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及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治疗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及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治疗进展
随着我国国民的健康意识整体水平的提升,推动了我国的医疗科技水平的进一步发展,有关研究表明[1],造成患者出现门静脉高压的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即为肝硬化,患者出现门静脉高压之后最常见的合并症为食管-胃静脉曲张,研究就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及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治疗进展展开论述,以期为类似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标签: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治疗进展
根据有关资料,造成患者出现门静脉高压的主要病因之一是患者出现肝硬化症状,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及食管-胃静脉曲张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等临床特点[2],一旦发病,将会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上有关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及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研究报道较多,可以看出,有关研究人员一直在致力于探索该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及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由前文所述,造成患者出现门静脉高压及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为肝硬化,关于肝硬化(LC)发生门静脉高压(PVH)的机制[3],临床研究认为是由于患者出现LC后,使得肝脏出现纤维化的瘢痕和再生结节,当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会使得患者产生肝结构扭曲(病理学基础)以及血窦毛细血管化现象,进一步使得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受阻,PVR增高,其中以患者的血窦部位受到阻滞带来的危害最重,近年来,有研究报道表明[4],患者出现肝硬化血流受阻的原因还包括肝内血管张力增加因素,占到的比率约为20%到30%之间,此外,研究证实肝内血管张力增加因素是一种可逆因素。
1.肝血窦对肝硬化血流受阻的影响
人体肝血窦周围的细胞会产生血管活性物质[5],主要包括ET(内皮素)和NO(一氧化氮),ET,尤其是ET-1,具有十分强大的收缩肝内血管的作用,NO 是有NO酶和L-精氨酸作用产生的,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正常情况下[6],ET 和NO之间呈现动态平衡的关系,当人体的肝脏受到损害时,ET指标含量呈现上升(或者NO含量降低),会造成HSC(肝星状细胞,占到人体血窦容量的13%[7],是血窦间隙最狭窄的部位以及调控干血流的重要组织)收缩而产生血窦间歇狭窄现象,HSC具有调控人体门静脉高压的作用,同对调节人体的肝微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
2.门静脉PVI与PVH的关系
PVI是指门静脉的血流入量[8],当患者的门静脉高压症状进一步加重时,PVI 会伴随PP的增高而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基于这一现象,必定会形成侧支循环
(起到减压作用),但是侧支的减压作用往往不充分[9],并不能起到降低PP的作用,同时侧支本身的血流会使得PVI进一步上升,综上所述,造成人体出现门静脉高压的主要因素为侧支PVR和PVI的增高以及肝内PVR和PVI的增加,因此,治疗门静脉高压的原则在于矫正患者的PVR和PVI[10]。
二、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及食管-胃静脉曲张(HVPG)的治疗进展研究
1.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β-Ab)
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心得安,纳洛尔等,根据研究资料,β-Ab一般能够降低患者的HVPG的比值为15%,,β-Ab对PVI的减少作用十分显著,但β-Ab砸起到的降压作用不大。
2.VP和硝酸甘油联合治疗
VP降低PVI的机制为收缩人体的内脏血管,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EV压,但是临床研究发现单纯使用VP会产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近年来,临床上采用VP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的方法或者将VP替换为TP,根据有关资料,采用静脉注射2mg/4h的TP,当止血后静脉注射1mg/4h,连续使用5日后,治疗效果与内镜硬化疗法类似[11]。
3.生长抑素以及同体药物
生长抑素(SS)以及同体药物具有降低PVI和PP的作用,资料表明,SS 是通过释放胰高血糖素使得人体内脏血管收缩,以达到降低PVI和PP的目的,一般采用持续滴注5日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其目的在于抑制患者的血管活性肽的释放(可导致PP的骤然升高)。
三、食管-胃静脉曲张各阶段的治疗方案研究
1.原发性首次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方案
根据NIEC的有关规定[12],当患者的EV直径超过5毫米,伴发红色征和中毒肝衰竭现象时,可以采用预防新治疗;另一方面,针对出现直径细小的EV,可以通过定期的内镜检查,而不必采用特殊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上需要防治的FVB局限于高发性EV。
随着我国的医疗科技水平的进一步发展,FVB/EVB患者的预后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其致死率仍然较高,根据有关资料[13],原发性FVB 的死亡率大约为25%到30%之间,临床治疗认为,纠正患者的食管-胃静脉曲现象是治疗PVH的基础,而治疗的一线药物(首选药物)为β-Ab,有研究采用β-Ab 进行1000例FVB患者的对照治疗,根据研究资料[14],采用β-Ab进行治疗的患者的相对危险率减少了64%,另一方面,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了45%,同时,研究表明,患者普遍表现出良好的β-Ab的耐受性(仅5%的患者出现不耐受情
况)。
有研究就预防FVB的用药展开分析,研究人员采用纳洛尔(对照组)和连用纳洛尔+ISMN(观察组)进行对比预防,采用随访的方式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FVB发生率情况,结果表明,虽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情况相当,但是单纯使用纳洛尔的对照组缓和的FVB发生率(29%)显著高于观察组(12%),差异具有与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近年来,有关研究治疗资料表明,采用小剂量的ISMN可以有效的降低ERB和首次出血的发生率。
临床上采用EVL(内经结扎疗法)预防FVB的效果一直备受瞩目,有研究采用EVL和未治疗进行601例患者的对比治疗,结果表明,采用EVL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出血死亡率和FVB的发生率,另一方面,EVL,心得安,ISMN 在预防FVB的发生率方卖面,前2者的作用显著优于ISMN,但是上述3种方法的死亡率清况相当,近年来,由研究人员就EVL的治疗费用和β-Ab的治疗费用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前者的费用较大,且疗效有限,因此预防用药应该首选β-Ab。
2.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研究
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时,需要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急性大出血缓和需要进行紧急的输血处理[15],要求保持患者的BP水平超过90mmHg,且HCT水平处于25%到30%之间,根据有关资料,止血后,6周内出现再出血以及病死率(约为30%到50%之间)均较高,因此,需要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出血现象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存在腹水症状的患者,临床研究建议采用广谱抗生素进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预防,治疗方法需要综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选择,一般有药物治疗和紧急内镜治疗2种,同时需要重视患者的再出血症状的预防。
结束语
综上所述,患者出现门静脉高压的最常见病因为肝硬化,其中最为严重且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为食管-胃静脉曲张,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及食管-胃静脉曲张具有病情重,高死亡率的临床特点,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临床治疗时,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预防患者的形成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并且重视进行再出血现象的防治,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进行对症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玉芳,郭洁,滕晓丽.药物联合内镜治疗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4(7):850-851.
[2]高磊,马超.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微创治疗32例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2009,30(10):1221-1223.
[3]王燕颖,禹晶,张秉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内镜诊断
和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8):3-5.
[4]程慧桢,王凤霞,崔海彬.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8):7-8.
[5]沙琪,王海艳,崔海彬,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腹水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8):9-10.
[6]丁雪梅,孙文兵.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8):10-12.
[7]宋兵,李彩英,刘增品.胃左静脉MSCTA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岀血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7):979-983.
[8]贺文,赵丽琴,马大庆.多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评价[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5):462-466.
[9]陈旭平,蒋志凌,陈霞.CT门静脉血管成像与内镜诊断胃食管静脉曲张的比较[J].华西医学,2013,30(2):240-243.
[10]黄家平,莫思健,程昌盛.介入栓塞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0,13(5):573-574.
[11]李大勇,郭应林,李大庆.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在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5(4):343-347.
[12]陈国平,楼文胜,张予蜀,等.PTVE联合PSE治疗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2):246-249.
[13]胡志勇,肖绍树,田德安.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再出血危险性预测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4,8(10):1929-1933.
[14]宗嵘,杨军妍,宋继业.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MSCT成像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10):747-749.
[15]刘波,林楠,许瑞云.门静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策略[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3):35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