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国家有关化妆品的法规及审批办法
![国家有关化妆品的法规及审批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4de0f825b52acfc789ebc948.png)
国家有关化妆品的法规及审批办法一、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实施细则"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是我国监管化妆品的主要法规,由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发布,于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在1991年卫生部还发布了"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
其主要内容如下:l、化妆品的定义: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2、国家实行化妆品卫生监督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化妆品的卫生监督工作。
3、对生产企业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直接生产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
4、原料、辅料、容器和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5、新原料必须经卫生部批准。
6、特殊用途化妆品必须经卫生部批准,取得批准文件后方可生产。
特殊用途化妆品包括9类,即育发、美乳、健美、防晒、除臭、祛斑、染发、烫发、脱毛。
7、首次进口化妆品必须经卫生部批准,方可签订进口合同。
进口的化妆品,必须经国家商检部门检验;检验合格的,方准进口。
二、化妆品卫生规范概述1987年发布4项有关化妆品卫生的标准,即"化妆品卫生标准""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化妆品微生物学标准检验方法""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
十几年来,这些技术法规在控制化妆品质量和确保化妆品安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为了能把最新科技发展引入技术法规,卫生部于1999年发布了"化妆品卫生规范",2001年对其进行了修订。
新版"化妆品卫生规范"共包括五部分:(1)总则;(2)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3)卫生化学检验方法;(4)微生物学检验方法;(5)人体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方法。
三、化妆品卫生规范总则内容简述(一)对终产品的要求l、一般要求:(1)化妆品不得对施用部位产生明显刺激和损伤;(2)化妆品必须使用安全,且无感染性。
中国化妆品的相关法规及相关手续审批方法
![中国化妆品的相关法规及相关手续审批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a41efe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9.png)
中国化妆品的相关法规及相关手续审批方法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迅速,在满足人们美容需求的同时,也引起了相关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化妆品的相关法规以及相关手续审批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了解和参考。
一、中国化妆品相关法规1.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是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基本法规,于1989年颁布实施,多次修订完善。
其目的是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权益,确保化妆品的质量和安全。
该条例对化妆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等环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生产企业的资质要求、产品配方的安全评估、标签标识的要求,以及对广告宣传和虚假宣传的处罚等。
此外,该条例还规定了针对进口化妆品的质量检测和标识要求,以确保进口化妆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2. 《化妆品品名和标志管理办法》该办法是对化妆品产品名称和标志的管理进行规范,主要包括化妆品产品名称的命名规则、标志的设计要求以及管理程序等。
根据《化妆品品名和标志管理办法》,化妆品产品的名称应当真实、准确,不得夸大产品功能、误导消费者。
同时,该办法也对化妆品标志的设计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如要求标志的文字与图案应当清晰可辨,不得混淆消费者视听,以及标志要求的审批程序等。
二、中国化妆品相关手续审批方法1. 生产企业的审批中国化妆品生产企业首先需要进行生产许可证的申请与审批。
申请者应当具备厂房、设备、技术人员等基本条件,并提供相关材料,如企业法人证明、生产装备清单、产品配方等。
相关部门将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符合要求后发放生产许可证。
2. 化妆品配方的安全评估化妆品的配方需要进行安全评估,确保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
申请安全评估时,应提供产品成分、配方比例、生产条件等信息。
评估结论应包括对成分安全性的评估与分析,并提供评估报告。
只有通过安全评估的配方才能进行生产和销售。
3. 化妆品标签和包装的审批化妆品标签和包装需要经过审批,确保其内容准确、清晰。
申请人需提供标签样品、包装样品以及相应的技术资料。
化妆品申报流程及相关政策法规
![化妆品申报流程及相关政策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882317a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01.png)
1
2
345来自6(三)、申请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的,应按照本办法的要求提交有关资料,备案资料一式两份,一份交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一份留生产企业存档。申报资料要求如下:
1、 申报资料原件应由申请人逐页加盖公章或骑缝章;检验报告、公证文书及第三方证明文件除外; 2、使用A4 规格纸张打印,使用明显区分标志,按规定顺序排列,并装订成册; 3、使用中国法定计量单位; 4、申报内容应完整、清楚,同一项目的填写应当一致; 5、所有外文(境外地址、网址、注册商标、专利名称等必须使用外文的除外)均应译为规范的中文,并将译文附在相应的外文资料前; 6、产品配方应提交文字版和电子版; 7、文字版与电子版的填写内容应当一致。
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申报流程
(国产非特殊类自2014年6月30日起实施网上备案)
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企业备案 点击“许可服务” “网上办事”
备案 产品检查 重新确认 备案产品信息
申请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的,应提交下列资料:
(一)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申报材料
申请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的,应提交下列资料: 1、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申请表 2、产品成分(限用物质标明含量)(原料中文INCI名称、用量、作用) 3、生产工艺简图及简述(多个产品共用的,可提供一份) 4、生产设备清单(多个产品共用的,可提供一份) 5、产品标签和说明书(可以提供样稿或者文字稿) 6、产品的执行标准(报备稿或者复印件,若使用行业标准则可不予提供) 7、产品卫生质量检测报告复印件(企业自检报告或相关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检验项目应参照《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规定》;使用滑石粉原料的,应提供石棉检测报告;产品标签说明书中标注产品“无皮肤刺激”等字样的,应提供相关检测证明。)
化妆品法律法规
![化妆品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31387d7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c.png)
化妆品法律法规化妆品法律法规1. 前言化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成分和使用场景对人体健康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化妆品法律法规。
本文将介绍中国和国际上比较重要的一些化妆品法律法规。
2. 中国法律法规2.1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是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基本法律。
该条例于1989年颁布,多次修订,目前的最新版本是2015年修订的。
该条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化妆品生产经营者的基本要求和责任化妆品的质量控制和监管要求咨询与委托的评估程序化妆品广告的管理2.2 《化妆品标签及说明书强制性国家标准》该国家标准规定了化妆品标签和说明书必须遵守的内容和格式。
其中包括产品的名称、用途、生产日期、保质期限、成分及含量等重要信息。
所有在中国境内销售的化妆品都必须符合该国家标准的要求。
2.3 《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办法》该办法是中国对进口化妆品进行备案管理的规定。
根据该办法,进口化妆品必须在上市前经过备案,备案要求包括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相关文件的提交要求。
该办法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进口化妆品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要求,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3. 国际法律法规3.1 欧盟化妆品法规欧盟对化妆品的法律法规主要由《欧洲化妆品监管法规》(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规定。
该法规于2009年生效,统一了欧盟成员国对化妆品的监管要求。
其中包括:产品安全评估和报告要求化妆品配方中禁用的成分和限量使用的成分产品标签和包装的规定告知产品有害事件的要求3.2 美国FDA法规美国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负责管理和监管化妆品。
根据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化妆品在美国的监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产品标签和说明书要求禁用的成分和限量使用的成分产品安全评估和报告要求对进口化妆品的检验和审批4. 总结化妆品法律法规在保护消费者健康和权益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化妆品制造行业化妆品制造法规
![化妆品制造行业化妆品制造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9e843da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3.png)
化妆品制造行业化妆品制造法规化妆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进入市场之前需要经过层层监管和标准化的生产过程。
本文将围绕化妆品制造行业的法规、规范和标准展开论述,旨在介绍化妆品制造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以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一、行业背景与法规总览化妆品制造行业是指以天然或人工原料为基础,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制造化妆品的过程。
该行业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严格监管,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确保化妆品的安全使用。
1.1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是中国专门针对化妆品制造行业的法规之一。
该条例规定了化妆品的生产、销售、监督等方面的行为规范和责任要求,包括了生产许可、产品质量、广告宣传、进出口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1.2 化妆品生产许可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所有从事化妆品制造的企业都必须取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
该证书是对于企业准许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国家对化妆品制造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手段之一。
相关部门将会在企业的资质、生产环境、技术设备、原料选择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
1.3 化妆品配料和标签管理在化妆品生产过程中,各种原料的选择和使用也受到了严格的监管。
相关法规规定化妆品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选择配料,并且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示成分、用途、使用方法等相关信息。
此外,针对一些特殊配方和含有较高风险的成分,例如果酸、短链脂肪酸等,还会有相应的审批和登记要求。
1.4 化妆品生产过程和设备要求化妆品的生产过程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现代化妆品制造企业通常设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监控,例如原料采购、容器包装、生产线操作等方面。
此外,化妆品生产企业还需要确保工艺设备与生产环境的洁净度和卫生标准,以防止交叉污染和质量异常。
1.5 化妆品质量监测和安全评估化妆品制造企业在产品研发和生产之后,还需进行质量监测和安全评估。
质量监测是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例如对产品的外观、成分含量、微生物安全等进行检测。
化妆品监督条例实施细则
![化妆品监督条例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a076872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3.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规范化妆品生产经营行为,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在中国境内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有关单位。
第三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化妆品监督管理工作,地方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化妆品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化妆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诚信经营,保证化妆品质量安全。
第二章化妆品生产许可第五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依法取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
第六条申请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与生产相适应的场所和设施;(二)具备与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体系;(三)具有与生产相适应的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四)符合国家有关化妆品生产卫生要求。
第七条申请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应当向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以下材料:(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申请表;(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三)生产场所和设施情况说明;(四)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体系说明;(五)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情况说明;(六)符合国家有关化妆品生产卫生要求的证明材料。
第八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符合规定的,颁发化妆品生产许可证;不符合规定的,不予颁发,并告知理由。
第九条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
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期满前6个月,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
第三章化妆品经营许可第十条化妆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化妆品经营许可证。
第十一条申请化妆品经营许可证,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与经营相适应的场所和设施;(二)具备与经营相适应的经营人员和管理人员;(三)符合国家有关化妆品经营卫生要求。
第十二条申请化妆品经营许可证,应当向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以下材料:(一)化妆品经营许可证申请表;(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三)经营场所和设施情况说明;(四)经营人员和管理人员情况说明;(五)符合国家有关化妆品经营卫生要求的证明材料。
中国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中国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7b055e9f705cc1755270972.png)
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细我国化妆品分为普通化妆品和特殊化妆品,若生产特殊用途化妆品(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除了生产企业具备“一照五证”外,还需要经过国家卫生部批准,持有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和特殊用途化妆品证书方可生产。
中国对化妆品的管理是由多部门、多个法规和多个标准进行管理的, 它的管理可由以下几方面体现:1、综合法规①《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 年版):《化妆品卫生规范》是我国化妆品监督管理的主要技术依据。
《化妆品卫生规范》对化妆品进行了定义,规定了化妆品的卫生要求和包装要求,陈列了化妆品禁用组份、限用物质、限用防腐剂、防晒剂和着色剂,及暂时允许使用的染发剂,规定了毒理学试验方法、卫生化学检验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检验方法。
此次修订,一是根据欧盟最新版本的Cosmetics Directive 76/ 768/ EC,增加了790种禁用物质,现共有禁用物质1286种。
二是将卫生部2005年发布的《染发剂原料名单》纳人到规范的限用原料名单中。
三是对防腐剂、防晒剂、着色剂、染发剂中部分原料进行了调整,包括删除、增加和改变限用条件等。
此次修订增加了几种新的禁限用原料的检测方法,如部分抗生素的检测方法,4种去屑剂的检测方法(水杨酸、酮康唑、氯咪巴、毗啶酮乙醇胺)等。
修订中增加了两种防晒化妆品UV A防晒效果评价方法.一种是人体法,一种是仪器法。
另外,还增加了防晒产品防水功能的测定方法和标识要求。
②《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1989 年9 月26 日国务院批准, 1989 年11 月13 日卫生部令第3号发布)。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是我国化妆品监督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对化妆品生产的卫生监督、化妆品经营的卫生监督、化妆品卫生监督机构与职责和罚则作了规定。
③《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1991 年3 月27 日卫生部令第13 号发布,2005年5月20日卫生部对其进行了修改。
2024版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2024版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de4d54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a.png)
01化妆品法律法规概述Chapter化妆品法律法规的体系结构国家层面法律法规地方层面法规规章技术标准与规范化妆品法律法规的历史与发展发展阶段初始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妆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家逐步加强了对化妆品的监管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完善阶段化妆品法律法规的核心内容标签标识管理产品注册与备案制度需进行产品注册或备案,确保产生产许可制度广告宣传规范化妆品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
监督抽检与处罚措施02化妆品生产环节的法律法规Chapter化妆品生产许可制度化妆品生产企业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的申请与审批生产许可证的变更与延续化妆品原料管理法规化妆品原料使用限制化妆品原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禁止使用未经批准的化妆品新原料,限制使用某些具有潜在风险的原料。
原料质量安全控制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原料采购、验收、储存、使用等质量安全控制制度,确保原料符合质量安全要求。
原料信息公示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在产品包装或说明书中公示产品所使用原料的信息,包括原料名称、在配方中的含量等。
质量管理规范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和检验规程,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生产工艺要求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制定生产工艺规程,明确各生产工序的操作要求和质量控制点,确保产品按照规定的工艺进行生产。
不合格品处理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建立不合格品处理制度,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标识、评审和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化妆品生产工艺与质量管理规范03化妆品销售环节的法律法规Chapter1 2 3广告内容真实合法禁止宣传医疗作用特殊用途化妆品广告规定化妆品广告法规化妆品标签标识法规标签内容规范进口化妆品标签规定禁止虚假标注化妆品销售渠道管理法规销售者资质要求01进货查验制度02禁止销售假冒伪劣产品0304化妆品使用环节的法律法规Chapter化妆品的选择化妆品的正确使用化妆品的保存030201化妆品安全使用指南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不良反应的定义报告途径监管部门的职责化妆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的选择权消费者的求偿权监管部门的职责05化妆品监管与法律责任Chapter01负责制定化妆品监管政策、法规和标准,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
我国化妆品的法规定义
![我国化妆品的法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fb53619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2.png)
我国化妆品的法规定义我国化妆品的法规定义化妆品是指为了外观美化、皮肤保护、气味改善或者保持良好状态而用来直接涂抹、喷洒或者通过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人体表面(包含口腔)的物质或者混合物。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促进化妆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对化妆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了法规规定。
第一,化妆品生产许可根据我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所有生产和销售化妆品的单位都需要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化妆品生产许可证。
该许可证有一定的有效期,过期企业需要重新申请。
此外,生产化妆品的企业还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并进一步开展质量检验和安全评估。
第二,化妆品标签要求根据《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中国化妆品必须按照具体规定标注产品名称、名称、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生产日期、保质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地址、制造商名称等信息。
此外,还需要对特殊人群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明确说明,如孕妇、婴幼儿等。
标签上的文字必须清晰易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三,化妆品禁用成分我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列出了一些化妆品禁止使用的成分,如重金属、致癌物质等。
化妆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成分,确保不使用禁用成分。
此外,对于国际上已禁用或受限使用的成分,我国也有相应的规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第四,化妆品广告要求根据《化妆品广告审查管理办法》,化妆品广告必须真实、准确、不夸大宣传,不得以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的手段误导消费者。
广告内容必须符合产品的使用说明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此外,涉及特殊人群的化妆品广告,如孕妇、婴幼儿等,还需要符合相应的规定,确保广告内容安全可靠。
第五,化妆品进口要求我国对进口化妆品也有相应的法规定义。
进口化妆品必须符合我国国家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还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和安全评估。
进口化妆品还需要标注中文标签,并提供相应的进口许可证和报关单据。
此外,进口化妆品还需要进行货物检验、随机抽样和监督抽验等程序,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安全。
化妆品行业行政处罚法律法规概述
![化妆品行业行政处罚法律法规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1724c7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b.png)
化妆品行业行政处罚法律法规概述化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一些不法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会通过使用有害成分、虚假宣传等手段来推销商品。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化妆品行业的经营行为。
本文将概述化妆品行业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
一、中国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该法规定了化妆品的定义、分类以及监管措施。
对于未经许可擅自生产、销售化妆品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罚,包括罚款、吊销许可证等。
2.《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该条例详细规定了化妆品的生产、销售、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
违反该条例的行为将面临行政处罚,涉及产品召回、永久停产、罚款等。
3.《广告法》该法针对化妆品广告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进行规范。
虚假宣传的广告会面临罚款、发布更正广告等处罚。
二、美国的法律法规1. Federal 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该法案规定了化妆品的定义、分类以及监管标准。
对于销售未经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化妆品,或者涉及虚假宣传的行为,将面临罚款、产品召回等处罚。
2. FTC Act(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案)该法案针对化妆品广告的虚假宣传和误导行为进行规范。
违反该法案的行为将面临罚款、发布更正广告等处罚。
三、欧盟的法律法规1. 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化妆品产品法规)该法规规定了化妆品的定义、分类以及监管要求。
对于未经批准销售的化妆品,或者存在安全问题的产品,将面临罚款、产品召回等处罚。
2. Directive 2006/141/EC(关于化妆品广告的指令)该指令针对化妆品广告中的虚假宣传和误导行为进行规范。
违反该指令的行为将面临罚款、发布更正广告等处罚。
四、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管为保证化妆品行业的有序发展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各国都设立了相应的监管机构。
化妆品行业化妆品安全评价标准
![化妆品行业化妆品安全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f770b9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7.png)
化妆品行业化妆品安全评价标准引言化妆品安全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与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化妆品安全评价标准。
本文将介绍化妆品行业常见的安全评价标准,并分析其在保障消费者权益与安全方面的作用。
一、化妆品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化妆品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是保证化妆品安全的重要依据。
各国制定的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各有不同,但总体上包括生产许可、产品标签、危险性评估等方面。
在中国,化妆品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配方命名要求》等。
这些法律法规标准通过规范化妆品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确保了化妆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二、国际化妆品安全评价标准1. 欧洲联盟化妆品安全评价标准欧洲联盟是全球最严格的化妆品安全监管体系之一。
其化妆品安全评价标准主要由欧洲化妆品协会(COLIPA)发布,并在《欧洲联盟化妆品指令》中得以体现。
欧盟化妆品安全评价标准包括了化妆品的危害鉴定、化学品限制使用、货物分类与标签等方面。
例如,该标准规定禁止使用一些可能引起过敏或有毒副作用的化学成分,并要求对特定成分使用限量。
2. 美国化妆品安全评价标准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负责制定和执行化妆品安全评价标准。
根据《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典》,FDA要求化妆品企业不得使用或贩卖不安全的化妆品。
美国化妆品安全评价标准要求化妆品企业对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估,并通过临床试验、实验室测试等手段进行验证。
三、国内化妆品行业标准除了法律法规标准外,国内化妆品行业也制定了一系列行业标准,以进一步提升化妆品的质量与安全。
1. GB/T 7912-2008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该标准规定了化妆品的基本要求、卫生要求、贮存与运输要求等内容。
它从生产、质量控制、卫生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保障了化妆品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 GB 7913-2008 化妆品标签通则该标准规定了化妆品标签的内容、形式、大小等要求,要求生产企业对化妆品进行正确标识,向消费者提供准确的信息,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
化妆品法规
![化妆品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1cd52b0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69.png)
化妆品法规
化妆品法规是指对化妆品生产、销售、进口、使用等方面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其重点是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中国当前的化妆品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化妆品卫生规范》:该规范明确了化妆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方面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包括化妆品成分、标签、外观、质量等方面的规定。
2.《化妆品标识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化妆品标签的内容、形式、标记和证明签字等要求,并强调了“无添加”、“纯天然”等标签用语的严格控制。
3.《《进口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进口化妆品的备案和注册要求,包括产品成分、申报材料和国际标准等。
4.《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该规范是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的主要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化妆品使用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性评价体系,包括化妆品成分、质量、安全性评价等。
此外,在新的消费者保护法中,对化妆品的虚假宣传、误导、虚假陈述等行为也予以明确规定。
对于违反化妆品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将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和法律追究。
国家有关化妆品的法规及审批办法
![国家有关化妆品的法规及审批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bc5d938683d049649b66584a.png)
国家有关化妆品的法规及审批办法一、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实施细则"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是我国监管化妆品的主要法规,由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发布,于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在1991年卫生部还发布了"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
其主要内容如下:l、化妆品的定义: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2、国家实行化妆品卫生监督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化妆品的卫生监督工作。
3、对生产企业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直接生产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
4、原料、辅料、容器和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5、新原料必须经卫生部批准。
6、特殊用途化妆品必须经卫生部批准,取得批准文件后方可生产。
特殊用途化妆品包括9类,即育发、美乳、健美、防晒、除臭、祛斑、染发、烫发、脱毛。
7、首次进口化妆品必须经卫生部批准,方可签订进口合同。
进口的化妆品,必须经国家商检部门检验;检验合格的,方准进口。
二、化妆品卫生规范概述1987年发布4项有关化妆品卫生的标准,即"化妆品卫生标准""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化妆品微生物学标准检验方法""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
十几年来,这些技术法规在控制化妆品质量和确保化妆品安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为了能把最新科技发展引入技术法规,卫生部于1999年发布了"化妆品卫生规范",2001年对其进行了修订。
新版"化妆品卫生规范"共包括五部分:(1)总则;(2)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3)卫生化学检验方法;(4)微生物学检验方法;(5)人体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方法。
三、化妆品卫生规范总则内容简述(一)对终产品的要求l、一般要求:(1)化妆品不得对施用部位产生明显刺激和损伤;(2)化妆品必须使用安全,且无感染性。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0e6c8e1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8.png)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一、编写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七号》二、监督管理条例的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中国大陆各类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
三、化妆品的定义化妆品是指用于保养肌肤、增加或修饰人体外观、改善体质或为高尚礼仪和体恤对待社会关系需要而制造或调配出来的,供外浆使用的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
四、增加原材料审批根据化妆品的命题要求、增加原料的安全生产要求、行业标准的应用,经产品审评机构批准的新的原材料,将实施额外的审批机制,必须经过技术、安全等评估,核决是否准入化妆品生产销售,审批通过后报国家化妆品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五、添加特殊功能化妆品审批申请生产和销售添加特殊功能的化妆品,除需要经过原料审批外,还需要按照国家规范文件和法律法规实施专业立基检测。
必须由具有资质证明的技术人员获得认证,才能够发放经过审查的特殊功能发证,跻身化妆品生产实业的队伍。
六、化妆品生产质量严格执行《化妆品国家标准》,执行现有产品安全限量要求,产品质量有问题,及时处理,发生严重后果时,将追究制造商销售和相关机构人员的责任。
七、售后安全批准开展销售的化妆品,不得碰触、取消、变更、整改和违反安全生产质量法规要求,如出现安全问题,应立即发布通报和遏制措施。
八、其他要求(1)企业生产许可证、产品许可证等审核检验资料的填写、提交和寄送,按照国家规定完成;(2)企业开展的进口产品及原料,必须具备有效的海关报关单及检验检疫、检测报告书;(3)企业生产的化妆品,必须制造质量检验证明书;(4)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化妆品,必须具备正规执照和合格证明。
(5)对不满足国家安全、有害健康、质量核心指标标准的化妆品,制造企业或销售企业责令立即停止销售、召回处理。
化妆品管理与法规
![化妆品管理与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2be9be0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4.png)
化妆品管理与法规
1. 化妆品管理与法规
化妆品是一种涉及安全性和日常生活的行业,因此必须严格遵守管理规定。
目前,中国有关化妆品的法规较多,旨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加强化妆品的整体监管和管理。
1.1化妆品安全检测
化妆品安全检测是中国出台的一项法规,旨在确保所有生产、出售的化妆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按照这项法律,在生产之前,各类化妆品都必须通过安全检测,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1.2 化妆品报告
中国还要求生产者为化妆品提供完整的化妆品报告,该报告必须采用公布的报告模板。
其中包括化学成分、设计、加工原理、安全检查等内容。
报告中还要详细说明消费者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消费者能够安全使用化妆品。
1.3 化妆品信息登记
为了进一步加强监管,中国要求所有生产或销售化妆品的企业都要进行信息登记,以确保这些产品有合法的来源,并能有效溯源。
此外,要求企业对化妆品质量负责,并建立良好的安全追溯体系,以确保消费者使用安全有效的化妆品。
通过以上规定,可以看出中国对化妆品的监管严格,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随着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出台的各项法规的推进,化妆品监管将变得更严格,消费者也将拥有更多的选择。
化妆品法律法规
![化妆品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38e5573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6.png)
标签标识规定
化妆品的标签标识应清晰 、准确,包括产品名称、 成分、功效、使用方法、 生产日期等信息。
欧盟REACH法规
法规概述
REACH是欧盟关于化学品 管理的法规,对化妆品中 使用的化学物质进行了规 定和限制。
注册要求
化妆品中使用的化学物质 需要进行注册和申报,以 获得使用许可。
限制与禁止
REACH法规对某些化学物 质进行了限制和禁止,包 括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和环境有害的物质。
《化妆品标签标识管理办法》
要求化妆品标签必须清晰、醒目,易于阅读和识别。 规定了化妆品标签的基本内容,如产品名称、成分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
禁止化妆品标签出现虚假、夸大宣传等行为,以确保消费者对产品的真实了解。
《化妆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要求化妆品生产企业必须进行 化妆品安全风险评估,以确保 产品安全。
案例三
• 事件经过:某消费者在使用某品牌精华液后,出现皮肤明显变好、祛斑效果显著等症状,经检测发现该精 华液中非法添加了糖皮质激素。
• 法律法规:《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化妆品中不得添加糖皮质激素等禁限用物质。 • 案例分析:糖皮质激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激素,长期使用含糖皮质激素的化妆品会导致皮肤产生依赖性,
06
化妆品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品牌面膜铬பைடு நூலகம்量超标事件
事件经过
某消费者在使用某品牌面膜后,出现皮肤过敏、发炎等症状,经检测发现该面膜中铬含量 超标。
法律法规
《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化妆品中不得人为添加重金属物质,如铬、汞等。
案例分析
铬是一种重金属元素,长期使用含铬的化妆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该品牌面膜铬含量 超标可能是由于原材料受到污染或生产过程中卫生条件不佳所致。此事件提醒消费者在购 买化妆品时,应关注产品的卫生条件和原材料质量。
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9896b5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1d.png)
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知识1. 引言在当今社会,化妆品已经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化妆品一直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化妆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化妆品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2. 化妆品定义及分类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被定义为“以涂抹、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供人用于清洁、保养、美容、修饰、以及改变外观的物质或制剂”。
化妆品根据用途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护肤品、彩妆品、香水等多个类别。
3. 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3.1 化妆品生产许可管理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生产企业必须获得卫生监督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才能合法生产和销售化妆品。
申请者需要提交相关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原材料的信息,并接受监督部门的审核。
3.2 化妆品标签和说明书要求化妆品标签和说明书对于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化妆品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标签和说明书必须包含以下内容: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净含量主要成分批准文号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适用人群联系方式3.3 化妆品进口管理中国对于进口化妆品实行管理制度,须向国家药监部门进行申报、备案和验收。
进口化妆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禁止使用被禁用的物质。
3.4 化妆品安全评价和监督为了确保化妆品对消费者的安全,法律法规规定化妆品必须进行安全评价。
化妆品安全评价包括对成分的安全性、生物毒性、致敏性等方面的评价。
此外,监督部门对化妆品进行抽检和监督,对不合格的化妆品进行查处和召回。
3.5 化妆品广告管理由于化妆品广告对于消费者的影响较大,因此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不得夸大产品功效和效果。
同时,化妆品广告中不得涉及医疗保健和药物治疗等内容。
4. 化妆品质量安全风险与提醒尽管有法律法规来规范化妆品的生产和销售,但仍存在一定的化妆品质量安全风险。
化妆品及医学护肤品相关政策法规
![化妆品及医学护肤品相关政策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fc9e1cd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9.png)
化妆品及医学护肤品相关政策法规从定义上看,医学护肤品是化妆品的一部分,政策法规并无不同。
提出医学护肤品是基于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发布的医学护肤品专家共识,强调此类产品主要用于皮肤护理及屏障功能维护,有其特指的使用范围和临床价值。
必须指出,医学护肤品的概念并未得到国家政策法规的认可,在管理层面上医学护肤品完全属于化妆品的范畴。
第一节化妆品的定义及分类一、定义依据中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和国家FDA颁布的2015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部位(皮肤、毛发、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以及保持其处于良好状态为目的的产品。
按照新的条例定义,化妆品包括牙膏、漱口水等触及黏膜的口腔用品,这是对化妆品定义进行的一次较大范围的修改。
现有化妆品的定义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一)化妆品的施用方式是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因此,以口服或注射等方式达到美容目的的产品不属于化妆品;(二)化妆品的使用部位是人体表面部位如皮肤、毛发、甲、口唇等。
显然,不包括人体内部。
(三)化妆品的使用功能和目的泛指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以及保持其处于良好状态。
二、分类及功效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我国化妆品分为特殊用途化妆品和普通化妆品两大类。
在化妆品的定义中明确规定了化妆品的功效和使用目的,但不具有治疗疾病的疗效。
(一)普通化妆品具备的功能清洁作用、护肤作用、美容修饰作用、消除不良气味、保湿作用、延缓皮肤老化作用。
(二)特殊用途化妆品具有特定用途育发化妆品有助于毛发生长、减少脱发和断发的化妆品。
染发化妆品具有改变头发颜色,使用后即时清洗不能恢复头发原有颜色的化妆品。
烫发化妆品具有改变头发弯曲度,并维持相对稳定的化妆品。
脱毛化妆品具有减少、消除体毛作用的化妆品。
美乳化妆品有助于乳房健美的化妆品。
健美化妆品有助于使体形健美的化妆品。
除臭化妆品有助于消除体臭的化妆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我国化妆品分为普通化妆品和特殊化妆品,若生产特殊用途化妆品(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除了生产企业具备“一照五证”外,还需要经过国家卫生部批准,持有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和特殊用途化妆品证书方可生产。
中国对化妆品的管理是由多部门、多个法规和多个标准进行管理的, 它的管理可由以下几方面体现:1、综合法规①《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 年版):《化妆品卫生规范》是我国化妆品监督管理的主要技术依据。
《化妆品卫生规范》对化妆品进行了定义,规定了化妆品的卫生要求和包装要求,陈列了化妆品禁用组份、限用物质、限用防腐剂、防晒剂和着色剂,及暂时允许使用的染发剂,规定了毒理学试验方法、卫生化学检验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检验方法。
此次修订,一是根据欧盟最新版本的Cosmetics Directive 76/ 768/ EC,增加了790种禁用物质,现共有禁用物质1286种。
二是将卫生部2005年发布的《染发剂原料名单》纳人到规范的限用原料名单中。
三是对防腐剂、防晒剂、着色剂、染发剂中部分原料进行了调整,包括删除、增加和改变限用条件等。
此次修订增加了几种新的禁限用原料的检测方法,如部分抗生素的检测方法,4种去屑剂的检测方法(水杨酸、酮康唑、氯咪巴、毗啶酮乙醇胺)等。
修订中增加了两种防晒化妆品UVA防晒效果评价方法.一种是人体法,一种是仪器法。
另外,还增加了防晒产品防水功能的测定方法和标识要求。
②《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1989 年9 月26 日国务院批准, 1989 年11 月13 日卫生部令第3号发布)。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是我国化妆品监督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对化妆品生产的卫生监督、化妆品经营的卫生监督、化妆品卫生监督机构与职责和罚则作了规定。
③《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1991 年3 月27 日卫生部令第13 号发布,2005年5月20日卫生部对其进行了修改。
④《化妆品产品生产许可证换(发) 证实施细则》(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2001 年8 月16 日公布实施) ;⑤《卫生部化妆品申报与受理规定》(1999 年4月3日卫生布发布并于1999年5月1日起实施) 。
⑥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检验规定(2007年版),本规定适用于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检验工作(以下简称许可检验),规定了检验程序、检验报告的编制、检验项目、检验时限和样品数量等要求。
⑦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7年版):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生产企业的选址、设施和设备、原料和包装材料、生产过程、成品贮存和出入库、卫生管理及人员等的卫生要求。
⑧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1993年7月1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2号公布,自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
⑨进出口化妆品监督检验管理办法,2000年2月17日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令第21号发布,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
2、标准我国有关化妆品的标准包括卫生标准、涉及化妆品分类、标签、包装和储藏的综合类标准、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4类,共69项标准。
化妆品出口遭遇国外扣留的原因从近几年欧盟、美国FDA扣留义乌和浙江省出口化妆品的情况来看,主要的原因可以归纳为:欧盟①化妆品中使用了出口国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
邻苯二甲酸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酞酸二丁脂、着色剂②微生物超标美国①不符合化妆品标签的规定②新药未经批准③产品中含有不安全色素、产品中含有有毒物质④没有标明含有色素⑤标签不符合要求从扣留的原因来看,欧盟比较注重化妆品的成分要求和微生物指标,欧盟通过76/768指令的附录管理禁止和限制在化妆品中使用的成分,例如2007年上半年我国牙膏出口由于被检出含有二甘醇遭遇欧盟等国家的扣留,二甘醇属于低毒类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由于代谢排出迅速,无明显蓄积性,迄今未发现有致癌、致畸和诱变作用的证据,但大剂量摄入会损害肾脏。
在牙膏生产中,二甘醇是一种增溶剂,能够使牙膏中的成分遇水后迅速溶化,提高牙膏品质。
目前的牙膏国家标准,对于二甘醇含量没有明确的规定。
而欧盟、美国早已规定二甘醇不得用于化妆品中。
欧盟的化妆品生产特别强调良好操作规范(GMP)生产,对于微生物的控制也反映了欧盟的这一要求。
如果检出微生物超标,则表明生产企业的生产设施、人员操作、原材料等生产过程存在不安全因素,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
美国的化妆品进口控制比较注重标签和成分的要求,浙江省和义乌出口到美国的化妆品被扣留的原因约有1/3是由于标签不符合要求遭遇退货或者扣留的。
美国对成分的控制主要表现在色素的安全方面,特别是口红、眼影、润唇膏等彩妆用品中色素的问题比较突出。
六、对策和建议1. 及时了解和掌握出口国家的法规信息从我国出口化妆品被国外扣留的情况来看,由于被检出含有国外禁止使用的物质占了很大一部分,例如邻苯二甲酸盐被分类为伤害胎儿及损害生育物质。
邻苯二甲酸盐对男性/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有消极影响。
儿童因其身体正在发育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并且受到这些有毒物质的消极影响,欧盟规定此物质禁止用于化妆品。
酞酸二丁脂(DBP),根据危险物质指令67/548/EEC 酞酸二丁脂(DBP)被归类为“对生殖有害”(2类)并且根据化妆品指令76/768/EEC禁止用于化妆品。
对于这类出口国家已经明令禁止使用的物质,我国相关化妆品生产企业就应杜绝这类原料的使用。
但是从目前出口的情况来看,这类问题还是比较多,问题在于很多生产企业不了解国外的法律法规,生产中原材料的使用随意性比较大。
国外关于化妆品法律法规的修订也比较频繁,从2006年11月至现在,韩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已经相继发布了11项通报,对化妆品法规进行修订,及时掌握这些信息对于生产企业调整生产非常重要。
2. 按照GMP组织生产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化妆品GMP生产,GMP管理系统的目标是消除和防止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缺陷,避免化妆品产品对使用者的潜在危险;GMP认证的最大优点是:证实生产企业的厂房、人员、设施、材料的采购和使用及产品制造过程控制、工厂和人员卫生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有能力向顾客提供可靠产品的安全保证,让顾客放心使用其产品。
随着社会经济、人民生活质量的飞速发展,化妆品的市场也在日益增加;同时,世界著名化妆品也因其在本土加工成本高而在不断寻找更低加工成本的发展中国家作为OEM、ODM的基地,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无疑是OEM、ODM的最佳选择。
而对化妆品的OEM、ODM方面,国外品牌对代加工的工厂都有较严格的要求,普遍都对代加工厂的硬件、设施、环境卫生、人员和管理系统有严格的要求,一般都会前来参观工厂并进行有关的评估,目前,欧盟化妆品商最普遍的要求就是需代加工厂通过其欧共体的化妆品GMP或美国FDA的化妆品GMP认证,至目前,广东的化妆品生产企业中,已经有好几家工厂通过了欧共体的化妆品GMP或美国FDA的化妆品GMP认证,这些企业中,多数是既做代加又有自己品牌且有一定基础的工厂,其中外资厂占了较大比例。
在实施GMP规范管理后,使其管理水平有了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亦对产品进入欧美市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一些以OEM、ODM为主营业务的化妆品加工厂,获取GMP认证证书对企业的业务拓展起到了很好的帮助。
3. 规范化妆品标签有些化妆品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扩大产品的宣传疗效,或者标签标注不符合要求,致使出现问题也无法查找和追究责任。
也是我国化妆品出口遭遇国外扣留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对于化妆品的标签也非常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起草的《化妆品标签标识管理规范》将于近期出台,新规范中“虚假夸大用语”如“特效、超强、速效”等,在所售的化妆品中还是比较常见的;而“禁用词汇”在市场上也比较普遍,新标准可能会使整个化妆品行业迎来新一轮洗牌,尤其是部分添加违禁成分而具有特殊功效的化妆品将退出市场,而标准也将加速淘汰一部分小企业。
相比之下,国外对于化妆品标签的管理更加严格,标签的内容也有不同的要求,出口化妆品应按照相应国家的规定进行标注,避免产品出口受阻。
一是明确执法主体。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的执法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部门职责的界定,将化妆品卫生监督的执法主体修词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二是引进先进的理念,增加相关必要的内容。
包括化妆品风险监测与评估、安全事故处置广告监管不合格化妆品召回等。
三是明确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应是化妆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
化妆品及其行业组织(非政府)应当在企业自律、诚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监管的重点应不仅仅抓“事前审批”,而应重视‘日常监管”,而且这种监管应当是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安全监管;应重点抓“过程控制”,体现“预防在先”的思想。
四是增加法规的可操作性。
处罚规定尽量与前面提到的立法规定一对应,并且应与现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相协调、呼应,同时必须加大处罚力度。
借鉴《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引进违法所得和货值金额的概念,罚款数额以货值金额的倍数确定,实现加大对化妆品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起到对违法者应有的震撼作用。
五是如果国家修订化妆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及早的列入立法计划的话,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以争取当地的人大或政府,列入当地地方性法规或规章的立法计划,以弥补目前化妆品监管法律、法规滞后的缺陷。
六是还可以通过对化妆品监督管理法规的修订,解决部门之间的监管职能交叉,深圳等地将原市质监局、原市工商局、市城市管理执法机构分别承担的化妆品生产环节的监督检查、流通环节的质量抽检职责、无证生产化妆品查处划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实现了化妆品监管“一事一部门负责”,“四合一”后,化妆品监管职责更加清晰明确,这.做法值得借鉴。
(二)加强化妆品卫生监督的力量国家应制定统一的人员编制要求。
按照化妆品监管单位的数量配备相应数量的监管人员,并强化对监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满足对化妆品监管的需要。
同时,增加财政投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与网络资源,增添必要的监管设备与设施,改变监管手段落后的现状。
(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明确对化妆品的监管职责从前述涉及到的化妆品监管法律、法规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施行的是化妆品卫生监督与化妆品质量监督并行的监管体制。
化妆品质量监管由质量技术监督、出入境检验检疫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化妆品卫生监管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
一个生产化妆品的企业要同时获得化妆品卫生监督部门的《化妆品生产卫生许可证》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生产许可证》,生产特殊用途的化妆品还需要取得化妆品卫生监督部门的批准文号。
化妆品的标准既有卫生标准,还有质量标准。
由此间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化妆品的监管职责只是负责化妆品卫生许可、卫生监督管理和有关化妆品的审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