呼吸,必须生活在水中。
所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3)基因一个是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
血友病是遗传物质基因改变引起的隐性遗传病,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因此血友病患者的伤口流血时不易凝固,这种情况在他们的后代中还有可能出现。
这是受基因控制的性状。
假设用A表示正常基因、a表示血友病基因,其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两个都携带血友病致病基因的正常男女结婚,他们所生孩子患血友病的可能性是25%。
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4)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
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
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
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病,其危害十分显著。
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少后代得遗传病的可能性。
(5)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假设由基因A控制,则单眼皮由基因a控制。
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活Aa,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如果一个单眼皮妇女与一个单眼皮的男人结婚”,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如果一个单眼皮妇女与一个单眼皮的男人结婚,他们的孩子一定是单眼皮。
所以他们的孩子中不会有双眼皮。
(6)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
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是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是隐性性状;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由于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出来,只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出来。
例如: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在子一代中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叫子一代)全部为高茎植株,说明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即隐性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矮茎表现不出来,但是控制矮茎的
基因还能遗传如图:
所以隐性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表现不出来,但这种基因会遗传给后代了。
(7)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