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 讲义 第二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学习
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发展:主要指个体发展,尤其是个体的心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定义:从狭义角度出发,从出生到成熟阶段的心理上的各种有序的、适应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认知、个性和社会性多方面的变化。

(二)心理发展的动力:个体在实践活动中,由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环境和教育等外部因素提出的要求引起个体产生新的需要。

新的需要与个体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产生矛盾,就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三)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连续性和顺序性:逐渐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2.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3.个别差异性:各种心理节能所能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
时期因人而异。

4.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整体发展时呈波浪式向前发展的。

(四)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
1.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遗传素质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
3.遗传和环境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认知发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分为四个渐进阶段。

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

主要借助视听、嗅来认识和适应外界环境。

第二阶段是前运算阶段。

此时儿童运用言语进行交流。

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

此时儿童具有守恒意识。

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

面对抽象事物进行逻辑思考。

总结:小学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二)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成熟:从具体、片面的向抽象和较为全面的认识过渡。

2.社会性的发展:表现为两方面:社会性认知和社会性交往两方面。

(三)品德的发展
1.道德认识:能够逐步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
2.道德言行: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出现言行不一致的分化。

3.自觉纪律:即从外部教育要求而产生纪律行为到内心需要而产生纪律行为。

第二节小学生的学习
学习的定义: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

(一)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实践和体验
(二)学习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适应活动
(三)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体现出来。

三、学习的种类
(一)学习内容分类
冯忠良认为,依据教育系统中所接受经验的内容不同,可以将学生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态度和社会规范的学习三类。

(1)知识的学习:学习具体的事实及其相应的关系等信息,在头脑中建立知识结构。

(2)技能的学习:通过练习来建立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的过程,有心智技能学习与操作技能学习两种。

(3)态度和社会规范的学习。

学习建立对已、对人和对事的正确态度。

(二)学习结果的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每一种学习结果都有各自的特点,其产生依赖于不同的内外部条件,教学只有了解各种不同的条件,才能有效地促进产生各种学习结果。

(1)智力技能:利用环境和符号相互作用的能力
(2)认知策略:在头脑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于调节学习者自己的注意、学习和记忆和思维过程的技能。

(3)言语信息:
(4)运动技能
(5)态度
(三)学习方式分类
1.发现学习: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
的东西,从而获得有关经验的学习方式。

2.接受学习:把别人和前人发现的经验经过自身的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的一种学
习方式。

四、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一)人类学习的一般特点
获取间接经验、以语言为中介、主动积极适应环境
(二)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直观操作性、指导模仿性、基础再现性
(三)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习动机较具体,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相关
小学中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的质的转变,比如说是学习动机、学习态度。

小学高年级:为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而努力学习的成就动机
五、学习的作用
1.个体适应环境、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2.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3.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六、学习与心里发函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两点:个体的心理发展制约着学习、学习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
第三节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理论的定义:关于学习的实质、过程、条件等根本问题的一些观点,主要关注学
习是如何发生的,其规律是什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学习等问题。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
定义: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主要有三种主要的联结理论。

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2.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二、学习的认知理论
主要观点: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在头脑中形成认知结构,而认知结构的建立是通过顿悟、理解等主动的认知加工过程来实现的。

主要代表有:
1.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3.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三、学习的人本主义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
1.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
2.有意义的学习是通过“做”中学的
3.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
四、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
主要观点: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结构。

知识观:知识的动态性和可变性
学生观:是个人经验的主动加工者
学习观: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教学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