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年级历史试卷
说明: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
3.全卷共6页,考试时间60分钟(与道法合卷100分钟),满分7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1.隋文帝的历史存在感相对较低,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却将他与秦始皇、成吉思汗一起编入“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这主要是因为隋文帝
A.实现国家的大一统B.取代北周建立隋朝
C.开创文人政治局面D.解决藩镇割据问题
2.它使无数人才陡然振奋,接受竞争和挑选。
国家行政机构与广大民众产生了一种空前的亲和关系,它对社会智能的吸纳力也大大提高了。
”它是指隋朝开创的
A.三省六部制度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度
D.察举制
3.下表是对唐太宗的部分评价,据此可知:
作者评价史料出处
吴兢(唐朝)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
《贞观政要》
欧阳修(北宋)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
之美(达到太平盛世的伟业),……好大喜功,勤兵于
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新唐书·本
纪·卷二·太宗》
王夫之(明末清初)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
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读通鉴论》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历史人物评价B.唐太宗功过相抵是平庸的君主
C.时代愈近历史人物的评价愈客观D.北宋对历史人物评价比较客观
4.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
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
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
唐玄宗的举措
A.导致了外重内轻局面出现B.是休养生息政策的贯彻
C.有利于杜绝贪官酷吏出现D.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5.唐朝时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
它是
A.筒车B.二牛抬杠C.曲辕犁D.秧马
6.唐代以前,中国女子衣装严裹,行不露足笑不露齿。
到了唐代,作了大胆的尝试,女子
开始穿短袖,积极的穿男装、骑马郊游。
这说明当时
A.社会风气比较开放B.胡人文化具有强大吸引力
C.男女社会地位平等D.审美意识呈现多元化趋势
7.下图为唐代不同年份人口概况。
导致图中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题21图
A.自然灾害的频繁B.统治者施行暴政
C.政治局势的动荡D.统治区域的减少
8.“诗仙”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
而“诗圣”杜甫的诗却诗风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这主要是因为二人
A.对待事务看法不同
B.所处时代背景不同
C.所接受的教育不同
D.艺术创作水平差异
9.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的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潮侵袭,成千上万亩农田被淹。
吴越国王钱镠组织人力修筑海塘堤坝,汹涌的海水再不能逞凶,钱塘江附近变成富庶的农业区。
这表明五代十国时期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B.北方经济已全面走向衰败
C.战乱的影响未波及南方D.南方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10.宋太宗时期,有宰相九人,但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有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五十多人参与这个宰相群体。
这一举措使
A.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专制集权得到强化
C.民众意见受到重视
D.国家实力得到提升
11.澶渊之盟后,朝中大臣排挤寇准,寇准被罢去相职。
当时京城里流传着民谣:“欲
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
”这首民谣反映出北宋民众
A.对寇准的景仰和爱戴
B.对民主自由的渴望
C.主张伐辽统一全中国
D.希望改革科举制度
12.右图是浙江杭州岳庙中的岳飞塑像。
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
尊重和怀念,主要是因为他
A.作战勇敢,收复中原
B.主张抗辽,屡战屡胜
C.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D.统一中国,雄才伟略
13.北宋时期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钱币铸造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为此,当时的人们创造性的解决方法是
A .使用黄金白银
B.发行纸币交子C .创立早期银行D.铸造更多铁钱
14.
下图所示,宋代民谚“苏湖熟,天下足”中的“苏湖”指今天的
题28图
A .①B.②C .③D .④
15.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
忽必烈尊崇儒学,”圣度优宏,开白炳,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
忽必烈此举
A.有利于结束蒙古部落纷争
B.有利于蒙汉交融巩固统一C.推动了蒙古统一建立政权D.顺应了蒙古人民普遍愿望
题26图
四、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第30题20分,第31题20分共40分)
16、海陆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是国家基础建设和国家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开挖大运河是这个短命的王朝最大的成就,后世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继承
和改善了运河体系。
两宋以后,北京之所以成为首都,也是这条运河延伸的结果。
元朝在
今北京地区开凿通惠河后,南方来的船只可以到达大运河的终点——积水潭。
积水潭沿岸
的斜街与钟鼓楼一带发展成为最繁华的商业市场,通惠河不仅是大都赖以生存的命脉,还是
一条供城里人游览的风光河。
——摘编自张妙弟《元大都与京城水系》等
材料二: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
一方面,唐朝的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
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荣;另一
方面,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
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古
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自部编七下《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题30图1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
——地图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宋代商业的发展对交通的促进,更突出表现在
海上交通的发展。
鼓励商业发展自然是包括国内和
对外两个方面,而对外贸易亦当是陆路海路并重,
但多政权并存的政治格局却令宋朝在陆路对外贸易
方面徒叹奈何!汉唐时期兴盛的陆上“丝绸之路”
交通,基本被西夏、回鹘阻断。
……这种形势促使宋
朝必须把对外贸易的重心转向海路。
——摘编自曹家齐《宋代的交通形势与制度》
题30图2宋代海外贸易图
——地图选自部编版七下历史教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写出这个“王朝”的名称(1分),北京在当时被叫什么?(1分)概
括大运河对北京城发展的作用。
(2分)
(2)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
根据材料
一并结合所学,请以该博物馆解说员的身份向刚到来的游客简单介绍一下京杭大运河。
(150字以内,6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2分)。
援引史实说明唐朝时期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4分)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上交通发展的原因?(2分)宋代对外贸易的重心转向海路后最远能到达哪些地区?(2分)
17、从古至今,中华大地上各民族通过多种方式保持着密切交流。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诗句一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杜甫《黄河》
诗句二
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
——白居易《西凉伎》
诗句三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法曲》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
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见道宗,执子好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
————摘自《旧唐书》
题31图1三彩釉陶胡俑.陕西出土
题31图2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材料三: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
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
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
榷场的贸易量很大,如宋辽之间,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粟。
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摘自部编版七下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找出材料一中诗句一和诗句二与图1相互印证的地方。
(2分)诗句三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情况。
(2分)
(2)材料二两种不同的史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1分)并结合史实说明该事件促进了唐蕃经济社会的发展。
(2分)
(3)材料三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类型的民族交流方式?(1分)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以“民族交流”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史实加以论证。
(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价值观正确)(12分)。